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TP18;B82-057 文獻標志碼:A
作者簡介:朱孔村(1985—),男,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網絡安全,科技管理。
0 引言
科技倫理倡導科技與社會的良性互動,以維護人類的整體利益和基本價值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它關注科技發展對人類生存、健康、自由、公平等價值的影響,防止科技被濫用而對人類造成傷害,使科技進步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發展的整體目標。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科技倫理治理,就是借助人工智能技術的優勢,對科技倫理治理體系、審查監管、參與模式等方面進行優化和革新,以應對科技發展帶來的倫理挑戰,推動科技向善發展。
1研究背景
1.1 科技倫理
為了實現科技發展和人類社會的良性互動,需要前瞻性地研判科技發展可能帶來的倫理挑戰和社會風險,采取恰當的監管措施規范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發活動??萍紓惱碇卫砭褪钦?、科學共同體、企業、相關利益者、社會團體和公眾等科技發展的相關主體,以倫理原則為指導,解決科技發展面臨的倫理與社會問題、促進科學技術為人的福祉而發展的各種方式的總和[1]
近年來,世界各國對科技倫理治理進行了積極探索。國際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人工智能倫理問題建議書》2等為全球治理提供指導,我國出臺了《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3《科技倫理審查辦法(試行)》4《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5等文件,美國、歐盟等也都有相應的治理政策。但面對快速發展的新興科技,如一些前沿的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場景等,仍存在政策法規的空白地帶。許多國家和地區要求對科技項自進行倫理審查,如涉及人體的醫學研究等。但在實際執行中,不同地區、不同機構之間的審查標準和嚴格程度存在差異。部分小型科研機構或企業可能因資源、意識等問題,在倫理審查上存在走過場的情況。
1.2 人工智能技術
人工智能技術是一門綜合了計算機科學、控制論、信息論、神經生理學、心理學、語言學、哲學等多種學科互相滲透而發展起來的交叉學科[6],旨在使機器能夠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智能思維和行為,從而完成一些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思維和行為才能完成的復雜任務。人工智能技術的核心是讓機器能夠自主地獲取知識、處理信息,基于這些進行合理的決策和行動,以達到與人類智能相似的效果。
人工智能作為一種前沿技術,正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如醫療影像診斷、風險管理、智能制造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未來,人工智能將在更多行業發揮作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務質量。由于人工智能應用中展現出的技術優勢,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科技倫理治理,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治理效率和精確性,而且能進一步完善科技倫理體系,強化倫理風險防控,推動科技向善,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7]
2當前人工智能賦能科技倫理治理存在的問題
2.1 制度體系滯后
現有科技倫理治理的制度體系多是基于傳統技術發展形成,難以適配快速迭代的科技發展節奏,面對新興技術時存在明顯滯后性。法律法規方面,部分新興領域缺乏明確的法律條文規范,容易導致責任界定模糊或者“無章可循”的尷尬境地。
2.2動態監測與預警工具缺失
現有治理工具多基于靜態風險評估模型,缺少數字化、智能化、可視化的科技倫理監測與預警工具,無法對海量科技研發數據進行實時抓取與分析,難以捕捉科技倫理風險的細微演變,無法精準預判科技倫理風險的演變趨勢與擴散路徑,不能實時捕捉新技術突破帶來的科技倫理威脅,導致許多潛在倫理問題在萌芽階段未被及時發現,直至釀成重大爭議才引起關注。
2.3社會渠道不暢
在數字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科技倫理治理社會渠道不暢的問題日益凸顯,不能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科技倫理治理的良好氛圍。公眾和社會組織參與科技倫理治理的渠道和方式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意見征集、聽證會等傳統形式,難以通過其它制度化途徑參與基因編輯、人工智能算法等前沿科技倫理問題的討論與決策,缺乏深度參與和實質性決策權。
2.4專業人才支撐能力不足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科技倫理治理是一門交叉性較強的學科,高校與職業教育體系中,科技倫理專業缺少相關課程,課程體系不完善。當前開展的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科技倫理治理理論研究和科技創新倫理問題前瞻研究等方面的支撐智庫和專家不足,專業從事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科技倫理審查和監管的人才隊伍比較缺乏,針對在職人才的繼續教育與培訓體系尚未健全,人才能力提升缺乏有效渠道。
3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賦能科技倫理治理的對策建議
3.1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完善科技倫理治理體系
3.1.1 注重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
政府聯合行業協會、科研機構、企業等多方主體,利用大數據分析不同科技領域的發展趨勢、潛在風險以及過往倫理問題案例,在此基礎上制定具有前瞻性和針對性的人工智能輔助科技倫理治理準則。例如,針對人工智能領域,結合大量實際應用場景,明確數據隱私保護、算法公平性、透明度等方面的具體要求,為科技研發和應用提供清晰的倫理指引。
