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對“整本書閱讀”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培養學生深度閱讀、系統思考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和習慣,逐步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本文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的《草船借箭》為例,探究從單篇課文到《三國演義》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策略。
一、梳理故事,明確單篇課文閱讀任務
在教學中,教師要發掘單篇課文的教學價值,明確單元教學目標和單篇課文教學目標,設計恰當的教學環節,落實單元語文要素,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比如,教學《草船借箭》時,教師要研讀課文,了解課文的線索 “借箭”為明線,“斗智”為暗線,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故事內容。任務一:揭示借箭的起因;任務二:閱讀課文,了解借箭的經過;任務三:說一說諸葛亮借箭成功的條件。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理清了草船借箭的故事情節,了解到諸葛亮的才能。
二、抓住人物的言行舉止,分析人物形象
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明確要求“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在《草船借箭》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掌握古典名著的閱讀方法,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多維度解讀方法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采用猜讀、跳讀、查閱背景資料、觀看影視作品等多種方式輔助閱讀。這些方法不僅能降低古典名著的閱讀難度,還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教師在教學前布置預習任務時,可以讓學生查閱東漢末年的歷史背景資料,了解三國鼎立的政治格局;收集諸葛亮、周瑜等主要人物的生平事跡;觀看相關影視片段,對文本內容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二)關鍵語句品析
課文中人物的語言描寫尤為精彩,教師應引導學生重點品讀。比如,周瑜的言語“軍中無戲言”“十天造得好嗎”,表現其步步緊逼的刁難;諸葛亮的應答“愿納軍令狀”“只需要三天”,展現其胸有成竹;魯肅的勸誡“倘曹兵齊出,如之奈何”,體現其忠厚謹慎。
(三)細節描寫賞析
課文中對諸葛亮的“笑”的描寫,值得學生深入探討:“諸葛亮笑著說”,表現其從容不迫;“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顯示其善用天時;“諸葛亮笑著說‘我們只管飲酒取樂’”,體現其運籌帷幄。
教師采用這些教學方法,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掌握古典名著的閱讀方法,還能培養其批判性思維和文學鑒賞能力,為整本書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創設情境,深入探究文本內容
教學《草船借箭》,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閱讀文本,深人探究文本內容,激發學生閱讀《三國演義》整本書的興趣。
比如,教師可以創設情境:“這節課很特別,我們來一次穿越之旅,來到三國時期,采訪諸葛亮、周瑜、魯肅等人,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紛紛打開書本,閱讀文本。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教師設計了以下任務。任務一:結合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任務二:結合《三國演義》的資料介紹,梳理課文中的人物關系;任務三:采訪諸葛亮,結合諸葛亮的言行,對他進行評價;任務四:采訪周瑜、魯肅,結合周瑜、魯肅的言行,對他們進行評價;任務五:采訪《三國演義》中的其他人物,制作人物采訪卡片。
在此基礎上,教師推薦學生閱讀《三國演義》,讓學生了解其中的人物,比如,英勇善戰的關羽,魯莽剛猛的張飛…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三國演義》這本書充滿了閱讀期待。
四、設計閱讀任務,引導學生閱讀整本書
五年級學生閱讀《三國演義》整本書,存在一定的困難。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感受人物形象,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閱讀支架。
《草船借箭》的課后“閱讀鏈接”,安排的學習內容是《三國演義》原著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中的片段,內容與課文第八、第九自然段相對應,語言帶有一定的文言色彩。“閱讀鏈接”的文言文的語言特點是簡潔凝練,多為書面語;《草船借箭》這篇課文的語言特點是淺顯通俗,富有表現力。
在深入學習“閱讀鏈接”安排的《三國演義》片段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拓展閱讀《三國演義》整本書。目前,書店里的《三國演義》版本比較多,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選擇自己心儀的封面及版本,開展閱讀實踐活動。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教師可以設計具體的閱讀任務。任務一:查閱資料,了解作者的經歷及其書寫的故事的時代背景;任務二:采用主題閱讀模式,分類探究經典人物形象;任務三:朗讀經典片段,賞析語言特色,梳理故事情節,畫出人物關系圖。
總之,新課標背景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不僅是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更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路徑。本文以《草船借箭》為例,探索了從單篇課文到《三國演義》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策略,旨在幫助學生跨越古典名著的閱讀門檻,激發閱讀興趣,提升思維品質。在實踐過程中,教師需立足新課標要求,構建任務群驅動的閱讀教學模式,注重情境創設、方法指導和過程評價,使整本書閱讀真正成為學生語言積累、文化浸潤和人格塑造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