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OSID二維碼,發現更多)
關鍵詞:“一心兩融三聯動”;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學生長程發展
202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著眼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的五大內容之一,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的必要條件。要想推動青少年全面發展,就必須堅持“健康第一”的全人教育理念,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近年來,教育部針對學生身心健康問題陸續頒布系列文件,對心理健康教育進行頂層規劃。黨的二十大報告以及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強調\"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精神衛生”的重要性。這些政策導向凸顯了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為黨中央關注、社會各界重視、人民群眾關心的焦點。作為教育的主陣地,學校必須采取多樣化的措施和策略,積極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規范化發展和制度化建設,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一、頂層規劃,構建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中小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身心發展至關重要,同時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人才培養戰略的必要舉措。近年來,燈塔市將心理健康教育項目納人市長工程,并作為市政府20項民生工程的首要任務,同時專門成立了中小學生心理輔導中心,由區域德育部負責管理,并構建了區域“一心兩融三聯動”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如圖1所示。
圖1燈塔市區域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框架
其中,“一心”指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兩融\"指中小學段有效銜接,互通共融;“三聯動”指心理健康隊伍聯動、心理健康課程聯動、心理健康活動聯動。該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專注于促進區域學生心理全程貫通、全面發展。燈塔市秉承“協同、引領、服務、共享、點燃\"的服務宗旨,以“關注、尊重、接納、培塑、發展”學生心理健康為主線,不斷完善“一心兩融三聯動”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全方位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素養提升專項行動,使區域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形、有感、有效。
二、統籌推進,扎實開展心理健康服務
燈塔市心理輔導中心通過培訓引領、躬耕指導、活動落實、創新評價、多崗聯動等服務方式,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教學及主題活動的深度融合,使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有效聯動,共同為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學業成長提供支持,穩步推進區域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燈塔市主要通過以下方式穩步開展心理健康服務。
(一)雙向銜接,精心設計課程助過渡
近年來,幼小初高教育銜接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各學段的銜接都是學生成長過程中重要的轉折點。學生一旦在某些方面或某個環節存在不適應感,就會導致成績不理想、精神壓力大、情緒失調失控等問題。因此,促進全學段心理適應銜接一體化,實現高質量育人勢在必行。
燈塔市以區域“一心兩融三聯動”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為宗旨,重點強化小初銜接融通意識,同時拓展抓好幼小入學準備期、初高入學適應期教育,為中小學生搭建成長適應的階梯。區域堅持雙向銜接,中小學教學和德育領導齊聚會場,采取結構化研討、頭腦風暴等方式,共同研究方法和策略,精心設計各具特色的人學適應課,為學生平穩順利度過開學適應期奠定良好基礎。下頁表1列舉了燈塔市匯聚教師們的實踐經驗,研制出的小初入學過渡周課時計劃的范例。此課表有隨機性,可以根據校情班情生情做適當調整,充分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二)心理課堂,喚醒生命能量抗挫折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曾說,“人類心靈疾病的蔓延比自然災害更危險”,強調了預防的緊迫性。學校心理輔導課具有發展性、預防性、補救性功能,以提高全體學生心理素質、開發心理潛能為主。根據省市課時計劃要求,燈塔市在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中,每2周安排1課時心理課,注重生命教育、抗挫折教育,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幫助學生理性面對困難和挫折,培養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學校通過不斷強化心理健康課程建設,緊扣活動主題,挖掘學生已有生活經驗,選擇適合學生心理特點、貼近社會、貼近學生生活的典型材料,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提升。教師創設生活化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生活氣息和心理空間中體驗、感受和交流。借助心理輔導課堂,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形式多元、喜聞樂見的心理體驗活動場景。如執教“持之以恒事竟成”一課時,教師將學校大課間特色籃球操比賽和拔河拉力賽項目帶人課堂,讓學生在活動中享受團隊合作的快樂,感受愈挫愈勇的力量。
