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blood uric acid level of gout patients HAO ',WANG 2*
Hao Juan Wang Xiujuan
1.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zhi,Shanxi O460oo China;2.Peking UniversityFirst Hospital Taiyuan Hospital(TaiyuanCentralHospital)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Xiujuan,E-mail: 1033445679@qq.com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influenceofcontinuous nursingontheself-managementabiltyandblooduricacidlevelof dischargedpatientswithgoutMethods:AtotalofOgoutpatientstreatedintheheumatologandimmunologydepartmentofeay gradeAhospitalinShanxiprovicefromMarch2O23toSeptember2O24 wereselectedas theresearchsubjectsAllcases wererandomly divided intocontrolgroupandoservationgroup,OOcaseseach.Patients inthecontrolgroupreceivedtheconventionalnursingmodel. Patients intheobservationgroupreceivedthecontinuousnursing interventionforgoutbasedontheWeChatofialacountbesidesthe conventionalnursing.Theself-managementabilityandblooduricacidlevelofthetwogroupsofpatientswerecomparedbeforethe interventionandat3monthsand6monthsaftertheintervention.Results:Twopatientsinthobservatiogroupandthreepatientsinthe controlgrouperelsttofloupEventuall,98patietsinteservationrouompletedtestudynd97atientsintol groupcompletedthestudy.Aftertheintervention,thetimeeffect,intergroupefectand interactionefectof theself-management ability scoresandblooduricacidlevelofthetwogroupsofpatientswere statisticallsignificant.Moreover,at3monthsand6months aftertheintervetion,teselfmanagementabilityscoresandblooduricacidlevelofteoservationgrouperebetethantoseofthe control group( Plt;0.05 ).Conclusions:Continuous nursing for discharged gout patients was helpful to enhance their self-management ability,and to reduce blood uric acid levels.
Keywordsgout; continuous nursing; self-management ability; blood uric acid; nursing
摘要目的:探討延續性護理對痛風出院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與血尿酸水平的影響。方法:選取2023年3月—2024年9月在省某三級甲等醫院風濕免疫科治療的200例痛風病人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病人實施常規性護理模式,觀察組病人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基于微信公眾號的痛風專病延續性護理干預。比較干預前及干預后3個月、6個月兩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與血尿酸水平。結果:觀察組2例病人失訪,對照組3例病人失訪,最終觀察組98例病人完成研究,對照組97例病人完成研究。干預后兩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及血尿酸水平的時間效應、組間效應、交互效應均具有統計學意義,且干預后3個月、6個月觀察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及血尿酸均優于對照組 (Plt;0.05) 。結論:對痛風出院病人實施延續性護理,有助于提升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血尿酸水平。
關鍵詞痛風;延續性護理;自我管理能力;血尿酸;護理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5.16.020
