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50.7 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在當今社會,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力。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資源的獲取、存儲、處理和傳播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獻信息資源在科研、教育、企業等領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研究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現狀分析
本研究以高校圖書館為核心研究對象,兼顧公共圖書館及科研機構文獻資源,通過文獻綜述、問卷調查與訪談、比較研究等方法,全面了解國內外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通過SWOT分析,識別出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面臨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為后續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據。
1.1資源分布與建設模式
文獻信息資源在我國不同地區之間存在明顯的不均衡分布現象。一線城市和部分發達地區的文獻信息資源相對豐富,而邊遠地區和農村地區的資源則相對匱乏。這種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導致了用戶在獲取文獻信息資源時的不平等性。
文獻信息資源主要存在于各類圖書館以及科研機構等系統中。其中,高校圖書館和專業圖書館的資源較為豐富,而公共圖書館的資源相對較少。各系統之間的資源共享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合作機制。
文獻信息資源包括電子資源、紙質資源和多媒體資源等不同類型。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推進,電子資源的比例逐漸增加,但紙質資源仍然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不同類型的資源在滿足用戶需求方面存在差異,需要合理配置和整合。
文獻信息資源在各個學科領域的分布也有所不同。一些熱門學科和研究領域的資源較為豐富,而一些冷門學科的資源則相對匱乏。這種學科分布的不均衡性影響了科研人員的研究工作和發展。
我國部分文獻信息資源采用集中式建設模式,由中央或地方政府主導。集中式建設可以實現規模經濟和統一管理,提高資源建設的效率;地方性、區域性或特定機構獨立進行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模式屬于分布式建設。分布式建設可以根據當地需求和特點進行資源建設,提高資源的適應性和針對性;合作式建設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提高資源建設的質量和效果。
1.2技術應用與支持
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中,技術是推動資源發展和服務創新的關鍵因素。涵蓋的技術應用領域主要包含數字化轉型技術、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技術、云計算與大數據分析技術、區塊鏈技術以及物聯網技術。
數字化轉換技術涉及高速掃描和OCR識別,將紙質文獻轉換為數字化資源,采用元數據標準進行編目和索引。云計算平臺實現資源的集中存儲和彈性擴展,而大數據分析則用于優化資源推薦和個性化服務。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提供智能問答系統和自動分類標簽化文獻,提高檢索的準確性和效率。區塊鏈技術探索在版權保護、數據安全和信息共享方面的應用,建立基于區塊鏈的文獻共享和交易系統。物聯網技術實現圖書館的智能化管理和借閱流程,提高圖書的追蹤和管理效率。
1.3用戶需求與滿意度調查
本研究通過問卷星共發放320份問卷,問卷回收情況及有效率如表1所示。有效問卷的用戶群體統計如表2所示。用戶滿意度統計情況如表3所示。
表1問卷回收情況

表2有效問卷用戶群體統計

表3滿意度統計

學生對文獻信息資源的需求滿意度為 86.43% ,資源類型滿意度為 84.66% ,獲取方式滿意度為80.04% ,服務滿意度為 73.46% ,總體滿意度為81. 64% 。學生對文獻信息資源的滿意度較高,說明資源較為豐富和適用,獲取方式相對便利。然而,服務滿意度仍有提升空間,可以進一步改進服務,提供更多個性化的服務和支持,以滿足學生的需求。
教師對文獻信息資源的需求滿意度為 68.92% ,資源類型滿意度為 66.43% ,獲取方式滿意度為53.53% ,服務滿意度為 46.43% ,總體滿意度為60.43% 。教師的滿意度較低,尤其是服務滿意度最低,表明教師群體對服務的體驗較差,需要顯著改進。為了提高教師群體的滿意度,可以針對教師需求提供更多豐富和貼近教師不同專業的資源,改進獲取方式,提高獲取效率和便捷性,提升服務的質量和體驗。
職工對文獻信息資源的需求滿意度為 92.35% ,資源類型滿意度為 85% ,獲取方式滿意度為 76.43% ,服務滿意度為 75.43% ,總體滿意度為 85% 。職工的滿意度較高,說明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在職工領域得到了較好的支持。然而,獲取方式和服務滿意度仍有提升空間,可以進一步優化獲取途徑,提高獲取效率,提升服務的質量和體驗。
科研人員對文獻信息資源的需求滿意度為73.42% ,資源類型滿意度為 82.34% ,獲取方式滿意度為 75.33% ,服務滿意度為 70% ,總體滿意度為82.34% 。這表明科研人員對文獻信息資源的基本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資源類型較為豐富和專業,獲取方式相對便利,但服務方面仍有改進空間。為了更好地滿足科研人員的需求,可以進一步優化服務,提供更多個性化服務或專業咨詢,提高服務滿意度。
綜合來看,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在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均衡。職工和學生的滿意度較高,說明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在教育和社科、綜合類等領域得到較好的支持。而教師群體的滿意度較低,尤其是在服務方面,表明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需要更多地考慮豐富度與專業度的需求,提升服務的專業性和用戶體驗。此外,所有用戶群體在獲取方式滿意度上都有提升空間,可以優化檢索和獲取資源的流程,提高效率和便捷性??傮w來說,為了更好地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需要針對不同群體的特點進行個性化服務和資源優化,提高用戶滿意度。
