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工智能憑借其強大的信息檢索與整合能力,正逐漸成為語言教學領域的重要工具。《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明確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應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學的支持與服務功能,積極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大數據等技術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亟須提高人工智能信息素養,在教學中恰當運用AI技術。
目前,如何有效利用AI助力教學成為眾多教師關注的焦點,但相關研究大多集中于理論層面,如教師應如何應對AI帶來的挑戰、如何編寫有效的AI提示語等,較少涉及人工智能在高中英語語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實踐。鑒于此,本文將研究重點聚焦于人工智能賦能高中英語閱讀課的實踐探索。
一、人工智能賦能教學研究框架
(一)研究問題
基于中學英語教師人工智能素養的現狀,筆者結合閱讀課教學實踐,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賦能高中英語教學。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結合量化問卷調查與質性行動研究,系統探究人工智能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效果。一是問卷調查法。筆者參閱相關文獻,提前設計了一份李克特量表的調查問卷,問題主要涉及教師對人工智能的認知、操作能力以及培訓需求等方面。完成問卷后,采用SPSS22.0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下:教師對AI的認知不足,不清楚如何將AI與教學有效結合;普遍認為AI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減輕教師負擔;對AI在教學中的應用操作能力較弱;期待在未來學習并應用更多的AI技術。二是行動研究法。針對上述問題,筆者開展了教學行動研究,探索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改進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二、課例探索
文章以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4《WhenHamletmeetsPekingOpera》為例進行探索,該課例是筆者在一節公開課中運用AI輔助教學的實踐。該課文講述了西方經典戲劇《哈姆雷特》改編成京劇《子丹復仇記》的故事。筆者將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闡述如何利用AI助力教育教學。
(一)課前
目前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師語篇研讀能力有待提高、教學活動缺乏創意、教師對學生課堂習作的反饋淺層化等。借助AI工具,教師可以利用App進行語篇內容分析、教學目標和主題確定,進而生成教學設計和PPT課件,節省大量準備時間。
1.語篇分析
課前,教師研讀語篇是進行教學的必需環節。但對于部分教師來說,研讀語篇有多重阻礙,包括忽視主題意義的探究、不能準確欣賞語言藝術。而AI能破解這一難題。筆者將該文本上傳到豆包中,給出準確的指令語:“假如你是一名高中英語教師,請仔細研讀以下語篇,提煉出該語篇的主題、主要內容,分析語篇的文體特征、語言特征、結構特征,分析作者的寫作目的。”豆包對文本的分析比較準確。
2.教學目標分析
在應有豆包過程中,筆者向它提問:“請幫助分析一下課文When Hamlet meets Peking Opera,它的教學目標是什么?按照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學習能力來進行分析。\"回復中,豆包對語篇重難點的把握、教學目標的分析比較準確。
3.教學主題挖掘
通過向豆包提問:“請幫我分析這篇課文的教學主題。\"豆包很快進行了分析,分析是比較全面的。
4.教學設計生成
筆者在向豆包要求:“請根據英語新課標核心素養,如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學習能力,生成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豆包很快回復,雖然生成的教學設計比較簡單,但是教師可以參考。
5.PPT課件生成
可以生成PPT的AIApp包括希沃白板(AI)、一鍵備課、Kimi的PPT助手,百度文庫的AIPPT助手、天工的AIPPT、文心一言的PPT助手等。使用Kimi時,可以在對話框中“@PPT助手”啟動PPT助手,通過對話創建PPT框架,點擊一鍵生成PPT;或在豆包中上傳需要做成PPT的文檔資料,輸入指令,讓豆包總結出制作大綱,再將大綱復制到通義千問,選擇PPT創作,把生成好的大綱粘貼過去,并選擇合適的PPT模板,生成完整的PPT。
(二)課中
1.AI生圖創設情境
利用AI生圖技術,教師可根據教學需求生成所需圖片,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
2.AI創編歌曲深化理解
在合適的課文中,教師可以考慮使用AIApp創編歌曲,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3.AI智能體輔助教學
AIApp上的智能體是在App中運行的人工智能程序,能理解用戶指令并提供服務,有助于學生理解不熟悉的背景知識。具體步驟如下:打開豆包App,選擇下方創作,打開創建AI智能體;輸入要創建的AI人物名稱,用簡單文字描述該AI人物,設定聲音、語言,點擊創建智能體;連接教室互動白板,打開白板上的希沃課堂助手,再打開手機上的希沃白板,掃描二維碼,點擊傳屏,點擊手機菜單上的屏幕鏡像,連接希沃白板,這時手機已經連接上互動白板;在豆包App中打開創建的智能體,即可在大屏幕上與AI智能體對話。
4.AI數字人助力教學
AI數字人是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融合計算機圖形學、動作捕捉等技術創建的虛擬形象,具有人類的外觀、行為表現和智能交互能力,能像人一樣進行對話、表達情感等。AI數字人可模擬課文中的角色,如京劇演員或戲劇家解讀文化現象。數字人3D視頻只需四步:新建作品,打開有言AI,點“新建作品”,選擇場景和人物,開始創作;場景與人物,挑選場景,選擇一個與故事相匹配的數字人;調整鏡頭與動作,根據文案調整鏡頭、動作和停頓,讓視頻生動有趣;一鍵生成視頻,點“3D生成”,導出視頻并分享。
5.AI生成視頻加深理解
此技術可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轉化為生動的影像,利用ChatGPT、文心一言、訊飛星火等生成視頻腳本,復制腳本到AI視頻網址生成視頻。
(三)課后
1.AI作文批改提升寫作質量
在課文講解后,教師可布置寫作任務,如課文概要、讀后感或仿寫練習,并引導學生使用AI批改工具進行自主修改。AI能夠從詞匯、語法、邏輯和內容結構等方面提供即時反饋,幫助學生識別常見錯誤并優化表達。教師需結合AI批改結果進行針對性指導,重點關注學生寫作中的深層邏輯問題和文化語境適配性,確保AI正確的反饋得到合理運用。
2.AI口語練習助力口語提高
學生可通過AI語音交互工具進行實時對話訓練,模擬真實語境下的語言交流。AI能夠糾正發音、優化句式,并提供流利度與語調的評估,使學生在反復練習中提升口語表達的準確性和自然度。
3.AI生成練習題鞏固知識
教師可基于課文內容和教學目標,利用AI工具快速生成多樣化的練習題,包括基礎鞏固、能力提升和思維拓展等不同層次的練習題。AI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動態調整題目難度,并提供即時解析,使課后練習更具針對性。教師可結合AI生成的練習進行課堂講評,強化重點知識,彌補傳統練習模式的不足。
筆者在進行人工智能App輔助教學的實踐過程中發現,在與人工智能App對話中,指令語的設計尤為關鍵。具體而言,需注意以下:一是目標明確清晰,避免模糊表達;二是貼近學生水平,匹配學習進度;三是提供文本原文,確保背景信息充足;四是語言規范準確,使用標準英語。
在教育數字化的浪潮中,人工智能深度融入高中英語教學,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賦能。我們在認可人工智能給教學帶來的便捷的同時,也需意識到人工智能不是萬能的。教師對App生成的回復需要用審辨式的思維進行分析并謹慎參考,不能完全依賴人工智能,避免思維惰化,而應持續提升自身的學科素養和教學能力。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其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將更加深入和廣泛。教師應持續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不斷探索人工智能與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模式,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高效的學習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