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志碼:A
基金項目:2024年度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四五”規劃共建項目;項目名稱:教育數字化與AI時代高校圖書館未來學習中心建設研究——基于教育4.0理念下的教育變革背景;項目編號:2024GZGJ136。2024年度廣東省圖書館學會科研課題;項目名稱:數智時代下高校圖書館未來學習中心建設研究;項目編號:GDTK24008。2024年度廣東省圖書文化信息協會科研項目;項目名稱:新發展理念下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圖書館高質量發展實證研究;項目編號:GDTWKT2024-42。
作者簡介:謝劍敏(1986—),女,館員,碩士;研究方向:智慧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
0 引言
粵港澳大灣區是指通過整合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珠三角九市(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的資源,共同打造一個充滿活力的世界級灣區。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了大灣區要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宏偉目標[1]。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2]。202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3]。立足現階段,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必須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4],理清新發展理念與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關系,拓展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研究邊界[5]。在此背景下,大灣區圖書館應緊跟時代步伐,繼續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智慧圖書館轉型和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1新質生產力下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特征
從傳統圖書館邁向數字圖書館,再到如今的智慧圖書館,每一次轉型都以全新的理念為引領,突破傳統發展模式的束縛,從而推動圖書館邁向更高層次的發展階段[5]。圖書館高質量發展是在國家高質量背景下,以新質生產力為動力,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從圖書館的資源、人員、服務、技術和管理等五大關鍵要素出發,堅持“質量第一、效率優先”的原則,實現更高水平、更具價值的系統性發展目標。高質量發展雖是宏觀的概念,但具體的實現是從各個要素中體現的。基于新質生產力和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研究現狀,本文發現圖書館新質生產力的構成要素與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構成要素之間存在高度契合關系,圖書館新質生產力賦能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之一,是促進圖書館內部的各個構成要素相互融合、協同發展,實現圖書館生產力要素優化組合的躍升,從而為圖書館的長遠發展指明方向[6。筆者認為,圖書館高質量發展在宏觀上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而新發展理念又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特征。微觀上是以數智技術為支撐,推動圖書館各要素系統性協同發展。將圖書館的知識服務通過特定的智慧平臺,實現資源共享、知識共建、深度協同、綠色發展,從而為用戶提供精準、便捷、個性化的服務[7]。圖書館通過引人新興技術、優化資源配置及推動知識創新等方式,不僅契合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還能反向賦能新質生產力,促進新質生產力的創新發展與實際應用。
2粵港澳大灣區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
2.1粵港澳大灣區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現狀
2.1.1 智慧化建設現狀
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5G等新興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大灣區圖書館的智慧化建設水平。2023年,廣東智慧圖書館體系建設項目在全國驗收中居首位,廣東人民閱讀呈現出數智閱讀、灣區共讀、新型閱讀空間不斷涌現等新趨勢、新特點[8]。同時,隨著“粵讀通”“粵享借”的開發,智慧圖書館體系建設邁向新高度。在具體實踐中,大灣區很多圖書館還引入智能設備、優化管理系統,使得圖書館的管理更加智慧化和精細化。目前,大灣區很多圖書館正在實現從傳統服務模式向智慧化服務模式轉變,以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求。
2.1.2文化建設與開展
在“文化強國”與“文化強省”雙重政策共同引領下,大灣區圖書館以此為契機,通過提升自身文化內涵,增強文化內生動力,積極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建設和開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9]。近年來,公共圖書館聯盟和高校圖書館聯盟通過組織間的交流和合作,共同開展多種文化活動,推動了大灣區歷史文獻研究、全民閱讀推廣、圖書館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等領域的發展。這些文化活動的開展不僅促進了大灣區內部文化與外溢文化的互動交流和共建共享,也有利于深化大灣區文化圈一體化發展[10]
2.1.3科技和服務創新
科技和服務創新是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大灣區圖書館可以通過技術創新和服務模式升級突破現有的技術瓶頸,推動圖書館各要素穩步向前,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目前,大灣區很多圖書館引入新技術、新方法,已經明顯提高了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例如,一些圖書館已經實現了24小時自助服務、在線預約借閱、遠程訪問等功能,為讀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優質服務。
2.1.4資源共享與合作
粵港澳地區圖書館聯盟始建于2001年在深圳召開的“粵港澳圖書館學會(協會)2001年學術年會”,之后合作范圍不斷增大,共享機制逐步完善。目前,大灣區圖書館已經建立了多種共享合作機制,推動大灣區的科技創新、文化交流、資源共享與協同發展。現階段主要有3個聯盟影響力比較大,合作范圍比較廣,包括粵港澳高校圖書館聯盟、粵港澳大灣區圖書館科技文獻協作聯盟、粵港澳大灣區公共圖書館聯盟。
2.2粵港澳大灣區圖書館高質量發展存在問題
2.2.1 文化建設差異顯著
粵港澳大灣區各市由于地域屬性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圖書館資源建設存在差異化,各地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的文化建設水平參差不齊,給粵港澳大灣區圖書館高質量發展帶來一定難度。
2.2.2 普惠性和共享性不足
大灣區各城市由于文化建設差異,公共圖書館藏書量差異也很大。廣東省圖書館經過調查發現,我國還有 36% 的鄉鎮和街道未實現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專業化服務全覆蓋,協同服務缺乏統一管理,各地資源投入和服務效能普惠性和共享性不足。
2.2.3 發展創新能力不足