痛風是一種常見的代謝紊亂性疾病,其病理本質是單鈉尿酸鹽結晶在關節及周圍組織的異常沉積。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痛風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據統計,我國痛風的患病率為1%~3% ,且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1]。痛風不僅會導致關節疼痛、畸形,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目前,痛風的治療主要包括急性期抗炎鎮痛和緩解期降尿酸治療,但根治性突破仍有待探索。臨床觀察發現,多數痛風病人存在明顯的疾病認知斷層與自我管理能力缺失,加之出院后缺乏系統化的護理支持,使得病人常陷入病情反復的惡性循環中[2]。傳統的護理模式在病人出院后往往難以持續,導致病人的治療依從性下降,血尿酸水平控制不佳,病情反復加重。因此,探索一種有效的延續性護理模式,對于提高痛風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控制血尿酸水平、降低復發風險具有重要的意義[3-4]。延續性護理是指病人從醫院到家庭或社區的持續護理過程,其目的是通過持續的護理干預,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促進病人的康復[5-6]。近年來,延續性護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目前針對痛風出院病人的延續性護理研究還相對較少,且存在一些問題,如干預方案的針對性和實操性不強,評價指標不夠科學等[7]。因此,本研究基于微信公眾號平臺構建痛風病人延續性護理體系,旨在探究該護理模式對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血尿酸水平的影響,為痛風病人的延續性護理提供參考。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2023年3月—2024年9月在省某三級甲等醫院風濕免疫科治療的200例痛風病人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信封法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00例。納入標準:1)經臨床確診的痛風病人(符合2015年美國風濕病學會/歐洲抗風濕病聯盟痛風分類標準);2)熟練使用智能手機的微信功能;3)能完成6個月隨訪觀察;4)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重要臟器(心、肝、腎、肺)功能嚴重受損;2)近3個月服用降尿酸藥物;3)存在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4)日常生活完全依賴他人照料。采用兩組均數比較的樣本量計算公式計算樣本量。以血尿酸水平為主要觀察指標,預計血尿酸水平降低的差值為 ,標準差為25μmol/L ,取 α=0.05,β=0.2 ,計算每組需要樣本量為92例,考慮到 10% 的脫落率,每組實際納人100例,共200例。本研究已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編號:CZEYLL2025-015)。
1.2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病人實施常規性護理模式,具體內容是在病人住院期間,由當班護士參照院內統一編制的宣教手冊,以床旁交流方式開展健康指導[8]。其中飲食干預主要聚焦高嘌呤食物認知,通過圖文并茂的手冊教給病人區分動物內臟、貝類海鮮以及濃肉湯等高風險食材,叮囑病人每日飲水 2000mL 以上,以便降低尿酸;運動指導干預主要結合病人關節活動度情況,指導病人進行散步等運動,嚴禁開展深蹲、登山等極易誘發關節損傷的劇烈運動;用藥指導主要針對別嘌醇、非布司他等常用藥的服用劑量、時間間隔,以及出現的胃腸道不適、皮疹等常見反應進行詳細說明[9-11]。在病人出院之前,護士向病人交付包括治療記錄、用藥卡以及復診表的紙質材料,要求病人仔細觀看后簽字確認,并出院后按時服藥、定期復查(出院后3、6個月進行復查)[12]
1.2.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基于微信公眾號的痛風專病延續性護理干預,方案設計緊扣痛風疾病管理核心需求及延續性護理要素。
1.2.2.1 多學科團隊構建與質控
整合風濕免疫科醫療及護理資源,組建痛風延續性護理團隊。1)醫療組:主任醫師1人(主導分期診斷與治療方案)副主任醫師2人(協助用藥調整);2)護理組:主任護師1人(總質控)副主任護師1人(培訓督導)主管護師4人(3人專科護理,1人協調執行);3)支持組:注冊營養師1人(個體化膳食設計)護理研究生2人(數據管理)。
團隊實施三級質控:1)崗前培訓,全員完成16學時專項培訓(含《中國痛風診療指南》核心內容、新媒體溝通技巧),考核合格率 100%:2) 周例會制度,每周核查干預方案執行進度;3)雙人核查制,關鍵操作(如病人建檔)需雙人簽字確認。
1.2.2.2構建痛風延續性護理干預方案
分析國內外相關文獻,結合我院診療特色與病人需求,制定詳細干預措施。經醫院信息科審批,于2023年3月創設“痛風健康管理\"微信公眾號,作為延續性護理的核心載體[13]。明確職責與內容審核,科室護士長負責痛風健康管理上傳內容的總審核工作,嚴格把控科普文章、診療資訊的科學性與準確性。小組成員實施輪值制,每周由專人負責素材收集、編輯與發布籌備工作[14]。所有成員需在 24h 內響應病人的留言咨詢。在痛風病人出院當天,由責任護士指導病人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并通過內置表單完善個人信息,包含病史、用藥、過敏史以及個人基本信息等,從而形成動態化的電子健康檔案[15]。
文獻分析顯示,痛風病人出院后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飲食誤區(如過度限制所有嘌呤蔬菜而忽略動物性嘌呤的危害)用藥依從性差(尤其無癥狀間歇期的自行停藥)以及缺乏個體化運動指導。公眾號內容包括每日推送的科普文章、動畫短片、語音講解等,設置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用藥指導、“病友說\"專欄等板塊,確保內容的科學性、實用性和針對性。微信公眾平臺每日推送多形式科普內容,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現痛風病理機制,讓病人直觀理解疾病發生發展過程,消除恐懼和誤解。動畫短片生動展示急性發作期應急處理方法,搭配語音講解的高嘌呤食物圖譜圖表,方便病人不同場景獲取信息。設置飲食指導,制定食材嘌呤速查表,根據病人個體代謝指標推薦適宜膳食方案。運動指導為專科護士出鏡錄制關節保護操視頻,提供科學運動方法。用藥指導為詳細說明藥物使用量及服用時間,加入權威專家訪談片段解析定時服藥意義。“病友說\"專欄邀請康復病人錄制經驗分享視頻,增強病人自我管理意識[16-19]