表1小初入學適應過渡周課時計劃范例
燈塔市倡導將心理健康內容滲透到學科課程,并與德育主題班會課相融合,納人“一課兩段六化”德育課程中,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的模塊穩步踐行。每節心育班會課只確立一個小主題,只聚焦于一點,解決一個心理問題,“一課一得”,不斷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
(三)活動多元,培塑健康心理抓實效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無活動不德育”。通過活動,學生可以增強自信心,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燈塔市積極踐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堅持“五育并舉”,逐步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學生心理健康守護體系。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實踐活動,營造寬松民主、和諧溫馨的氛圍,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體強心、以美潤心、以勞健心,多渠道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健全人格,養成良好習慣,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近年來,因為學生心理危機引發的傷害自己或他人事件不斷增加,給學校教育和社會穩定帶來不良影響和沉重負擔,學生心理危機預防顯得愈發重要。心理篩查是心理危機預防的重要環節,為堅持預防為主、關口前移,可幫助學校增強預警意識,促進學生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發展。每學年開學初,燈塔市各校針對小學五六年級、初中全年級學生開展心理篩查,德育部細致指導學校科學規范運用測評結果。同時加強心理跟蹤輔導,重點關注小學六年級、初中一年級新生及初三畢業生。針對有一定心理困擾或心理問題傾向的學生建立“一生一策”
檔案,開展主動跟進式的預防性疏導干預。燈塔市還適時組織心理教師分享心理測查經驗,凝聚智慧,共商策略,科學細致做好心理篩查工作。
以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月活動為契機,燈塔市及時下發文件,開展以“守住教育之根,讓生命快樂綻放”為主題的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如沙盤輔導活動、中小學校園心理劇展演、中小學心理講座及中高考減壓等活動。各中小學還精心設計了豐富多彩的輔導活動,營造了積極關心關注、支持參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圍,提升學生積極心理品質。
(四)專業引領,集結心理“名師”送輔導
為了讓更多鄉村師生在“家門口\"享受心理健康服務,燈塔市組織區域內草根心理“名師\"6次深入基層薄弱學校開展“送輔導下鄉村”活動。這些草根心理名師精心設計,采取心理輔導課、沙盤指導課、觀摩優秀校園心理劇、沙龍座談、團輔導等形式,把最豐富優質的心理資源送到鄉村學校,使鄉村師生在聽、看、賞、思中模仿、借鑒、提升,加強了城鄉間的交流與合作,助力心理健康教育全覆蓋和城鄉均衡化發展。每一次送教活動不僅是知識與經驗的傳遞,更是教育理念的交流與融合。
(五)家校共育,協同家庭社會凝聚合力
家庭教育在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體系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長、學校、社會環境。燈塔市中小學開設多個家長學校,構建協作體輻射帶動機制,搭建家校社協同共建共享共育平臺,校長親自授課,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助力家長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讓更多的家長學會正面管教、有效溝通的科學方法,營造積極、健康、和諧的家庭氛圍,從正面影響孩子的成長。
三、創新舉措,提升心理健康服務質效
燈塔市不斷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服務模式,精心打造心理健康三聯動服務網絡,提煉可復制、可操作的實踐經驗,促進心理健康工作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可視化。
(一)優化管理,梯度培訓抓隊伍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鑒于區域內心理專兼職教師專業能力不夠強、專業素養不夠高、專業師資隊伍匱乏等現狀,燈塔市做好頂層規劃,先調研再按需施培,為深人研究、實踐指引方向,分層、分段、分梯度、分項目進行培訓,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燈塔市組織開展多人次大型心育能力提升專題培訓,主要面向學校書記校長等中層以上領導、骨干班主任、中小學心理專兼職教師。研訓一體化課程實施方式,有效提高了研修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帶動了心育工作持續有效發展。