1.4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SWOT分析
基于SWOT分析法,從內部優勢與劣勢、外部機會與威脅四個維度對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進行系統性診斷,結果如下:
1.4. 1 優勢(Strengths)
高校圖書館具備資源集中的顯著優勢,數字化基礎設施已初步建成,為資源整合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國家積極推動“智慧圖書館”等項目,相關政策大力支持數字化轉型,有力促進了技術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中的應用。此外,明確的用戶群體需求,使得資源能夠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
1.4.2 劣勢(Weaknesses)
當前,文獻信息資源整合能力不足,導致信息孤島效應顯著,難以實現資源的高效共享與利用。部分機構技術應用仍依賴傳統管理模式,在數字化、智能化進程中步伐緩慢。專業人才短缺問題突出,大數據、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團隊力量薄弱,無法滿足技術驅動下資源建設與管理的需求。
1.4.3 機會(Opportunities)
新興技術如區塊鏈、AI的興起,為版權保護與資源開放共享提供了新的解決路徑。國家“數字中國”戰略的推進,為縮小地區間文獻信息資源差距創造了條件。同時,用戶需求的多樣化趨勢催生了個性化服務與智能檢索工具的創新空間,進一步提升文獻信息資源的服務質量和使用價值。
1.4.4 威脅(Threats)
知識產權糾紛頻發,版權歸屬模糊問題增加了資源合法利用的風險,可能導致資源獲取與使用的障礙。區域發展不均衡現象顯著,邊遠地區資源建設滯后,加劇了信息鴻溝。此外,技術迭代速度迅速,部分機構因資金或人才不足,需要積極應對以規避這些潛在風險。
2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問題診斷
2.1資源整合不足
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問題診斷中,資源整合度不足是一個顯著的問題,資源的分散和孤立現象也日益嚴重。不同圖書館、數據庫和學術機構擁有的文獻資源各具特色,由于缺乏有效的整合機制,此類資源通常難以實現互聯互通,形成孤島效應。對于科研人員和教職工而言,他們需要跨領域、跨機構的資源來支持研究,但資源的分散性使得他們不得不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不同平臺間切換,降低了工作效率。對于學生來說,難以獲得全面、系統的信息,影響了學習和獲取知識的完整性。資源整合不足還導致了重復建設和服務空白的問題,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用戶體驗的下降。
2.2服務質量不高
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中,服務質量不高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不僅影響了用戶的體驗,而且制約了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效果和效率。用戶在檢索文獻信息時,常常面臨檢索效率低的問題。這可能是由于檢索系統設計不合理、檢索算法不夠優化等原因造成的。用戶在大量文獻中檢索相關信息時,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降低了工作效率;當前的文獻信息資源服務往往缺乏個性化,用戶無法享受到更加貼心的服務,影響了體驗;用戶在獲取文獻信息時,可能遇到專業術語、數據解讀等方面的問題。然而,現有的文獻信息資源服務往往缺乏專業的咨詢和指導,使得用戶在解決問題時感到困難。
2.3技術與管理水平待提高
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中,部分機構和技術團隊對先進技術的應用不足,仍停留在傳統的管理和服務模式上。這導致資源建設效率低下,難以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需求。技術與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才的支撐。然而,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領域,技術人才短缺問題日益嚴重,尤其是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領域。
部分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機構的管理體制不夠完善,缺乏有效的協調和協作機制。這導致資源建設過程中出現資源浪費、重復建設等問題。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使得資源建設質量參差不齊,難以實現資源的共享和互操作。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包括硬件設備、軟件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
2.4版權與知識產權問題
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中,版權歸屬問題較為復雜。部分文獻的版權歸屬不明確,導致在資源建設過程中難以確定版權方,影響了資源的合法使用和傳播。部分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機構和用戶對版權保護意識不足,存在未經授權使用、傳播他人作品的現象,損害了版權方的合法權益。
部分機構和個人通過復制、篡改、傳播他人作品等方式,侵犯知識產權,破壞了創新環境和學術誠信。版權保護與資源開放共享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一方面,版權保護有助于激勵創作和創新;另一方面,資源開放共享有助于促進知識的傳播和利用。如何在保護版權的同時,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成為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一大挑戰。
3建議與結論
3.1優化建議
3.1.1資源整合策略
針對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中資源整合不足的問題:一方面,可以構建統一資源整合平臺,實現不同圖書館、數據庫和學術機構之間的資源互聯互通,打破信息孤島。另一方面,加強技術研發,推動資源整合技術的發展,如開發智能化的資源整合系統,提高資源整合的效率和準確性。制定統一的資源整合標準,提高資源的互操作性和可持續性。此外,還需加大資金投入,以支持資源整合項目的實施,培養專業的資源整合人才,為資源整合提供人力和財力保障。
3.1.2技術應用策略