設計精準隨訪機制和閉環管理,以建檔信息作為基礎開展精準隨訪,系統生成個性化隨訪日歷,護理人員每個月通過電話或視頻連線進行深度隨訪。采用“提問-反饋-示范\"模式,及時了解到病人知識掌握情況,糾正錯誤認知,示范實操技能。同時提醒病人復查時間,形成“宣教-監督-強化\"的閉環管理,為病人提供全面、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20]。
1.2.2.3痛風延續性護理干預方案的實施
1)動態電子建檔:病人出院當日掃碼入組,在線填寫結構化檔案(28項指標),包括疾病特征(血尿酸基線值、痛風石分布、近3個月發作頻率)治療現狀(當前用藥方案、腎功能分期)行為認知(高嘌呤食物識別準確率、標準化測評)。2)分期健康教育:急性期(關節腫脹消退后14d內)飲食推送低嘌呤應急食譜;進行關節制動動畫演示(重點示教受累關節保護);推送秋水仙堿毒性反應警示視頻(含癥狀自評工具)。緩解期飲食按腎功能分期定制梯度食譜。3)智能閉環隨訪:血尿酸 gt;480μmol/L 時, 48h 內系統自動觸發啟動視頻隨訪(醫師參與);血尿酸 ?480μmol/L 時,常規行月度語音隨訪(護士執行)。4)標準化流程:采用“3步強化法”,即提問核查(如“您如何判斷秋水仙堿的停藥時機?”)錯誤認知糾正(示范正確操作,如尿酸試紙比色方法)行為鞏固(推送個性化提醒,如復查日期、高嘌呤食物預警)。
1.2.2.4創新性與可行性的保障
1)創新性設計:首創痛風分期教育體系(急性期/緩解期差異化內容)。2)實操性質控:流程標準化,發布《痛風延續性護理操作手冊》,明確各環節執行標準,健康教育內容經醫療組長雙審核后發布;動態優化機制,2周分析1次病人參與度數據(如推送打開率、咨詢頻次),當血尿酸達標率下降時啟動方案修訂。
1.3 觀察指標
干預前及干預后3個月、6個月對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和血尿酸水平進行評估。使用電子問卷收集數據,并在現場檢查問卷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及時糾正空缺或錯誤。
1.3.1 自我管理能力
采用痛風病人自我管理評估量表(GoutSelf-ManagementScale,GSMS)評估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該量表由姚新宇等[21]根據痛風病人的特點編制,包括疾病治療管理(13個條目)飲食管理、(12個條目)生活方式管理(9個條目)和心理社會管理(7個條目)4個維度,共41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總分 41~ 205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越強。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O.962。
1.3.2 血尿酸水平
采集病人清晨空腹靜脈血樣本進行血尿酸濃度測定。所有血樣均在病人至少禁食8h后采集,以確保結果的準確性。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7.0軟件統計分析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士標準差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 檢驗、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定性資料以例數、百分比 (% )表示,組間比較用 χ2 檢驗。檢驗水準α=0.05 。
2結果
2.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本研究隨訪6個月,觀察組2例病人失訪,其中1例病人聯系中斷,1例病人自動退出,最終98例病人完成研究;對照組3例病人失訪,其中2例病人聯系中斷,1例病人自動退出,最終97例病人完成研究。兩組病人人院時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見表1。
表1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2.2兩組病人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較(見表2)
表2兩組病人干預前后GSMS得分比較
Table2 Comparisonof Gout Self-Management Scale scoresbefore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注:GSMS總分, Plt;0.001 F????=33.870 Plt;0.001 F?π=287.198 Plt;0.001 。疾病治療管理維度, Fg,g,g= 687.877, Plt;0.001 F?ffslel=36.291 Plt;0.001 F??=31.529 Plt;0.001 。飲食管理維度,
Plt;0.001 FA|s= 16.036, Plt;0.001 F???=7.780,Plt;0.001 。生活方式管理維度,
101.774, Plt;0.001 。心理社會管理維度
0 Fifful=8.649 Plt;0.001 F??=14.949,Plt;0.001 。
2.3兩組病人血尿酸比較(見表3)
表3兩組病人干預前后血尿酸水平比較 (2 Table 3Comparison of blood uric acid levels beforeandafter intervention in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單位:μmol/L
注: , Plt;0.001 ; F?hh=5.755 , P=0.017 :
3討論
本研究基于微信公眾號平臺構建了一套系統化、結構化的痛風延續性護理干預方案,并對其效果進行了科學評價。結果顯示,相較于常規出院護理,實施該延續性護理模式可以提升痛風出院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并更有效地控制其血尿酸水平,驗證了研究的假設,為痛風病人的長期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實踐依據。
