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打破學科邊界,推動學科融合,構建整體知識體系已成為一種趨勢和潮流。學科教學實踐中,教師結合教學需要,適時引入不同學科相關內容,實現知識關聯對接,最大限度吸引學生關注,促使他們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形成嶄新認知,構建完整鮮明的知識體系。小學英語作為典型的語言學科,發揮其橋梁、紐帶作用,吸納相關知識,將各學科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重組,是教師教學智慧的體現,對高品質課堂教學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明晰單元目標體系
當前英語學科是以單元為主題進行構建的,設計學習目標時,教師不能單純從課時目標出發,還要兼顧單元學習內容,從整體出發,定位學習自標。課時目標是單元目標的分解,需結合學科內容進行設計。單元目標則是在核心素養的統攝下,從單元整體內容出發,制定學習探知方向。無論是單元目標還是課時目標,教師都要進行多維探索,尤其是在跨學科視角下,目標體系構建必須更加靈活多變,促使學生從英語核心素養的角度,找到學習切人點。
學習北師大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8Time時,教師先從單元目標層級出發,設置學習目標。設計目標不是刻板地套用三維目標公式,而要結合多重因子,設置針對性素養目標。具體操作時,教師先從單元整體出發,對所學內容進行全面系統梳理。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就是引導學生熟練掌握整點、半點以及一刻鐘等時間的表達方式,這是最基礎的知識層面的信息。在此基礎上,要讓學生萌生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意識,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性。因為要進行跨學科融合,教學過程中必然要引入其他學科知識點。教師在設計單元素養目標的過程中,關注學生關聯意識的培養,從信息融合、知識運用等層面出發,給學生以學習認知上的指引。“Master the relevant sentence patterns and expressionsabout time,andbeabletorelatetotimerelatedcontentinotherdisciplines.\"(“掌握與時間相關的句型和表達,并能夠聯系到其他學科中與時間相關的內容。\")學生看到這項學習目標時感到新奇,紛紛提出疑問:“這個學習目標非常特別,這是什么意思?”教師耐心講解、分析,學生表示贊同。在單元目標的指引下,課堂教學很快進入正軌,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視角也更加清晰明確。
二、整合單元教學內容
學科教學有比較固定的內容呈現,通常它是以教材文本為基點展開的。教材文本將知識點進行系統組織構建,將其清晰鮮明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內容探究時,往往喜歡細細鉆研分析具體知識點,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重難點。講解剖析單個知識能給學生帶來觸動,但知識具有完整性,是一個體系化的展現過程,要通過單元視角,對其進行梳理。小學英語課堂設計,教師要有探究意識,從統籌性角度出發,對學生展開引導,從而校準教學方向。
學習北師大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7DaysoftheWeek時,教師從單元主題出發,引導學生在猜測的過程中與文本思維形成對接。“If youwerean edi-tor,what content would you include in the text-booktoshowcase weekendlife and inspirestu-dents?\"(“如果你是編輯,你會在課本中加人哪些內容來展示周末生活并激勵學生?”)問題設計具有極強引導價值,學生認真思索,結合自身生活經歷和認知進行闡述。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以及切入角度不同,表述自然五花八門。大部分學生是從故事講述的角度出發,羅列相關事件,將語文學科思維融入其中。學生表述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文本內容,找尋對應項?!癛eadit,lookforit,and seewhich part of the textbook is similar to your idea?”(“讀一下它,尋找它,看看教科書的哪一部分和你的想法相似?”)因為有了前面的猜測作為鋪墊和引子,學生閱讀文本的熱情極高,思維認知通道快速啟動。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打通學科知識關聯性的基礎上,適當融人其他學科內容,讓學生在學科銜接中進人知識解析狀態。
結合單元主題以及學生的興趣點、感知點展開教學設計,讓學生在精準把握單元主題的基礎上建立學習認知,這是課堂教學最基本的操作,也是重要教學追求。
三、充實單元素材資源
