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指出,內容的組織以主題為引領,以不同類型的語篇為依托,融入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學習要求,以單元的形式呈現。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部分教師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并不深刻,導致教學內容淺顯,影響學生多元發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初中英語教師要基于主題意義為學生設計具有層次性、啟發性的教學任務,促使學生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提升思維品質,搭建閱讀框架,進而對世界、自然、社會等有更深層次的感悟。
一、基于主題意義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價值
1.激發自主閱讀興趣
主題意義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對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在主題意義導向下,教師的教學模式正在發生轉變,從原本的以傳授基礎知識和理論為主向深入挖掘文本內涵的方向邁進,摒棄單一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與閱讀文本建立聯系,激發學生對文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在主題意義的引領下,學生能夠主動搜集與閱讀文本相關聯的閱讀資源,以滿足閱讀需求,在不斷探索中激發自主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質量。
2.提高深度閱讀能力
主題意義對提高學生的深度閱讀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閱讀單元語篇,細致分析語篇中的潛在信息和深層次內涵,從而明確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閱讀同一主題不同文本或同一作者不同文本,能夠主動運用辯證思維從創作背景、表達手法、寫作思路等多個方面對文本進行綜合分析,最終形成全面的評價。這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語篇內容的理解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深度閱讀能力。
3.開闊閱讀認知視野
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中的語篇,能夠對不同國家的歷史文化、名勝古跡和風俗習慣有更多的了解。然而,讓學生了解一篇文本中的歷史文化并不是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語篇中獲取豐富的寫作素材,掌握語言運用方法,積累優秀詞句,深化對中西方文化的理解,以此全方位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
二、基于主題意義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
1.提煉閱讀文本主題,全面理解語篇
初中英語教材中的大多數文本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向學生傳遞信息的,教師可以立足主題意義,從文本的形式、內容、體裁、架構、表達手法、情感內涵等多個方面人手,鼓勵學生深挖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故事中蘊含的情感內涵,進而對單元主題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師可以從故事內容(What)、寫作意圖(Why)、寫作手法(How)三個層面出發,對文本進行細讀,提煉出完整的主題意義。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以下統稱“教材”)七年級下冊Unit8“Onceupona Time”SectionB1b“TheUglyDuckling”語篇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從以下三個層面解讀語篇,以此提煉出全面的主題。
故事內容(What):語篇“TheUglyDuckling'選自《安徒生童話》,主要講述了丑小鴨因相貌怪異受到了同類的嫌棄,但它不懼困難,經過重重磨礪后最終成為了白天鵝的故事。
寫作意圖(Why):教師向學生分享語篇的創作背景,讓學生了解到這個故事是安徒生失意時所寫,隱藏著安徒生對美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此基礎上,教師帶領學生再次閱讀語篇,引導學生學習丑小鴨遇到困難不氣餒、身處險境不放棄,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優秀品質。
寫作手法(How):“TheUglyDuckling”是一篇童話故事,內容生動、形象,語言簡潔,情節連貫。通過細致地描寫丑小鴨受到的排擠,讓學生對語篇主題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不氣餒、不放棄,堅持不懈方能達成目標。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大膽發揮想象,思考“If you are the uglyduckling, what would you say to your duck compan-ionsafterturning intoa swan?”這一問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以此深化學生對閱讀主題的理解。
2.創設主題閱讀情境,豐富閱讀體驗
為了在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上充分發揮主題意義的教育價值,教師需要以真實情境為依托,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與實際生活產生共鳴,以此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先對閱讀主題進行深人分析,從中提煉出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信息,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使生活元素自然融人課堂教學,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教師可以將生活資源與教材文本相關聯,為學生搭建完整的知識框架,以此讓學生在閱讀中自主聯想,進而挖掘出更多的隱藏信息。為此,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輕松、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激發探究閱讀文本主題意義的動機,幫助學生搭建完整的知識框架。
