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比較注重閱讀,忽視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新課標背景下,教師需要優化思辨性閱讀教學,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挖掘教材要素,激發學生的思辨意識
在教學中,教師以教材內容為基礎,以學生為課堂主體,解析教材文本,豐富思辨內容,激發學生的思辨意識,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比如,教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白鷺》,教師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圍繞文本中的詞語、段落,帶領學生開展學習實踐活動。
教學第一自然段,教師從“精巧”人手,引導學生聯系下文分析“精巧”的具體體現,說明要點“精巧代表精細巧妙,在這里形容白鷺”。除此之外,教師鼓勵學生總結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如“作者直抒胸臆,將白鷺比喻成精巧的詩,表達對白鷺的喜愛之情”。
教學第二自然段,教師從細節人手,引導學生分析“配合”“身段”的具體內涵—配合主要指白鷺身體不同顏色的搭配,身段主要指白鷺的體態,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內容一一從顏色和身段兩個角度概括白鷺的美。
教學第三自然段,教師引導學生找到形容白鶴、朱鷺、蒼鷺的詞語,如白鶴“大而生硬”、朱鷺“大、粉紅、太不尋常”、蒼鷺“大、灰色、太不尋常”,著重講解朱鷺和蒼鷺的“太不尋常”,突出作者的惋惜之情。
教學第四自然段,教師引導學生掌握過渡段的作用——承上啟下,引出下文對白鷺美的具體描寫。
教學第五自然段,教師帶領學生從“身段”“顏色”兩個角度分析白鷺的美。
教學第六、七、八自然段,教師引導學生從白鷺釣魚、瞭望、低飛的角度,探究白鷺的生活習性,發現白鷺的美。
教學第九、十、十一自然段,教師根據“照應開頭、總結全文”的要點,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反問、比喻”修辭方法的特點,理解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二、優化提問內容,培養學生的思辨思維
在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思辨性閱讀解決問題,強化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辨思維。
比如,教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桂花雨》,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文本,設置有針對性的問題,為學生指明思考的方向。
教師可以設計問題“課文題目‘桂花雨’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相應的內容“搖哇搖,桂花紛紛落下來…好香的雨呀”,理解“桂花雨”的內涵,為學生深入分析、探究文本內容打下基礎。
教師組織學生閱讀第一、二自然段的內容,提出問“桂花是什么樣的”“作者運用什么修辭手法表達對桂花的喜愛”“這種修辭手法的作用是什么”,引導學生閱讀、思考文本中的內容“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找到“作者愛桂花”的原因,探究“對比”的修辭手法,了解到作者通過桂花和梅花、木蘭花的對比,突出桂花在作者心中的地位,給讀者留下一種懸念。
教師圍繞文本中的字詞、細節描寫,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深人分析文本內容,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設置交流環節,增強學生的思辨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通過交流、互動,分析、理解文本內容,掌握閱讀方法,增強思辨能力。
比如,教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圓明園的毀滅》,教師通過布置任務的方式促進學生積極交流、互動,鼓勵學生積極分析問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教師可以結合文章內容,確定“假如文物會說話”的學習主題,創設對應的學習情境:我是“雙羊尊”,目前在大英博物館,我的家在圓明園,那是一個舉世無雙、如詩如畫的地方,我非常想念我的家,你能給我講講那里的故事嗎?教師基于該情境設計相應的思辨任務,促進學生交流、互動。
第一個任務是“默讀文章,思考段落大意,劃分文章結構”。教師結合第一個任務帶領學生交流、探究“圓明園的毀滅是不可估量的損失”“圓明園的布局、建筑和文物,曾經的輝煌”“圓明園毀滅的過程”三個板塊,獲得更多關于圓明園的資料,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第二個任務是“分析圓明園宏偉的布局、風格多樣的建筑”。教師帶領學生探討“圓明園宏偉的布局”,提煉“它由圓明園、綺春園和長春園組成”“眾星拱月般環繞在圓明園周圍”等內容,了解圓明園的布局。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圓明園風格多樣的建筑”,了解圓明園的特點,掌握“有、也有、不僅有、還有”的表達方式。
第三個任務是“了解圓明園昨日的毀滅”。教師組織學生觀看圓明園被毀滅的視頻資料,鼓勵學生結合圓明園被毀滅的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思辨能力。
四、基于讀寫結合,強化學生的思辨思維
教師綜合閱讀和寫作教學活動,帶領學生分析、探究、思考閱讀和寫作之間的聯系,鼓勵學生結合閱讀內容完成寫作任務,強化學生的思辨思維。
比如,教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太陽》,教師分析“結合文章內容了解列數字、作比較等基本說明方法”的重難點內容,設計相應的教學任務,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思辨思維。
首先,教師帶領學生了解“太陽”,自由交流,揭開太陽的奧秘;其次,教師組織學生寫一段介紹太陽特點的文字,與課文中的內容進行對比,進而了解說明太陽特點的方法;最后,教師帶領學生“研究太陽”,分析、總結文章中的“列數字、作比較”的內容,掌握文章的要點,加深對說明文特點的理解。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是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豐富教學活動,優化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