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寫作的輸入積累階段,寫作為閱讀提供輸出表達的機會。對小學生而言,以讀促寫的效果并不明顯。究其原因,一是小學生沒有養成日常記錄、寫作的習慣,導致寫作能力較弱,且對寫作不感興趣;二是小學生接觸的閱讀材料都是碎片式的,不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對此,教師需要積極探尋新的教學方法,利用微寫作模式培養學生隨時記錄、熱愛寫作的習慣。整本書閱讀是一種注重全面理解、深入分析和整體把握的閱讀方式。不同于碎片式閱讀,整本書閱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提高語言運用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教師基于整本書閱讀開展微寫作教學,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在閱讀中品析語言,積累寫作素材
學生閱讀的書籍越多,積累的寫作素材也越豐富。小學語文教材中推薦學生閱讀的整本書多為經典作品,或是文學名著,或是科普讀物,蘊含大量的語言要素。教師引導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注重語言品析,儲備語言資源,如語言現象、文字材料、修辭手法等,在仿寫、續寫等寫作訓練中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為例,教材的編者圍繞童話故事這一主題,推薦的整本書閱讀書目是《小鯉魚跳龍門》《“歪腦袋”木頭樁》《孤獨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一只想飛的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品析童話語言,分享童話故事”專題閱讀活動,賞析童話作品的語言特點,創編童話故事。
在指導學生閱讀《小鯉魚跳龍門》的時候,教師從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等方面提出問題:小鯉魚是在哪個季節跳的龍門?龍門在哪里?跳龍門的只有小鯉魚嗎?小鯉魚為什么要跳龍門?小鯉魚怎么跳龍門?小鯉魚有沒有跳過龍門?小鯉魚跳過去了得到了什么?小鯉魚沒跳過去又是為什么?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深入閱讀整本書,解決上述問題,初步感知童話故事的語言特點。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引學生總結童話的特點。1.語言簡潔、樸素,沒有過多的修飾,這種簡潔的語言風格更易于讀者接受和理解;2.形象生動鮮明;3.采用擬人化的寫作手法,賦予動物、植物甚至無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情感和思想,使故事更加富有情感和表現力;4.表現手法多樣,包括對比、排比、反復等,這些手法能夠增強故事的藝術效果,使讀者產生共鳴;5.故事情節完整曲折,能夠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使他們在閱讀過程中保持興趣。
最后,教師指導學生嘗試完成續寫任務:小鯉魚跳過了龍門,發生了哪些事?學生將整本書閱讀中積累的寫作素材運用到微習作訓練中,創編童話故事:“小鯉魚經過努力跳過了龍門后,看見岸上種著柳樹和桃樹,漂亮的房屋上插著紅旗。一只燕子飛過來,友好地朝小鯉魚問好。”
二、在閱讀中解析文本,梳理寫作思路
在微習作訓練中,學生經常出現的問題是結構模糊、層次混亂、文體不明晰,究其原因是學生對作文的結構缺乏合理的了解。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重視對文本的解析,幫助學生梳理作者的寫作思路。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的整本書閱讀以童話故事為主。在教學中,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創設文本內容框架圖,幫助學生分析文本的結構,梳理作者的寫作思路。具體而言,教師指導學生將題目作為思維導圖的核心詞,由該核心詞向四周發散,衍生二級標題,擴展三級標題。以《一只想飛的貓》為例,教師指導學生從“這是一只驕傲自大的貓,它一伸爪子就逮住了十三只耗子,一甩尾巴就釣起了一條大魚”作為文本的起始句,提取關鍵詞“驕傲自大的貓”;隨后用“賽跑健將”“歌唱家”“打魚專家”為承接語;接下來用“自吹自擂”過渡轉接;最后用“驕傲使人落后,虛心使人進步”進行總結。在思維導圖框架的提示下,學生理清了文本內容的呈現順序,即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后寫什么。教師聚焦微習作教學,指導學生按照思維導圖寫文章,可以確保文章脈絡清晰,內容通順。
三、在閱讀中創設任務,開展寫作訓練
積累習作素材、梳理寫作思路的目標是為學生提供科學的、專業的習作方法。微習作的特點之一是隨時記錄所思所想,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作習慣,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習作能力。教師在整本書閱讀中創設微習作任務,指導學生通過記錄人物卡片等方式開展寫作訓練。
低年級學生喜歡讀兒童故事。故事里的角色,有的頑皮、可愛,有的懂事、善良;有的過著跟學生相似的生活,有的會有意想不到的奇遇為了讓學生通過大量閱讀豐富寫作素材,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教師需要制定閱讀計劃,鼓勵學生記錄自己的閱讀感受。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黃金時期,教師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極為重要。學生積累閱讀感受的過程就是微習作的訓練過程,教師將習作任務隱藏在閱讀活動中,既緩解了學生的習作壓力,又能鍛煉學生的習作能力。
以《孤獨的小螃蟹》為例,教師指導學生填寫閱讀記錄卡,為小螃蟹、長頭發獅子、大嘴巴河馬、大背殼烏龜等形象制作角色卡片,記錄動物形象的外在特征、擬人化性格特點,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實現從最初的被動閱讀到自覺閱讀的轉變。通過閱讀記錄卡,學生積累好詞好句,豐富詞匯量;寫下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疑問,記錄自己的閱讀收獲,進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整體認知能力,豐富精神世界。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結合童話故事的語言特點,重新創編童話故事,鍛煉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整本書閱讀為學生提供了輸入積累的機會,微習作則提供了輸出表達的機會。教師將整本書閱讀與微習作結合起來,在閱讀中品析語言、解構文本、創設任務,在習作中內化、遷移知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挖掘更多整本書閱讀的資源,將更多素材引入課堂,幫助學生完成原始素材的積累,實現創意表達、自主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