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社區認知癥服務中心;認知障礙;篩查;社區衛生服務;衛生保健提供;衛生人力【中圖分類號】R197.1 R741【文獻標識碼】A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331
【Abstract】BackgroundCurrently,the state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thedevelopmentof earlydiagnosisand treatmenservicesforcognitivedisorders,andthepreliminarycommunitycognitivescreeningistheunderlyingfoundationof theearlydiagnosisandtreatmentservicesystemforcognitivedisorders,aswellastheprimarybarierinthecognitivesrenng process,andthequalityofitsscreeninghasadirectimpactonthelevelofbrainhealthoftheelderlyandtheoveralleffciencyof cognitivescreening.ObjectiveToprovideareferenceforpromotingthehigh-qualityconstructionofcognitivedisordersservice centers byanalyzingthedevelopmentof preliminarycognitivescreeningservices inNanjing.MethodsFromDecember2023 toAugust2O24,wevisitedthecognitiveservicecentersinNanjing,and12sample institutionsthatprovidedearlyscreeningservicesfordementiaamong thesuroundingelderlypopulationwere takenastheresearchojects.Tequestionaireincludedhebasic characteristicsofteorgazationandthestatusofteintialcognitivesreingsvicedevelopmentResultsBsiccharacterstisof the institutions: 75.0% (9/12)of the sample institutions operated on the basis of elderly service organizations;the average number of months of cognitive primary screening services carried out in each sample institution was ( 16±6 )months,and the average annual volume of screening services was ( 245±235 );in terms of occupational category,nurses accounted forthe highest proportion[36.8 % (24 (21/57)]; in terms of staffing,only 33.3% ( 4/12 )of the sample institutions were stafed with both physicians and nurses. In terms of service content: 16.7 % (2/12)of the sample institutions have adopted diversified screening methods for cognitive screening,and the types of cognitive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s range from 3 to 7. Four( 33.3% )institutions have penetrated the network of cognitive cooperative institutions,5( 41.7% )institutions had plan to penetrate the network of cognitive cooperative institutions,but the service radiation scope of 16.7% ( 2/12 )of the sample institutions is still limited to the community where the institutions are located. Only 66.7 % (8/12)ofthesampleinstitutions providecognitiveearlyinterventionservices,and75.O%(9/12)providedearly followupservices.Intesoftheresultsofservicedevelopment:theaverageanualscreeningateofhigisk