打造集數據采集、分析、監測、預警和決策支持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科技倫理治理平臺。通過與各類科研機構、企業、監管部門的數據系統對接,實時收集和整合科技活動中的數據信息,運用數據分析模型和人工智能算法,對科技活動進行動態監測和風險評估,及時發現潛在的倫理問題,向相關主體發出預警。為科技從業者、科研機構和企業等主體建立唯一的數字身份標識,記錄其在科技活動中的行為和倫理表現,構建科技倫理信用評價體系。根據科技倫理和信用評級結果,對科技倫理和信用良好的主體給予政策支持和獎勵,對存在倫理問題的主體進行懲戒和限制,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在科技倫理治理委員會中應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負責對人工智能輔助科技倫理治理進行管理和監督。管理部門人員應由多學科背景的人員組成,包括技術專家、倫理學家、法律專家等,從不同角度對人工智能輔助科技倫理治理進行評估和指導。
3.1.2 推進科技倫理治理的法律制度規范建設
政府和相關機構應制定和完善人工智能輔助科技倫理治理過程中涉及的相關問題的法律法規,明確人工智能輔助科技倫理治理過程中相關的細則。同時,要建立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動態調整機制,根據人工智能輔助科技倫理治理未來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修訂和完善相關內容。
在科技倫理治理中,需收集大量個人數據用于分析和決策,但可能存在未經用戶同意收集數據、超范圍收集數據等行為,違反數據隱私保護法律;另外,數據還可能會面臨被泄露、篡改、丟失等安全風險。對現有涉及數據隱私保護法律中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條款進行細化和完善,增強法律的可操作性。
在科技倫理治理決策中,如果人工智能算法的決策導致不良后果,如錯誤的風險評估、不公平的資源分配等,或者當人工智能技術系統出現故障,影響科技倫理治理的正常進行,導致數據錯誤、系統癱瘓等問題,需要通過制定法律法規明確相關責任。
3.1.3持續提升科技倫理治理機制完善性
依托人工智能平臺,整合政府、企業、學術界和公眾等多方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和資源,建立多方參與的決策、咨詢、評估和反饋機制,持續改進倫理治理措施。借助區塊鏈等技術確保監管過程的公開、透明和不可篡改性,增強各方對監管結果的信任,提高科技倫理治理的透明度和參與度。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識別不同群體在倫理問題上的差異和關注點,區分群體制定針對性的監管策略和教育計劃,提高科技倫理治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依據公眾對科技倫理治理的認知和需求,動態調整倫理治理策略,確保其適應不斷變化的科技創新環境,持續提升科技倫理治理機制完善性。
3.2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強化科技倫理審查和監管
3.2.1提升科技倫理審查和監管水平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構建精準的風險識別與預測模型,通過對歷史數據中各類科技倫理事件及其影響因素的學習,模型可以預測未來可能出現的倫理風險類型、發生概率和潛在影響,提前為科技倫理治理機構提供決策參考。憑借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時采集多個數據源與科技活動相關的數據,包括科研文獻數據庫、學術社交平臺、科研項目管理系統、科研活動中的實驗數據、技術應用場景中的用戶反饋、社交媒體上關于科技熱點的討論等,然后依靠其強大的算法和數據處理能力,對這些海量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可以迅速捕捉到潛在的科技倫理風險信號并發出風險預警。
搭建數字化審查平臺,實現倫理審查過程的線上化和協同化??蒲腥藛T在線提交項目資料,審查人員在線進行審核,各方可以通過平臺實時溝通交流。在科技項目倫理審查過程中,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快速檢索和分析相關的倫理案例、法規政策以及類似項目的審查經驗。審查人員通過數字化審查平臺,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取全面的信息,為審查決策提供有力支持。同時,數字化審查平臺還能對審查流程進行監控和管理,確保審查工作按照規定的時間節點和標準有序進行,提高審查效率。
3.2.2 多維度決策輔助
面對復雜的科技倫理決策問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從多個維度進行分析和評估,為決策者提供科學合理的建議。通過整合技術可行性、社會影響、法律合規性等多方面的數據和信息,人工智能可以運用多目標優化算法,生成不同的決策方案,對每個方案的利弊進行量化分析。例如,在制定人工智能技術的監管政策時,人工智能可以綜合考慮技術發展的速度、對就業市場的影響、隱私保護需求等因素,為政策制定者提供多種政策選項及其可能產生的效果預測,幫助他們制定出更加平衡和有效的政策。
3.2.3強化科技倫理違法違規懲戒
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建立專門的科技倫理違法違規信息平臺,及時、準確地記錄科技倫理違法違規案件,包括違法主體、行為事實、處罰結果等信息。根據違法違規行為的危害程度、主觀惡意性等因素,建立分級處罰體系。將科技倫理違法違規行為納入社會信用體系,與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評級、信貸審批、市場準入等掛鉤,使違法違規者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受到多方面的限制。發揮公眾和媒體的監督作用,不僅可以通過輿論壓力促使違法違規者承擔責任,而且對潛在的違法違規行為起到警示作用。
3.3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構建多元參與的科技倫理治理模式
3.3.1開展科技倫理教育培訓和宣傳