創新是新時代衡量一個城市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大灣區各地區由于經濟水平不同,創新基礎也不均衡,圖書館在實踐中的制度及組織文化、基礎理論研究、技術創新研發等方面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足,這些都是影響我國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
2.2.4發展要素“邊緣化”的現象突出
現有研究認為,我國圖書館發展要素存在被“邊緣化”的現象,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圖書館學術研究與創新實踐存在脫節現象;二是圖書館科技創新有待提高,核心技術支撐不足,缺乏競爭力的平臺系統;三是高端人才欠缺,缺乏領軍人物。
3新質生產力下粵港澳大灣區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對策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思路,而圖書館新質生產力的催生要素對于新發展理念的5個方面均產生影響。新興技術的應用、生產要素創新配置、服務轉型升級等,本質上都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12]。因此,大灣區圖書館要以新質生產力為動力,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以用戶為中心,從優化資源配置、創新服務模式、協調發展空間、綠色生態環境和開放共享機制5個方面高質量推進自身建設,為大灣區發展提供更具價值和特色的文化服務。
3.1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優化資源配置
新質生產力通過信息技術促進了圖書館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并整合紙質資源和數字資源,建立數字資源平臺,可以為用戶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務體驗[13]。在高質量發展時代,圖書館需要結合館情,豐富自身的信息資源建設,優化館藏結構。同時,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加強數字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并結合圖書館的發展情況和用戶需求,優化數字空間布局,加強空間融合,構建多功能學習空間,更好地整合、更新數據,為讀者提供更精準高效的信息服務,從而提升用戶的信息檢索效率。
3.2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構建智慧化服務平臺
3.2.1以創新理念開展高校圖書館創新創業服務
科技創新是粵港澳大灣區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粵港澳三地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運用新技術,整合圖書館空間、設備、資源和人員等要素,構建高校圖書館創新創業教育平臺,提供個性化、多元化的知識服務,滿足讀者差異化、個性化需求為導向[14]。加強與科研機構、企業的協同創新合作,構建智慧化服務平臺,推動圖書館數智化建設,更好地實現高效、快捷、便利的資源共享,從而更好地為師生提供智能化、創造性的創新創業服務[15]
3.2.2數智賦能推動智慧圖書館轉型
數智環境下,圖書館高質量發展既要基于數智環境,也要依托數字技術、知識管理技術和智慧技術。以下是通過數智技術賦能智慧圖書館建設的途徑。
(1)圖書館要積極引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的數智化技術,加強資源建設和服務創新,推動圖書館的數智化建設。
(2)利用智能機器人、AR/VR、虛擬現實、5G網絡和元宇宙技術,打造智能閱讀空間。
(3)結合情報咨詢、AI和大數據技術,擴大人工智能技術在圖書館的運用,構建基于云計算的數據中心,高效存儲、管理和分析海量數據,為圖書館的數智化建設提供科學的依據,搭建數智化服務平臺[15]
(4)運用技術、文化和管理制度,知識賦能圖書館“互聯網 + 圖書館”新模式,拓展個性化知識服務范圍,提供多元化的知識服務。
3.3以協調發展為基礎,加強資源和文化建設
協調是促進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內容,粵港澳大灣區圖書館應以協調發展理念為指引,通過整合圖書館的內部資源,優化外部環境,推動圖書館建設的協調發展。通過圖書館內部協調形式,比如協調文獻資源,建立科學合理的資源結構體系;協調空間資源和知識服務,打造多功能學習空間;協調人員關系,培養多元化高質量人才隊伍等。圖書館外部協調形式則可以通過加強館內協作,加強與各部門的溝通與交流;拓展外部合作,通過資源共享以及館員交流等方式,構建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圖書館合作機制。通過內外協調的形式,大灣區圖書館將更好地整合資源、優化服務,推動新時代圖書館高質量發展。
3.4以綠色發展為導向,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
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應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其中,加強對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使圖書館成為高校師生進行學習、科研和交流的重要場所。首先,要立足讀者需求,加強資源建設。通過科學合理地規劃文獻資源和數字資源的采購比例和金額,實現文獻資源、數字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合理化配置。其次,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導,科學合理地為讀者提供綠色舒適的閱讀空間,擴展圖書館的空間服務。最后,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引進高層次人才,打造人才高地。加強館員隊伍建設,有效地激發員工的創新潛能和工作熱情,提升館員綜合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
3.5以開放合作為依托,邁向協同發展之路
開放與共享是新時代圖書館發展的核心理念,也是大灣區圖書館協同發展的必由之路。新質生產力以開放為動力,促進圖書館實現資源的開放共享、技術與數據的開放合作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4]。首先,圖書館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館際合作,構建開放共享的資源體系,以開放性的姿態促進大灣區圖書館間的合作與交流,為讀者提供多樣性、準確、便捷、高效的信息資源服務。其次,大灣區圖書館可以利用數字技術推動閱讀推廣,向社會提供公共文化資源和特色服務;最后,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并重的雙向開放。通過“走出去”和“引進來”,引進先進理念、技術和設備,開展跨領域合作的深度融合,優化資源配置,創新服務模式,以更專業化、科學化的工作方式,不斷推動資源的共建共享,提升創新服務模式和服務質量[16]
3.6以共建共享為目標,推進多元化合作機制
合作共贏和共建共享是圖書館聯盟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理念,區域一體化背景下,協同共享理念能有效緩解圖書館在人才、技術、設備等方面發展不均衡問題。大灣區圖書館可以通過以下兩種舉措推進合作共享機制:(1)館際聯合共建資源。目前,國內圖書館有CALIS、CADAL、CASHL等國家層面的文獻保障體系,圖書館通過建立基于區域平臺、聯盟平臺的共建共享服務體系,共建特色資源庫,拓展知識庫建設,搭建開放型特色資源平臺等舉措,彌補館藏資源的不足或避免重復購置,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資源獲取成本。(2)加強區域圖書館聯盟交流合作。在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下,大灣區圖書館已經建立多個合作、交流、共享的組織,如“粵港澳高校圖書館聯盟”、“粵港澳公共圖書館聯盟”等。在區域聯盟協同下,高校圖書館在資源共建共享、館際交流、合作創新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而公共圖書館在文化交流、社會化服務、全民閱讀推廣等方面經驗豐富。兩者優勢互補,可以實現互助共進,探索新的合作發展模式,共同打造區域文化建設的良性體系。