groupsforcognitivedisorders of the sample organizations is 28.85 % ,the average annual rate of early intervention for cognitive disorders is 60.97 % ,and the average annual rate of early follow-up for cognitive disorders is 70.94% In terms of the source offunding,the funding for the cognitive screening programofthesampleorganizationscamefromtheinstitutionsthemselvesand governmentprogramsubsidies.ConclusionCognitive initialscreningservicesystemof Nanjingcommunitycognitiveservicecentershasbegu totakeshape,andearlypreventionand controlofcognitivedisordershaveachevedcertainrsults,uthereareproblemssuchasincompletestafing,nonstandardzationof cognitiveitalgslorsofiialegdntalatee,sil necessarytoimprovecognitivepreventionandcontrolmechanism,strengthencognitivepreventionandcontrolguarante,andehance socialsupport to promote cognitive disorders service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Community cognitive service center;Cognition disorders;Screening;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Delivery of health care;Health workforce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以阿爾茨海默病為主的認知癥發病人數持續增加,嚴重威脅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命質量。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老年癡呆防治促進行動(2023—2025年)的通知》(簡稱《通知》),指出認知功能早篩查、早發現、早干預是減少、延緩認知癥發生的重要措施[1]。專家共識指出認知功能篩查應遵循層級式轉診機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認知初步篩查職能,進行大規模快速篩查,是實現認知癥系統化早期篩查的首要關卡「2-3]。南京市作為我國率先開展認知癥篩查的試點區域之一,自《南京市社區老年人認知癥服務中心建設行動方案》(簡稱《行動方案》)實施以來不斷加強認知癥服務網絡建設,截至2024-01-12已陸續打造29家社區認知癥服務中心[4]。南京市社區認知癥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認知功能評估和專業干預服務,有效維持和改善了老年人的認知功能,但各認知癥服務中心的服務輻射范圍、是否發揮相應的認知初步篩查職能、認知初步篩查服務內容等均未見相關報告。本研究對南京市社區認知癥服務中心進行橫斷面調查,以了解其初步篩查服務開展現況,為社區認知癥服務中心的高質量建設提供建議及評價依據。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于2023年12月—2024年8月,對2023年政府民生實事養老服務項目中的29家社區認知癥服務中心開展現場調查,以面向周邊老年人群開展認知癥早期篩查服務的12家機構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南京市中醫院倫理審查委員會審核批準(審批號:KY2022004)。
1.2調查工具
機構調查表由課題組自行設計:通過查閱文獻,結合社區初步走訪情況,形成初稿;經專家咨詢法及小規模預調查反復修改調整內容,確定用于正式調查的調查表。調查表內容包括:(1)機構基本情況,如所屬區域、運行單位、服務定位、認知初步篩查項目區覆蓋面積、認知初步篩查服務開展時間、年篩查服務量、認知初步篩查服務人員配置情況等。(2)認知初步篩查服務開展情況,涵蓋服務內容、服務開展成效、服務費用支付與資金保障。其中,服務內容指標涉及目標人群、篩查頻率、篩查類型、篩查技術、篩查工具、早期干預服務開展情況、早期隨訪服務開展情況、合作機構網絡打通情況,服務開展成效指標涉及篩出認知癥高風險人數、實際參與早期干預人數、實際早期隨訪人數,并計算相應的年認知癥高風險人群篩出率、年認知癥早期干預率、年認知癥早期隨訪率;服務費用支付指樣本機構周邊老年人參與機構認知初步篩查服務是否需要自行支付費用。
