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是學生的習作起步階段,也是學生打好習作基礎的關鍵階段。教師應抓住學生生活這一習作源泉,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引導學生多維度觀察生活并養成留心觀察的良好習慣,學會從生活中挖掘、捕捉習作素材,遷移運用課文中的表達方法,在習作起步階段能夠走得穩,為習作能力提升打好堅實的基礎。
一、積累生活化素材
能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記錄生活體驗,作為習作起步階段的訓練要求,就是要求學生不僅要留心觀察生活,而且要把觀察所得記錄下來,形成習作素材,靈活運用于習作實踐中。
1.留心觀察,抓住新鮮感
留心觀察是三年級學生的學習要求之一。統編教材在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安排的第一個習作單元,以觀察為主題,讓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打破生活就是老樣子的概念,以新鮮感作為留心觀察的抓手,學會在生活中捕捉有新鮮感的事物。首先是學生第一次見到、關注的對象,都屬于有新鮮感的事物。從學習觀察的角度看,當有新鮮感的事物出現時,學生一定要努力看清楚,讓自己的眼睛像照相機、放大鏡一樣,真正地看清楚觀察對象的新鮮感出自哪里,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義堂鎮中心小學陳香
記錄下來。其次是學生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物中尋找新鮮感,這需要運用比較思維。比如,面對餐桌上每天都有的水煮雞蛋,學生可以觀察蛋殼顏色的細微區別,找到早餐中的不一樣,發現新鮮感。這樣持之以恒的訓練,有助于學生養成留心觀察的好習慣。學生不斷地記錄有新鮮感的事物,就能夠積累大量的習作素材。
2.具身體驗,捕捉獨特感
學生觀察生活,不僅要眼睛向外看,而且要學會向內看,關注自己的親身體驗,要學會捕捉獨特的體驗。這種獨特的體驗出現時,學生自己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感覺,也是一種內在的新鮮感。比如,作業本發下來了,學生發現教師在作業本上畫的點贊的大拇指特別大還配上了笑臉,便悄悄地合上作業本閉上眼睛享受教師給予的表揚,這就是一種獨特的體驗感。學生捕捉到這樣的感覺,并將它寫到習作中,就能夠寫出生活中不一樣的小事,表達自己在生活中的發現。學生學會捕捉生活中的獨特感受,并將其作為素材靈活地運用到習作中,學生習作起步階段容易出現的套路化、雷同化等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二、建構習作任務群
三年級學生處在習作起步階段,需要經歷從段到篇的過渡,教師可以抓住段與篇之間內在的結構化特點,通過聯系生活、靈活運用素材等方法,幫助學生消除習作中遇到的問題。
1.聯系生活
三年級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習作表述,往往抓不住要點,不了解習作的要求、目標,顯得很茫然。對此,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習作表述,把帶有抽象意味的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進行聯結,使學生對需要完成的習作形成清晰的思路,并能夠選擇適宜的素材。比如,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習作《我的植物朋友》,教材中的表述從春天說起,要求學生從多個角度開展觀察活動,做好記錄,強調寫清楚觀察過程,寫好習作之后要互相評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習作要求和目標,提示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習作對象。從習作主題“我的植物朋友”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想一想自己最喜歡的植物是什么、為什么喜歡、怎樣喜歡(與植物朋友相處的典型事例),形成一種程序化的支架,規劃好習作表達的思路。
2.靈活運用素材
學生在習作起步階段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寫不下去,也就是很難將素材變成適宜的習作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習作指導中,重視激活素材,找到學生表達上的最近發展區,打通素材與習作任務之間的關鍵通道,使素材順利成為學生習作中需要的表達內容。比如,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習作《那次玩得真高興》,這是學生熟悉的話題,能夠對接學生的日常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問題是學生在生活中玩得真高興的時候,往往只顧著玩,顧不上觀察、思考,更不會想到這次玩耍可以成為習作表達的素材。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學情,引導學生回憶玩得真高興的經歷,從中尋找具體體現高興的人和事,采用具體的策略,寫出獨特的體驗,說清楚自己高興時說的話、做的動作、表現出的神態等,寫不下去的難題就得以解決了。
三、習作多樣化訓練
在三年級習作起步階段的教學中,教師應引入多樣化訓練,讓學生多寫自己和周圍的生活,逐步發展學生的表達能力。
1.讀寫融合
在三年級習作起步階段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從文本中精選范例,組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表達實踐,在讀寫融通中逐步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比如,教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該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體會習作的樂趣”,在學習單元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具有新鮮感的范例,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組織仿寫訓練,提升讀寫融合的學習效果。在《大青樹下的小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仿寫第1自然段中有新鮮感的句子,寫一寫自己上學路上的情形;在《花的學校》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仿寫第2自然段中的擬人句,寫一寫自己喜歡的一種花。這些仿寫訓練,有助于學生學會抓住生活中有新鮮感的事例,鍛煉表達能力。
2.學以致用
在三年級習作起步階段的教學中,教師應讓生活情境與習作產生關聯,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比如,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該單元以“傳統文化”為人文主題,在單元中穿插了以“中華傳統節日”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在這一學習活動中,學生學習《古詩三首》,感受到傳統節日文化中的風俗習慣,然后選擇一首古詩表達的節日,寫一寫自己過這個節日的情形。
總之,在三年級習作教學中,教師要解決學生無話可說和不知從何說起的難題,需要重視從學生的學情出發,立足生活,扎扎實實地開展表達實踐訓練,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