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明清之際雪苑社詩人賈開宗的杜甫情緣

2025-09-02 00:00:00張兵蘇歡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5年5期

[中圖分類號]1207.2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783/j.cnki.nwnus.2025.05.011

[文章編號]1001-9162(2025)05-0104-11

雪苑社是明清之際河南重要的文學社團,其發(fā)展歷程可分為前后兩期。崇禎十三年(1640),以文著稱天下的商丘才子侯方域南京鄉(xiāng)試不第之后回歸閭里,與同里賈開宗、吳伯裔、吳伯胤、徐作霖、劉伯愚等成立雪苑社,被稱為“雪苑前六子”,此階段為雪苑社前期。崇禎十五年三月,李自成攻破歸德府,侯方域和賈開宗二人遁走南方,雪苑社其余四人均被殺害,雪苑社分崩離析,有明一代雪苑詩社遂告終結(jié)。順治年間,侯方域同賈開宗又聯(lián)絡(luò)宋犖、徐作肅、徐鄰唐、徐世琛六人重振雪苑社,此為“雪苑后六子”,是為雪苑社后期。侯方域與賈開宗二人歷經(jīng)了雪苑社重要的發(fā)展階段。順治十一年(1654),侯方域、賈開宗離世,宋犖離鄉(xiāng)赴任,雪苑社失去領(lǐng)袖,從此終止了活動。

賈開宗(1595—1661),字靜子,號野鹿居士,河南商丘人。少落拓不羈,以才自負。一生著述頗豐,現(xiàn)存《園文集》四卷、《杜少陵秋興八首偶論》一卷、《園詩集》一卷、《園語商》一卷,編纂《永城縣志》《歸德府志》《李空同先生詩選》《王覺斯先生詩選》等。除文學外,于星象、占緯、兵食、圖籍各有論說。徐作肅《賈靜子古文序》言:“今朝宗之文世多好之矣,朝宗之姿燄固天授,不可躋,而靜子確乎軌度大雅,卓爾稱我雪園二子可也?!盵1](P10)徐作肅認為賈開宗和侯方域可并稱為“雪園二子”。賈開宗的詩歌遠慕風雅,上追杜甫,近推李夢陽、何景明,直接繼承了鄉(xiāng)里前輩詩人侯恪的詩歌理論,反對竟陵詩派之“極意空淡”[2](P347),取得了較高成就。

一、雪苑社與杜詩

晚明時期文人結(jié)社之風蔚然,文人社團如雨后春筍般林立,“天啟、崇禎時期的文人結(jié)社。歷時二十余年,各種文人社團近一百三十家\"[3](P22)。嚴迪昌先生在《清詩史》中曾言:“明清之交,河南商丘人文隆盛。\"[4](P491)雪苑社在當時的河南及江南地區(qū)均有極大的影響,“是復(fù)社在北方的一個重要分支”5]。計東《偶更堂詩集序》云:“往丁卯、戊辰之間,江南北社事大盛。應(yīng)社創(chuàng)之,復(fù)社承之。中州文人翕然與應(yīng)、復(fù)兩社相唱酬者,梁園數(shù)君子也?!盵1」(P99)雪苑諸子吟詠梁園,仰慕梁園文士,時常飲酒賦詩、切磋詩文。他們廣結(jié)名流雅士,集結(jié)宴會,其中不乏當朝權(quán)貴、世家子弟,尤其是雪苑諸子與中州文士于詩文方面多交流切磋,使得沉寂已久的中州文壇再次活躍了起來,形成“雪苑當南北之中,客往來如織\"[6](P2O)的盛況。正如王士祺《西山倡和詩序》所言:“朝宗之文,牧仲之詩,自當抗行中原。梁園風雅,自鄒、枚、莊忌夫子之徒,于今為盛矣?!盵7](P2873)雪苑社文人與中州文人、東南文士交往密切,他們與復(fù)社名流、云間諸子及陽羨文士的往來酬唱、聲氣相應(yīng),更是擴大了中州文學的知名度,也推動了時代文風的發(fā)展。頻繁的雅集倡和活動,不但促進了他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同時也推動他們形成相近的文學觀念,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追求“正始”,如賈開宗提出“獨有詩思同,共言追正始\"[6」(PP.2-3)?!罢肌敝溉寮医?jīng)典。雪苑文士作詩追慕風雅,宗唐崇杜;文宗唐宋八大家,講求法度。前期的雪苑文士專注于科舉、制義文,他們的作品呈現(xiàn)出積極用世的進取精神,除了為文賦詩外,還時常談?wù)搰艺?,侯方域甚至被譽為“為天下持大義者”。后期雪苑諸子經(jīng)歷了國家覆滅、親友離喪、輾轉(zhuǎn)逃亡的坎坷之路,面對明朝傾覆時竭力救國而不能的苦痛,人清后入仕之心大減,躬耕壟畝以自給,拋棄之前的制義文,作品更多地注重抒發(fā)內(nèi)心的憂憤,多寫黍離之悲、遺民之情。他們以詩文之道的振興者自命,推崇杜詩,力圖恢復(fù)詩道風雅,學習唐宋八大家古文,在清初文壇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