社區認知癥服務中心僅對老年人進行認知初步篩查,評估其是否存在認知癥風險,無法提供醫療診斷,故本研究將篩出的認知癥高風險人群數作為篩查結果指標之一。依據各樣本機構的篩查標準,將認知癥高風險人群定義為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ntrealCognitiveAssessment,MoCA)總分為19~25分或簡易智能精神狀態評分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總分為文盲組18~26分、小學組21~26分、中學及以上組23~26分[5-6] 。
1.3數據收集與質量控制
由經過培訓的課題組成員擔任調查員進行數據收集,調查前向認知癥服務中心負責人解釋課題目的,并獲得其知情同意。調查過程中,采用訪問代填和工作人員自填相結合的方式對中心負責人和認知初步篩查服務工作人員進行機構基本情況和服務開展情況的數據收集。調查結束后,由雙人錄人資料并交叉核對。質量控制方法包括:(1)對缺失數據、不符合答案或標準的數據、存在明顯邏輯問題的原始數據進行再次確認和修改,所有數據經審核無問題后錄人;(2)對認知初步篩查服務開展結果缺失的調查表,予以剔除。
1.4 統計學方法
以A~L對12家機構進行編碼,采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錄人與整理工作,采用SPSS2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相對數表示,呈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
)表示。
2結果
2.1 機構基本情況
12家社區認知癥服務中心,9家( 75.0% )運行單位為養老服務機構,3家( 25.0% )運行單位為社區;服務定位均包含認知癥知識科普宣教、認知初步篩查,部分涉及認知早期干預、認知癥周期護理、認知癥老年人日間照護;認知初步篩查項目區平均覆蓋面積為( 418±190 ) m2 ;認知初步篩查服務平均開展時間為( 16±6 )個月;平均年篩查服務量為( 245±235 )人次;共配置認知初步篩查服務人員57名,護士占比最高[ 36.8% (21/57)],康復師和行政助理占比最低[ 1.8% (1/57)], 33.3% (4/12)的機構同時配置了醫生和護士,見表1、2。
2.2認知初步篩查服務內容
關于目標人群,2家( 16.7% )機構將篩查范圍局限為所在小區。認知初步篩查方面,2家( 16.7% )機構采取主動性篩查與機會性篩查相結合的多樣化篩查方式,2家( 16.7% )機構采用傳統量表篩查與數字化認知篩查相結合的多樣化篩查方式,6家( 50.0% )機構僅采用單個認知評估量表作為篩查工具。延續性服務方面,8家( 66.7% )機構開展早期干預服務,9家( 75.0% )機構提供早期隨訪服務;5家( 41.7% )機構計劃打通
表1南京市社區認知癥服務中心基本情況Table1 Basic information of Nanjing community cognitive disorder service center

注:服務定位中, ① 認知癥知識科普宣教, ② 認知初步篩查, ③ 認知早期干預, ④ 認知癥周期照護, ⑤ 認知癥老年人日間照護。
表2南京市社區認知癥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配置情況(名)Table2Stafing of community cognitive services centers in Nanjing

合作機構網絡,見表3。
2.3認知初步篩查服務開展成效
12家機構的年認知癥高風險人群篩出率為5.70%~70.00% ,平均 28.85% ;8家開展早期干預服務機構的年認知癥早期干預率為 22.97%~100.00% ,平均值為 60.97% ;9家開展早期隨訪服務機構的年認知癥早期隨訪率為 31.25%~100.00% ,平均值為 70.94% ,見表4。
2.4認知初步篩查服務費用支付與資金保障
12家機構的認知初步篩查相關服務不收費。其中,4家( 33.3% )機構開展認知初步篩查服務的基金來自政府項目補貼,3家( 25.0% )機構需自行承擔部分項目成本,8家( 66.7% )機構完全自行承擔項目成本。
表3南京市社區認知癥服務中心認知初步篩查服務內容
Table 3Nanjing community cognitive service center cognitive primary screening services

注: AD8=8 條目癡呆篩查問卷, MMSE= 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 MoCA= 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 √ 表示已開展, × 表示未開展,一表示無相關規定或不確定;早期干預服務種類中, ① 多感官刺激, ② 音樂療法, ③ 園藝療法, ④ 運動療法, ⑤ 廚藝療法, ⑥ 思維訓練, ⑦ 懷舊療法,⑧ 芳香療法, ⑨ 寵物療法, ⑩ 現實生活導向, ① 藝術療法。
3討論
3.1認知初步篩查服務建設初具規模,人員配置有待優化
