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的著作是中華民族極為重要的精神遺產。自魯迅逝世后,1938年上海復社出版了20卷的《魯迅全集》,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的《魯迅全集》,197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20卷的《魯迅全集》,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16卷的《魯迅全集》,200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18卷的《魯迅全集》。在《魯迅全集》的出版歷程中,在不斷修訂、不斷完善中,拓展與推動了魯迅作品的閱讀和研究。2025年3月,由魏建教授推薦、劉增人教授編撰的18卷的《魯迅自評版作品集》由濟南出版社出版。劉增人教授在編撰設想中說:
我們為廣大讀者和研究者提供這一“魯迅創作自評書系”,希望給愿意對魯迅文學創作登堂入室直探輝煌的同行者提供必備的鑰匙和路燈!
《魯迅自評版作品集》以獨特的編撰方式、翔實的魯迅自評資料、精美的裝幀,使該作品集成為閱讀研究魯迅的必備的鑰匙和路燈。
劉增人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知名學者,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中國現代文學期刊研究、王統照、臧克家、葉圣陶等作家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影響的學術著作,在魯迅研究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成果和影響,他曾發表魯迅《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的學術論文,發表魯迅性格范型的系列論文。2002年12月青島大學成立了由劉增人先生主持魯迅研究中心以后,他每年編撰《魯迅研究年鑒》,從2003年至2014年,劉增人先生與祖云偉合作每年發表魯迅年度研究綜述,劉增人還與馮光廉、譚桂林合作出版著作《多維視野中的魯迅》。劉增人先生曾于1982年參與了《魯迅大辭典》的編撰,2003年受聘參與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的《魯迅全集》的編輯修訂工作。2018年劉增人先生在《學習研究五十年——在魯迅感召下我的成長憶述》中說:
從1960年跟隨老師學讀魯迅作品,到以后進入魯迅研究的浩蕩序列,恰好五十個年頭。我從懵懵懂懂的老派學子,到幼稚淺薄的青年教師,再到蜷居海隅的白發老朽,都一直在魯迅精神感召下讀書學習,勉力前行,不避艱辛,不敢懈怠。
1979年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署名舒漢的《魯迅生平自述輯要》,是劉增人先生與書新先生合作的成果:
在書新先生指導下,我有數年沒白沒黑一字一句甚至每一標點符號都不敢輕易放過地通讀十卷本《魯迅全集》,尋索、考究文本的顯在、隱在的不同層面含義,同時和及時得到的《魯迅日記》《魯迅書信集》相關文本一一比照,把魯迅的作品自述、生平事跡自述特別是文學活動自述對照求索,力求把三者之間外在、內在的聯系,合情合理地勾勒清晰,還原本相。
如今由濟南出版社出版的《魯迅自評版作品集》,是在《魯迅生平自述輯要》的基礎上修改編撰而成。
與以往的《魯迅全集》相比較,《魯迅與以往的《魯迅全集》相比較,《魯迅自評版作品集》是魯迅作品閱讀者的必備鑰匙和路燈。作為文學巨擘的魯迅,魯迅的作品汗牛充棟博大精深,涉及小說、散文、散文詩、歷史故事、雜文等,由于魯迅所處時代的特殊歷史背景,由于魯迅獨特的文風,魯迅的許多作品具有深邃隱晦的內涵,尤其是魯迅諸多鞭辟入里的雜文、隱秘深邃的散文詩,增加了閱讀者接近與理解魯迅作品的難度。劉增人先生篳路藍縷搜尋輯錄,將大量魯迅關于其作品的諸多自評,積集于魯迅不同自評中,成為讀者閱讀魯迅作品的必備鑰匙和路燈。如在魯迅《野草》集的自評中,收入的文字涉及了《野草》的創作、發表、出版狀況,尤其關涉《新青年》團體散掉后魯迅寂寞頹唐心情的自述、“廢弛的地獄邊沿的慘白色小花”的自喻,和各篇作品的創作意圖的表述,為閱讀者接近和理解《野草》的捷徑。魯迅的雜文集《偽自由書》收入1933年1月底至5月中旬發表在《申報》“自由談”欄目的雜感43篇,1934年10月出版后被列入“應禁止發售之書目”中。該集輯錄的魯迅自評,不僅陳述了創作、發表、出版的狀況,而且告知了出版后被禁被扣的情況。在輯錄的《致增田涉》信中,表述了“偽自由書”不自由的情狀:“我雖也想寫些創作,但以中國的現狀看,無法寫。最近適應社會的需要,寫了些短評,因此更不自由了。”在該集中單篇雜感的魯迅自評中,也告知了寫作緣起與心境。
與以往的《魯迅全集》相比較,《魯迅自評版作品集》是魯迅作品研究者的必備鑰匙和路燈。在魯迅研究中,“知人論世”是魯迅研究的重要方式。以魯迅的自評視角展開魯迅研究,被稱為“以魯釋魯”。著名學者曾華鵬、范伯群合作的魯迅小說研究,就采取了這種研究方式。曾華鵬先生曾回憶說:
我們選擇魯迅小說為研究對象,確定了“以魯釋魯”、不跟風不影射的純學術研究原則,并作了寫出的東西當前不準備發表的思想準備,所以我們不趕時間不限進度,寫得十分從容;兩人分工合作,經過幾年時間,在地下狀態寫出了一部30萬字的魯迅小說研究的初稿。

曾華鵬、范伯群的《魯迅小說新論》于1986年10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劉增人先生編撰的《魯迅自評版作品集》,在汗牛充棟的魯迅作品中搜尋到與作品相關的自評文字,成為研究者靠攏與研究魯迅作品的第一手資料,成為研究魯迅的必備鑰匙和路燈。魯迅在談及《狂人日記》時說,“乃悟中國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害”。魯迅在談及《阿Q正傳》時說“寫出一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靈魂來”,“大約是想暴露國民的弱點的”。魯迅說:“我的意見,以為阿Q該是三十歲左右,樣子平平常常,有農民式的質樸,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魯迅在談到歷史小說《故事新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時說:“前者是神話,傳說及史實的演義,后者則是回憶的記事罷了。”在談到《補天》時說,“原意是在描寫姓的發動和創造,以至衰亡的”。在說到《出關》時說:“那《出關》,其實是我對于老子思想的批評,……這種‘大而無當’的思想家,是不中用的,我對于他并無同情,描寫上也加以漫畫化,將他送出去。”魯迅有關其創作的自評,讓研究者們接近的魯迅創作的原點,從創作意圖、主旨、方法等方面,指明了研究的路徑和思路,成為研究者的必備鑰匙和路燈。
18卷的《魯迅自評版作品集》裝幀精美大氣,精裝本的封面以黑色為底色,“魯迅”兩紅色大字,白色的“自評版作品集”,魯迅執煙封面從頭至尾的白色剪影,寓意著在黑暗社會中清醒者思想者批判者的巨匠,扉頁、作品集扉頁改為灰色底板上魯迅黑色的剪影,魯迅自評扉頁的黑底白色剪影,內頁頁眉的魯迅黑色剪影等設計,都體現了出版者設計的獨到和精心。
(作者系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