明末清初的杜詩學習與研究是古代杜詩學最輝煌的一個時期。第一,明末清初正處于朝代交替之際,清兵入主中原,戰(zhàn)爭導(dǎo)致國家亂象一片,文人們身處亂世,親眼目睹了國家傾覆、百姓流離失所,自身四處漂泊。杜詩中所呈現(xiàn)出的因安史之亂導(dǎo)致的國家殘破、百姓流離失所的慘痛歷史場面更加容易激起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感情共鳴,對杜甫詩歌中的“萬方多難”之情勢更是感同身受。雪苑社文士們經(jīng)歷易代之變,前期雪苑社成員的離世深深刺痛著賈開宗、侯方域二人,面對國家、社會、親人、友人、個人之遭遇,內(nèi)心悲痛交加,他們便在作品中多角度地去反映那個戰(zhàn)亂流離、動蕩不安的時代,這一點正是繼承了杜甫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第二,身懷亡國之痛,杜甫及其詩歌中濃厚的忠君愛國之情喚醒了文人潛藏在內(nèi)心深處的忠君愛國的天性。第三,他們被杜甫偉大的人格精神所吸引。杜甫即使身處危難之際,仍心懷天下,關(guān)憂人民的高尚品質(zhì)令雪苑文人們身懷敬仰之心。第四,明末清初時代文風的影響。雪苑文士認可前、后七子“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文學復(fù)古思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們推崇杜甫。賈開宗《李空同先生詩選序》言:“唐以后六百年而得李夢陽,學者以夢陽配杜甫,蓋幾幾乎近之。其詩推杜甫以達于屈原諸子,其言正而樸,宏而深,引于奇險,歸于平易,以合于道,故天下翕然尸祝之不約而同曰:‘空同先生今之杜甫也?!痋"[8」(P337)在賈開宗看來,李夢陽的詩歌成就可與杜甫比肩。賈開宗等人所處時代的詩學主流是以宗法唐詩為尚,而杜詩又是唐詩中的佼佼者,崇杜、宗杜、箋杜、議杜是這個時代的詩學潮流,大批文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效法杜詩。諸多文人傾力于研究杜詩,出現(xiàn)研杜熱潮,佳作頻出,如邵傅《杜律集解》、錢謙益《錢注杜詩》、朱鶴齡《輯注杜工部集》等。雪苑文人賈開宗與宋牽合編的《詩論》一書更是反映出他們推崇杜甫的詩學觀點。宋犖對杜甫作品稔熟于心,對杜詩時有評點,雖著墨不多但頗有見解,劉濬《杜詩集評》就吸納了宋葷的部分觀點,而宋葷早期宗唐的詩學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映現(xiàn)出時代文風的潮流。此外,家學也影響著他們對杜詩的學習。如侯方域的叔父侯恪,“作詩追蹤杜甫,以大雅自命,反對公安派、竟陵派為‘獨抒性靈’而忽視社會實踐…侯恪的詩繼承了杜詩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多哀時傷世之作\"[9](P274)。其文學成就主要在詩歌方面,其詩歌理論和創(chuàng)作精神,對侯方域、宋犖等人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雪苑社文士對于杜詩極為推崇。如侯方域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追求《詩經(jīng)》的風雅之道,宗法杜甫,繼承杜甫詩歌的詩史精神,在作品中多反映戰(zhàn)爭的殘酷、高度關(guān)注民生和表現(xiàn)自己在易代之際的內(nèi)心世界?!蛾惼淠暝娦颉吩疲骸胺蛏倭暌患?,而古今天下之治亂興亡,離合存沒,莫不畢具。\"[10](P96)《戴黃門詩序》亦云:“昔杜少陵生李唐肅、代之間,間關(guān)氛祲曾無度日,而避暑逃秦,能以忠義自持,一飯一吟,不忘君父,故其詩多憂悄之思,雄郁之氣,亙古彌今,卓爾不朽。\"[10](P89)杜詩作為被推崇的范例,不僅是出于對風雅的追求,更是由于杜詩是一部反映社會與時代巨大變遷的詩史。杜甫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更是侯方域等人宗法杜詩的重要原因。同社友人宋犖在《四憶堂詩集序》中評價侯方域時言:“予友侯子,以詩名者二十年,先后著作,凡歷數(shù)變,要皆慎而求焉,以杜甫為宗?!盵10](P1166)賈開宗《四憶堂詩集序》中道:“今夫世之尊杜甫者,非知杜甫也,耳治也。若侯子者,可謂知杜甫矣,可謂知道矣!先是洛陽有相國王公鐸,又稍前則侯子仲父大司成公恪,其詩頗與甫合;然集大成者,其侯子乎。\"[10](P1165)宋犖對杜甫作品反復(fù)吟詠,論詩推崇杜甫,對杜甫評價甚高。可以說,以侯方域為代表的雪苑社文人宗法杜甫并非個案,而是普遍的現(xiàn)象。

