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關鍵路徑。新課改下,鳳城市東方紅小學(以下簡稱“東方紅小學”)在傳承學校老校長包全杰創造的“小學作文循序教學法\"的基礎上,探索小學習作教學的創新策略,這不僅有助于學校落實《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激發全體教師積極參與實踐研究的動能,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核心素養,更能使學校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創出品牌,辦出特色,增強整體競爭力。
一、管理之基一一理念先行,與時俱進
(一)“小學作文循序教學法”概述
“小學作文循序教學法\"是包全杰校長在任時針對當時小學寫作教學面臨的問題,如無序一一沒有建立起科學的寫作能力提升的序列;無法一一教師對寫作教學不得法、“不給力”;低效一一學生寫作能力不強,寫作水平低等,帶領學校教師深人研究寫作教學的內在規律,認真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和寫作教學經驗,經過反復探索和實驗而創立的。
“小學作文循序教學法”是一個完整的體系,由“一個核心、三個階段、六步訓練\"構成。一個核心:以發展語言、發展思維為核心。三個階段:基礎訓練階段(一、二年級)、單項訓練階段(三、四年級)、綜合訓練階段(五、六年級)。六步訓練:以小學六個學年為基準,拾級而上,從一年級開始,每一時期、每一階段都有目的、有重點地加以訓練。整個體系兼具系統性和科學性,以“從說到寫、從述到作、從仿到創”為基本思路,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作文循序教學法\"實現了多個方面的“突破”,如傳統寫作教學的無序狀態、寫作教學中教師一統天下的局面、寫作從三年級起步的成例、“思維一書面表達\"的兩段式寫作過程、“指導一批改一講評\"三段分離的教學模式、寫作指導注重形式的做法等。因此,它是對傳統寫作教學的改進。東方紅小學根據“小學作文循序教學法\"編寫的作文教材,曾被15個省(區、市)3000多所學校使用。
(二)新課改視域下小學習作教學的理念創新
新課改視域下,習作教學逐步從“知識本位\"轉向“素養本位”,但其仍存在“脫離生活體驗\"“思維訓練弱化\"“評價方式單一\"等問題。東方紅小學在傳承“小學作文循序教學法”的過程中,根據新課標提出的“真實語言運用情境”“學習任務群”“跨學科學習\"等新要求,正確認識新課標中將“習作\"定位為“表達”這一變化,不斷探索實踐,樹立習作教學新理念。這是適應時代的要求和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好統編教材習作的關鍵,更是開展作文教學改革探索的立足點,讓習作教學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服務的初衷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和價值。
1.素養導向的全人發展理念
新課標明確將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目標。小學習作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技能,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更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創造能力以及文化自信。目的是通過習作教學,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思考問題,用文字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和獨特見解,培養其獨立思考、創新思維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全人的發展。
2.讀寫融通的協同發展理念
閱讀和習作是語文學習的兩大重要板塊,二者相互關聯、相互促進。在新課標中,“表達與交流\"的表述預示著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融通更加緊密。因此,在習作教學中,教師應樹立讀寫融通的理念,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習作者的寫作思路、表達方式和語言運用技巧。同時,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習作實踐,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和感悟,促進閱讀能力的提升,實現讀寫能力的協同發展。
3.技術賦能的創新發展理念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AI等科技手段逐漸融人教育領域,為習作教學帶來了新的契機。通過培訓,教師可積極探索AI與習作教學融合的有效途徑,不斷創新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開拓智慧化習作教學新形態。基于以上理解,東方紅小學樹立了這樣的習作教學觀:“堅持以核心素養為目標,在生活的沃土上,教師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教,為學生的幸福人生而教;學生要為表達交流而寫作,為自我實現而寫作。\"通過以觀念引領行動,習作教學的創新探索有了明確方向。