南京市已將打造社區認知癥服務中心列為市級“為民辦實事”項目,明確中心建設要求,實現行政區和江北新區全覆蓋,能夠為全市1萬名以上的老年人提供認知癥篩查與照護服務[7]。調查顯示,各樣本機構認知初步篩查項目區平均覆蓋面積為 418m2 ,建有9大功能區,中心建設達標[7]。樣本機構平均年篩查服務量達245.33人次,低于《江蘇省老年人認知障礙(老年癡呆)篩查與干預試點方案》(簡稱《試點方案》)中“每個試點社區年篩查量達500人”的指標[8],但認知初步篩查服務平均開展年限為16個月,推測與認知初步篩查服務開展時間不長、各項服務體系仍處于試點摸索階段有關。此外,9家樣本機構的運行單位為養老服務機構,表明依托專業養老服務機構開展認知初步篩查服務的運行模式已成為趨勢。上海市已初步建成老年認知癥防控模式,其地方標準《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指南》(簡稱《建設指南》)指出,應探索社區嵌入式養老與認知障礙照護相結合模式,或依托養老機構在社區內開辟認知障礙服務專區,提供專業照護服務,肯定了樣本機構尋求專業化合作、提高服務質量的運行模式[9]。
此外,樣本機構認知初步篩查工作人員數量為2~10名,職業性質包含醫生、護士、康復師等,多樣化職業配置已初具規模。其中,護士占比最高,為36.8% ;多項研究指出護士在認知癥服務團隊中起主要的管理和協調作用,在認知癥篩查實踐中不可或缺[10-11],應重視護士群體在認知癥服務中發揮的中堅力量。此外,社會工作者、護理員和志愿者占比達 50.9% ;上海防控老年認知癥行動結果表明由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等構成的認知癥友好隊伍能夠減輕社區人力負荷,有助于項目持續、靈活、全過程推進[12],啟示其他新建認知癥服務中心應高度重視認知癥友好隊伍的力量。福建省地方標準《認知障礙老年人社區照護服務規范》指出,專業的認知障礙照護團隊應包括但不限于醫生、康復治療師、社區護士、護理員「],江西省地方標準《老年人輕度認知障礙篩查與干預指南》指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至少配備一個具備認知功能篩查和干預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健康管理團隊[13],表明樣本機構認知初步篩查工作人員配置仍需優化,以提供優質、高效的篩查與干預服務。
表4南京市社區認知癥服務中心認知初步篩查服務開展成效 [%(n/N)] Table4 Results of cognitive primary screening service conducted by Nanjing community cognitive service centers

注:一表示機構未開展相應服務。
3.2認知初步篩查服務體系初步形成,服務規范性有待加強
認知初步篩查服務體系包含認知宣傳與知識科普、認知篩查、早期干預和認知隨訪。篩查方式按照篩查頻率可分為常態化篩查和定期篩查[14],當前已有1家樣本機構采用定期篩查與常態化篩查相結合的篩查方式,互為補充,為腦健康管理提供保障。按照組織形式可將篩查方式分為主動性篩查和機會性篩查[15]。調查顯示,已有3家樣本機構采用主動性篩查和機會性篩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認知初步篩查。多樣化認知篩查方式的效用已在上海市認知試點模式中得到證實,該模式豐富了體檢內容、提高老年人參與度,也便于面向老年人群開展醫療診斷和雙向轉診[12]。依據篩查工具可將篩查方式分為傳統量表篩查和數字化認知篩查,當前已有2家樣本機構采用傳統量表與數字化認知篩查相結合的篩查方式,傳統量表仍是當前確定認知水平的基本手段[3]但存在大量耗費人力資源、數據難以共享、評估過程枯燥等不足,而數字化認知篩查能夠減輕人力、實現快速篩查、提高老人參與興趣,但其篩準率仍需量表輔助[,兩者結合、不斷完善,將實現認知癥快速、有效篩查,減輕社區人力負擔。以上表明,樣本地區多樣化認知篩查模式已初步形成,且值得進一步推廣。此外,認知篩查后延續性服務方面,共計8家樣本機構提供早期干預服務,其類型為3~7種,能夠實現對認知高風險人群進行多樣化干預;已有9家樣本機構對初篩后認知高風險人群進行認知監測與隨訪服務。以上,表明樣本地區認知初步篩查服務體系已初步形成。
但深入分析發現,樣本地區認知初步篩查服務規范性仍有待加強。第一,當前已有2家樣本機構分別將篩查終止年齡限制為90歲和80歲。《建設指南》指出應優先推進高齡老年人認知篩查工作[9],同時流行病學相關研究表明我國認知癥臨床前期患病率在70~80歲組急劇攀升,認知癥患病率在80~85 歲組達到高峰[16]表明樣本機構的篩查終止年齡仍有待商榷。第二,認知篩查服務范圍需擴大。《建設指南》指出每個街道應建立老年認知癥支持中心,對社區全面開放[9]。5家樣本機構服務范圍局限在社區內,無法覆蓋到街道范圍,服務范圍局限,不利于認知宣傳。第三,篩查標準需統一化、規范化。樣本機構認知篩查標準差異性大,評估工具不統一,尚未實現《行動方案》中“統一評估、統一協議、統一服務流程、統一服務內容”的要求[7]推測與缺乏相關標準與指南參考相關;且6家樣本機構僅采用單個量表進行認知評估,難以保證其高準確性[2],影響認知篩查服務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第四,認知癥合作機構網絡需打通。《通知》指出試點地區應探索建立認知癥防治服務網絡,為老年人提供綜合連續的認知癥防治服務[1]。樣本地區已有4家樣本機構打通認知癥合作機構網絡,但仍有3家樣本機構暫不計劃打通,而認知癥合作機構網絡不打通將不利于形成融“篩查 + 照護 + 培訓”為一體的認知癥防控體系。
3.3認知初步篩查服務開展緩滯,其資金保障不充分