賈開宗在《賈子詩序》中寫道:“吾少時讀杜甫詩,私怪其慷慨悲憤,何其激邪!及讀三百篇、變雅諸什,始知遭時之亂,觸目傷心,不能自已于言也。乃若王維、孟浩然則不然。今讀其詩,淡宕瀟踈,自適其適,當在《周》《召》《國風》之間,尚何慷慨之托而悲憤之寄邪?明三百年,以詩名者千人,皆宗杜甫。\"[8](P351)詩宗杜甫不僅是賈開宗等雪苑社文人的文學追求,更是明清之際眾多詩人的共同追求。明代可稱作一個全面尊杜的時代,“明人的杜詩接受是全程性的,從明初的臺閣大臣到明末的竟陵派詩人,對杜詩的尊崇是普遍性的。\"[11](P3)而清初的學杜現(xiàn)象與明相較,有過之而無不及,“清初學杜是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無論宗唐派、宗宋派還是兼宗唐宋者,都提出要認真學習杜甫。\"[12](P54)

二、賈開宗之崇杜、議杜、襲杜

賈開宗經(jīng)歷了明清鼎革,巨大的時代變遷給其身心帶來了極大的刺激,他的文學思想深受明代“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復(fù)古大潮的浸染,呈現(xiàn)出明顯的復(fù)古傾向。其《王覺斯先生詩選序》言:“始吾讀杜甫詩,然后知詩之道尊。自有三百篇以來,上通郊廟,下達民隱,體要所歸,于是焉備。以為刪詩而后尊三百篇者,杜甫而已。晚得李夢陽詩,益尊信杜甫。因夢陽詩而杜甫益尊,則夢陽者,三百篇之流亞軟!\"[8](P342)賈開宗梳理《詩經(jīng)》以來的詩史傳統(tǒng),認為讀杜甫詩始知詩道,指出李夢陽是杜甫的傳承者,他后來讀了李夢陽的詩,更尊信杜甫,提出“杜甫純乎三百者也”[8](P342),稱杜甫是《詩經(jīng)》的真正傳承者。賈開宗極力肯定杜甫、褒崇杜甫,自覺延續(xù)杜甫之詩道,承襲杜甫崇高的人格精神。

(一)遠慕騷雅,以杜為范

杜甫生于詩禮簪纓之族,家學淵源深厚,深受傳統(tǒng)儒教的習染,極力推崇《詩經(jīng)》,他在《戲為六絕句》中寫道:“別裁偽體親風雅,轉(zhuǎn)益多師是汝師?!盵13](P747)主張學習前人優(yōu)秀的詩文創(chuàng)作觀念,要區(qū)別、剪裁和淘汰那些形式和內(nèi)容不好的詩作,推崇《詩經(jīng)》和《楚辭》。在杜甫看來《詩經(jīng)》之“風”和“雅”是典范,值得繼承與發(fā)展。杜甫自己提出“親風雅”和“攀屈宋”,將《詩經(jīng)》和《楚辭》作為自己學習的對象。首先,賈開宗的詩文中曾多次提及杜甫,提及“風雅”,褒崇《楚辭》,二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賈開宗《李空同先生詩選序》云:“三百篇之后,屈原《離騷》,賈誼、司馬相如之賦,雄視千秋。至杜甫當兵戈之余,苦吟史詩,而后人以為光耀萬丈,比于小雅,怨誹不亂,蓋以續(xù)三百篇之統(tǒng)也?!盵8](P337)《馮個臣詩引》云:“至盛唐,作者蔚興,《風》《雅》之傳,得其大矣。然而首稱少陵與青蓮。\"[8](P360)不難看出賈開宗對以《詩經(jīng)》為正統(tǒng)的詩道和風雅精神的崇尚,認為杜甫憫時傷亂之作是賡續(xù)正統(tǒng)之學,李白、杜甫得風雅之傳?!陡衷娦颉费裕骸白詽h而下,周公之詩無傳焉。唐之興也,岑參、王維、孟浩然隨境抒情,有變風之遺。杜甫撫時憂亂,博大雍容,有變雅之遺,而詩之派各著。\"[8」(P348)在賈開宗看來,周公之詩從漢而下未被很好地傳承與發(fā)展,到唐代的時候才再次勃興,岑參、孟浩然、王維等人借景抒情,情隨境遷,有變風之遺。而杜甫之詩撫時傷亂,內(nèi)容宏博,雍容有度,有變雅之遺。杜甫一人之作承載變雅之遺,雖然有所夸大,但足見賈開宗對杜詩的高度肯定。有論者言:“李杜之所以上繼風雅,在于以詩關(guān)懷時事,不論是激切國事顛覆或馳驟煙霞水月,都關(guān)涉到天道、世道、人紀,符應(yīng)到《詩序》所稱‘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而愛君憂國也即是‘言王政之所由廢興’的具體映現(xiàn)。\"[14]《雅》中的詩歌精神在于對國事民生的政治關(guān)懷上。賈開宗《王覺斯先生詩選序》云:“歷唐中晚,至宋、元而明又千年,其純乎《三百》者,杜甫而止耳,李夢陽其繼耳。及得覺斯先生詩,于是又知有覺斯先生者也\"[8」(P342);《哭侯朝宗》言:“文剩西京業(yè),詩傳《大雅》篇\"6](P11),更是用“騷雅”去評價王鐸、侯方域等文學大家的詩學之道。賈開宗的詩作中雖抒發(fā)其隱逸情懷,但對國家戰(zhàn)火不休,民不聊生的悲慘景象及動蕩不安的時局也多呈現(xiàn)關(guān)切之情,“騷雅”是他所追求的正統(tǒng)。