4結語
新質生產力作為當今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引領各行各業的深刻變革與數智化轉型,同時也是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圖書館的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圖書館的工作重點和努力方向,在數智環境和新發展理念背景下,圖書館要抓住機遇,保持創新精神,擁抱新技術,緊密圍繞新質生產力和新發展理念,以新質生產力作為圖書館發展動力,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需求,實現資源互通、文化交流與融合。相信在新質生產力的指引下,圖書館通過開展切實有效的服務工作,可以實現新時期高質量發展,營造圖書館健康、綠色的生態環境,助力高校教育事業,保障高質量文化供給,提高大灣區的文化軟實力,從而真正推動圖書館智慧化轉型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EB/OL].[2025-04-05].https://www. gov. cn/zhengce/2019-02/18/content_5366593.html.
[2]新華社.習近平在黑龍江考察時強調牢牢把握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奮力開創黑龍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23-09-09(1).
[3]新華社.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N].人民日報,2024-02-02(1).
[4]李默.新質生產力促進智慧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理論邏輯、關鍵問題與實踐路徑[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5(1) :71-81.
[5]邱桂華.新質生產力與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雙向賦能[J].圖書館學刊,2024(12):10-13.
[6]李偉超,郭瑞臨.新質生產力賦能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25(4) :30-34.
[7]劉月學.“十四五”時期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戰略定位與路徑選擇[J].圖書館,2023(12):1-11.
[8]南方都市報.廣東人年均讀6.25本紙質書日均數字閱讀時長超2小時[EB/OL].[2024-04-20].https ://cj. sina. com. cn/articles/view/2131593523/7f0d893302001dkpo.html.
[9]詹麗華.“共建人文灣區”視域下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策略研究[J].肇慶學院學報,2023(2) :111-116.
[10]詹麗華.面向高質量發展的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機制研究[J].圖書館學刊,2023(8):5-10.
[11]趙發珍.促進我國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文獻綜述[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3(5):56-61.
[12]吳建中.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新一輪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主基調[J].圖書與情報,2020(6) :73-76.
[13]杜雪萍.新質生產力賦能高校圖書館數智化建設的實踐路徑探索.[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5(3):68-71.
[14]周秀軍.新發展理念下高校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4(1):83-91.
[15]吳春祥,王毅.粵港澳大灣區高校智慧圖書館服務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現代計算機,2020(8):89-91.
[16]林增興.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現狀與建議[J].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學報,2022(6):107-112.
(編輯 李春燕)
Abstract: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is a state of advanced productivity where innovation plays a leading role, breaking away from traditional economic growth paterns and productivity development paths.Taking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as the entry point andfromthe perspective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this paper explores theconnotation and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ibraries,elaborateson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of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libraries,discusses thecurent situationand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oflibraries in the Greater Bay Area.Combining with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it seeks therealization path for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forces toempower the high-qualitydevelopment of libraries. This paper applies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thenew development concept to the research in the libraryfield simultaneously,aiming to provide new research ideas fornewquality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newdevelopmentconcept toempower the high-qualitydevelopmentof libraries and to promote thetransformationof smart libraries in the Greater Bay Area an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ibrary undertakings.
Key words: new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new development concept; library;high-quality development; GuangdongHongKong-Macao GreaterBay A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