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背景下,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而探究式教學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以及問題解決能力。高中地理學科具有顯著的綜合性以及實踐性特點,這與探究式教學的核心理念相契合,因而探討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一、探究式教學的特點分析
(一)以學生為主體
探究式教學著重凸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及自主性。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充當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則處在被動接受的位置上。而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變成學習的主角,教師則成為課堂的引導者與支持者。學生需要依據教師所提供的學習任務或者問題,主動收集資料、分析數據并且得出結論。這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自主性與責任感,同時有充足的思考及實踐空間。憑借自主探究,學生能夠逐步構建起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培育獨立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1]。
(二)以問題為導向
探究式教學過程通常圍繞核心問題展開。教師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設計具備挑戰性以及現實意義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設計具備開放性與探究性的問題,則能夠對學生起到有效的引導作用。在探究式教學當中,問題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學生經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能逐步掌握相關知識與技能,有效培養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2]
(三)注重過程與實踐
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不僅關注學生的最終學習成果,更看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體驗,著力于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親身實踐能讓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并將之應用于實際問題解決中。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需經由觀察、實驗、調查、數據分析等多種方式主動參與到知識構建過程中。比如在地理教學中,學生可通過實地考察、繪制地圖、分析氣候數據等活動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情境相結合。這種實踐性學習方式既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地理學科涉及自然與人文等諸多領域,實踐性較強。但傳統教學方式以知識灌輸為主,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探究式教學通過引入真實情境及問題,把抽象的地理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或社會熱點相融合,讓學習內容更加生動且具體;同時給予學生展示自我、表達觀點的機會,進一步增強他們的學習成就感與積極性。探究式教學為高中地理課堂注入了活力,能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掌握知識和提升能力。
(二)培養綜合思維能力
地理學科既涵蓋氣候、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也涵蓋人口、城鄉、產業等人文地理事象。這種學科特性意味著學生不僅要掌握相關領域的知識,更要具備將多學科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3]。教師通過設計跨學科問題和任務,為學生提供整合多學科知識的平臺,既能夠促使學生對地理學科的核心概念進行深入理解,又能夠使他們在解決復雜問題時逐步形成多維度的思考能力。而這種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科學習效果,還為其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提升實踐能力
地理學科的眾多知識需要學生通過實地觀察、數據分析以及實驗操作來予以驗證。探究式教學模式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教師可以規劃諸如實地調查、數據采集、案例分析等一系列活動,給予學生把理論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同時,探究式教學也對學生團隊合作以及溝通能力的培養頗為重視。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常常需要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去完成調查任務。這不但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效率,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與溝通能力。
三、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設計真實情境問題
就高中地理教學而言,在實施探究式教學時,教師要依據地理學科特性以及學生日常生活實際,構建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情境。借助此種方式,可推動學生融合地理知識和實際生活,同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以及探究欲望。教師應通過多媒體技術、實地考察等途徑,提升教學情境的真實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現象背后的原理,培養他們的綜合分析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以“太陽對地球的影響”的教學為例,教師可精心設計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關聯的情境問題,像“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季節變化規律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呢?”這樣的問題能促使學生把抽象的太陽運動規律同實際的季節更替、氣溫差別等現象建立起聯系,由此激發他們內心的探究興趣。教師還可借助多媒體技術,諸如動態模擬軟件或者虛擬現實技術等手段,對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軌跡以及其給地球不同區域造成的影響加以展示,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地領會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律。與此同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實地觀察活動,引導學生記錄不同季節正午時刻的太陽高度以及影子長短情況,進一步驗證課堂所學知識[4]。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探究式教學的關鍵環節之一在于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教師應借助地圖、數據統計軟件、文獻資料等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為學生搭建起自主學習的平臺。在此過程當中,探究目標需由教師明確,且要設計出具備開放性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通過自行收集資料、整理信息、分析數據,學生可逐步形成對地理現象和問題的深入理解。教師要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著重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對于學生來說,地理學科核心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以及獨立思考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是能夠實現的。而從教師方面來講,教師需要在恰當時機給予學生反饋,以確保學生在探究進程里始終保持正確方向,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真正轉變為主動建構知識。