其次,從賈開宗的人生經(jīng)歷來看他對“騷雅”的追求。賈開宗與杜甫有著相似的人生經(jīng)歷,早年四處漫游,后來想要入仕做官卻屢次遭挫。“杜甫的兩次辭官背后雖然有諸多原因,但是都有對自由的追求與放浪形骸于自然之中的強烈意愿,這種‘擺脫功利束縛和對人生自由的尋求’的‘自適’正是杜甫‘騷雅’中‘風雅’之體現(xiàn),屬于風雅中的‘精神態(tài)度’內(nèi)涵。\"[15]賈開宗辭官歸隱閭里之后,便閉門讀書,專心著述,正如詩作《寄友》中所描寫的:“不知蒼狗朝朝變,祇自栽花與著書\"[6](P17),向友人分享自己遠離塵世喧囂、“栽花與著書”之雅致,生活的清貧中處處蘊含著風雅。賈開宗辭官之后的這種隱逸閑適正和杜甫辭官歸隱之后那種不受功利束縛與尋求人生自由之“自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是對“騷雅”精神的傳承,也是對杜甫豁然心境的效仿。陶淵明本身對杜甫有著很大的影響,杜甫詩作《可惜》詩云:“寬心應(yīng)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13](P668)在賈開宗的隱居詩中同樣可以看到他像陶潛一樣安享隱士生活,飲酒讀書:“里居五十年,讀書窮八索。\"[6](《擬古》,P1)杜甫面對叛軍選擇守節(jié),賈開宗在名將劉澤清投降清廷后毅然辭官歸閭里。杜詩中多次引用化用《詩經(jīng)》《楚辭》中的語詞,杜甫對“詩騷”的追慕與踐行深刻影響了賈開宗,賈開宗也在詩歌中追慕風雅之正統(tǒng)文學,指出:“獨有詩思同,共言追正始?!盵6](《寄李腹公太史》,PP.2-3)

(二)形成杜詩專論 《杜少陵秋興八首偶論》

雖然李杜齊名已久,但在賈開宗看來杜甫更勝一籌,他曾言:“杜甫者,非唐三百年一人也,孔氏刪詩后一人也,同時當在端木、卜商之上。舊論謂山東李白與甫齊名,然白以氣韻雄,未為知道;甫獨能極眾眩曜折以法度。\"[10](P1164)賈開宗推崇杜甫不僅在他的詩文創(chuàng)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還有《杜少陵秋興八首偶論》一卷專論杜甫律詩之藝術(shù)。據(jù)何幫《杜少陵秋興八首偶論》“序”載:“中州賈靜子先生博通古今,及天官地志律呂諸書。尤深于詩,今讀其所著《秋興偶論》而知先生之深于詩大有合于卜氏也…少陵生平遞歷盛衰,感愴無盡總于是秋興八律寓之先生之論。是八律也,能以一律論八律,能以八律論一律,又能以八律兼論少陵之全。以少陵之全合論是八律,是能知其全者也,知其全更知其要者也。且通其說于諸書。\"[16](P408)賈開宗對杜甫的詩歌多有品讀,深譜其理,因而才能寫出專論杜甫《秋興八首》的著作,深度解析杜詩。在解析《秋興八首》時還融入了自己對國土淪喪,個人懷才不遇的感慨,借杜詩抒發(fā)個人情志。

杜甫的《秋興八首》歷來是杜詩研究的重點。這八首詩,無論是從其內(nèi)容還是技巧看,都代表著杜甫七律進入了一個更為精醇的藝術(shù)境界:“杜甫《秋興八首》與前代文學的關(guān)系,前人多已指出它繼承了《風》《騷》的傳統(tǒng),不少注家還指出了杜甫與《文選》的密切關(guān)系。\"[17]葉嘉瑩曾作《杜甫秋興八首集說》搜討歷代杜詩評注,將歷來對杜甫《秋興八首》的研究進行分章集說。賈開宗的《杜少陵秋興八首偶論》是一部專門研究杜甫《秋興八首》的杜詩學著作,“在此之前,在杜詩學史上還從未有過對杜甫的一組組詩進行如此細致而專門研究的著作。\"[12]( (P7)但《杜少陵秋興八首偶論》作為清代第一部《秋興八首》專論,卻未引起研究者的重視,不免有滄海遺珠之憾。

賈開宗《杜少陵秋興八首偶論》前有康熙乙酉年(1669)夏,何聚所作《序》一篇,中間是其分析《秋興八首》之主體內(nèi)容,后有《總論》一篇,附錄其子賈發(fā)秀著《推論杜律一則》,專論《登兗州城樓》。《杜少陵秋興八首偶論》的論述于天文、地理、文學、史學等無所不包,對《秋興八首》的分析更體現(xiàn)出“專”“深”“細”的特點?!扒锱d”之名及其文化意蘊的闡釋,貫穿始終。此書先分論《秋興八首》每首詩的結(jié)構(gòu)、語言藝術(shù)、創(chuàng)作背景,后總論整組詩的章法結(jié)構(gòu)、藝術(shù)特征,評價極高:“故少陵《秋興八首》只是一首,猶羲文序《易》,六十四卦總是八卦。\"[16](P441)

