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用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語言運用與溝通表達。復述訓練是提升語用能力的重要渠道。在教學中,教師怎樣才能讓復述訓練更高效呢?本文從訓練內容設計、方法創新以及評價體系構建這三個維度深入剖析,助力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復述訓練實現語用能力的進階提升。
一、設計復述訓練內容
1.聚焦基礎,培養復述意識
復述訓練初期,教師應以激發興趣、夯實基礎為核心。
比如,教學三年級上冊的《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教師先帶領學生梳理故事脈絡:胡蘿卜先生漏刮胡子,胡子因沾到果醬不斷變長,先后被小男孩剪去放風箏、被鳥太太當作晾衣繩。接著,教師借助“填空式復述支架”,設計填空訓練“胡蘿卜先生繼續往前走,他的胡子被變成了 ”,降低學習難度。同時,教師指導學生模仿文中“你的胡子真,可以 ”的句式,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分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進行對話。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不僅加深了對故事內容的理解,還能自然地運用語言進行表達。
2.深化理解,提升復述能力
當學生具備一定的復述基礎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提升學生的復述能力。
比如,教學四年級上冊的《紀昌學射》,教師引導學生用“因果分析法”梳理故事脈絡:先探究紀昌學射是出于對射箭技藝的向往,再剖析飛衛提出“不眨眼”和“視小如大”兩個關鍵要求。在復述紀昌練習射箭的過程中,學生聚焦“躺在織布機下注視踏板,即使眼睛被棉絮刺痛也不放棄”“用牛尾毛系虱子吊在窗口,從只能看清輪廓到能清晰視物”等細節,生動地描述這些細節,理清故事發展的邏輯,深刻地理解“練好基本功”的重要性,實現語言表達與思維能力的同步提升。
3.創新表達,發展高階思維
復述訓練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與創造性思維。
比如,教學六年級上冊的《少年閏土》,教師可以開展“對比式復述”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對比“我”與閏土的生活環境,用“我困在高墻深院,每日對著書本發呆,而閏土在廣闊無垠的田野間自由奔跑,熟練地撒網捕鳥”“我只能從泛黃的書頁中想象世界,閏土卻能觸摸海邊濕潤的沙地,撿拾五彩斑斕的貝殼”等語句,鮮明地呈現兩者的差異,深化對階層差距的理解。此外,教師鼓勵學生續寫中年閏土與“我”重逢的場景,從神態、語言等方面展現曾經靈動的少年已經變得木訥恭敬,中年閏土的一聲“老爺”,道盡了生活的滄桑與現實的隔閡。這種訓練鍛煉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二、創新復述訓練方法
1.情境化與游戲化結合
教師將情境與游戲深度融合,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復述興趣。
比如,教學三年級上冊的《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故事角色扮演”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分別扮演老屋、小貓、老母雞、小蜘蛛等角色,利用簡易的道具搭建“老屋”。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模仿角色的語言、神態和動作,生動地復述老屋一次次答應小動物的請求而延緩倒塌的故事。此外,教師設計“故事錄音盲盒”游戲,指導學生錄制自己的復述音頻放入“盲盒”,隨機抽取一些音頻在班上播放,評出優秀作品。這種沉浸式、趣味性的復述方式,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加深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
2.支架式與合作式并重
教師運用支架輔助學生復述,指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更系統地掌握復述方法。
比如,教學四年級上冊的《觀潮》,教師可以為學生搭建思維導圖支架,引導學生圍繞“潮來前、潮來時、潮去后”的時間順序,梳理文中描寫錢塘江大潮聲音、形態變化的關鍵詞,形成直觀的思維導圖。學生可以依據思維導圖,按照邏輯順序復述錢塘江大潮由遠及近、氣勢磅礴的壯觀景象。在小組合作學習環節,學生采用“接力復述法”,小組成員依次負責復述潮來前的平靜、潮來時的震撼、潮去后的景象。學生分工合作,互相補充,完整地呈現了文本內容,讓復述更具條理性與連貫性。
3.探究式與創意式融合
教師指導學生采用探究與創意融合的方式開展復述訓練,有助于培養高階思維和創新表達能力。
比如,教學六年級上冊的《橋》,教師提出“如果老支書有其他的選擇,洪水災害是否會有不同的結局”的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深人分析文本中人物的行為與品質。學生在查閱資料、小組討論后,以“故事新編解說員”的身份進行復述,在保留原文緊張情節的基礎上,加入自己對人物行為和故事走向的思考。此外,教師鼓勵學生用繪畫的形式呈現故事的關鍵場景,結合畫面進行創意復述。這種打破傳統的復述形式,促使學生從多角度理解文本內涵,實現對課文更深刻的解讀與表達。
三、評價復述訓練
1.以興趣為導向,夯實復述基礎
教師可以采用“星級評價 + 成長記錄袋”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復述興趣并筑牢復述的基礎。
比如,教學三年級上冊的《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教師制定分層評價標準:完整串聯整個故事可得一顆星;加入模仿的角色語氣、表情、動作可獲兩顆星;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胡子的變化過程可以獲得三顆星。師生通過“互評表”給學生打分,將學生獲得的幾顆星貼在成長記錄袋上,袋中收納故事角色卡片、連環畫及復述音頻。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復述興趣,提升學生的復述能力。
2.聚焦邏輯與細節,提升復述質量
教師采用“三維評價量表”與反思機制,能切實幫助學生提升復述的邏輯性與表現力。
比如,教學五年級上冊的《牛郎織女》,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復述進行評價,考察學生復述的故事是否完整、語言是否條理清晰、語氣能否傳遞人物的情感。此外,學生完成復述后需要填寫反思單,總結滿意之處,思考改進方向,認真記錄他人的建議。
3.強調思維與創新,深化復述內涵
教師借助表現性評價與反思工具,能推動學生在復述中實現思維進階與表達創新。
比如,教學六年級下冊的《魯濱遜漂流記》,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復述進行評價,從情節拓展、主題提煉、語言感染力等方面給學生打分。此外,學生完成復述后需要撰寫反思日志,梳理自己的復述中運用的技巧,找到需要改進的地方,總結學習的收獲。
總之,在小學語文復述訓練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復述熱情,提升復述質量,深化復述內涵,切實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助力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