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5)06-0089-04
語法參與傳遞語篇的基本意義,是語篇意義建構的最重要基礎之一。《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明確指出,在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學會應用語法知識理解和表達意義,引導學生不斷加強準確、恰當、得體地使用語言意識,從而發展英語語法意識和能力[。然而,當前語法教學中學生普遍存在“語法焦慮”現象,表現為對規則的死記硬背、語境應用能力薄弱以及持續學習動力不足,直接導致學習效率低下與學習成就感缺失。
“腦-目標”,即以腦科學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指將腦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有效地融入教育實踐。“腦-目標”包括六個重要的部分:為學習營造情緒氛圍,為學習打造良好的物理環境,設計學習體驗,教授掌握內容、技能和概念,教授知識的擴展與應用,評估學習[2。盡管這六個部分被表征為相對分離的部分,但是這六個部分不是線性關系,而是一個有機的、相互關聯的系統。近年來,從針對低齡兒童的早期啟蒙教育,到面向成年人的高等教育,眾多教育領域的專家對以腦為導向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積極探索了如何將最新的腦科學理論運用于教學實踐。研究表明,這種模式可以加強教師的實踐[3]36,增強學生大腦對信息的獲取、保持和再認[4,提升學生創造力和發散性思維,從而幫助孩子產生學習成就感。
結合“腦-目標”的研究結果,針對學生語法學習中成就感低下的問題,教師在進行語法教學時可用腦科學的研究成果改進課堂教學,設計貼近學生大腦發展規律的“基于腦、適應腦、促進腦”的教學活動,有意識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情緒氛圍,維持學生腦的興奮點,激發學生內部學習動機,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法學習活動,讓語法學習變成一個令人愉悅的、積極的過程,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感,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一、建立關聯,做好情感鋪墊
“腦-目標”強調教帥要有自的地在一個學習計劃中設計活動,讓學生與內容建立情感連接,使內容與學生自身具有更多聯系、更有意義[3]47。一些教師雖已意識到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性,但是所設計的活動與學生自身的關聯性,或者活動之間的關聯性并不強。割裂的、碎片化的語法學習活動本質上是“帶著僚銬跳舞”,容易導致淺層化理解居多。事實上,當學生的學習僅停留在理解碎片知識的現成結論上,學生難以有情感投入和內在動力支持,更難以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長此以往,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參與度、學習期望和自我效能感會降低,學習壓力會越來越大。因此,構建具有關聯性的語境,為學生做好情感鋪墊,不僅是提升學生學習成就感的關鍵橋梁,也是學生語法知識轉化為素養的橋梁。
在譯林版普通高中教科書《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三冊“Unit1Grammarandusage”板塊“Non-restrictiverelativeclauses”語法教學中,筆者基于學生的腦發展期待,以語法技能為明線,以情感價值為暗線,設計出如下有關聯性、層次性的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關于“旅游業利弊”的語篇,引導學生探究和歸納非限制性定語從句語法規則,引發對“過度旅游”現象的共情關注;2.通過補全關于“可持續性旅游”的語篇,引導學生準確、恰當、得體地運用非限制性定語從句,構建“負責任旅行者”的身份認同;3.通過創新寫作“介紹自己的一次旅游”,引導學生使用非限制性定語從句進行人際交流,提高學生在旅游中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意識。
二、營造氛圍,激發認知努力
在教師的日常工作中,營造一種積極的學習情緒氛圍被視為最為關鍵的任務之一[3]39。“腦-目標”倡導教師運用富有創意的教學策略,在班級構建一個快樂的、充滿挑戰性并且安全的學習氛圍。這樣的氛圍使學生能夠更加投入地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習過程變得更快樂、更有意義,從而讓每位學生都能有學習成就感。