第一,賈開宗論述《秋興八首》,首先從其詩題入手,擘析詳細,論據(jù)充分。他認為《秋興八首》之“秋興”源自盧諶《時興詩》:“唐拾遺杜少陵《秋興》本諸晉中郎盧諶《時興》詩,而以‘秋’字易原題‘時’字者,兼取楚大夫宋玉悲秋之義也。凡古人標物指事有總有專,時與秋俱節(jié)序之名。\"[16](P409)認為杜甫《秋興》繼承了宋玉悲秋之傳統(tǒng),此種觀點前所未有。隨后又寫道:“少陵之詩以《文選》為宗,本集曰‘課兒續(xù)《文選》’。故《秋興八首》題原于盧子諒,其氣取之劉太尉,其文詞縱橫,幾于亂絲而端緒井然,一忽不紊,法本乎左太沖《詠史》八首,‘熟精《文選》理’者,當自知之。\"[16](P409)賈開宗認為《秋興八首》的題目來自盧子諒,還與《文選》關(guān)系密切。從“秋興”之題、氣、法等多個維度進行深層分析,具有極大的啟發(fā)意義。對《秋興八首》中“秋興”之源流及深層含義一一揭猱,進而理解其詩歌的深層意蘊,在其評點中亦提到“作學者須細細尋其源流\"[16](P409)。

第二,賈開宗從整體上論述《秋興八首》?!肚锱d八首偶論》對每首詩在整組詩中的作用與價值都做了細致而又深入的分析:“此詩八首,凡五百一十二言,卻把‘思’字安于正中間,恰如居所之北辰,在眾星之中。內(nèi)除卻一‘望’字,當時沖之南極,將其余五百一十言分而為二,各得二百五十字。一以‘望’字領(lǐng)之,寫眼前之事,而挾述往事以寄感,是為前四章;一以‘思’字領(lǐng)之,追寫往日之事,而重期后來以見志,是為后四首。而總以‘思’字為前后粘合之要樞,何也?思出于無邪也。思者,興之根本,而秋其枝條,詩中之取材用物,其花葉也??驮唬荷倭辍肚锱d》詩八首,古人以為應(yīng)唐律一首八句之義,敢問奚合奚分?曰:作律之法,不過起承轉(zhuǎn)合,少陵八首亦用此法,所以此詩八首,有合于一首八句之義也。\"[16](P441)他提出杜甫《秋興八首》的前四首由“望”字挈領(lǐng),寫眼前夔州之事挾述往事來寄托情思;后四首由“思”字引領(lǐng),由追寫往日長安之事進而感傷夔州之當下來抒發(fā)憂思。這八首詩以“思”字貫穿前后。律詩八句以“起承轉(zhuǎn)合”為章法,杜甫《秋興八首》暗合律詩八句之法,“故《秋興八首》只是一首”。

第三,賈開宗對《秋興八首》的句法,尤其是《秋興八首》詩句中的虛實之法做了深入分析。如《秋興八首·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云:“前二句先實后虛,此二句先虛而后實,乃文法互變之妙。\"[16](P417)《秋興八首·其八》頷聯(lián)(香稻啄馀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言:“后人娛以此句為倒插句法,而不知乃是虛實錯對之法。上句‘鸚鵡’是實,‘香稻’是虛;下句‘碧桐’是實,‘鳳凰’是虛。亦猶第五首‘紫氣’對‘瑤池’,而‘函關(guān)’卻對‘王母’耳。\"[16](P432)他分析《秋興八首》組詩,不論是對整首詩,亦或是對某一句詩的討論,都高度重視其虛實之法的運用。

第四,從《秋興八首》地名人手,分析詩歌藝術(shù)。他強調(diào)《秋興》所描寫的環(huán)境對于詩歌內(nèi)容表達的作用,即所謂“江山之助”:“此詩八首中,所取用地名尤多,然有綱領(lǐng)焉。其大綱如左右之分陜,如前夔府、京華。其每章之細綱,如人伯之分方。第一首巫山巫峽,第二首京華,第三首峽上江樓,第五首蓬萊宮闕,第六首曲江頭,第七首昆明池,第八首鎂陂。八首之中,雖各地主,然未有到底單用一偏者。其主夔府邊者,必用京華地名相照見意;其主京華邊者,必以夔府地名收轉(zhuǎn)顧題。\"[16](P436)賈開宗注意到《秋興八首》中“夔府”和“京華”兩個地方,一實一虛,一個關(guān)切黎元,一個關(guān)乎天下,憂國憂民相結(jié)合,對百姓的關(guān)切,對國家的憤懣感慨交織。分析透辟,結(jié)論更具說服力。