3.1延續性護理可以提升痛風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后3個月和6個月,觀察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總分均高于對照組( ΔPlt;0.05 ;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也進一步證實了時間效應、組間效應及交互效應的顯著性( Plt;0.001 ,觀察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表明延續性護理在促進痛風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有效性,說明基于微信公眾號平臺的延續性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提升痛風出院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傳統的常規護理模式在病人出院后缺乏持續的護理支持,病人難以獲得及時的健康指導和反饋,導致自我管理能力難以有效提升[22]。本研究構建的延續性護理模式,借助微信公眾號平臺打破了傳統護理在病人出院后即終止的局限,提供了持續、可及的健康信息(每日推送、專欄內容)和專業指導(用藥、飲食、運動),彌補了病人出院后知識獲取和支持的斷層。基于動態電子建檔信息(如疾病特征、治療現狀、行為認知)實施的分期教育(急性期/緩解期差異化內容)和精準隨訪(根據血尿酸水平自動觸發不同級別的隨訪),確保了干預內容與病人當前需求和狀態高度匹配,提高了相關性和接受度。通過提問核查一錯誤認知糾正一行為鞏固的“3步強化法\"以及護理人員的主動深度隨訪(電話/視頻),形成了有效的互動反饋機制。這不僅及時解答了病人疑問、糾正了錯誤認知,還通過示范操作(如尿酸試紙使用)和個性化提醒(如復查、高嘌呤食物預警)強化了正確行為,實現了“宣教-監督-強化\"的閉環管理[23-24]。此外,本方案通過圖文、動畫、視頻、語音、專家訪談、病友經驗分享等多形式內容輸出,覆蓋了疾病治療、飲食、生活方式、心理社會等自我管理的核心維度,滿足了不同病人的信息接收偏好,增強了理解和記憶[25]。多學科團隊(醫、護、營養師)的構建以及嚴格的崗前培訓、周例會、雙人核查等質控措施,確保了干預內容的科學性和執行過程的規范性,為效果提供了基礎保障。其中疾病治療管理維度的提升尤為突出,這可能直接得益于持續、精準的用藥指導(包括用藥劑量、時間、不良反應識別與處理)和智能化的隨訪提醒(如復查),提高了病人的用藥依從性和治療規范性。心理社會管理維度的改善則可能與“病友說\"專欄提供的同伴支持、持續的健康教育減輕疾病焦慮以及護理人員的主動關懷有關。
3.2 延續性護理對痛風病人血尿酸水平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3個月和6個月,觀察組病人血尿酸水平低于對照組( Plt;0.001 );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同樣證實了顯著的時間效應、組間效應及交互效應( .Plt;0.05 ),表明觀察組的血尿酸下降幅度更大,控制效果更佳。血尿酸水平的有效控制是痛風治療和管理的核心目標,也是減少痛風發作、預防關節破壞和并發癥的關鍵。持續的用藥指導、智能化的服藥提醒(如系統生成隨訪日歷、月度隨訪中的核查)及時的用藥問題解答,可以提高病人服用降尿酸藥物的依從性。精準的飲食管理(如按腎功能分期的梯度食譜、“食材嘌呤速查表”)、科學的運動指導(關節保護操視頻、避免劇烈運動)以及飲水督促,幫助病人有效減少了高嘌呤食物的攝入,促進了尿酸排泄,并建立了更健康的生活習慣。本方案的智能閉環隨訪機制能夠快速識別控制不佳的病人,及時進行強化干預(如調整用藥方案、加強宣教),防止血尿酸水平持續升高或誘發急性發作。此外,更好的心理社會狀態(如疾病認知提升、焦慮減輕、自我效能感增強)有助于病人更積極地面對疾病管理挑戰,堅持長期的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26-27]。
值得注意的是,觀察組干預后6個月血尿酸水平已降至 322.24±78.08)μmol/L ,顯著低于 360μmol/L 的常規達標線,意味著觀察組病人獲得痛風石溶解、減少發作頻率、降低并發癥風險的潛在獲益更大。
3.3 創新性及局限性
本研究的創新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基于微信公眾號平臺構建延續性護理體系,突破了傳統護理模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實現了護理服務的便捷化和個性化。2)構建了包含多學科團隊、分期教育體系、精準隨訪機制、閉環管理流程(“3步強化法\")的完整干預框架,并配套詳細的操作手冊和質控措施(崗前培訓、周例會、雙人核查、內容雙審核),確保了方案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可復制性。3)根據病人參與度數據(打開率、咨詢頻次)和核心結局指標(血尿酸達標率),定期分析并動態優化方案,體現了持續質量改進的理念。4)建立了“宣教-監督-強化\"的閉環管理模式,通過精準隨訪和動態調整干預策略,提高了護理干預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研究對象均來自1所三級甲等醫院,樣本代表性可能受限。未來研究可考慮多中心合作,納入更廣泛地域和不同級別醫療機構的病人。2)研究僅隨訪至出院后6個月。痛風是終身性疾病,更長期的干預效果(如1年、2年后)以及對痛風發作頻率、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有待進一步觀察。3)研究排除了無法熟練使用微信的病人。對于老年、低教育水平或數字素養低的痛風病人,如何提供等效的延續性護理服務是需要探索的問題,可考慮結合電話隨訪、社區支持等補充方式。
未來研究可圍繞上述局限性展開,進一步探索如何將人工智能(如智能問答機器人、個性化推薦算法)更深度融入延續性護理平臺;如何更有效地整合社區醫療資源,形成醫院-社區-家庭的無縫銜接;以及該模式對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管理的借鑒價值。
4小結
基于微信公眾號平臺實施的系統化、結構化延續性護理干預方案,可以有效提升痛風出院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并降低其血尿酸水平,效果優于常規出院護理。該護理模式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優勢,融合了多學科協作、分期教育、精準隨訪和閉環管理等核心要素,具有科學性、規范性和較好的可操作性,為改善痛風病人長期預后、提高生活質量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護理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蘇暢,許木蘭.個體化護理在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病人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4,40(16):146-148
