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操作為一項綜合性體育運動,具有健身、塑形和陶冶情操的作用。教師采用“學練賽評\"的方式開展健美操教學,在提升學生健美操技巧掌握程度的同時,培養其團隊協作能力等綜合素養。然而,隨著學科教學的逐步推進,一些問題逐漸顯現,如學生參與健美操學習的積極性不足、學習意識淡薄,以及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對健美操技巧的關注度較低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健美操教學的實效性,不利于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提升。本文在綜合分析“學練賽評\"背景下初中健美操技巧教學形式的基礎上,分別從“學”“練”“賽”“評”四個方面來指導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學習健美操的技巧,旨在通過輕松愉悅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體育素養的提升。
一、“學練賽評”背景下初中健美操技巧教學的意義
初中體育課堂上,教師從“學練賽評\"出發,加強學生健美操技巧方面的教學工作,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其一,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學練賽評\"教學模式應用到健美操技巧教學中,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體能和運動技能,使其更加熟練地掌握健美操技巧。借助這種模式,學生能夠在學習、練習、比賽和評價中全面提升自身的運動能力。
其二,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健美操技巧方面的教學不僅對于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且能培養其身體協調性、節奏感和藝術表現力,從而提高動作的準確性與美感。
其三,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健美操作為一項有氧運動,加強學生健美操技巧方面的訓練,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和心肺功能。在音樂伴奏下進行健美操練習,既能幫助學生舒緩壓力、陶冶情操,又能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其四,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健美操作為一項團隊運動,需要多人默契配合。在體育課上加強學生健美操技巧方面的訓練,有利于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形成團結協作精神。
二、“學練賽評”背景下的初中健美操技巧教學策略
(一)加強學生健美操技巧方面的指導
1.加強學生對健美操理論知識的學習
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健美操理論知識,才能更深入地進行健美操技能方面的訓練。因此,為加深學生對健美操的了解,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教師需要在整合健美操資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體育課上學習的需要,傳授給學生更多健美操方面的理論知識,以此來增強學生對健美操的認同感
例如:從學生在課堂上的“學”入手,一方面,教師可以制作“健美操”專刊,及時報道一些與健美操有關的新聞或事件,以此為學生普及健美操知識,提高學生對健美操的關注程度。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組織開展“知識趣問答\"等活動。活動中,教師根據學生對健美操理論知識的學習情況,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要求學生以搶答的方式進行互動,從而加深對健美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2.傳授必要的健美操練習技巧
為提升學生的健美操水平,教師需要在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采用多種方式加強指導,使學生不僅能掌握技巧,而且能熟練運用于健美操活動中。
例如:為讓學生牢記一些健美操技巧,教師立足學情,在課堂上適時設計“你說我猜\"游戲活動。在這一游戲活動中,教師將\"伸伸肩頸\"\"伸伸懶腰\"\"左右平舉\"“握拳前傾\"等健美操基礎動作制作成卡片,并放在一個不透明的盒子里。學生兩人一組,一人隨機抽選卡片并示范動作,如當抽到“持鈴上舉\"時,學生需按標準完成“雙腿直立,挺胸收腹,雙手持鈴向上舉起,直到手向上完全伸直,保持3一5秒后慢慢放下還原”的動作;另一名學生需要準確猜出動作名稱。通過這種互動方式,學生能在趣味練習中鞏固健美操技巧。
(二)加強學生健美操技巧方面的訓練
1.關注基礎練習,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基礎技巧動作
在初中健美操技巧的教學過程中,鑒于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一些比較基礎的技巧動作,教師需要從鞏固基礎出發,運用科學且高效的方法來指導學生進行健美操的基礎練習,旨在促進更多學生通過積極參與基礎練習實現自身素養的提升。
具體而言,為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一些健美操的基礎技巧,教師巧妙地在課堂上增設了“模仿練\"這一環節。這一環節中,教師首先利用微視頻向學生展示“坐著轉腰\"“提臀縮腹”“踞腳尖\"“抱頭后仰”等健美操技巧動作,鼓勵學生仔細觀看視頻,深入分析每個動作的要點。其次,教師親自上陣,發揮自己的引領作用,選擇其中幾個難度較大、學習起來比較復雜的動作進行示范,要求學生跟隨教師的動作進行模仿練習。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觀看視頻和模仿練習的過程中能夠更熟練地掌握健美操技巧,為日后參加健美操賽事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2.進行強化訓練,提高學生對健美操技巧的掌握程度