第五,對《秋興八首》所蘊含的深層詩教傳統(tǒng)的分析。如:“風者,形一國之風俗,故其所取山川形勝之材,不越此邦之界。所用鳥獸草木之名,不逾本土之產(chǎn)。少陵既以長安為故園,而詩中取材用物,都取諸蜀之夔府,豈所云風不出境之義乎?雖然,嘗考之三百篇,黎侯失國,托身于衛(wèi),衛(wèi)人微之,作《式微》之詩,因以系衛(wèi),遂為《衛(wèi)風》。況郡縣以后,天下無分土,故為詩者,不以一國之風俗為風,而以一人之感遇為風。少陵此詩,身之所遇在夔府,心之所感在長安,則即當以所遇所感現(xiàn)在之實境為風。\"[16](P438)在賈開宗看來,杜甫的《秋興八首》不以一國之風俗為風,而以一人之感遇為風,全篇總以“思”字為前后粘合之要樞,原因在于“思無邪”?!八颊撸d之根本,而秋其枝條,詩中之取材用物其花葉也。\"[16] (P441)體現(xiàn)出賈開宗對風雅之類的正統(tǒng)文學的接受和吸納。

第六,《秋興八首偶論》體現(xiàn)了賈開宗褒玄宗抑肅宗之意。他對于唐玄宗明顯呈現(xiàn)出褒揚之意,而對唐肅宗則具有批評之意。如《秋興八首偶論》其四中云:“代宗之立,父終子繼,應(yīng)無改建。王侯易置文武之事,俱在肅宗靈武即位及還京之時,此時玄宗固儼然在也。肅宗貪于急立,故富貴其私人,而實由當時群臣貪于立肅宗,以為富貴之資。不然,今當時而仍奉玄宗,或還京而玄宗復(fù)辟,則王侯宅第依然舊主,文武衣冠依然昔時矣。此唐人置君,少陵比之弈棋,本于《左傳》弈棋者不勝其耦,況人君乎之意。只緣此一著,置子之差,遂因循以致肅、代兩朝,而高、太以來五世之戚勛無一存者。\"[16](P422)賈開宗認為唐人置君如弈棋,一著置子之差,以致肅、代兩朝不復(fù)開元盛世。如果不是肅宗與群臣汲汲于富貴,那么當時仍奉玄宗,或者玄宗還京復(fù)辟,王侯宅第、文武衣冠依然如舊。他對玄宗明顯有過譽之意,假若玄宗返回長安,唐王朝就能重現(xiàn)開元盛世嗎?恐怕難如人意?!胺虿恍⒂腥?,無后為大,故古人有子,為人生百年大事。肅終而代立,是肅宗得有其子也。益顯玄在而肅立,則玄宗不得有其子也。玄宗不有其子,則肅宗不有其父矣。天性天倫之謂何?此百年世事所以不勝其悲也。夫肅豈獨無天性,肅與群臣豈盡不知天倫?只是汲于富貴之中,故致王侯帝宅云云耳。\"[16](P422)賈開宗在此處直斥肅宗及其一眾文武大臣罔顧天倫天性,可謂不忠不孝之人,只是考慮自身之富貴功名。顯然他的論述言辭過于激烈,難免極端。

第七,《秋興八首偶論》體現(xiàn)出“專”“深”“細”的特點。賈開宗在分析《秋興八首》詩中所言之物時不局限于事物表層,而是追根溯源,探究詩中所言之物的深層意蘊。如分析“每依北斗望京華”中“依北斗”時言:“每依句,或登城而望,或否,不必泥。依者,順也。北斗,即本集故園當北斗,又云故臨秦,又云秦城北斗邊是也。依北斗有數(shù)意:一寫尊君之意,北斗之北,則紫微垣也,辰居星拱,朝廷之象。一寫地勢之偏,且距京華之遠也。巫山、巫峽,僻居天末,地勢欹斜,方向莫辨,故以北斗為指南。旅其地者,如泛溟之占星焉。一以身所據(jù),以望之地與所望之時相符。夔府偏居西南,孟秋之月,斗柄正指其方,故順北斗可以望京華。一以傳望字之神理。夫思則低頭,望則舉頭,所望愈遠,則所舉愈高,此望之所取于北斗也。\"[16](PP.415—416)他對“每依北斗”作了四層解釋,擘肌分理,言之鑿鑿,極具說服力。將其與葉嘉瑩《杜甫秋興八首集說》中對此句的集釋對比來看,賈開宗此論顯然深刻且合理。

