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提出了“指導學生堅持開展課外閱讀,注重培養和發展閱讀素養”的教學提示。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教師應該貫徹落實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深人解讀教材內容,將主題語境與學情加以整合,在確定議題后精心挑選群文閱讀素材,設計多元教學活動,引領學生以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讀語篇,助力其實現深度學習的目標,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
一、優選議題,聚焦主題語境
為了保證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優選議題,其對后續群文閱讀素材的選擇及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具有導向作用。對此,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優選議題。第一,議題應該具有適切性。議題的選擇必須與學生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生活經驗等方面相契合,保證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并深人研究主題意義。第二,議題應該具有挑戰性。適當的難度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他們在群文閱讀過程中實現深度學習。第三,議題應該具有關聯性。議題之間應該具有較強的內在邏輯關系,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有助于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框架和思維體系。通過優選議題,教師能夠厘清群文閱讀教學的思路,確保教學活動能夠圍繞主題語境展開,提高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例如,在教學外研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以下統稱“教材”)七年級上冊Unit5“Fantasticfriends”時,教師從整體的角度解讀教材,明確本單元內容共分為以下五個部分。第一部分:Startingout,旨在使學生直觀認識與動物共享地球的概念,并激發他們對動物世界的好奇心;第二部分:Understandingideas,旨在使學生認識到保護動物的重要性,重點培養其思考能力;第三部分:Developingideas,旨在深化學生對動物特性和需求的理解,提高他們通過語言表達介紹動物和倡議保護動物的技巧;第四部分:Presentingideas,通過制作動物檔案和展示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協作精神、語用能力;第五部分:Reflection,幫助學生整合學習經驗,增強他們對動物的認識和保護動物的責任感。由此確定,本單元的主題語境為“人類與動物的關系”,教師可以據此設計“人與動物如何和諧共處”“保護動物的重要性及措施”兩個議題。以上議題既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與關聯性,在接下來的群文閱讀素材選擇中,教師便可以圍繞這兩個議題選擇語篇,打下堅實的群文閱讀教學基礎。
二、精選語篇,豐富閱讀體裁
教師應該在優選議題的基礎上,精心挑選多樣化的語篇,豐富閱讀文本體裁。這些語篇可以涵蓋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多種類型,每種體裁都有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特點。當教師確定議題后,便可以結合主題、作者、體裁、表達四方面線索選擇群文閱讀素材,確保所選語篇既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能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選擇記敘文時,教師可以傾向于情節生動、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語篇,讓學生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產生共鳴,從而加深對群文主題的理解;選擇說明文時,則要注重語篇的實用性與邏輯性,鼓勵學生從文本中提煉關鍵信息,以此培養其信息處理能力;選擇議論文時,要重點關注文本觀點是否鮮明、論證是否有力,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解讀語篇,充分鍛煉其批判性思維。精選語篇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到不同體裁的語篇,拓寬學生閱讀視野的同時,還能使其掌握不同體裁的寫作技巧,為其日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例如,外研版教材七年級下冊Unit3“Foodmat-ters”圍繞“食物與健康”的主題語境展開,教師設計了“健康飲食的重要性”“不同國家飲食習慣的差異”等議題。確定議題后,教師將學情與主題線索結合起來,精心挑選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多種體裁的語篇。教師可以挑選與個人健康飲食經歷或飲食習慣改變有關的記敘文,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感受健康飲食帶來的積極影響;挑選介紹健康飲食原則、營養搭配方法的說明文,幫助學生了解健康飲食的科學依據;挑選探討健康飲食與生活方式關系的議論文,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健康飲食。通過精選多樣化語篇,教師為學生創造了廣闊的閱讀空間,指引他們從不同維度分析“食物與健康”這一主題,為學生對主題語境的深化理解提供助力。
三、整體構建,貫通閱讀策略
1.課前自讀,搜集信息
課前自讀是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的關鍵環節,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深度學習效果。在這一階段,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確定議題與群文閱讀的相關素材后,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布置預習任務,提出“這些語篇分別講述了什么內容?作者的觀點是什么?文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細節?”等引導性問題,鼓勵學生以自主思考和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自讀,初步掌握群文閱讀素材的基本內容。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或圖書資料等搜集與主題語境有關的信息,將這些信息整合起來,以PPT、口頭匯報、預習清單等方式呈現,積累素材的同時,鍛煉其自主學習能力。此外,教師還要注意檢查學生的預習成果,圍繞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確保學生能跟上群文閱讀的節奏,為課中的深入討論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在教學外研版教材八年級上冊Module4“Planes,shipsandtrains”時,教師以“交通工具的演變與未來發展”為議題,選擇了多篇有關飛機、輪船、火車等交通工具的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完成準備工作后,教師將群文閱讀素材及相應的預習任務上傳到班級微信群中,如“What means of transpor-tationareintroducedinthesetexts?Whatisthedevelopment history of each? What are the possible fu-turedevelopmenttrends?”等預習任務。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上網查詢或閱讀相關書籍搜集更多關于交通工具的信息,如歷史事件、技術創新、環境影響等。學生則要將搜集到的信息整理成PPT或預習清單,以便在課堂上展示與分享。教師在認真聆聽的同時,也要記錄學生預習中存在的問題,以此為參考,及時調整后續的教學計劃,使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更具針對性。這樣,學生的課前自讀效果得以提升,能夠初步掌握各類語篇的基本內容,有助于其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從而提高其信息搜集與處理能力,實現深度學習。
2.課中討論,對比探究
