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語文課程內容的具體要求,并將“整本書閱讀\"納入了拓展型任務群的內容。小學階段,正是學生閱讀能力蓬勃發展的“黃金期”,整本書閱讀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開闊學生閱讀視野、引導學生閱讀思維向更高階發展的關鍵路徑。然而,由于單篇教學的長期影響,整本書閱讀教學在探索階段也面臨著重重困境,出現了“低趣化”“功利化”“碎片化”等現實性問題,而教師對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認知流于淺表,導致整本書閱讀教學存在發展瓶頸。在此視域下,項目式學習作為一種具有創新性與實踐性的教學方式備受關注,憑借其“統整性\"“創生性”等優勢價值,既解決了整本書閱讀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困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呼應了該教學模式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積累閱讀經驗、提高思想認知的具體要求。由此可見,基于項自式學習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符合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理念,為學生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貫徹落實指明了發展方向。本文立足于新課程改革背景,詳細論述了項目式學習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構建的具體原則與路徑探究,以期給各位一線教育教學者提供可供參考的經驗。
一、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構建的具體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在項目化學習的視域下,教師要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自我探究與學習空間,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自由探索。在教學中,教師要遵循主體性原則,該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出發,保障教學目標與學生能力相契合,項目情境與任務立足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且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發展語文核心素養,實現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實踐性原則
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項目化學習更強調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能夠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性問題,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在項目化學習視域下,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設計與構建需要教師充分遵循實踐性原則,在教學設計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實踐活動出發,讓項目情境與學生的具體生活息息相關,促進學生的所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二、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構建的實踐路徑
(一)緊握教學要素,透徹分析全書,設立項目主題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無論是采用常規的教學方式,還是基于項目式學習視域下進行整體設計,都需要明確并完善閱讀目標,以目標推進后續教學設計,由目標作為開展學習的“風向標”。新課程標準要求整本書閱讀的目標定位要回到原點,這標志著教師要結合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設計教學目標,提煉出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核心知識。值得注意的是,項目式學習視域下的核心知識絕非零散的知識點,而是直指學科的概念性知識。為全面把握教學的核心知識,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教師需要對閱讀文本、文體特征等綜合要素進行全面分析,并著重引領學生深化對閱讀文本中情節、人物、主題的全面分析。同時,教師還要在透徹分析全書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學習需求與發展角度出發,詢問自己:“通過整本書閱讀教學,我們想要培養出怎樣的學生?”“學生應該從整本書的閱讀中收獲哪些方面的發展與提升?\"這兩大問題讓教師在挖掘整本書文本價值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教學價值,更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理解與思考,也符合了項目式學習“以學為本”的教學原則。最后,教師可以基于核心問題設計教學目標,提煉項目主題,為后續教學活動提供方向。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快樂讀書吧”中的推薦書目《水滸傳》的教學設計為例。該教學單元是一個典型的名著單元,其語文要素為“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學習寫讀后感”,人文主題中關于《水滸傳》的內容為“識梁山好漢”,同時該單元精讀課文《景陽岡》便選自于《水滸傳》,這無疑為學生后續《水滸傳》的整本書閱讀學習奠定了基礎。結合新課程標準對第三學段的閱讀要求,我們看到比起中低學段對具體閱讀行為的關注,高學段更強調對閱讀本身的關注,要求學生能夠自主整理、分析、反觀自己的閱讀歷程、方法,并能夠開展積極交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通過對《水滸傳》整本書的深人研究,教師可以提取出如下核心知識——“品味人物發展與性格特征\"\"感受情節結構與故事發展”\"體悟主題思想與社會背景”。上述三個核心知識要點既分別指向了小說閱讀中人物、情節、環境三要素,又能夠幫助學生更為全面地把握教學內容,深化對故事的思考與理解。結合對綜合教學要素以及核心知識的分析,我們確定了《水滸傳》整本書閱讀項目化學習的教學目標為:1.通過探究作品中的惡人形象,探究惡的本源。2.梳理教學文本中的善行,解讀詮釋俠義的內涵,并結合當下時代背景樹立新的英雄觀。3.結合時代背景,辯證地看待梁山好漢的行為。4.有理有據地說出自己喜歡的梁山好漢及原因。結合上述教學目標,我們提煉出如下的項目主題一—“走進水滸故事,品讀好漢故事,明是辨非善惡”。
(二)緊扣關鍵知識,設計核心問題,驅動學習活動
在整本書閱讀項目化學習的教學設計中,核心問題起到了不容忽視的關鍵影響,既指向了教學內容中的關鍵知識,又對教學目標的達成發揮著關鍵影響。因此,教師要在教學設計中緊扣關鍵知識,設計核心問題,驅動學生的學習活動。核心問題對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的思考與方向提供了重要指引,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思維的廣闊性與靈活性。正因如此,核心問題應該具備整體性與深刻性,既能夠幫助學生在閱讀中具備“大局觀”,充分梳理并理解整本書的結構邏輯,掌握全書的整體框架,又能夠讓學生著眼于具體的文本內容展開深人且綜合的思考。
從整體性視角著眼,教師在教學中設計統領性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隨著閱讀進程的深入提高思維的綜合性與思想性。解決統領性問題,學生既要運用科學合理的閱讀方式完成整本書閱讀,又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分析與綜合把握,對學生閱讀的效率與質量提出了較高要求。例如:教師可以設計問題:“《水滸傳》反映了怎樣的社會背景?”“你認為《水滸傳》中的忠義觀是如何體現的?”這兩個問題指向了關鍵知識中“體悟主題思想與社會背景”,回答這一問題學生就要通讀全書,并在閱讀中始終重點關注文本反映社會背景與忠義觀的內容,在無形中幫助學生抓住閱讀要點。
從深刻性的視角出發,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圍繞具體的人物與情節進行詳細的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有方向、有目的地進行精讀,關注閱讀重點。舉例而言,教師可以針對“品味人物發展與性格特點”這一關鍵特點,提煉出問題:“宋江的領導才能表現在哪些方面?”“你認為林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悲劇命運的?”這樣的核心問題能夠幫助學生在品味人物形象時把握解讀重點。同時,教師可以針對閱讀文本中的關鍵情節設計核心問題,例如:“為什么晁蓋的死會成為梁山發展的轉折點?”