第八,《秋興八首偶論》明顯具有借杜言志之意。如《秋興八首·其一》將詩中所描寫的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政治環(huán)境緊密結(jié)合,追憶往昔安史之亂前貞觀、開元年間的盛世繁榮,極言當下局勢之黑暗緊張,戰(zhàn)亂不休。同時也寫出杜甫懷才不遇之遺憾,言:“杜少陵浪跡而經(jīng)營天下之規(guī)模,早定于瞿塘孤舟之中。茍有用我,直把唐家乾坤重新整頓一番沮于安史之亂,是天之未欲平治天下也。其幸者,經(jīng)安史之亂,依然無恙,為碩果之不食。天欲平治天下也,舍此人其誰耶?\"[16](PP. 414- 415)他極言杜甫有經(jīng)國之才,卻不被朝廷重用,甚為可惜。此種情感正如賈開宗內(nèi)心之寫照,在朝代更替之際,戰(zhàn)亂不休,四處漂泊,自己空有經(jīng)世之才,郁郁不得志,這與杜甫漂泊夔州之情境相似?!肚锱d八首·其七》云:“此《詩》由前四句論之,則見國家雖安,忘戰(zhàn)必危。然不忘戰(zhàn)者,必不徒博訓(xùn)練之名,而貴有其實,然后國家可恃以緩急也。由后四句而論,國家治兵之實,全在得人。其人不必戰(zhàn)將,貴得運籌帷幄之人。\"[16](P431)此處前四句寫當時唐朝之亂是由于承平日久,人不習兵,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識;后四句提出國家治兵重在有運籌帷幄之人。這里似乎映射著賈開宗個人懷才不遇的無奈與明王朝隕落的感傷,總結(jié)滅亡的原因在于明朝末年軍隊因腐敗和缺乏訓(xùn)練而戰(zhàn)力低下,朝廷用人不當,像他一樣的有才之人卻無用武之地。賈開宗在分析《秋興八首》時作者時常借古慨今,既感慨明王朝的傾覆,也抒發(fā)個人內(nèi)心的苦悶。

賈開宗里居五十年,“祗自栽花與著書”,深入研習文道,對杜詩更是爛熟于心,學杜、襲杜,將杜詩之精髓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在對諸多經(jīng)典的研讀中,形成自己對少陵之詩的遠見卓識,遂成《杜少陵秋興八首偶論》一卷:“賈開宗論《秋興八首》的突出特點是以史證詩和借杜言志,體現(xiàn)了明末清初經(jīng)世致用思潮對杜詩學的影響。《秋興八首偶論》作為杜詩學史上第一部《秋興八首》專論,又體現(xiàn)了清代杜詩學深入化、專題化的新特點。\"[18]同時,這部專論在某些方面的論述也具有片面性,字里行間流露出賈開宗強烈的個人偏好。

(三)繼承杜甫崇高的人格精神

賈開宗生活的晚明時期,明王朝走向衰落,眾多文人迫不得已四處流亡,他們無處施展自己忠君報國平天下的理想,朝代的更迭給像賈開宗一樣歷經(jīng)兩朝的文人留下了深刻的心靈印記。對于賈開宗而言,易代之亂,漂泊之苦,使他對杜甫描寫安史之亂的詩歌多有感觸,戰(zhàn)火的蔓延、百姓的悲慘之狀深深刺激著詩人的神經(jīng),因而能更好體會到杜詩中的哀愁與感傷。

賈開宗憂心天下,關(guān)憂黎元的精神與杜甫如出一輒。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說:“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13](P691);《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云:“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13](PP.227一231);《新安吏》云:“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13](P438);《送陵州路使君之任》云:“戰(zhàn)伐乾坤破,瘡痍府庫貧\"[13](P854)。這些詩句都展現(xiàn)出杜甫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真正體現(xiàn)了一個封建士大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境界。結(jié)合賈開宗的詩歌來看,其《饑歲谷賤行》寫道:“民不加賦上用饒,魚不脫淵持利器。安得排天叩九暗,窮變通久得永利。\"[6](P5)《上元篇》云:“遷延厄運壬午春,城破人亡多苦辛。空堂繁星為燈炬,城窟猶看鬼火磷。\"[6](P4)《蕪城隋煬帝迷樓故址》云:“伯業(yè)興亡成底事,滿塘菱芡綠毿毿。\"[6](PP.12—13)賈開宗面對兵戈不止,城破人亡,民不聊生,餓殍遍野的景象,內(nèi)心傷感方分。和杜甫一樣,賈開宗自己漂泊無依,居無定所,但想到的、關(guān)注到的更多的卻是普通百姓,是為國家頹然之勢無力挽回的感慨與思考。

在賈開宗《遡園文集·策略》諸篇中,就對國家所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主張省刑減賦,仁厚禮賢?!肚鍖W宮·其二》以比喻手法詳細論述禮法制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嚴懲像“螟蠕”一樣的貪官:“鳴呼!不去螟蠕,而欲一家之治不可得也;不清學宮,而欲天下之治不可得也。”[8](P383)賈開宗對禮法制度的重視深受儒家思想之影響?!墩傩铡穼U摪傩沼诿?、于各行各業(yè)、于國家統(tǒng)治者、于天下之用、于天下益處何在:“夫所謂承而載之者百姓是也,《書》曰:‘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夫人主所與共天下者,此百姓也,而無之將何以一日托于上乎。\"[8](P390)這些詩文中流露出賈開宗對百姓的重視,充分展現(xiàn)了他以民為本的民本思想和對禮制的推崇,以及對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之追求。