例如,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上冊Unit7“Will peo-plehaverobots?”以“預測未來”為核心主題,要求學生運用一般將來時對未來社會和個人生活進行預測,暢想美好未來。在教學SectionB2b“DoYou ThinkYouWillHaveYourOwnRobot?”語篇時,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與未來社會相關的主題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對文本初步形成認知。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實際生活作為出發點,向學生提出“Atthis stage,robots are gradually entering all aspects ofour lives and becoming a capable assistant for people'sworkand life.Please imagine what life will be likeinthefuture”這一問題,既能夠讓學生在情境的帶動下發揮想象,表達觀點,又能夠幫助學生明確語篇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現階段與機器人有關的發明或具體應用情境的影像資料,如無人機、機器狗、送餐機器人等,讓學生在感官的刺激下與機器人建立聯系。在觀看影像資料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主動對“Willwebeableto have ourown robots inthefuture?”這一語篇主題進行思考,從而對后續學習產生期待。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扮演科學家,設計一款屬于自己的機器人,并為學生創設“機器人發布會”情境,鼓勵學生細致講解自己的發明思路,并邀請同伴扮演機器人進行演示。教師創設主題閱讀情境,能夠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對主題意義有更深層次的認知,并在主題情境的帶動下實現深度閱讀,豐富閱讀體驗。
3.布置主題閱讀任務,搭建閱讀框架
布置閱讀任務是閱讀教學中的關鍵環節,也是踐行主題意義理念、幫助學生把握文本內涵的重要手段。在設計主題閱讀任務時,首先,教師可以對閱讀文本進行整體、深入地分析,明確閱讀文本的主題,并嘗試從文本中找到體現主題的關鍵語句。其次,教師可以布置詞語辨析、厘清故事脈絡、了解人物關系等多個主題閱讀任務,引導學生由淺人深、由易到難地對文本進行細致閱讀,以此為學生搭建完整的知識框架。再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先通讀、再細讀文本的方式,有層次地對文本內容形成全面的認知。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反饋與反思,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對閱讀文本有深層次了解,又能夠幫助學生明確閱讀學習的方向。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下冊Unit4“Whydon'tyoutalkto yourpartents?”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略讀 Section B 2b“MaybeYou Should Learntorelax!”語篇,讓學生對語篇內容有基本了解,引導學生關注語篇的關鍵信息,為接下來的細讀打好基礎。隨后,教師組織學生細讀語篇,并為學生設計如表1所示的導學任務表。
表1“MaybeYouShouldLearntorelax!”導學任務表

在完成表格的過程中,學生會細致梳理語篇的行文思路,深挖其中的隱藏信息,對語篇形成全面的認知。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合作完成表格,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對語篇有更全面的理解。為了幫助學生實現資源整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細讀語篇后繪制思維導圖,從What,Why,How三個層面展開分析,以此明晰行文思路,搭建完整的閱讀框架。教師基于主題意義為學生布置主題閱讀任務,既能夠幫助學生厘清文本脈絡,搭建完整的知識框架,又能夠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使其明晰文本的主題意義。
4.拓寬主題認知視野,感悟文化內涵
文化內涵是指通過閱讀文本,學生對其中的人文理念和知識內涵進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內化、吸收有益的知識經驗,最終提升文化素養,深化文化感悟,逐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為了達成上述自標,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內涵,并將其與自己認知中的人文理念進行對比分析,以此表明自己的文化立場和態度。
例如,人教版教材九年級全一冊Unit5“Whatare the shirts made of?”中的 Section B 2b“Beautyin CommonThings”語篇主要圍繞中國傳統藝術進行講述,教師可以抓住這一要點,在課前搜集與中國傳統藝術相關的資料,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藝術的發展歷程和獨特美感,以此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歸屬感。以剪紙為例,剪紙起源于中國漢代,紙還沒有發明之前,人們就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方式在金箔、皮革、絹布甚至是樹葉上進行創作。到了唐代,剪紙藝術快速發展,當時的人們用厚紙雕刻成花版,將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麗的圖案。宋代造紙業發達,為剪紙的普及提供了有利條件,剪紙文化逐漸深人民間。剪紙藝術的發展體現了古代社會技藝的發展成果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師為學生提供與剪紙文化相關的資料內容,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加深其對語篇主題的認知,還能夠深化學生對語篇文化內涵的感悟,增強其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認同感和傳承意識。
三、結束語
基于主題意義開展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表現,對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和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價值。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英語知識,從基礎知識入手,向深層次內涵拓展,細致體會文本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和人文素養,并嘗試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促進自身綜合素養的提升。基于此,初中英語教師可以從提煉主題、創設情境、布置任務、拓寬視野等方面入手,實現學生閱讀思維、語言表達、知識運用、認知水平等多項能力和素養的協同發展,有效提高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沈玉蓮.主題意義探究視域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路徑[J].學周刊,2025(2):109-111.
[2]倪春英.基于主題意義背景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研究[J].中學生英語,2024(46):57-58.
[3」龐麗恒.單元主題意義探究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摭談[J].新課程研究,2024(32):102-104.
[4]孫興林.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路徑[J].求知導刊,2024(31):110-112.
[5]萬云.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主題意義探究策略[J].華夏教師,2024(30):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