利用數字技術開發豐富多樣的科技倫理線上教育資源,如在線課程、短視頻、動畫等,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向科技人員、學生和公眾普及科技倫理知識。通過網絡平臺開展科技倫理宣傳活動,如線上講座、研討會、知識競賽等,吸引更多人參與,營造全社會關注和重視科技倫理的氛圍。利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結合人工智能的模擬和交互功能,開發出沉浸式的科技倫理虛擬仿真培訓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學習者可以身臨其境地體驗各種科技倫理場景,如參與模擬的科研項目決策、處理虛擬的技術應用倫理糾紛等。人工智能系統可以根據學習者的行為和決策給予實時反饋和指導,幫助他們在實踐中提升解決科技倫理問題的能力。
人工智能驅動的教育平臺可以根據學習者的背景、知識水平和學習自標,為其提供個性化的科技倫理教育內容和學習路徑。通過對學習者學習行為數據的分析,平臺能夠了解他們的學習進度、薄弱環節和興趣點,從而推送針對性的學習資源,如案例分析、專家講座、互動式模擬訓練等。對于科研人員,推送與科研誠信、實驗動物倫理等相關的內容;對于普通公眾,推送通俗易懂的科技倫理科普知識,提高科技倫理教育和宣傳的針對性和效果。
3.3.2加強科技倫理治理人才隊伍建設
科技倫理人才隊伍建設涉及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多個相關部門及主體。為了加強科技倫理治理人才隊伍建設,需要統籌協調各方資源,形成合力。要將科技倫理與人工智能復合人才培養及隊伍建設納入教育規劃和科技人才計劃中,鼓勵高校開設人工智能輔助科技倫理治理等相關專業和課程,培養既懂技術又懂倫理的復合型人才,加大對科技倫理與人工智能復合人才的培養和資助力度。引進跨學科師資從事專業教學與研究,通過建立專業的實訓基地和建立行業導師制度,面向真實的科技倫理治理情境,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提升治理水平和實踐能力[8]。
針對科技從業人員開展定期的倫理培訓,提高他們的倫理意識和素養,使其在工作中自覺遵守倫理規范。對人工智能系統的開發人員、使用者和相關管理人員進行科技倫理培訓和教育,提高他們的倫理意識和素養,使他們在工作中能夠自覺遵循倫理原則,將公正性理念貫穿于人工智能系統的開發和應用全過程。要推動科技倫理研究和交流,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提升科技倫理治理人才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
在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等方面,將科技倫理治理中對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工作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之一。對于在人工智能賦能科技倫理研究、教育、實踐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給予優先晉升和獎勵,為他們提供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激發其從事科技倫理治理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3.3加強國際倫理治理合作
借助數字技術手段,與不同國家和地區建立雙邊或多邊科技倫理合作機制,開展聯合研究項目、舉辦研討會和工作坊等,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倫理標準的制定和討論。通過制定國際統一的科技倫理審查標準和規范,明確審查的流程、內容和要求,確保審查結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推動國際間科技倫理審查結果的互認,減少重復審查,提高國際科技合作的效率。推動各國之間人工智能輔助科技倫理治理教育資源的共享,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課程和學術交流活動。鼓勵高校和科研機構互派訪問學者、聯合培養學生,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科技倫理專業人才,提高全球科技倫理教育和培訓的水平。
搭建全球科技倫理信息共享平臺,及時發布各國科技倫理政策、法規、研究成果和實踐案例等信息。建立在線交流論壇和數據庫,方便各國科技人員、政策制定者和社會公眾進行交流和互動。在符合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前提下,實現跨國數據共享和合作研究,共同應對全球性的科技倫理挑戰,如氣候變化、生物安全等領域的問題。
4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賦能科技倫理治理的風險規避
人工智能在科技倫理治理中的應用,對科技倫理治理效能提升具有顯著優越性。但是,人工智能作為處在快速發展期的新興技術,無疑是一把“雙刃劍”,其本身的技術特點以及人對技術認識的有限性都會給科技倫理治理帶來額外風險。構建人工智能輔助科技倫理治理風險治理體系,可以有效防范人工智能輔助科技倫理治理過程中本身的潛在風險,將人工智能帶來的風險從“事后補救”轉向“全過程規避”,同時結合制度和管理約束,確保人工智能在科技倫理治理中發揮正向作用,而非成為新的風險源。
4.1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
人工智能模型訓練和運行依賴大量真實數據,數據存儲、使用、管理不當可能引發數據和隱私泄露等問題。隱私保密原則是人工智能科研倫理的底線[9],應當對訓練數據進行分級分類管理,特別是涉及法人、自然人隱私信息時,做好必要的脫敏處理。建立數據采集、使用、管理的內部審核機制,確保數據來源合法、無偏向性,在預定和可控的范圍內使用。
4.2統一技術標準和規范
不同領域和行業在應用人工智能進行科技倫理治理時,可能存在技術標準和規范不一致的問題,影響治理的效果和協同性。需要加強政府、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等各方的合作,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和規范,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在科技倫理治理中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應用。
4.3強化數字鴻溝與公平性治理
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由于存在“數字鴻溝”“技術鴻溝”,公眾對數字技術的使用存在“機會不平等”,導致不同群體在數字時代的“實質不平等”[10]。人工智能在科技倫理治理中的應用可能導致不同地區、不同群體之間的數字鴻溝進一步擴大,影響科技倫理治理的公平性。需要加強對弱勢群體的數字技能培訓和教育,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資源保障,確保不同群體都能夠平等地參與到科技倫理治理過程中。