樣本機構的平均年認知癥高風險人群篩出率為28.85% ,表明樣本地區老年人對認知初步篩查服務存在潛在需求。但各樣本機構平均年早期干預人數為21.87人次,略低于《試點方案》中“每個試點社區年干預量達25人”的指標;樣本機構平均年認知早期干預率為60.97% ,平均年認知隨訪率為 70.94% ,表明樣本地區認知初步篩查服務利用率尚可,仍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影響認知初步篩查服務利用率有多種因素,服務需求方主要是由于認知宣傳與科普不到位導致老年人認知癥防治知識缺乏(記憶衰退被認為是正常老化、認知癥早期
干預被認為是無效的等)、認知癥早期干預缺乏緊迫性(相比較于其他慢性病,認知癥臨床前期由于對正常生活影響有限而不受重視)、抵觸認知癥篩查(病恥感、社會標簽),服務提供方包含財政負擔重、認知癥早篩效益非短期或直接可見、認知初步篩查服務“高專業化”要求、認知指南診斷細則缺乏、缺乏轉診機制、人力資源短缺、機構建設時間較短、缺乏經濟激勵等因素[17-19]。
此外,樣本機構認知初步篩查服務均不收費。免費篩查服務有利于吸引老年人參與,早期識別認知癥風險,使老年人形成更好的健康管理意識;也有利于減少個體醫療服務費用支出,減少不必要的門診費用,改善其健康福利[20]。項目資金方面,《行動方案》中提出明確補貼標準,給予社區認知癥服務中心一次性建設補貼40萬元,建成后常態化享受社區居家養老中心基礎補貼和績效補貼,表明國家充分重視并大力支持社區認知癥服務中心的建設與開展。但調查顯示,當前4家樣本機構開展認知初步篩查項目的基金來自政府項目補貼,8家樣本機構需完全自行承擔項目成本,項目資金來源單一,表明樣本地區開展認知初步篩查服務的資金保障不充分,需尋求多方合作,擴大資金來源。
3.4對策與建議
3.4.1健全認知防控機制。當前南京市遵循認知癥三級防控機制:一級預防由社區認知癥服務中心面向認知癥低風險人群提供健康宣傳、早期篩查服務,提升其腦健康意識和認知儲備,消除對認知篩查的抵觸心理;二級預防由記憶防治中心或認知障礙疾病診療中心面向認知癥中高風險提供分類管理和分級干預,延緩甚至逆轉其疾病進程;三級預防由社區認知癥服務中心和認知照護機構面向確診后認知癥家庭提供專業照護和社會化支持,減輕家庭照護壓力。各防控層級間需加強聯動,各認知障礙中心應保持上下聯動,健全社區、一/二級醫院與三級醫院的轉診制度,確保篩查后延續性服務實施,推進認知癥合作機構網絡建設,健全認知防控機制。
3.4.2加強認知防控保障。第一,應加強資金保障。相關部門應結合機構性質與認知初步篩查服務開展情況增加財政補貼,社區認知癥服務中心也應尋求多方資金資助,如街道處項目資助、慈善組織或企業捐贈等。第二,應加強人才保障。高級認知障礙疾病診療中心及上級單位應定期召開認知障礙相關繼續教育課程,并對各級單位、各職業類別人員開展針對性、規范化培訓,建立專業人才體系,補充社區人力資源缺口,提供規范的認知癥篩查、診斷服務。第三,應加強知識保障。認知癥相關專家應加強協作,制定適用于社區認知癥服務中心等初級保健機構的指南、地方標準等,促進認知癥的早期識別,規范篩查標準與流程,實現認知初步篩查高效、優質開展。第四,應加強技術保障。核心高級認知中心應加強與高校間的科研協作,不斷推動認知癥新技術的開發、應用與發展,推廣數字化認知篩查與線上自評,利用信息化技術建立居民腦健康數字化管理系統,打破空間和人力限制,有效提高我國認知癥整體防治水平。3.4.3強化防控社會支持。第一,加強認知科普,全面提高老年人的認知癥及相關診療機構知曉率,調動其認知癥篩查參與意愿,將潛在需求轉化為主動利用。第二,加強管理力度,衛生、民政部門細化認知癥防控政策,強化對各中心落實情況的監察力度。第三,聯動各區社區認知癥服務中心,擴建認知癥友好服務站點,培訓社工、志愿者等認知癥友好隊伍,加強認知癥專業服務力量建設。第四,加強多方合作,認知癥相關臨床指導方針、政府政策、資金安排、設施、人力資源和基礎設施等須協調一致,使認知初步篩查服務能夠快速、高效開展。
4小結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老年認知癥防控,出臺一系列政策,持續務實推動相關工作開展。南京市積極響應并不斷落實老年認知癥防控工作,明確中心建設規模、認知篩查與干預服務內容,為中心提供標準化補貼。南京市認知初步篩查服務體系已初步形成,認知癥早期防控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其處于試點階段,仍面臨認知初步篩查服務體系欠規范、服務開展滯緩、項目保障不足等困境,需進一步構建健全認知防控機制、加強認知防控保障、強化社會支持。
作者貢獻:石佳瑞負責研究的構思與設計,研究的實施,撰寫論文;王梓力進行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張薛晴、宋玉磊進行論文的修訂;徐桂華、柏亞妹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與審查,對文章整體負責,監督管理。
本文無利益沖突。
張薛晴D https://orcid.org/0009-0004-1806-6873 宋玉磊D https://orcid.org/0009-0007-8970-8812 徐桂華OD https://orcid.org/0009-0002-2623-4991 柏亞妹Dhttps://orcid.org/0000-0003-1550-516X
參考文獻
[1]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開展老年癡呆防治促進行動(2023—2025年)的通知[A/0L].(2023-05-26)[2024-03-1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6/content_6886277.htm.