[2]黃秋菊,程琳.自我管理為指導的護理模式對痛風性關節炎患者自我管理狀態及情緒狀態的影響研究[J].延邊大學醫學學報,2024,47(4):512-515.
[3]符麗.護理干預對高血壓合并高尿酸血癥或痛風老年患者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8):4.
[4]劉麗娟.延續性護理配合心理指導對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疼痛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醫藥雜志,2023,52(11):871-873
[5]陳瑤,翟英俊,張碧霞,等.基于微信延續性護理對痛風患者自我管埋及生沽質量的影啊[J].基層醫字論壇,2023,27(9):142-144.
[6]李曉蒙.微信公眾平臺下延續性護理對痛風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響[J].當代護士,2020,27(5):117-119.
[7]盧梅娟,伍蘇婷,馮嘉琪.認知行為理論護理結合心理護理在原發性痛風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及對其尿酸水平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5,11(1):125-128.
[8]陳亞亞,丁勁,蒽英博,等.延續性護理在痛風患者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現代醫生,2023,61(7):117-119.
[9]王金.如何為痛風性關節炎患者進行科學護理[J].人人健康,2023(3):46.
[10]張璐.舒適護理在痛風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22,39(6):714-715.
[11]閻嘉鑫,李小寒.痛風患者飲食控制知信行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22,37(19):108-112.
[12]徐曉杰,李桂蘭,賈千千.飲食護理配合運動療法在痛風患者中的實施價值[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2,20(16):14-17.
[13]徐慧慧,邢海燕.對痛風患者采用對因護理的價值探討[J].醫藥高職教育與現代護理,2022,5(3):232-235.
[14]李獻萍.延續性護理配合心理指導對痛風性關節炎患者軀體疼痛及負性情緒的改善價值[J].慢性病學雜志,2022,23(5):777-780.
[15]謝伊靈.持續性護理對老年高血壓合并痛風治療依從性及臨床癥狀的影響[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2,12(12):39-41.
[16]許瑞寶,黃麗紅.研究延續性干預對痛風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睡眠質量的影響效果[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4,11(8):1844-1846.
[17]張露露,蘇雪清.基于四項行動法延伸護理對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的影響[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24,41(4):414-415.
[18]計青.痛風患者的必修課———自我管理[J].家庭生活指南,2024,40(7):154-155.
[19]徐文藝,邱雪.延續性護理在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病人干預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26):3303-3305.
[20]張傳爽.如何護理老年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J].人人健康,2024(3):112.
[21]姚新宇,劉婷,李瑩,等.痛風患者自我管理評估量表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J].中華護理雜志,2020,55(2):261-265.
[22]宋小雯.延續性護理干預對痛風性關節炎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21,15(3):387-390.
[23]張春紅.延續性護理在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病人干預中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0):134.
[24]歐陽珍,鄧燕霞.延續性護理在痛風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科學,2019,9(14):162-164.
[25]周露丹,裘秀月.延續性護理在痛風患者中的應用進展[J].當代護士,2021,28(1):12-15.
[26]周科.延續性護理在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病人干預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7):6-7.
[27]楊洪喜,趙瑞麗,張俊會,等.延續性護理在痛風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安徽醫藥,2018,22(7):1416-1418.信口 7同0r011
(本文編輯 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