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層學習指向思維感知層面的學習程度,深度學習指向思維創造層面的學習程度,學生不僅了解文本內容,還能透過文字探究文本的主題思想,領悟作者的情感。然而,小學生認知水平有限,無法自主實現深度思考,需要教師提供必要的支持?!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是思維的火種,思維以問題為起點,有問題才有思維。學生經過思維才能解疑,實現深度學習。基于此,教師需要創設情境,為學生搭建問題支架,在宏觀層面把握問題情境的創設原則,在微觀層面優化問題情境的創設策略
一、閱讀教學問題情境創設原則
(一)突出問題情境的互動性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是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思維活動中評價文本內容,感悟文本中蘊含的情感,從而實現深度學習。從教育心理學層面看,學生與文本、教師、同伴之間的互動性越強,思維越活躍,越能產生創造性的學習結果。在互動中,學生的思維是爆發式發展的,不經意間的一個觀點、一處場景,就會點燃思維的導火索。有效的互動是開啟學生思維的“鑰匙”,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時要突出互動性特征,常見的做法是設計開放性問題,即答案是不確定的。
例如,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少年閏土》,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20年后,閏土和‘我’又見面了,兩人還會像小時候一樣成為好朋友嗎”,引導學生思考。有的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提出截然相反的觀點,為證明自己的觀點,學生細讀文本,從文本中提取關鍵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與文本互動,相互交流,進一步提升了思維水平。
(二)呈現問題情境的真實性
小學生認知水平有限,對熟悉的事物更感興趣。真實的情境素材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能夠引發學生思考。在教學中,教師要呈現問題情境的真實性特點。
例如,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慈母情深》,教師梳理文本內容,立足學生生活,創設問題情境:1.《校園小報》新一期的主題已經確定了,即“遇見母愛,遇見美好”。請同學們創作一篇作文,表達對母親的感恩之情。2.如果你是《校園小報》的主編,你會如何選擇刊載的文章呢?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學生發散思維,實現知識內化和遷移。
(三)提升問題情境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為提高學生的學習專注度,讓學生有更多深度學習的機會,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時需要突出趣味性。
例如,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海底世界》,教師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游戲功能設計問題盲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抽取盲盒,隨機思考問題:海底世界是什么樣的?海底有哪些植物、動物,它們有哪些特點?海底有哪些能源?對人類生活有什么價值?教師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游戲教學法,積極地調動學生的多感官系統,讓學生在緊張、刺激的氛圍中進行深度學習。
二、閱讀教學問題情境創設策略
(一)把握學生的思維特點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系統,學生就是系統中的獨立體。生活經歷不同、學習基礎不同,獨立體呈現的思維特點也不同。有的學生思維活躍,能夠迅速理解教師的提問意圖,抓住重點,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完成思維活動。有的學生思維活躍度較低,對開放性、沖突性的問題缺乏基本的認知,如果教師提出不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會讓學生陷入混亂中,帶來事倍功半的結果。因此,教師要充分把握學生的思維特點,針對不同學生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
例如,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將相和》,教師針對不同思維活躍度的學生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針對思維活躍的學生,教師設計問題:1.“將”和“相”分別對應的是誰?你能畫出兩人關系的變化圖譜嗎?2.廉頗轉變態度的原因是什么?針對思維不活躍的學生,教師設計問題:1.課文中的故事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出現的人物有誰?人物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2.你認為廉頗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二)有序地推進思維訓練
從橫向上看,學生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從縱向上看,學生自身的思維發展過程具有螺旋上升的特點。深度學習視角下,教師應該有序地推進思維訓練,為學生設計科學合理的問題鏈。
例如,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校園小報》要做一期“小興安嶺”的專題報道,如果你是編輯,請思考以下問題。1.用一個詞形容小興安嶺,你會選擇哪個詞?2.小興安嶺一年四季都有哪些特點?3.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的小興安嶺,為什么?4.你會如何宣傳小興安嶺,讓更多人來此旅游?
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就是大腦高速運轉的過程,而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是思維外顯的過程。上述問題情境中,問題1指向感知層面的內容,學生在整體上把握文本大意,對小興安嶺建立初始印象。問題2指向分析層面的內容,學生進一步閱讀文本,梳理文本脈絡,按照作者的寫作框架總結重點內容。問題3指向評價層面的內容,學生需要從眾多選項中作出選擇,這就為思辨思維、審美意識的提升提供了契機。問題4指向創造層面的內容,學生將語文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能夠鍛煉表達能力。
(三)搭建高階思維平臺
深度學習的本質要求是讓學生結合舊知和新知,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最終實現有意義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發散思維、創造思維、遷移能力等都會得到發展。單一的問題情境無法驅動學生持續產生思維活動。對此,教師可以引入項目化學習理念,借助項目化學習的問題性、情境性、實踐性特點助力學生思考與探索,進而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
例如,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師提出驅動問題:王戎為何“不取道旁李”?請以日記的形式記錄王戎的故事。為幫助學生解決核心問題,教師設計了以下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開展學習實踐活動。任務1:引入課文題目,明確任務情境。任務2:讀通課文,寫日記大概。任務3:感悟智慧,為日記添彩。任務4:回歸情境,講述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綜上所述,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問題情境教學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注人新的活力,可以很好地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