為提高學生對健美操技巧的學習和掌握程度,教師不僅需要傳授給他們必要的健美操基本技巧,還需要進行強化性的訓練。這種訓練通過指導學生進行高強度的健美操技巧練習,旨在提升他們的技巧熟練度,并為他們后續參加健美操比賽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讓初中生的健美操技巧訓練取得實效,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基礎練習的同時,應適當增加訓練的難度和強度。在日常的健美操訓練中,如高抬腿這一動作,學生原本需要完成20組練習,但在強化訓練階段,組數需要隨著訓練天數的增加而增加。具體來說,第一個星期,學生需要將高抬腿的練習組數從20組增加到25組;第二個星期,則需要進一步增加到30組。此外,鑒于健美操對腿部力量的高要求,教師還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在課堂上巧妙設計了“小青蛙捉害蟲”的跳躍游戲。游戲中,教師將足球或籃球懸掛在某個合適的高度,然后要求每個學生扮演“小青蛙”,跳起來去拍打懸掛的球體。通過反復進行這樣的游戲,不僅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還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鍛煉了腿部肌肉的力量。
(三)組織開展多種健美操賽事活動
1.舉辦各種健美操賽事活動
為讓“學練賽評\"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健美操技巧教學中充分發揮其價值和作用,教師需要依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健美操技巧訓練情況,組織多樣化的賽事活動,并激勵學生主動參與。這樣的活動旨在通過趣味性實踐訓練,幫助學生不斷磨煉技巧,提升健美操水平。
在指導學生學習健美操技巧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策劃不同類型的健美操賽事活動,以此強化學生的技能訓練。例如:為檢驗學生對“握瓶運動”“踢腿”等基礎健美操技巧和動作的掌握程度,教師可以組織“班級對抗賽”。在此類賽事中,學生需要以班級為單位,在合適的音樂伴奏下,展示他們在課堂上所學的健美操動作。同時,教師需要聯合其他體育教師,對各班的表現進行評分,并評選出最佳班級。此外,為幫助學生重拾學習健美操技巧的信心,教師還可以積極與其他學校建立聯系,定期舉辦“健美操校園聯賽”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報名參加,在為學校爭光的同時,通過實踐熟練掌握更多的健美操動作。
2.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健美操賽事活動
初中時期是學生身體發育的關鍵階段,適當的體育運動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還能讓學生在活動中放松心情,緩解因高強度學習所產生的壓力。健美操作為一項非常適合初中生的體育運動,對于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具有極大的幫助。因此,提高健美操技巧教學的實效性需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其主動參加健美操賽事活動,在實踐中獲得鍛煉與成長。
作為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推動這一進程:一方面,積極與學校周邊的社區建立聯系,鼓勵和引導學生報名參加社區舉辦的各類健美操比賽。例如:某個社區開展了“星光璀璨,絢麗青春\"健美操活動,學生可以小組為單位,積極參加,通過實踐來磨煉自己,提升體操技能水平。另一方面,教師應鼓勵學生自發組建健美操社團,吸引健美操愛好者參加健美操社團活動,在活動中體驗運動的樂趣,感受健美操的獨特魅力。
(四)課后進行健美操技巧教學評價
1.生生互評
在初中體育健美操技巧的教學中,學生對來自同齡人的評價往往更容易接受。因此,教學后,教師應鼓勵和引導學生采用相互評價的方式,對彼此在體育課堂上學習健美操技巧的表現進行評價,這一做法旨在讓學生在互評中重新審視自己健美操技巧的學習情況,以便在后續的體育課中進行更有針對性的練習。
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成立學習小組,并以小組為單位,運用互評法進行評價。評價的依據可以包括“基礎動作練習是否到位”“所練習和掌握的健美操動作是否具有合理性和觀賞性\"“是否積極參與健美操技巧的學習和訓練\"以及“是否能夠與其他學生默契配合”等。通過這樣的互評過程,學生能夠發現同學身上的閃光點,增強對其他同學的認同感,并在后續的健美操課上積極與同學展開合作。此外,在實施學生互評的基礎上,教師還應運用激勵式的語言對學生進一步評價,如“動作完成度有明顯提升,繼續保持”“不錯,繼續努力\"等,以此持續激發學生對健美操技巧的學習熱情。這樣一來,更多學生將在教師的激勵下,更加積極投入地學習健美操技巧。
2.過程性評價
初中體育健美操技巧教學中,要想充分發揮“學練賽評\"模式的優勢,課后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評價至關重要。過程性評價旨在揭示健美操技巧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集中解決這些問題來提高健美操技巧教學的實效性。
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采取以下策略:首先,明確過程性評價的目的,即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健美操技巧教學中的潛在問題,并第一時間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案。其次,豐富評價方法和評價內容。在過程性評價中,教師不僅關注學生對健美操技巧的學習和掌握程度,而且深入分析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對學生健美操技巧練習產生了積極影響。最后,教師著重對學生課堂健美操技巧練習的全過程進行細致分析和研究,在評價過程中發現學生在基礎動作練習時的不足,如“坐著轉腰”“挺胸伸背”\"高抬腿”等動作中存在偷懶或動作不到位的情況。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在后續的健美操技巧教學中應特別加強對這些基礎動作的指導和練習,以確保學生能夠準確、規范地完成每一個動作。通過這樣的過程性評價,教師能夠及時發現并解決健美操技巧教學中的問題,從而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健美操是一項融合力量與美感,強調音樂律動與身體協調性相結合的綜合性體育運動。從“學練賽評\"的角度出發,選擇適合初中生的健美操技巧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和身體素質,還能通過健美操觀賞性與表演性的特點,幫助學生在系統訓練中掌握藝術表現技能。為讓健美操技巧成為提升學生體育素養能力的核心要素,教師需深入了解健美操運動的本質屬性和特點。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始終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組織多樣化的技巧訓練活動,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將掌握更多的健美操技巧,實現學習、練習、比賽和評價有機結合。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在參與中不斷成長和進步。
(侯金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