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快速發展,新時期高校的基層黨建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高校需緊跟發展趨勢,抓住新媒體環境的創新要素,為基層黨建注入活力,推動黨建工作智能化、精準化、高效化,增強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在深入研讀與分析現有文獻資料后發現,目前的研究重點更多集中在“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單一方面,聚焦“黨支部建設創新”與“新媒體融合”等的研究尚顯不足,尤其是涉及大連地區高校黨支部建設的研究極為匱乏。鑒于此,本文以大連高校為例,對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創新策略展開分析,為高校開展基層黨建工作提供參考。
一、新媒體環境下大連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情況
大連市本專科高校數量達30余所,結合前期對大連地區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調查研究,發現很多高校在基層黨建方面積累了豐碩的成果。比如大連理工大學深入實施“一院一品”黨建品牌創建,構建黨支部創新立項長效機制,深入推進智慧黨建,建成和“i大工”相融合的黨建智能管理平臺,賦能工作提質增效;大連交通大學開展基層黨支部建設,以“黨建領航聚力科研”的黨建品牌建設工程為著力點,取得了顯著成效;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提出“黨建 + 綜合”的實施路徑,構建“一融雙高”基層黨支部建設的新格局,打造特色黨建品牌。綜合上述高校創建的黨建品牌情況來看,大連地區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已經取得較為可觀的成績1]
然而,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基層黨支部工作面臨一定的問題。研究發現,僅有少數高校具備新媒體黨建意識,黨建工作機制完善,合理運用資源開展互聯網 + 黨建動態管理工作,擁有具有影響力的黨建品牌,黨建工作與時俱進。相比之下,多數高校仍停留在傳統黨建工作模式,缺乏創新,未能實現新媒體與黨建工作模式相促相融,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品牌效應。此外,很多高校在基層黨支部建設的探索中缺少足夠的經費,也是現階段大連高校黨建需要關注并解決的問題。
根據此次對大連高校的調研,發現當地很多高校在基層黨建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例如大連理工大學組織全國高校首個黨建研究會,對黨支部設置方式進行了創新。該高校組建首個教育部100個“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并在學校內部構建了智慧黨建教室,為學校黨建引領體系賦予了“四輪驅動”和“四位一體”特點,成為“黨建 + 改革”試點[2]。
高校黨建品牌建設方面,大連地區很多高校在新媒體環境下創建了影響力較高的黨建品牌,例如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提出了“黨建 + 綜合”的實施路徑,構建“一融雙高”基層黨支部建設的新格局,打造特色黨建品牌。再如大連交通大學開展基層黨支部建設,以“黨建領航聚力科研”的黨建品牌建設工程為著力點,取得了顯著成效。
另外,根據此次對大連高校的調研發現,在部分調查對象已經構建的基層黨支部建設中,提出了“1156”黨建工作這一新的模式,在基層黨建相關工作中深入落實“一融雙高”策略,在“雙創”“雙帶”“雙百”人才培育方面加大力度,獲得較符合預期的新媒體黨建工作效果。例如,高校各學院、黨總支結合學科與分院的特色,利用微信、微博和QQ等應用比較廣的新媒體平臺,設計更貼合大學生群體審美和需求的黨建系列視頻,或者是在平臺中宣傳高校組織的黨建特色活動,吸引本校大學生關注。2023年,大連高校黨建特色工作曾被中國新聞網等省級以上媒體報道,報道頻率達20次。綜上,基于當前高校基層黨支部新媒體創新的經驗以及其他高校新媒體取得的成果,在黨支部工作的創新實踐中,建議高校可以自行研發黨支部工作軟件,或者是構建線上黨員教育課堂,結合新媒體特色,按照基層黨支部工作模式的創新要求制定實施對策,例如選擇新媒體平臺、制定與傳播黨建工作內容、實現高效互動等,清晰梳理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的思路。
了增強黨員教育相關信息的針對性、有效性和時效性,基層黨支部需要辯證分析新媒體,尤其要認識到新媒體平臺利弊的兩面性,在基層黨支部建設的創新中做到揚長避短。新媒體時代,高校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多,黨務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性,篩選基層黨支部建設所需信息時進行綜合對比,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選擇與本校實際情況最為貼合的內容。在新媒體和大數據技術的共同推動下,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組織黨員教育更加有的放矢,而且也能夠保證信息的時效性,采集黨員教育資訊,幫助高校中所有黨員了解最新動態,提高黨員教育的有效性[。