在“Non-restrictiverelativeclauses”教學中,筆者先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設置關于旅游業的基礎題:請學生閱讀教材關于“旅游業利弊”的語篇,讓學生找出文中含有非限制性定語從句的句子,在語篇中感知目標語法,這一任務在學生現有發展區,易于營造快樂的、安全的學習氛圍,并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強化了學生記憶。事實證明,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很快被激發,爭先恐后展示文中的定語從句。然后筆者聚焦“意義”:請學生根據句意找出句子的先行詞,將他們拆成兩個單句,從而感悟關系詞的使用,歸納目標語法的核心規則。這一環節將發展學生獨立思考放在首位,重在引導學生聚焦意義進行思考目標語法,對非限制性定語從句的形式形成更深的認識,同時對“過度旅游”現象共情關注。生成來自于更多的認知努力,而不是簡單的接受信息5。學生分析、拆分句子的過程就是思維卷入課堂、主動提取信息、付出更多認知努力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內在成就感被激發,這是學習的“動力源泉”,也是積極學習發生的關鍵。
三、積極評價,樹立學生信心
腦科學研究表明,比起籠統性的表揚,針對個體努力的積極評價在鞏固與塑造行為方面展現出更為顯著的效果[。鑒于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有意識地避免使用過于寬泛的贊美詞匯,轉而采用積極的語言來具體肯定學生的努力,增強學生在面對任務時的自信心,促進學生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學習成就感,從而推動積極學習的發生。
在“Non-restrictive relative clauses”教學中,當學生分析“asresourcesareused morerapidlythantheycanbesustained,wildlifehabitatsarelikelytosuffer,whichcouldendanger thelocalplantsandanimals”后,筆者設問“Thenhow canwe protect local plants and animals whiletravelling?”,幫助學生構建“負責任旅行者”的身份認同。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結合自己的旅游體驗暢所欲言,比如一生回答“Weshould avoid entering protected areas or engage inactivities, which may damage these habitats.”。聽到他的回答后,筆者不是使用籠統性的語言“Good!”“Excellent!”等進行簡單評價,而是關注學生的具體行為使用積極語言進行表揚,如“I'm impressed by your idea.We should stay awayfrom protected areas.”,然后借助學生的回答引出話題“sustainable tourism”,隨后筆者請學生補全關于“可持續性旅游”的語篇信息,從而在語段中鞏固非限制性定語從句的用法。
在語段中進行鞏固,這一任務對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戰,但教師的積極語言有助于樹立學生的信心,讓學生在探索語言意義的同時體驗到學習的成功帶來的快樂。但在使用積極語言時,教師還需要注意語言的真誠性、適度性和個性化。教師需要真正關注學生的努力,并真誠地表達對他們的贊賞和鼓勵。須注意的是過度使用積極語言可能會讓學生感到不真實或產生壓力。因此,教師在使用積極語言時需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鼓勵和反饋。
四、討論追問,激發探索欲望
腦科學研究表明,讓學生主動地提取信息(如通過討論和追問活動)比精細加工學習(如反復閱讀或記筆記)更能有效地鞏固學習[。在討論中,學生需要不斷回憶、整合和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斷挑戰自己的認知邊界,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相結合,形成更加穩固的長期記憶。同時,在討論中學生也需要不斷分析、比較和評估別人的觀點和信息,這一過程有助于促使他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也有助于營造一種積極的學習氛圍,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望。
在“Non-restrictiverelativeclauses”教學中,學生完成練習后,筆者請學生討論錯誤率較高的題目。學生之間自問互問,討論并嘗試解決對方提出的問題,加深對非限制性定語從句的理解。學生的主人感被激發,群體認同感被建立,這對維持學習興趣、增強信息識記、推動積極學習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處理“Whenvisitingtemples or churches,we should dress appropriately.\"一題時,一生自信地給出答案“whichgreatlyincreasesourcarbonfootprint”,并補充說明“用which引導非限制性定語從句”。有的學生表示認同,而另一個學生說應選擇“whereastrictdresscodemayberequired”。筆者沒立即打斷學生思維直接給學生答案,而是將學生的不同答案變成教學資源,追問“為什么呢?要表達什么意義呢?”學生的挑戰欲望被激起來了,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很快就有了答案:不是出現非限制性定語從句就用“which”引導。在此基礎上教師展示以下對比性練習進行鞏固。
Myfavoriteplacetovisitisalittlevillagenear Shanghai, _mygrandmawasborn.