[2]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腦認知與健康分會,中國老年醫學學會認知障礙分會,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認知障礙疾病專業委員會,等.中國數字化記憶門診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21)[J].中華醫學雜志,2021,101(45):3712-3717.
[3]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癡呆與認知障礙學組,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認知障礙疾病專業委員會.前驅期阿爾茨海默病的簡易篩查中國專家共識(2023年版)[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23,22(5):433-444.
[4]南京市民政局.我市已建成29個社區老年人認知癥服務中心,
打造家門口的“記憶守護站”[EB/OL].(2024-01-12)[2024-02-28]. https://mzj.nanjing.gov.cn/njsmzj/mtgz/202401/t20240112_4144016.html.
[5]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心理與行為神經病學學組.常用神經心理認知評估量表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9,52(3):166-176.
[6]田金洲,解恒革,秦斌,等.中國簡短認知測試在癡呆診斷中的應用指南[J].中華醫學雜志,2016,96(37):2945-2959.
[7]南京市民政局.聚焦群眾需求打造家門口的“記憶守護站”[EB/OL].(2023-04-13)[2024-03-11].htps://mzj.nanjing.gov.cn/njsmzj/mzdt/202304/t20230406_3881397.html.
[8]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媒體報道健康報:江蘇省老年人認知障礙(老年癡呆)篩查與干預試點實施方案[EB/OL].(2023-07-10)[2024-03-12]. https://wjw.jiangsu.gov.cn/art/2023/7/14/art_7291_10952340.html.
[9]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地方標準《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指南》[A/OL].(2023-09-16)[2024-05-04].https://std.samr.gov.cn/db/search/stdDBDetailed?id=062AEF728823943DE06397BEOAOADA2B#.
[10]HUSSEIN F A.The nursing practitioner workforce:attitudes,preferences and solutions towards aging population with cognitivedisorder-Asystematicliteraturereview[J].IntJClinSci MedRes,2024,4(3):84-89.
[11]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地方標準《認知障礙老年人社區照護服務規范》[A/OL].(2023-06-19)[2024-05-04].https://dbba.sacinfo.org.cn/stdDetail/708314432f9710ee8ad4b770a8597443638a81aa48cfe7a53600996c05c9db5b.
[12]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為老年人群認知功能“保駕護航”「第五輪公共衛生三年行動計劃巡禮[A/OL].(2022-08-30)[2024-05-04]. https://wsjkw.sh.gov.cn/gzdt1/20220830/69464b6ff4d64f28ae33d7a1d6bb738f.html.
[13]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地方標準《老年人輕度認知障礙篩查與干預指南》[A/0L].(2024-03-26)[2024-08-10].https://std.samr.gov.cn/db/search/stdDBDetailed?id=15A6BF1DE99A0A53E06397BE0A0A09FB.
[14]RAFFLEAE,MACKIEA,GRAYJAM.Screening:evidenceand practi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Press,2019.
[15]張楠.農村地區上消化道癌內鏡篩查策略優化研究:以山東省為例[D].濟南:山東大學,2022.
[16]同濟大學老齡語言與看護研究中心.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報告(2021年度)[EB/0L].(2021-11-02)[2024-03-15].https://ageing.tongji.edu.cn/info/1047/1350.htm.
[17]LUY,LIUCJ,WELLSY,etal.Challenges indetectingandmanaging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primary care:a focus groupstudyinShanghai,China[J].BMJOpen,2022,12(9):e062240.DOI: 10.1136/bmjopen-2022-062240.
[18]張占軍,姜淼,張俊英,等.社區老年腦健康體檢與癡呆風險篩查體系構建與實踐:北京方案[J].科學通報,2020,65(14):1339-1347.DOI: 10.1360/TB-2019-0535.
[19]DUBOISB,PADOVANI A,SCHELTENSP,etal.Timelydiagnosis forAlzheimer'sdisease:aliteraturereview onbenefitsand challenges[J].JAlzheimersDis,2016,49(3):617-631.DOI: 10.3233/JAD-150692.
[20]馬超,趙雙雨,唐潤宇.上醫治未病:免費體檢計劃對老年人醫療服務與健康福利的影響[J].管理世界,2023,39(12):144-166.D0I: 10.19744/j.cnki.11-1235/f.2023.0150.(收稿日期:2024-08-23;修回日期:2024-12-07)(本文編輯:王鳳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