課中討論是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組內成員輪流發言,經過思維的碰撞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實現深度學習目標的同時,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已經通過課前自讀對主題語境有了一定了解,教師可以根據他們的真實反饋及英語基礎水平劃分學習小組,引導學生進行課中討論,圍繞自讀中遇到的困惑和搜集的拓展信息進行深入交流。每名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分享自己對不同語篇的獨特見解,并認真聆聽他人的發言,從中汲取寶貴的閱讀經驗,在對比探究中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與此同時,教師也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用心觀察各小組的討論情況,必要時給予適當的指導,為其指明深度學習的具體方向。此外,教師還應該引導各小組對比不同體裁的語篇在語言表達、布局結構等方面的特點,幫助學生掌握各類體裁的寫作技巧,通過課中討論提升其思維的發散性與靈活性,有效驅動學生實現深度學習。
例如,外研版教材八年級下冊Module7“SummerinLosAngeles”的閱讀教學目標為能聽懂和閱讀關于介紹洛杉磯之行的語言材料。對此,教師可以以“洛杉磯之行中的文化差異”為議題,選擇多篇與洛杉磯文化、風俗、歷史有關的群文閱讀素材。在實際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自讀中搜集的信息進行合作學習,分享自己對不同語篇的理解,經過交流與討論獲得全新的閱讀體驗和認知。如此,學生學會從不同維度思考洛杉磯之行中體現出的文化差異,有效培養批判性思維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思考各語篇在表達方式和謀篇布局上的特點,使其逐步掌握不同類型語篇的寫作技巧。課中討論的方式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群文閱讀活動中來,為其提供了多元思考和自主表達的機會,以此保證深度學習目標的順利實現。
3.拓展議題,深度思考
拓展議題是指對原有的議題進行延伸與深化,引導學生深度思考群文閱讀的主題,以此培養其辯證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在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尾聲,教師不能只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而是要進一步拓展議題,鼓勵學生結合課上收獲的知識與技能進行深入研究,引發其深度思考。具體而言,教師可以結合群文閱讀的主題語境設計一些具有開放性、啟發性的問題,鼓勵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展開想象,暢所欲言,通過深度思考將從不同語篇中收獲的信息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及時肯定他們觀點中的合理之處,同時也要耐心指導其中存在偏差或不足的地方,為學生指明深度學習的方向。拓展議題的方式使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范圍更加廣闊,對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起到促進作用。
例如,外研版教材九年級上冊Module10“Austra-lia”圍繞“澳大利亞”這一主題語境展開。為了使學生實現深度學習的目標,教師可以設計“中澳文化差異”“澳大利亞環境保護措施”等拓展議題,并根據學生在群文閱讀中的真實反饋提出“Whataretheobvi-ous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ustraliain terms of dietary habits,social etiquette and festi-val celebrations? What are the underlying reasons forthese?”等開放性問題。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學生自行組織語言,條理清晰地闡述個人觀點即可。隨后,教師詢問其他學生是否有不同的答案,鼓勵他們提出個性化見解,在集思廣益中深度學習。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入一些與中澳文化有關的影視片段、新聞報道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深入研究主題語境。拓展議題和引入課外資源的方式有效拓寬了學生的國際視野,提高了其跨文化交際能力。
4.課后總結,達成共識
課后總結是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旨在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內容,實現對主題語境的深入理解與掌握。在這一階段,教師帶領學生回憶課前自讀、課中討論及拓展議題等環節的有關內容,對其進行全面梳理,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收獲與感悟,通過互動達成共識,形成對主題語境的完整認識。課后總結的方式有很多種,如撰寫學習心得、繪制思維導圖、制作PPT等,將所學知識條理清晰地呈現出來。教師可以隨機選取幾名學生去講臺上展示群文閱讀成果及學習心得,其他學生負責點評,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碰撞。最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觀點給予肯定,并出示一段總結性文字,讓學生齊聲朗讀,引發其情感共鳴的同時,完成議題的升華,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默契的配合下提升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例如,外研版教材九年級下冊Module4“Rulesandsuggestions”Unit 2“We must keep the camp clean”的群文閱讀主題為“保護鄉村”。在課后總結環節,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群文閱讀中的收獲。有的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總結了不同語篇中的重點詞匯,以及保護鄉村的重要性和具體的保護措施;有的學生通過制作PPT,展示了群文閱讀中提到的各種環保案例,強調了個人行動對鄉村保護的積極意義。在互動點評環節,學生紛紛表示通過本次群文閱讀學習,他們深刻認識到了保護鄉村的緊迫性和每個人肩上的責任,今后將從自身做起,積極踐行環保理念。課程的最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出示一段總結性文字:“Pro-tectingthe environment iseveryone'sresponsibility.Let’s start from now,start from the little things,andworktogether to protect our beautiful home.”學生齊聲朗讀,加深對“保護鄉村”這一主題語境的理解。課后總結的方式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反思意識,主動與其他同學和教師分享自己在群文閱讀中的收獲,通過傾聽、理解與協商實現了深度學習。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達成深度學習的目標,教師需要精心策劃每一個教學環節,保證議題的確定、語篇的挑選及閱讀策略的運用都能緊密圍繞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一系列的閱讀活動,學生不僅積累了豐富的語言知識,還在思維層面得到了鍛煉和提升,其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同步發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將會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為培養具有英語核心素養的現代化人才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林雙.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實踐[J].家長,2024(26):128-130.
[2]游彩玉.基于主題意義的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實踐[J].校園英語,2024(36):142-144.
[3」張芬.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群文閱讀策略[J]學周刊,2024(26):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