(三)創設主題情境,構建教學任務,發展閱讀興趣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的問題,由于閱讀文本的內容體量大、情節復雜、思想晦澀難懂,所以很多學生都容易在學習過程中喪失學習興趣,致使整本書閱讀難以順利完成。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以此來驅動學生閱讀活動的順利開展。在項目化學習中,為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基于教學內容與目標,構建相對應的主題情境,讓學生能夠在具體而真實的學習情境中,通過親身參與、具體體驗知識生成的過程深化理解。同時,教師要結合主題情境,構建出具體的教學任務,以此來發展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習活動變得直觀、具體、好理解。主題情境的構建并不是隨心所欲的,教師可以從教學目標、生活實踐與思維發展等方面進行拓展。
從教學目標的角度出發,結合《水滸傳》整本書閱讀項目化教學的目標中“解讀詮釋俠義的內涵,樹立新時代背景下英雄觀\"的具體內容,教師可以創設出“俠肝義膽正當時\"以及“回望水滸英雄好漢”兩個主題情境。在“俠肝義膽正當時”的主題情境下,學生需要基于《水滸傳》創作的歷史背景,就水滸英雄俠肝義膽之舉及其人物形象進行分析,而在“回望水滸英雄好漢”的主題情境下,教師選用的依然是同樣的內容,只是要求學生轉化歷史視角,結合當今的價值觀進行分析與思考。在這兩個主題的引領下,《水滸傳》的閱讀將成為一場引人入勝的思考與辯證的文學閱讀之旅。在“俠肝義膽正當時”主題引領下,學生沉浸于當時英雄好漢的仗義執言、殺伐果斷,感受到了快意恩仇的刺激與豪邁,但是在“回望水滸英雄好漢”的主題引領下,學生能夠通過不同歷史視角,產生觀點變化。這種設計讓學生對《水滸傳》中的英雄主義展開了思考,能夠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引發學生更為深刻的思考。
從生活實踐的角度出發,教師可以設計如下的主題情境:“某雜志社現在將以‘簡明全面讀《水滸》,活潑生動品人物’為主題,邀請我們班的學生為雜志社提供圖文并茂的作品。\"在此主題情境下,教師設計出兩個教學任務一“粗讀水滸,手繪人物形象”以及“精讀華章,打破文本壁壘”。這一教學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能夠激發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興趣與多元思考。任務一引導學生依據個人喜好,選擇一位自己喜歡的水滸人物,在粗略閱讀整本書后,畫出心中的人物形象并配合說明;任務二則要求學生將主要情節進行選擇梳理,圍繞情節發展結構設計出思維導圖,并配合生動的畫面,引導學生提高閱讀的深度與廣度。同時,這兩個教學任務還涉及對學生精讀與略讀能力的鍛煉,充分順應了新課程標準對第三學段閱讀方式的具體要求。
(四)生成項目成果,開展多元活動,搭建交流平臺
在項目化學習視域下,項目成果的生成起到了重要且必要的關鍵作用,既是驅動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興趣所在,又是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依據。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項目成果的考查,并且通過多元化、豐富性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交流與評價的平臺,讓學生在展示過程中相互學習、揚長避短,也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發展自我展示能力、批判性思維等綜合素養。
例如:在《水滸傳》整本書閱讀項目化學習中,教師可以構建“閱讀成果展\"的學習活動,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完成的人物形象繪制、思維導圖設計進行展示,幫助學生樹立自信,也讓學生在欣賞其他學生作品中取長補短。又如:教師可以開設“水滸知識我全能\"活動,通過水滸知識快問快答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最后,教師可以\"《水滸傳》閱讀分享會”為收尾活動,讓學生簡述自己的閱讀方式、閱讀感受、心得體驗,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與成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整本書閱讀教學已然成為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發展學生閱讀思維、豐富學生閱讀量的重要路徑。項目式學習的整合性特點在很大程度上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發展趨勢不謀而合,因此二者的融合落實也是閱讀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樹立創新意識、運用科學路徑,在教學設計中遵循主體性原則與實踐性原則,基于具體的教學要求設立教學主題、設計核心問題、創設主題情境、構建教學任務以及生成項目成果等科學路徑,讓這一教學模式構建發揮實效。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基于項目化學習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FJJKZX23-270)的階段性成果。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