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更加重視結構化教學,旨在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促使學生形成單元大概念。開展單元整體教學需要統整的知識較多,教師需要以主題聯結知識點,將單元內容統整到一個主題下,引導學生圍繞主題串聯學習活動。文章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例,對主題式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展開分析。
一、把握單元內容,定位教學主題
主題式單元整體教學的核心是主題,指向特定的概念或者中心思想。主題在教學中發揮提綱挈領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整合語文要素。單元整體教學的首要環節是定位教學主題,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著力點。關于主題的確定,教師要重點把握單元內容,因為統編版語文教材以單元為單位組織教學內容,文本之間聯系緊密,教師要找到文本的相同點,從中提取語文要素,選擇恰當的主題。主題既能夠統領語文要素,又能夠激活學生思維。
例如,第二單元的課文有《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其中,《草船借箭》選自《三國演義》,以抗曹聯盟為背景,重點描述諸葛亮通過妙計打破曹操計劃的故事,突出諸葛亮的杰出才能;《景陽岡》選自《水滸傳》,描述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渲染了梁山好漢豪放、勇猛的形象;《猴王出世》選自《西游記》,敘述了孫悟空的來歷,凸顯孫悟空靈敏、勇敢的一面;《紅樓春趣》選自《紅樓夢》,重點呈現了大觀園中意氣風發的少男少女們一起放風箏的場景,彰顯賈府的繁榮。本組課文旨在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典名著的閱讀方法,提升學生對古典名著的閱讀興趣。本單元的口語交際主題是“怎么表演課本劇”,旨在引導學生討論故事中的角色形象,體會角色的情感。本單元的習作主題是“寫讀后感”,要求學生抒發閱讀名著的感受。
通過分析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教師找到文本間的聯結點,即古典名著。四篇課文對應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的經典情節,口語交際和寫作同時為名著閱讀服務,指向“學習閱讀名著的方法”“學寫讀后感”兩個語文要素。教師由此定位單元教學主題一古典名著的表達之旅。該主題既包括名著閱讀的內容,又包含語文要素的學習要求,學生在單元整體學習中的落腳點是對古典名著進行創意表達。
二、圍繞教學主題,創設教學情境
定位教學主題后,教師要思考的是如何驅動學生的學習行為。主題式單元整體教學強調在情境中增強學生的受眾意識,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語言構建的主體,理解“為誰說”“說什么”等問題。教師需要圍繞教學主題,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基于交流的需求開展閱讀活動。
例如,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古典名著的表達之旅,學生要掌握閱讀方法,借助科學的閱讀方法閱讀文本內容,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發表自己的感想,將學到的內容呈現出來。為細化學習內容,提升學習的針對性,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同學們,著名編劇大師A舉辦了一個劇本創作大賽。大賽擬邀人數有限,為爭取名額,大家需要完成挑戰任務。任務是完善劇本,A提供了一段漏洞百出的劇本,人稱模糊,情節銜接不上,邏輯前后矛盾學生需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完善劇本內容,重新編排劇本,確保其符合主題,邏輯通順,人稱正確,架構清晰,情節銜接合理。在此情境下,學生以編劇的心態看待教材中的閱讀文本,思考文本的表演方式、思想價值。
整個單元教學活動都以劇本創作大賽為情境,將碎片化知識串聯起來,促使學生在大情境驅動下完成閱讀與交流任務。
三、基于教學情境,設計教學任務
創設教學情境后,教師需要從整體上規劃教學內容,讓學生從碎片化學習轉為整體化學習,提升核心素養。對此,教師首先要做的是設計教學任務,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支架。
教師在古典名著的表達之旅這個主題下設計了劇本創作大賽的情境,指導學生用創編劇本的方式進行創意表達。創編劇本的任務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需要學生完成名著閱讀任務,另一方面需要學生表演劇本內容,分享表演成果,開啟“怎么表演課本劇”“寫讀后感”的學習之旅。教師以劇本創作為節點,設計單元整體教學任務群。任務一:歸納整理劇本內容,積累劇本創編素材。任務二:選擇劇本素材,創編劇本。任務三:結合劇本完成課本劇的表演。三個任務組成主題式單元整體教學的框架,學生按照既定路線完成探索活動,提升學習銜接性和完整性。
四、落實教學任務,實施教學評價
在主題式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真正建構指向主題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習效果。
針對上述學習任務群,教師需要提供必要的學習支持。任務一的重點是閱讀,小學生缺少深度學習的經驗,無法從表層文字中探究到深層的內涵,教師可以提供問題支架,向學生提出問題“故事發生的背景是什么”“故事的起因是什么”“魯肅為什么會這樣做呢”“諸葛亮在笑什么”等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任務二的重點是賞析,對學生的審美意趣有較高的要求。對此,教師可以提供交流討論的支架,讓學生在熱烈的氛圍中釋放想象力,同時創設生活情境,鼓勵學生思考“在生活中愿意和誰交朋友”,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實踐,選出最喜歡的人物。任務三的重點是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表現性評價的機會,鼓勵學生自主表達。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要改變僅評價學生學習成績的方式,重視過程性評價,全面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表現,如學習能力、學習品質、語文要素落實程度等。教師結合多樣化的評價手段,包括檔案袋評價、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等,增強評價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主題式單元整體教學支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能力得到提升,找到學習落腳點,逐漸形成學科素養。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研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單元整體教學要以主題為引領,將指向主題的情境、任務整合到一起,共同助力學生實現有意義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