教材文本內容相對固定,讓學生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有了一定的依據和參照,但同樣讓教學內容呈現出固化特點,很多教師在教學設計和引導時往往拘泥于既定材料,這使得課堂教學顯得單一、呆板??鐚W科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教師要打破傳統束縛,以單元主題為核心,吸納和填充不同材料。英語教材容量有限,在進行編寫設計時僅僅融入了一部分相對重要的材料。在教學引導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適當補充,在拓展材料的輔助下,學生對單元內容和主題有了更加清晰明了的認知。
學習北師大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10Activities時,這一單元本身的主題就是寬泛的,這就為教學設計提供了更多的視角和方向。為了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教師先從最基礎的教材文本閱讀著手,對學生展開引導。“Find your favoritepart to read fromthe text and tell me what you feel from it?It canbeknowledge or emotional content.\"(“從文本中找到你最喜歡的部分閱讀,并告訴我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可以是知識性的內容,也可以是情感上的體會。\")活動以及表達的豐富多樣性讓學生對閱讀產生了濃厚興趣,他們的學習熱情被點燃。很快閱讀活動結束,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從學生的表現可以看出,他們對閱讀是意猶未盡的。教師抓住小學生學習興趣廣泛的特點,繼續拋出學習材料:“The12thPrimary School Aviation Technology Exhibitionisabout to open.Please choose your favorite module,clickon'progress',andread it.\"(“第十二屆航空科技展覽即將開幕。請選擇你最喜歡的模塊,點擊‘進度’,并閱讀相關內容?!保╅喿x材料涉及科學、數學等學科,吸引了學生的眼球,課堂在閱讀素材的助力下進入嶄新階段。
教材以同一主題為標準組建了單元課程,其邏輯特征是極為鮮明的,且單元主題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諸多關聯性,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感知點、記憶點。
四、升級單元教法學法
課堂效果的凸顯,教與學的匹配度是極其重要的。教法學法的對應度則是教學匹配性最為直觀、具體的體現。教法選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也會對教學實效性產生巨大影響。講解是最常用的教法選擇,然而單純從講解的角度著手開展教學,顯然無法滿足學生的現實需求。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科特性,升級教法學法,以多元化的教學引導方式,如角色演繹、趣味誦讀、集體辯論等活動呈現方式,給學生帶來思維的啟迪。尤其要從不同學科教學方法維度展開探尋挖掘,實現教法學法的對應和銜接。
學習北師大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9DayandNight,該單元是七、八單元內容的拓展和延伸,通過學習星期和鐘點的表達后,這一單元進一步拓展,將一天中的相關知識展現出來,讓學生對日?;顒踊蛐袨榈谋磉_有更加順暢的把握。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精準把握知識核心,教師在教學啟動環節就融合了地理學科相關內容,以情境呈現的方式給學生帶來基本感知,幫助他們獲得更為真切的學習體驗。“The Earth isa rotating sphere,so there may betime differences.Taking Beijing and Washingtonasexamples,please describe the different sceneryofthe two place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video materi-als.”(“地球是一個旋轉的球體,所以可能存在時差。以北京和華盛頓為例,請根據以下視頻材料描述這兩個地方的不同風景?!痹谇榫车膸酉聦W生深受觸動。一開始,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求沒有那么強烈,但在視頻資源的帶動下,在地理學科知識的指引下,學生主動探索的熱情高漲,教學逐漸進人正軌。探尋文本內容時,教師依然借助信息技術,采用角色演繹、趣味搶答等方式,快速推進課堂教學?!癆t10o'clock in the morning in Beijing,I saw the blueskyand white clouds drifting past,and the windblowing...\"(“早上10點,在北京,我看到藍天和白云緩緩飄過,風吹著”)從學生的表述可以看出,教法與學法形成高度契合,課堂實效性、科學性得到凸顯。
教與學的匹配度大大提升,教學效果自然得到彰顯。教師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吸收傳統教法學法的基礎上,篩選教法學法為學生規劃清晰鮮明的邏輯構建路徑。小學階段,學生個體存在較大差異,但大部分學生對多種學習活動有獨特情感,他們更容易走進活動中,進入沉浸式學習狀態,在主動探索中完成能力素養提升。
五、創優單元實踐訓練
