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國際貿易注入確定性。美國政府頻繁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貿易產品加征關稅,為中國乃至全球貨物貿易帶來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在此情況下,繼續推進服務貿易可為中國國際貿易注入確定性。一是服務貿易增速顯著超過貨物貿易。2022—2024年,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速分別為 12.9% 、 10% 和 14.4% ,而同期貨物貿易總額同比增速為 7.6% 、 0.2% 和 5% 。二是服務貿易結構持續優化。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占比從2019年的 34.68% 提升到2024年的 38.5% ,比重最高時達 44.5% 。三是服務貿易成本下降,數字可交付的服務貿易規模不斷提升。
第二,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中國擁有巨大的國內市場,但人均收入仍處于中等水平,“引力和潛力”兼具的獨特國情,成為全球資本、人力資本以及企業家才能等優勢資源要素的引力場。這些優勢資源要素與國內的各類生產要素相互合作、競爭,參與國內經濟大循環,共同開發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服務貿易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服務貿易“引進來”的資本與人才,可以發揮競爭與合作效應,促進國內服務業加快發展,同時為制造業提供品牌管理、研究開發、市場營銷等重要生產者服務,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服務貿易的重要表現形式——服務外包,更是可以發揮“離岸轉在岸”效應,促進國內分工細化,推動國內生產性服務業規模擴大和水平提升,提高國內經濟大循環質量。服務貿易成為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第三,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能夠挖掘貨物貿易新優勢。近年來,國內跨境電商平臺國際影響力持續擴大,跨境電商平臺“出海”是中國商業模式“出海”,本質上屬于中國服務出口,在其支撐下,中國跨境電商也快速增長,占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從 3.46% 增長到 6.2% 。跨境電商迅速增長是中國服務模式出口帶動貨物貿易出口的典型案例。跨境電商服務模式帶動貨物貿易的出口,其挖掘出當前中國外貿發展新優勢:國內均衡分工水平細化。中國巨大的人口規模和市場規模有利于分工細化和規模經濟形成互促,極大提升分工收益;而數字技術廣泛滲透又極大降低了分工成本,兩個因素共同推動中國國內均衡分工水平較大提升,降低產業綜合成本。數字平臺是分工細化的具體執行者,當其觸及范圍拓展到全球,可以將國內分工細化的優勢傳遞到國外,跨境電商平臺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四,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承擔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新使命。近年來,以“入境游”為代表的旅行服務貿易出口,產生了文旅融合與媒體傳播的互促放大效應。大量國外短視頻制作者來到中國,以CHINATRAVEL為主題制作視頻,上傳至國際平臺,受到中外網友的高度關注。中國的文化服務在開放的國內大市場中經歷激烈競爭后,發揮本地市場效應,產生了較大的國際競爭力。如《哪吒2》海外票房屢創新高;中國網絡文學2024年海外市場營收接近50億元,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由網絡文學衍生出來的網絡微短劇作為中國的原創產品,影響范圍遍及歐美、日韓、中東等全球各大區域;國產自研游戲“出海”也帶動了中華文化吸引全球游戲玩家;中國潮玩品牌在全球掀起熱潮。中華文化以服務貿易為媒介,以更全面更現代的姿態出現在全世界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作者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