以“陸地水體間的相互關系”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如“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相互之間是怎樣進行補給并產生影響的呢?這種關系對于區域水資源的分布又有著怎樣的意義呢?”在實際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領學生憑借地圖對不同水體的分布特征進行分析,通過數據統計軟件對降水量、河流流量等數據加以整理,并借助文獻資料對水體間相互作用的原理進行了解。學生經由自主收集資料、整理信息、分析數據,能夠對陸地水體間的關系進行深入理解。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如從自然因素以及人類活動這兩方面對水體關系變化及其影響展開分析,給學生的未來學習與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三)組織合作學習
就高中地理教學而言,組織合作學習是探究式教學的重要策略之一。借由小組合作形式,學生可在分工協作中共同實現任務探究目標,這不但有益于深化他們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而且能夠切實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在合作學習開始前,教師需要合理分組,以保證每個小組成員均能夠發揮出自身優勢并擔負起相應責任。學生經由討論、交流以及分享觀點等環節,能夠從多種角度分析問題,形成更為全面且深入的認知。與此同時,合作學習還能夠推動學生彼此之間的相互支持以及學習行為的發展,強化他們的集體意識與責任感。教師在此過程中應當充當引導者與監督者的角色,適時給予必要指導,以確保小組活動能夠有效展開。通過合作學習,學生不僅可以提升地理學科素養,還能夠在實踐中鍛煉人際交往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
以“地球的公轉”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把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成員需負責對地球公轉的某一具體現象進行探究,如四季變化、晝夜長短變化、五帶劃分等。有些成員負責收集資料,有些成員負責制作模型,還有一些成員負責分析數據,最終一起完成探究報告并展示成果。在此過程當中,學生經由討論、交流以及分享觀點,能夠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地球公轉規律及其地理意義。與此同時,合作學習能夠促使學生之間形成相互支持的狀態,進而增強他們的集體意識與責任感。
(四)布置課后探究與拓展任務
課后探究與拓展作為探究式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補充延伸課堂教學內容,助力學生更進一步地鞏固知識、提升能力。教師應依據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興趣點,規劃課后探究任務,激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展開自主學習并進行深入思考。此類任務涵蓋文獻查閱、實地調查、數據分析等形式,意在引領學生把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和實際生活相互結合,培育他們的探究精神以及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教師應關注任務的層次性與多樣性,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課后探究的進程當中,教師也需要給予必要的指導與支持,如推薦學習資源、解答疑難問題等,以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完成探究任務。經由課后探究與拓展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還能培養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提供良好保障。
以“人類活動與環境問題”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依據教學目標以及學生興趣,去規劃兼具挑戰性與開放性的課后探究任務。例如,“對自己所在社區或者城市的環境問題諸如空氣污染、水資源短缺、垃圾處理等展開調查,對其成因加以分析并給出可行的解決方案”這一任務,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夠激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與探究熱情。在任務設計方面,教師應當著重關注層次性與多樣性,確保任務契合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針對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去完成較為簡單的資料收集以及問題描述等任務;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需要鼓勵他們深入分析問題根源,并提出具有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需要給予必要指導與支持,比如推薦相關書籍、網站或者數據庫,幫助學生獲取高質量的學習資源;定期組織線上或線下的答疑活動,解答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確保他們能夠順利完成探究任務。
結語
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其一方面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借由創設真實情境、引導自主探究、組織合作學習、開展課后拓展等策略的施行,能實現學生對地理現象的深刻理解。教師需依據地理學科的空間性、綜合性以及實踐性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興趣點,靈活地設計探究活動,以此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性與趣味性。在未來,探究式教學應更進一步地和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
[參考文獻]
[1]李瑞娥,趙培河.淺談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2(9):38.
[2]張建.高效課堂的智慧思維:以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為例[J].高考,2017(18):124.
[3]趙靜宜.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文理導航(上旬),2018(2):72.
[4]劉文靜.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效果[J].速讀(上旬),2021(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