一、新時代共青團的角色與功能
(一)共青團的性質與使命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簡稱“共青團”)是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群團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也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自1922年建團以來,共青團歷經多個歷史階段,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1]。
新時代背景下,共青團更加注重推動青年參與社會治理和公益活動,通過多種方式提高青年的社會參與度。近年來,除了開展各種青年社會實踐活動,還鼓勵各行各業的青年往基層走,了解社會實際需求譬如,組織青年參與鄉村振興戰略,以志愿服務和實際行動支持農村發展;利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平臺,推廣青年參與公益的渠道與方式,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擴大青年參與范圍,提高參與效率。再者,共青團通過設立青年創新創業項目,鼓勵青年在破解社會問題中施展創新潛能與創造力,這些舉措既提升了青年的社會責任感,也強化了他們的實踐本領與綜合素養,為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
當下,我國著力提升全球治理參與能力,共青團也在積極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通過創新組織方式和工作方法來提高服務青年的能力與水平。自2015年群團改革以來,團組織不斷理順內部管理架構、加強信息化建設,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同時還注重提升青年的參與感和獲得感,通過舉辦豐富多樣的活動,把青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得更足。這些努力不僅讓共青團在新時代更有效地肩負起自身使命,也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輸注了青春力量。
(二)共青團在社會公益組織中的定位
共青團身為政治組織,圍繞引領、組織、服務青年鋪開各項工作,在社會公益組織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不僅是黨和青年之間的橋梁,更是推動社會公益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共青團鼓勵廣大青年投身社會公益活動,調動青年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為社會公益事業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
共青團在社會公益組織里的定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共青團是公益活動的組織者和倡導者,通過舉行各類公益活動,發動廣大青年參與到社會服務、環境保護、扶貧濟困等公益事業中,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出一份力。在2022年共青團組織發起的各類環保活動中,參與青年超200萬人次,植樹造林面積達到10萬公頃。其次,共青團還發揮著培養和管理青年志愿者的功能。通過建立一套完善的青年志愿服務體系,不斷培養出一批又一批有奉獻精神、有社會責任感的青年志愿者,為社會公益事業增添了有力支持。到2023年初,全國注冊青年志愿者已有3000多萬名,累計志愿服務時長超2億小時。
再次,共青團還扮演著社會公益資源整合者的角色。通過與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多方合作,整合起大量公益資源,為公益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保障[2]。在“希望工程”項目中,共青團累計籌集資金超200億元人民幣,幫助數百萬貧困學生重返校園[3;共青團還一直積極倡導公益文化、弘揚志愿服務精神,以此營造好的社會氛圍,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二、共青團在社會公益中的具體作用
(一)組織與動員青少年參與公益
共青團依托自身廣泛的組織網絡和影響力,切實把青少年組織動員起來投身各類社會公益活動,不管是環境保護、社區服務,還是災害救援,都能及時響應,迅速行動。譬如,在自然災害發生后,共青團總能快速組織青年志愿者投入救援與重建工作,提供緊急援助和心理支持,比如2021年河南洪災時,團組織就動員了10萬多名青年志愿者參與救援及災后重建,累計服務時長超100萬小時[4]。
共青團還通過舉辦各種主題活動和競賽,激發青年的參與熱情和創新精神。例如,共青團組織的“綠色行動”環境保護活動,通過植樹造林、清潔環境,培養青年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統計顯示,自活動開展以來已經有500多萬人次參與,總計植樹超1000萬棵。此外,共青團還通過推進“希望工程”“保護母親河”等品牌志愿服務項目,吸引大批青年參與其中,由此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這類活動在強化青年社會責任感的同時,也切實提升了他們的實踐本領與社會交往能力,為青年成長成才鋪就了一片廣闊天地。
(二)公益活動的類型與影響
共青團開展公益活動類型豐富,包括教育支持、環保行動、社區服務等,這些活動不僅為社會作出貢獻,還增強了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比如共青團發起的“希望工程”,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提供教育資助,幫他們改善學習條件、實現求學夢想,截至2023年初,這一工程已累計資助貧困學生超600萬人次,建起的希望小學超2萬所。
在環境保護方面,共青團組織青年植樹、清潔河流,實實在在推動著環保事業發展。例如,在“保護母親河”行動中,共青團動員大批青年參與河流保護和環境治理,活動不僅提升了青年的環保意識,更促進了生態環境的改善。統計數字顯示,“保護母親河”行動已經動員500多萬人次青年志愿者參與進來,涉及的河流治理項目超過1萬個;同時,共青團還積極參與到社區建設和社會服務當中,通過組織青年志愿者參與社區治安、衛生整治、文體娛樂等活動,實實在在地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和和諧度。
這些公益活動不僅在短期內給社會帶來積極影響,更能為社會長遠發展打下扎實基礎。共青團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出一大批有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的青年,不僅為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5,還優化了社會資源配置,推動著社會公平正義落到實處。
了求學愿景;在“保護母親河”行動中,共青團動員大批青年參與河流保護和環境治理,治理成效顯著;另外,團組織還組織青年志愿者投身社區建設與社會服務,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和和諧度,促進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在助力西部發展的行動中,共青團也發揮了突出作用。西部計劃志愿者項目啟動這21年里,一批又一批青年志愿者扎根西部地區,開展教育、醫療、農業科技等方面的志愿服務。他們在艱苦環境里默默付出,給西部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許多西部計劃志愿者在偏遠山區支教,為當地孩子帶去知識和希望。一些志愿者還主動參與扶貧工作,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現在,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在服務期滿后選擇留在西部,繼續投身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事業。通過西部計劃,共青團不僅為西部地區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還歷練出一大批有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強的青年。
