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養立意的小學語文命題是課程改革的應然走向。語文新課標提出了學業質量標準,細化了評價建議,為教師編制試題指明了方向。本文以四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試卷命題為例,談談具體的改進策略。
一、整合融通,明晰命題方向
1.對接新課標,明確命題目標
語文試卷命題需以新課標為基礎,依據不同學段學業質量標準,結合學生的學情,檢驗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情況。教材是命題的依據,教師需要研讀整冊教材,明確學段命題目標。
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閱讀能力為例,三年級的學生需要借助關鍵詞句概括段意,了解事物描寫角度;四年級的學生需要掌握通過分析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還要學會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列小標題概括長文章的內容。五、六年級的學生,需要運用文字、結構圖等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概括說明性文字和非連續性文本的關鍵信息。這種學習要求符合學生閱讀能力發展規律,從易到難,逐步提升,使學生不斷深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實現閱讀核心素養的階梯式進步,也為教師指出了不同學段的命題重點。
2.統整語文要素,找準命題要點
教師命制期末試題要著眼整冊教材,統整語文要素,梳理語文要素的前后聯系,找準命題要點。
依據新課標提出的學業質量要求,教師以教材“識字表、寫字表”中的字詞為核心,在短文語境中考查學生的識字與用詞能力,設計字詞填空、選讀音之類的題目,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選用難度適中、題材豐富的文章,設計概括內容、回答問題、批注關鍵語句之類的題目,重點考查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全面評估學生的閱讀水平;緊密結合單元習作主題,設計寫作題目,從內容、結構、語言等多方面評價學生的寫作興趣、習慣和能力,助力學生提升寫作水平。
二、多維架構,開展命題實踐
1.結構化設計,規范命題框架
新課標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構建素養型課程目標體系。教師依據“學段要求”命題,內容涵蓋“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
以“識字與寫字”板塊的命題為例,教師需要對教材中的字詞進行重組,構建知識網,幫助學生歸類識記。比如,教師可以按“平翹舌音、前后鼻音、多音字、易讀錯字”分類整理生詞,如“參”在“參加”“人參”“參差不齊”里的讀音不同,幫助學生掌握這些字詞;將易錯的字詞按詞性、偏旁排列,幫助學生體會詞義的差異。此外,教師設計探究漢字含義的題目,能加深學生對字詞內涵及文化意義的理解。
2.情境式測評,助推命題轉型
新課標提出:“考試命題應以情境為載體,依據學生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評定其素養水平。”因此,教師要整合多種語言實踐活動,從日常生活、文學體驗、跨學科學習等角度命題。
教師可以創設“表達與交流”的研學情境,以學生真實的實踐活動為載體,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讓學生自主選擇習作題目,可以選擇寫景習作,也可以選擇敘事習作,分享研學的經歷。如果因特殊情況沒有參加研學的學生,可以寫自己游覽過的一個地方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這樣的命題設計,讓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經歷進行寫作,避免了寫作內容的空洞和虛假,提高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和寫作質量。
三、學教變革,實現循環進階
1.促學,內化核心素養
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后的學業成績表現,是一種診斷、激勵、指導、改進學生學習情況的“學”,促進并優化學生學習的評價。評價既關注學習結果,更關注學習過程,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學生在測評時,會再現學習過程,遷移學習方法,并在具體的任務情境中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斷提升語文能力和素養。學生在測評后,可以用評價結果來審視自己的階段性學習情況,及時反思、實踐、改進,明確下一個階段的學習目標,明晰學習的重難點,調整學習方法,自主學習,逐步落實語文核心素養,并將其內化為學習能力。比如,學生在閱讀理解部分失分較多,通過分析試卷,發現自己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和理解關鍵語句方面存在不足,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掌握相關的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
2.助教,優化教學過程
小學語文命題對課堂教學有著積極的導向作用。隨著語文試卷中的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題目比例的增加,教師及時獲得學情反饋,其教學方向和課堂教學形態也發生了積極的變化。例如,教師積極探索素養立意的語文課堂教學,開始嘗試“單元整組教學”,逐漸從單篇課文的教學,過渡到著眼于整個單元的整體教學,設計綜合的大任務,讓學生經歷一個有機整合的、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實現學習的進階。在教學時,教師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依托學生的生活場景、親身體驗和真實感受,設計富有挑戰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有“想做”的欲望,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學習質量都得以提升。在進行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圍繞單元主題,設計一系列與生活相關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高團隊協作能力。
總之,素養立意的小學語文命題質量探索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需要明晰命題方向,開展命題實踐,運用測評結果,建立學教循環互動的機制,形成評價與教學的合力,真正推動“教學評”一體化,科學評價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