(二)課程為核,教研共享抓落實
心育課程是所有學科的核心。心理教師應精心備課,設計形式多樣的內容,創新抓實人學適應課、生命及挫折教育課、情緒調適課等內容,積極關注、尊重、接納每一名學生。燈塔市積極為教師搭建展示風采的平臺,逐步打造一支專業扎實、素質過硬的心理團隊。燈塔市以問題為導向,堅持以研促教,多次召開“呵護生命,演繹精彩”心理健康活動觀摩展示會,為專兼職心理教師搭建觀摩學習的互動平臺,共享教學經驗和資源。各校相繼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協作教研活動,通過學習借鑒、思想碰撞、輻射帶動,促進專業能力提升。
(三)聯合發展,立足適應抓銜接
根據區域內學校特殊地域優勢,燈塔市劃分并構建了三類德育學段銜接教研發展聯合體:以小學校區內幼兒園、初中學校為成員,圍繞核心小學,建設橫向聯結的多個幼小初教育發展聯合體;以初中校區內小學為成員,圍繞核心初中,建設橫向聯結的多個小初教育發展聯合體(如圖2所示)。
圖2按照地域特點劃分三類教研發展聯合體
各教研發展聯合體以學生人學適應期及過渡期心理輔導活動為主,采取研訓共聯、資源共享、分域踐行等策略,打通學段壁壘,補齊短板,破解學生心理適應期及過渡期銜接問題,幫助學生平穩順利適應學校生活。
(四)攜手共育,聯動服務抓協同
《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一2025年)》明確提出要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性和實效性。為促進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區域內積極推動家校聯動,對學生進行生活技能、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與引導。各校在開學初組織新生家長深人班級,借助家長會這一契機,深化家校協同,助力親子共同成長;在期中、期末前后,邀請家長走進校園、深人課堂,為家校聯動搭建穩固的橋梁。
(五)評價引領,以點帶面抓輻射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優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區域應推廣具有成功心育經驗和鮮明品牌特色的學校,樹立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典范樣本。燈塔市開展以下以評促建活動,促進心理健康內涵發展。
一是心理健康特色校創建。燈塔市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特色校\"和“心理健康合格校”的創建及督導評估工作,擇優推薦優秀學校參與省市級評估驗收。目前,全市擁有1所省級、3所市級、5所縣級心理健康特色學校創建單位。燈塔市通過“以點帶面、以評促建”策略,助力區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內涵發展。
二是校園心理劇展評。校園心理劇展評能讓學生的“重要他人\"發揮健康、積極的引領作用,在對鏡反思中實現成長自我、塑造自我、改變自我的自的。燈塔市至今已成功舉辦7屆中小學校園心理劇展評活動。每一屆展評,所有參與排演的心理專兼職導演都參與到評價環節。通過相互借鑒、切磋經驗,劇目的質量得以持續提升。這種創新的團體輔導方式,可有效幫助學生解決情緒困擾、人際關系不暢等心理難題。
三是心理教師練兵活動。為提升區域心理健康教師的能力素質和工作技能,借助省市級開展崗位大練兵活動之際,面向心理教師組織了各類評選活動,讓更多的心理教師被看見、被肯定,增強其職業成就感、自豪感和內生動力。燈塔市積極組織區域心理專兼職教師全員參與崗位練兵活動,通過筆試、說課等層層選拔,推薦優秀選手參加省市級練兵活動,從根本上喚起心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區域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以學生心理需求為本,通過豐富多彩的“五育并舉\"活動,提升學生心理品質和幸福感。在“協同·共享·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區域開展“一心兩融三聯動”心理健康服務工作,不僅使學生擁有了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能夠以積極的視角看待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提升了抗挫能力和心理適應能力;也激發了心理專兼職教師和班主任的教育熱情,增強其專業實踐能力。
未來燈塔市將持續優化升級,踐行教育家精神,繼續深化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構建更為完善的健康教育、監測預警、輔導服務、干預處置“四位一體”的服務模式,匯聚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力量,以時代新風塑造和凈化校園環境,共建區域美好家園。同時,通過科研促教研,深化資源互聯、服務互通的心育網絡建設,助力區域學生綜合素養的長程發展,全面打造積極的幸福教育。
參考資料:
[1]教育部等十七部門關于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EB/OL].(2023-04-20)[2025-07-15].https://www. 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5 /content_6857361.htm.
[2]關京.區域中小學心理教師研修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4(35).
[3]袁熠烽,唐芳貴.教育家精神融入高中心理課程的價值、困境與路徑[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25(2).
(責任編輯:趙昆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