這些成績不只體現在具體數字和案例中,更體現在共青團對社會公益事業的推動上。團組織通過實踐為公益事業樹立了優秀榜樣,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支持公益的良好氛圍。
三、挑戰與展望
(一)內部管理與資源調配的挑戰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公益需求也越來越多,共青團在內部管理和資源調配上面臨新的挑戰。如何把分散在全國各地的青年組織管理得更有序,把有限的資源調配得更合理,這都是團組織需要解決的問題。再加上本身組織結構大、牽涉面廣,如何提高管理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率,也是團組織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在資源調配方面,共青團需要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比如制定科學合理的資源評估和分配機制,保障資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共青團還需深化與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多方協作,爭取更多資源支持以強化公益活動保障,同時還要注重資源的多元利用,積極探尋新的資源獲取路徑,從而滿足持續增長的公益需求。
(三)共青團在社會公益活動中的經驗及其成就 (二)外部環境變化對共青團公益活動的挑戰
這些年,共青團在社會公益活動里積累了許多經驗,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組織管理辦法,比如在志愿服務方面,團組織搭建了完備的青年志愿者服務體系,通過培訓和激勵措施,切實提高了志愿者的服務能力和參與熱情。共青團也積極聯合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各方力量,整合了大量公益資源,為公益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切實保障。
從具體成效看,共青團通過各類公益活動的推進,為眾多困境群體提供了切實幫助,改善了他們的生活狀況與所處環境。比如“希望工程”項目的實施,就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提供了教育資助,助力他們達成
社會環境的急劇變化,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突進,給共青團公益活動的開展方式帶來了新的挑戰。互聯網與社交媒體的廣泛滲透,讓團組織在策劃公益活動時不得不更多借助這些新技術工具來增強活動效能與輻射范圍,而要跟上時代步伐、契合青年期待,共青團就要持續對公益活動的形態與內涵進行革新。
隨著社會對公益事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共青團面臨的競爭和挑戰也逐漸增多,其他社會公益組織、志愿者團體逐漸興起壯大,這對共青團的公益活動以及自身影響力來說,都是全新的考驗。共青團需要持續提升自身競爭力與影響力,主動與其他公益組織開展協作,通過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凝聚合力,共同推動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
(三)對未來發展的建議與展望
面對挑戰,共青團需要強化自身建設,以此提高組織辦事效率與公開透明度;引人現代管理思路和辦法來調整內部管理架構,讓決策更科學、執行更有力;同時,還要在青年人才培養上加大投入,切實提升青年的綜合素養與領導本領,為團組織發展不斷添加新的活力。
共青團應繼續深化和政府、企業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的合作,共同推動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比如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整合更多資源,擴大社會公益活動的輻射面。同時,共青團也要主動走出去參與國際上的交流合作,學習先進的公益理念和實踐,以提升自身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著眼將來,共青團應在社會公益領域持續發揮重要作用,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比如多舉辦有新意的公益活動,讓更多青年愿意參與進來,這樣才能讓公益活動的影響更大、效果更好。
四、結論
綜合來看,共青團作為國內體量最大的青年組織,在社會公益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共青團通過組織和動員青少年參與公益活動,提升青年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另一方面,共青團也憑借各種形式的公益活動為社會帶來直接幫助,從而推動著整個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
但社會發展帶來公益需求日增的同時,共青團在內部管理與資源調配層面也面臨著新的挑戰,要回應這些挑戰,就必須強化自身建設,提升組織運行效率與公開透明度,優化內部管理架構,從而增強決策的科學性與執行的有效性。與此同時,共青團需要在青年人才培養方面加大投入,切實提升青年群體的綜合素養與領導能力,通過這樣的努力為團組織的長遠發
展持續注入新的活力。
著眼未來,共青團在社會公益領域仍會擔當重要角色,為和諧社會建設添磚加瓦。它將通過推出更多創新樣式的公益活動吸納更廣大青年群體參與,以此強化活動的社會影響與實際成效,同時還會深化同政府、企業及社會組織等各方的協作,攜手推進社會公益事業向前邁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年一代的力量。
最后,共青團深化改革需要與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步調一致,這就意味著它要在組織結構、管理模式和工作機制這些地方不斷創新,以應對社會治理中的新需求、新挑戰。通過與各級政府、社會組織緊密合作,共青團可以更好地整合資源,優化服務,提高治理效能。除此之外,共青團還應該主動參與到社會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中去,為提升社會治理水平貢獻應有力量。通過這些努力,共青團不僅能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還能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蔡康鑫,王水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共青團工作的基本經驗與時代價值.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22,41(04):41-48.
[2]李川.為公益事業發展積蓄青春動能[N].中國青年報,2022-08-08(001).
[3]杜沂蒙.努力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種新希望[N].中國青年報,2023-06-12(001).
[4]徐曉.做實項目、做強體系、做大文化推動新時代青年志愿者事業高質量發展[].中國共青團,2022(05): 5-8.
[5]胡獻忠.黨的青年工作戰略性意義的多維度觀察].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23,42(04):31-37.
(作者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