4.4化解倫理判斷的復雜性
科技倫理問題往往涉及多個層面和利益相關者,數字技術雖然能夠提供數據和信息支持,但在做出倫理判斷和決策時,還需要考慮到社會、文化、法律等多種因素。單純依靠數字技術可能無法全面、準確地做出倫理判斷,需要結合人工的專業判斷和多學科的知識。
5結語
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為科技倫理治理提供了技術革新的機遇,但需在制度、技術、人才和全球協同等層面同步推進,規避技術風險,最終實現科技發展與倫理規范的良性互動,推動科技向善、服務人類福祉。
參考文獻
[1]樊春良.科技倫理治理的理論與實踐[J].科學與社會,2021(4):33-50.
[2]UNESCO.Draft text of the UNESCO recommendationonthe ethics ofartificial intelligence[EB/OL].[2025-06 -05]. https://unesdoc.unesco. org/ark : /48223/ pf0000378426?posInSet Ψ=Ψ 1amp;queryId =d882c547-4c7b -47e4-a78d-979b2c2dfa72.
[3]國務院.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EB/OL].(2022-03-20)[2025 -06-05]. https://www. gov. 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683838.htm.
[4]國務院.科技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科學院中國社科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中央軍委科技委關于印發《科技倫理審查辦法(試行)》的通知[EB/OL].(2023-09-07)[2025-06 -05]. https://www. gov. cn/gongbao/2023/issue_10826/202311/content_6915814.html.
[5]國務院.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令[EB/OL].(2023-07-10)[2025-06-05]. https://www. 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7/content_6891752.htm.
[6]武海麗.初識人工智能[J].科技創新導報,2009(2) :196.
[7]孫智強,呂之彤.人工智能輔助科技倫理治理的對策研究[J].安徽科技,2025(1):31-33.
[8]張霄.培養科技倫理人才守護科技安全[N].中國教育報,2024-12-04(2).
[9]丁大琴,徐宇飛.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科研倫理風險及其對策[J].未來與發展,2025(4):102-106.
[10]龔丹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科技倫理風險及其規避策略[J].新疆財經大學學報,2025(1):41-48.
(編輯姚鑫)
Abstract:Inviewof theunique advantagesofartificial intellgence invarious fields,ethical governanceofscienceand technology should alsointroduceartificial intellgence.Thisarticlemainlystudies theimplementationpathofartificial intelligenceasistedethical governanceofscienceand technology.Firstly,itelaboratesontheconnotationof technology ethicsgovernance,analyzes thebasic concept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nd thenexplor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currentprocessof artificialintelligence asstedethical governance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 including laging institutional systems,lack of dynamicmonitoringandwarning tols,poorsocial channels, insuffcient professional talentsupportcapabilities,andglobalcoodinationdifculties.Basedonthis,it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suggestions such as improving the ethical govern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ystem, strengthening ethics review and supervis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building diversified participation ethical govern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l.Finall,coresponding avoidance strategies areproposed fortherisks hat may arise fro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sisted ethical govern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 artificial inteligence; ethics govern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