二、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新媒體運用的共性問題 2.構建黨建工作長效機制
(一)基層黨支部組織黨員教育的新媒體信息渠道單一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黨建工作可以從多個途徑獲取信息,這也形成了信息來源渠道廣、傳播速度快的現狀,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基層黨組織在黨員教育中難以保證針對性、時效性和有效性[3]。
(二)黨務工作人員新媒體素養有待提升
高校基層黨組織中的黨務工作者為了適應新媒體環境,需要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提升個人的新媒體素養,例如在黨務工作中熟練地應用新媒體技術,或者深入推進“新媒體建設 + 支部黨建特色”的融合實踐。實際上通過對大連高校的調研,發現部分高校面臨黨務工作者新媒體素養不高的問題,黨建工作與新媒體技術的聯系不夠密切,從而影響到基層黨建工作的創新[4]。
(三)選擇新媒體平臺與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要求不符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基層黨支部的選擇增多,而且不同的新媒體平臺也有各自的特色。站在黨務工作者的角度,選擇最適合高校的新媒體平臺是當前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第一,平臺選擇單一。通過調查發現,大連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選擇平臺普遍比較單一,而且選擇的過程中也很少會重點考慮學校黨務工作的情況要求,甚至只是遵循從眾心理,選擇當前應用比較多的新媒體平臺,但其實個別平臺并不能完全滿足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的需求,也很難發揮出平臺自身的優勢,為基層黨支部建設提供幫助。第二,基層黨支部建設經費不足。很多高校,尤其是民辦高校開展基層黨支部建設普遍面臨經費不足的問題,高校可支配資金比較有限,而且更多資金被分配到教學科研中,導致基層黨支部建設可用資金較少,難以支持新媒體平臺的選擇與運行[5]。
三、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的優化策略
(一)高效獲取黨員教育所需信息,完善黨建工作機制
1.信息采集與篩選
鑒于高校黨建在黨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為
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創新,需要不斷提升黨務工作人員的新媒體黨建意識,在此基礎上構建長效性黨建工作機制。通過該機制對黨務工作者進行強有力的激勵、監督,調動師生參與黨建工作的積極性,為高校黨建工作注入長效動力。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黨建工作長效機制的構建,重點體現在三方面:
第一,品牌保障。高校需要熟練應用新媒體開展各項黨建工作,重新梳理新環境下對基層黨支部領導機構、組織職能以及人員安排等的要求,從而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加強高校內部組織、紀檢和宣傳等部門的協調性,構建黨建工作協調聯動新格局,在此基礎上創建高校黨建品牌。高校創建黨建品牌重點應注重獨創性,例如大連理工大學創建的“一院一品”黨建品牌,發揮黨建品牌效應,并挑選政治理論基礎扎實、新媒體素養高、黨建工作能力強的人員,負責新媒體環境下的黨建宣傳工作,進一步強化黨建工作中新媒體的效能[]。
第二,制度保障。高校應構建新媒體宣傳培訓考核、黨建平臺管理、輿情引導等制度。譬如學校可以搭建專門針對黨員教育的信息管理平臺,通過該平臺及時獲取校內所有黨員教育管理信息,并對黨員教育工作效果進行評估。
(二)組織黨務工作人員進行新媒體培訓,組建高素質黨建隊伍
鑒于高校基層黨組織中很多黨務工作者的新媒體素養不足,為了解決此問題,高校在新媒體環境下,需要對黨務工作人員的培訓計劃做出調整,通過內培外引新增與新媒體技術相關的內容。第一,組織培訓期間,高校可以指導黨務工作人員掌握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方法,使其能在黨建工作中熟練應用,提高黨建工作效率。第二,加大“新媒體建設+支部黨建特色”的宣傳力度,轉變高校中現有黨務工作人員的工作思路,真正意識到新媒體和黨支部建設相融合的必要性,從而能夠在后續的黨務工作實踐中積極參與、提出建議,長此以往便可以提高黨務工作人員的新媒體素養。
高校在新媒體環境下進行基層黨支部建設,除組織培訓之外,還需要認識到黨建隊伍建設的重要性。黨務工作者必須遵循與時俱進原則,在基層黨支部日常工作中融入各項新媒體技術,從根源上創新黨建日常管理與黨員教育的模式。例如,高校基層黨支部可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法,線下組織黨建活動,線上開展黨員教育,以此來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在新媒體的助力下提高基層黨支部工作效能。
(三)科學選擇與應用新媒體平臺,創新基層黨支部建設模式