針對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中技術應用不足的問題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解決:一方面,加大對先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力度,如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提升資源建設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加強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提升技術團隊的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為資源建設提供技術支持,推動技術與管理水平的提升,如建立完善的技術管理體系,優化技術應用流程,提高資源建設的整體水平。
3.1.3服務創新策略
針對提升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服務質量問題,本研究提出以下服務創新策略:推動個性化服務的實施,根據用戶的特定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務;加強專業咨詢和指導,為用戶提供專業的學術支持,如文獻解讀、數據解讀等;優化服務界面和操作流程,提升用戶體驗,如簡化操作流程、改進界面設計等;加強用戶反饋和評價機制,及時了解用戶需求和意見,持續改進服務,提高用戶滿意度。
3.1.4知識產權保護策略
面對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中版權與知識產權問題,本研究認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在加強版權保護意識的同時建立版權歸屬和保護的機制,提高用戶對版權保護的認知,避免未經授權使用、傳播他人作品的現象。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維護創新環境和學術誠信。此外,需要推動知識產權保護與資源開放共享的平衡,既要保護版權方的合法權益,又要促進知識的傳播和利用。
3.2主要結論
當前,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在資源整合、服務質量、技術與管理水平以及版權與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資源建設的效率和質量,而且制約了學術研究和知識傳播的進程。具體來說,資源整合不足導致資源分散和孤立,影響了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用戶體驗;服務質量不高表現在檢索效率、個性化服務、專業咨詢、用戶體驗和更新速度等方面;技術與管理水平待提高,表現在技術應用、技術人才、管理體制、標準化和資金投人等方面:版權與知識產權問題則體現在版權歸屬不明確、版權保護意識不足、知識產權侵權現象等方面。這些問題需要高度重視,制定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以推動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優化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斌,董培英,韓瑩.我國數字化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研究探析[J].榆林學院學報,2024(2):74-79.
[2]賈煒韜.高校圖書館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36):16-18.
[3]葛鴻基.新媒體時代的讀者閱讀方式變化與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策略[J].辦公室業務,2023(21):165-167.
[4]王勇,高雅奇,王曉翠,等.圖書館資源意義的弱化及應對策略[J].圖書館界,2023(5):57-62.
[5]容海萍.文獻信息資源建設視域下新媒體時代公安院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創新研究[J].才智,2021(28):36-39.
[6]姚修敏,楊帆.合理使用及其在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傳播中的研究綜述[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1(3):85-87.
[7]徐晨星.基于網絡的圖書館中醫圖書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模式研究[J].科技風,2020(9):108.
(編輯姚鑫)
Abstract:Dur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 construction faces chalenges likeuneven resource distribution,limited tech adoption,and diverse user needs.This study centers on university libraries, covering public librar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analyzing current status and issues via literature review,surveys, and SWOT analysis.Findings show poor integration causes silos,low service quality hinders user experience,lagging tech/management reduces eficiency,and copyright issues complicate resource use.Proposed strategies:build a unified integration platform;enhance AI/big dataapplication;promote personalized services and professional consulting;improve IP protectionto balance open sharingand copyright.Aims to boost construction eficiency and meet diverse user needs with theoretical/practical insights.
Key words:digital transformation;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resource integration;technology application; Service innov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