二、管理之本一構建體系,煥發活力
表達能力是一種重要的核心競爭力。表達主要分為語言表達和書面表達,而書面表達就是習作。近年來,東方紅小學注重歷史傳承,秉承包全杰“小學作文循序教學法”的核心要義,以新課改為指引,注重理念創新,不斷完善、豐富習作教學管理策略,構建了“一體兩翼一融合\"的習作教學新體系,讓小學習作教學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一)“一體”:以習作課堂教學為主體
為打造高效習作課堂,提升教學質量,東方紅小學在豐富習作教學資源和優化課堂教學流程兩個方面都進行了實踐探索,把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單元習作”“口語交際”與教師開發的寫作資源相結合。學校整合生活資源,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并將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的看、聽、玩、吃、賽、做、想等活動體驗轉化為習作資源。同時,優化課堂教學流程。首先,在課前要求學生觀察、積累學習活動,自主收集資料,建立“素材庫”。其次,實施多樣化課堂教學環節,教師積極運用多媒體手段,合理利用AI技術,通過情境創設、故事分享、小組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進人習作情境,激發興趣;拓寬寫作思路,訓練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寫出具有獨特見解的作文。
需要強調的是,習作教學應凸顯“六性”,即主體性、循序性、實踐性、趣味性、開放性、綜合性。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表達和創意表達,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思考的主體、寫作的主體、評價的主體。
(二)“兩翼”:大閱讀和小練筆
1.大閱讀
閱讀是習作的基礎。東方紅小學樹立“大閱讀”理念,其核心在于打破閱讀的邊界。從內容上,除語文教材外,涵蓋文學、歷史、科學等多元文本;從形式上,整合精讀、泛讀、群讀、跨媒介閱讀等多樣形態;從目標上,追求語言運用、思維能力、文化素養與人格發展的協同提升。學生在不功利、無壓力的廣泛閱讀中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多元的思維范式和深刻的情感體驗。同時,習作是閱讀的深化,形成“以讀促寫、以寫帶讀”的良性循環。
2.小練筆
閱讀樹立“大\"理念,練筆則從“小\"著眼。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地挖掘教材的語言因素,結合文體特點,關注主題,聯系生活,找到恰當的“引燃點”。課堂小練筆能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例如,每學完一篇課文,教師都要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行縮寫、擴寫、仿寫、續寫、改寫等練習。從讀中學寫、讀中悟寫,引導學生借鑒他人的選材方法和寫作技巧。統編版語文教材每冊30余篇課文,可做到每課“一練\"或“兩練”。此外,寫日記也是一種有效的小練筆形式。日記內容是生活日記、觀察日記、心理日記、讀書日記、學科學習日記等,教師應要求學生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表達真情實感。
每周兩節的習作課是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的主渠道,每學期學生習作篇數在20篇左右,加上閱讀課上的25篇小練筆,每學期40篇左右的日記,這樣的練筆數量能讓學生提高寫作技能,培養學生自主作文的興趣,促使其寫作能力全面提升。
(三)“一融合”:習作融合策略
傳統寫作往往被窄化為語文教師和語文學科的單一教學,不僅忽視了習作在各科學習中的運用,也忽視了寫作在生活和學習中溝通、交流和表達的功能。新課標凸顯了習作的實用性,強化了習作的多元功能,密切了習作和閱讀、學習、生活的關系,真正培養了學生學習、生活、工作需要的書面交際能力。
1.習作與跨學科學習相融合
新課標設置了“跨學科學習任務群”,強化跨學科學習的訓練。學校可倡導習作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相融合,如美術老師引導學生寫繪畫日記;科學課老師指導學生寫動植物生長觀察日記或實驗報告等。跨學科寫作生態的構建,實現了學生學科知識與習作表達的雙重提升。
2.習作與生活實踐相融合
生活是習作的源泉。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教師要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情境,在參與社會、體驗生活的真實任務中鍛煉學生的習作能力,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寫作來鏈接社會、鏈接生活、鏈接學習。
3.習作與自我展示相融合
教師應支持學生積極向報刊投稿,踴躍參加國家、省市組織的作文競賽等,使其感受自我價值實現的快樂,促進學生互動分享,可利用班級群、學校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推送優秀的習作,定期組織“自編作文書\"和“班級作文集\"等展示活動。