知識學習需要知識體系的構建,在閱讀中汲取知識點。這個過程是復雜多變的,是學生吸收知識的過程。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學習是知識輸入和輸出的雙向銜接。學生建立起完整的單元知識體系后,教師要從單元視角出發,及時給出實踐訓練,讓學生在知識輸出的過程中強化學習認知,鍛煉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實踐訓練設置屬于教學的基礎組成部分,教師要進行跨學科設計,融合不同學科的趣味因子,讓訓練活動既獨特有趣又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潛能。新課改背景下,從主題出發,設置綜合性的實踐作業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小學階段,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認知和思想,教師要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給他們提供更多自主化的訓練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互助中錘煉思維和能力。
學習北師大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11Weather時,教師采用音樂播放與畫面呈現相結合的方式,創設情境,給學生帶來視聽享受。學生在愉悅輕松的狀態下進人文本學習探索狀態。學習過程既生動形象又充滿趣味性,教學節奏張弛有度。學習活動結束后,為了更好地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形成較為精準的信息反饋,教師結合學科融合理念,以“天氣\"為主題,借助“weatherforecast\"的形式,設置獨特新穎的訓練任務?!癆saweatherforecaster,there are many tasks to be done. Please combinethe following preparation stages,broadcasting stag-es,and summarization stages to complete the plan-ningoftheweatherforecastsystem.\"(“作為一名天氣預報員,有許多任務要做。請結合以下準備階段、廣播階段和總結階段,以完成天氣預報系統的規劃。”)天氣預報的任務看似簡單,但很好地完成,需要進行統籌規劃設計。“You can freelychoose fourof the following learning tasks,two of which aremandatory questions,and the other two are optionalquestions.\"(“你可以自由選擇以下四項學習任務,其中兩個是強制性問題,另外兩個是可選問題?!苯處熞贿呹U述,一邊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訓練任務,供學生自主選擇?!癋irstly,different weatherconditionshavedifferent moods.Please choose a type of weath-erand depict your mood through painting,accompa-niedby relevant vocabulary and sentences.Secondly,whatis your favorite weather and share it throughstorytelling...\"(“首先,不同的天氣條件會有不同的情緒。請選擇一種天氣類型,通過繪畫來描繪你的情緒,并附上相關的詞匯和句子。其次,你最喜歡的天氣是什么,并通過講故事來分享它…”)教師設計的訓練任務既貼合學生的認知實際和興趣點,又能在鞏固知識的基礎上錘煉他們的多重能力,為語言能力、思維水平的提升提供切實保障。教師在現代教學理念的指引下,大膽創新,在英語訓練中滲透多種訓練方式,給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實踐操作平臺,深度學習在實踐操作的助推下成為可能。
學生學習具有選擇性。在設計英語實踐活動時,教師應具備“沉浸”意識,從學生主體和教材文本出發,精選訓練內容,尤其注重多學科融合,給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跨學科教學下的訓練活動設計多樣化,教師可將聽、說、讀、寫等訓練手段相結合,從多角度思考與結合,為學生注入強勁的學習動力。
跨學科教學不僅僅是將其他學科的要素引入教學實踐中,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嶄新教學理念的體現,是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路徑。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內容是以單元主題的形式體現的,教學設計時,教師不妨以英語學科為中心點,融入多重學科因子,幫助學生明晰單元目標體系的同時,實現教學內容整合,豐盈單元素材資源,實現教法學法的升級優化,確保單元實踐真正發揮其效度。多種教學因素的相互融通讓課堂變得更加靈動鮮活,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調動,課堂教學進入嶄新階段。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