Myfavoriteplacetovisitisalittlevillagenear Shanghai, myfamilyvisitedlastyear.
“腦-目標”鼓勵學生拓展所學的知識,超越知識內容本身,通過活動鍛煉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8]235。教師展示對比練習有以下目的:一是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超越知識內容本身進行思考,即:“是不是非限制性定語從句一定用which引導?”二是培養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關注意義角度思考定語從句。
五、創新訓練,喚醒表達樂趣
創新訓練是喚醒學生表達樂趣的關鍵。“腦-目標”鼓勵通過提升創造性和革新的思維對知識加以延展和應用[8]245。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些富有創意的語法練習,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語法知識。這些練習不僅有助于鞏固學生的語法基礎,還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從而讓他們在語法學習中找到樂趣和成就感。在學生掌握考查點后,筆者超越語法內容本身,聚焦應用,通過有意義的、真實的語段輸出鼓勵學生拓展所學的知識。寫作內容如下:我去過很多地方旅游…(用定語從句描寫事,以及對旅游的評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用定語從句描寫地點,以及這個地點發生的事情)我很懷念那段時光…(用定語從句描寫時間,以及這個時間發生的事情)。
在該練習中,筆者只給提示信息,要求學生用定語從句進行擴展,讓學生在支架的幫助下自由表達,享受創造的樂趣,這種做法好像給學生提供了對結果的一種代理權或者使控制桿,自然就會提高學生們的動機水平和成績。而且這一練習對培育情緒與內容的連接很重要,能讓學生看到語法學習是如何與解決問題相關聯的。當學習內容與個人興趣、經歷或情感產生共鳴時,學習效果會更加顯著。有所感、有所悟的活動能讓學生有收獲、有成長、有快樂[1]。除了創新寫作外,教師還可以嘗試其他形式的練習,如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辯論等,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享受到創造的樂趣,并感受到自己對學習結果的掌控力,這自然會提高他們的學習成就感。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學生語法學習成就感,教師可用“腦-目標”研究成果改進課堂語法教學。通過建立與已知信息的關聯做好情感鋪墊,通過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在語篇中觀察、探究和歸納目標語法形式,通過使用積極語言樹立學生信心,通過討論追問激發學生探索欲望,通過創新訓練喚醒表達樂趣,從而維持學生腦的興奮點,推動學生形成更精細的長時記憶,最終形成思維,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語法學習成就感,推動核心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 (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25-26.
[2]哈迪曼.腦科學與課堂:以腦為導向的教學模式 [M].楊志,王培培,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7:28-30.
[3]HARDIMAN MM.Connecting brain research with effective teaching:the brain-targeted teaching model[M]. Lanham,MD:Rowmanamp;LittlefieldEducation,2003.
[4]JOELSM,PUZ,WIEGERTO,etal..Learning under stress: how does it work?[J].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2006,10(4):152-158.
[5]TYLERSW,HERTELPT,MCCALLUMMC,et al.Cognitiveeffortand memory[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learning and memory,1979,5(6): 6O7-617.
[6] Mueller C M,Dweck C S.Praise for intelligence can undermine children's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personalityamp; social psychology,1998,75(1): 33-52.
[7]KARPICKEJD,BLUNTJR.Retrieval practice produces more learning than elaborative studying with concept mapping[J]. Science,2011(331):772-775.
[8]HARDIMANMM.Mind,brain and education: neuroscience implications for the classroom[M].Bloomington, IN: Solution Tree Press,2010.
[9]WENTZEL KR,WIGFIELDA.Academic and social motivational influences on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1998,10(2): 155-175.
[10]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 海教育出版社,2017:225l.
責任編輯:賈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