高校基層黨支部面對多種多樣的新媒體平臺,為了更加契合新媒體發展要求,在基層黨支部建設的創新中,需結合高校黨建工作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首先要分析平臺在校內的覆蓋范圍,具體包括教職工、學生、校友等,確保所選擇的新媒體平臺能滿足所有受眾需求。其次,要考慮平臺互動性、原創性和即時性,一方面黨員、群眾可以在平臺中積極互動,在平臺中發布原創內容,另一方面對于一些突發性事件,也能夠做到在平臺中快速響應,準確傳遞相關黨建信息,最后則是要保證信息來源質量,例如黨建思政、歷史意蘊等內容,為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提供支持。
另外,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需要充分考慮新媒體特點,與高校自身基層黨支部建設情況相結合,對建設模式進行創新。有以下建議:
第一,突出新媒體的高效性,深入推進學習型黨支部建設。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黨支部建設,應明確“學習”的重要性,提高所有黨員的黨性修養以及“政治三力”。為此,黨支部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互聯互通與高效率優勢,在選擇的新媒體平臺中組織黨員學習,如利用“學習強國”和航天云課堂軟件,或在微信小程序中開展黨員知識競賽,用以檢驗黨員學習成效,以新媒體賦能黨建工作,從而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
第二,強調新媒體的“廣譜”特性,助力文化建設。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需要利用新媒體的“廣譜性”優勢,以新媒體平臺作為宣傳渠道,幫助師生了解黨的方針政策,完成形勢任務教育工作。黨支部也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上上傳、發布一些正能量的文章,起到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以新媒體為基層黨支部的文化建設提供驅動力。
第三,發揮新媒體優勢,構建黨建矩陣。校級黨委在新媒體環境下創新黨支部建設,需要以高校官網、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為要點,嚴格審核平臺中的內容,并要加大高校中各個樓棟微信群的管理力度,從而在學校、社區、樓宇之間構建傳播體系。另外,高校發布的重要政策,對于政策的解讀,應在微信公眾號深度同步,抖音平臺碎片化同步,或者也可以在喜馬拉雅平臺上傳音頻,實現政策解讀內容在不同群體的全
面覆蓋。
第四,根據平臺與基層黨建創新需求,加強二者對接的精準性。高校優選微信公眾號和黨建門戶網站設置“微黨課”和“政策解讀”板塊,擴大政策傳播范圍。高校基層黨建也可以選擇抖音、B站等平臺,制作黨建相關的短視頻,并利用直播的形式組織多元化活動,實現黨建互動教育。高校與企業合作,構建智慧黨建系統,為校內黨員發展、交納黨費等提供更便捷的平臺。這樣一來,也能實現基層黨建相關工作線上化。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創新,需從黨建工作機制、黨建隊伍建設、基層黨建模式等方面制定優化策略。通過新媒體和基層黨支部建設的結合,提升高校黨建工作質量及影響力,增強黨員和群眾的凝聚力,為校內師生提供高質量服務,從而推動基層黨支部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范雪琦,葉潤澤.新時代高校基層黨支部品牌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創建為例[J].中國軍轉民,2024(10):90-92.
[2]胡筱萌.“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基層黨支部標準化建設路徑研究[].中國標準化,2024(10):208-211.
[3]王敬,劉東東“雙一流”視域下工科高校基層黨支部黨群聯建模式探索與實踐[].高教學刊,2024,10(13): 16-19.
[4]王開勝,劉皓.新時代高校教師黨組織發揮師德師風建設作用的路徑研究Ⅲ.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24,45(02):125-129.
[5]成田,王惠娟.偉大建黨精神引領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實踐路徑研究[].世紀橋,2024(02):41-43.
[6]徐靜.新時代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建設實踐探索——以海南大學化學工程教師黨支部為例[J].高教學刊,2023,9(34):38-43.
[7]肖芬,黃家萬,韋微,等.高校基層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問題研究[].辦公室業務,2023(21):33-35.
本文得到以下項目支持:大連市社科院2024年度課題“新媒體背景下大連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創新模式研究”(2024dlsky285);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2024年度黨建課題“民辦高校基層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路徑的探索與實踐研究”(2024DJKT-YB001)。
(作者單位: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