4.習作與評價創新相融合
新課標倡導建立多元的評價體系,重視對學生寫作過程的評價,強調評價的導向功能。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不同學段的學習目標,以鼓勵欣賞、激發興趣、關注個性為原則,采用自評、同伴互評、教師評、家長評、星級評等多種評價方式。這體現了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滿足了兒童的本性需求,使習作評價真正驅動習作教學質量提升。
三、管理之要一立制賦能,措施有力
(一)賦能教師,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的根本保證。2000年,隨著包全杰校長事跡的宣傳,東方紅小學成為省內外名副其實的素質教育典范學校。如何保證學校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如何讓學校的習作教學一直保有高品質特色?學校深知,教師的專業素養是提高習作教學質量的關鍵。為了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20多年來,東方紅小學通過開展“讀書活動\"“教學反思活動”“小專題研究活動”“教學敘事活動”“課堂教學大賽\"5項活動,助推教師專業化成長。其中,為彰顯特色,打造品牌,學校每年開展一次作文課堂教學大賽,利用校本研修時間組織教師集中反思,更新觀念,取長補短。
(二)賦能教研,開發校本課程資源
東方紅小學加強建立校本研修制度,以習作教學為切入點開展校本培訓,引導教師不斷學習和探索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鼓勵教師自主開發課程資源。多年來,習作教學一直處于“無教材\"的狀態。為了與新課改接軌,與語文教材同步,發揮“小學作文循序教學法\"的傳統優勢,學校組織部分骨干教師編寫了小學作文訓練校本教材《賞析·習作》。這套教材涵蓋一至六年級,共有12冊,融閱讀、習作、賞析為一體,很好地體現了閱讀與習作、積累與運用、理解與欣賞、課內與課外的有機結合。這套教材讓教師有“材\"可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讓學生享受“學讀寫、會讀寫、愛讀寫、能讀寫\"的美妙過程,實現了全面提升語文素養的美好愿景。此外,學校為師生搭建習作展示平臺,創辦《東方紅校報》;編寫一至六年級12冊《古詩詞讀本》,豐富\"大閱讀\"古詩詞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經典誦讀中滋養心靈。
(三)建章立制,營造習作濃厚氛圍
自20世紀80年代起,東方紅小學就開始在學生中廣泛開展“讀好書\"活動。近年來,學校樹立“大閱讀\"理念,致力于打造“書香校園”,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不斷優化讀書活動內容,創新讀書活動形式,把讀好書作為提高習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1.制定讀書制度
為了保證讀書時間,學校明確規定每天早晨正式上課前的20分鐘為晨讀時間,學生可以自由閱讀課外讀物。一年級由教師為學生朗讀、講故事,教師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晨讀時間;周末與節假日,教師不留書面作業,根據班級學生實際布置讀書作業,使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好習慣。
2.設立讀書節
為了推動讀書活動持續有效開展,學校在每年4月設立讀書節。每屆讀書節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至今已成功舉辦了25屆。讀書節的親子誦讀比賽、古詩詞大賽、百科知識競賽、課本劇比賽、演講比賽等一系列活動,激發了學生的讀書熱情,增強了學生的道德意識。學生既享受到了精神成長的快樂,也積累了大量有效的寫作素材。
3.創建書香家庭
家庭教育在學生的寫作成長中起著重要作用。通過家長會、讀書節,東方紅小學向家長宣傳讀書和寫作的重要性。倡導親子共讀,小手拉大手,讓閱讀成為家庭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在自己創辦的《東方紅校報》開設了親子讀書專欄,每期都刊登家長和孩子共讀后的讀書體會文章,以書香校園建設推動書香家庭建設。
4.實行激勵措施
學校定期評選“書香教室\"“書香家庭”“小文曲星\"和“寫作小文豪”等,并在讀書節期間對其進行表彰;評選“十佳讀書教師\"“書香團隊\"和優秀教師等,并在教師節期間對其進行表彰。通過激勵措施實現“以讀潤心、以寫達志\"的教育愿景。
新課改視域下的習作教學管理實踐,不僅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習作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還增強了教師的專業自信和創新能力,東方紅小學形成了良好的教學氛圍和書香文化,習作教學特色品牌更加靚麗。
參考文獻:
[1劉玲云.小學生習作構思的思維特征及教學策略研究[J].語文建設,2025(8).
[2]余聞婧.回歸素養:小學習作教學過程重建[J]課程·教材·教法,2025(3).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