回望杜甫,他擁有傳統(tǒng)儒家文士的典型特征:深厚的家學淵源,深受儒家修身齊家平天下之思想、禮制習俗、民本思想等的浸染,有“奉儒守官,不墜素業(yè)”之人生志向,并將這些思想融人他的言行之中。如《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13](P65)想要“立登要路津”,實現(xiàn)“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抱負,輔佐君王,使社會變得更美好?!斗畛暄κ膳泄僖娰洝罚骸褒埳呱懈穸?,灑血暗郊坰。吾聞聰明主,治國用輕刑。銷兵鑄農(nóng)器,今古歲方寧。文王日儉德,俊又始盈庭。\"[13](P1393)在杜甫看來,圣明的君王,治國時輕刑罰,少征戰(zhàn),重視百姓之生存,這樣“王道”便存?!端藁ㄊ罚骸罢l能扣君門,下令減征賦。\"[13](P1620)希望統(tǒng)治者對百姓減輕賦稅。《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國步猶艱難,兵革未衰息。萬方哀嗷嗷,十載供軍食當令豪奪吏,自此無顏色。必若救瘡痍,先應(yīng)去蟊賊。\"[13] (PP.956-957)希望嚴懲貪官污吏,讓政治變得清明,百姓能安居樂業(yè)。百姓被連綿不斷的軍需所困,期望懲治蟊賊,除貪救民。此類展現(xiàn)杜甫政治觀、刑罰觀的詩作在杜詩中俯拾皆是。杜甫“致君堯舜上”、輕刑罰、重百姓之觀念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同樣受儒教傳統(tǒng)滋養(yǎng)的賈開宗對杜甫詩歌內(nèi)容、藝術(shù)、思想的繼承,體現(xiàn)著他詩宗杜甫的詩學追求。

三、賈開宗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杜詩

賈開宗身處明清易代之際,他的詩文觀深受時代文風與個人經(jīng)歷的影響。他在《迦園詩集序》中回顧了自己學詩的過程:“余二十年學詩而志富貴……又二十年而志功名,又不得功名,思鼓吹于休明,悲放逐于《離騷》,憫寇盜之交馳,痛春風之別離,故其詩法杜甫…又二十年而志道德,又不得道德。黜邇思之憧憧,甘淡泊于沒世,隨境隨情,不及其他。春鳥秋蟲,動以天籟,而不知其所以然。故其詩法晉陶潛,法唐韋應(yīng)物是集也,刪千百而留什一者,法杜甫之調(diào)也。至法孟郊、張籍之調(diào),則久矣其刊落之矣。6](序,P1)可見賈開宗的詩法對象是比較多的,如杜甫、陶淵明、韋應(yīng)物、孟郊、張籍等,但是在這些學習對象中,他最推崇杜甫。他的《遡園詩集》“刪千百而留什一者,法杜甫之調(diào)也”,刪詩的標準就是“法杜甫之調(diào)”,合則留,不合則刪。甚至在賈開宗看來,秦漢至元,唯杜甫繼承了“三百篇”的詩道,“其純乎三百篇者\"[8](P342)。到明代,李夢陽可稱得上是杜甫的后繼者。賈開宗學杜、宗杜不僅體現(xiàn)在詩學理論上,在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也有充分的體現(xiàn)。

(一)以典入詩,化用杜詩

賈開宗淵博的學識,豐富的漫游經(jīng)歷,為其詩歌創(chuàng)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程千一在《遡園文集》“序”中評價賈開宗:“追憶昔游,恍惚如夢。先生亦坎壈摧挫老矣,然學與識自罹多難之后則愈益以進。\"[8](P328)賈開宗的詩歌用典頗多,對于典故信手拈來。如《佘山訪陳眉公先生贈以詩屬和酬之》云:“自是《兔罝》休圣世,非耽芝茹臥商山。\"[6](P13)“芝茹臥商山”,據(jù)《樂府詩集·琴曲歌辭二》記載,秦末商山四皓為避亂而隱居,作歌曰:“漠漠商洛,深谷威夷。曄曄紫芝,可以療饑?;兽r(nóng)邈遠,余將安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而畏人,不如貧賤而輕世。\"[19](P740)賈開宗詩歌中多用含有隱逸內(nèi)容之典,生動而深刻地展示出詩人為避亂而隱居,醉心山林之樂的閑適心境。他的詩歌中經(jīng)?;枚鸥υ姼柚械脑~語,使得其詩歌更富有深意,言有盡而意無窮。黃庭堅曾在《答洪駒父書》中說:“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蓋后人讀書少,故謂韓、杜自作此語耳。\"[20](P475)杜甫因為讀書多,學識淵博,對于經(jīng)典之文時常點鐵成金,后來之人讀書少,不理解其作詩的深層意蘊,認為是“自作語”。賈開宗的詩歌宗法杜甫,除了學習其詩法,也深語其詩歌語言,經(jīng)?;枚旁娙胱约旱脑娭小?/p>

首先,賈開宗詩歌中經(jīng)?;枚旁娬Z詞。賈開宗詩中多次引用杜詩,將杜詩中的一些語詞化用到自己的詩歌里,豐富其詩歌內(nèi)容,增加其詩歌深度。如“朱門”一詞,賈詩《上元篇》:“蕭郎路人悵朱門,宋子明河不可即。\"[6」(P4)即取自杜詩《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13](P231)意指王侯貴族,達官貴人。杜甫善于在詩中反復(fù)使用同一個具有內(nèi)涵性的詞語去表達詩作背后所隱含的象征意義,如“乾坤”這一具有包容性的詞在杜詩中就出現(xiàn)了46次。再如“妻孥”一詞,即妻子和兒女的統(tǒng)稱。杜甫《羌村三首·其一》中有:“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13](P329)這個詞在賈開宗現(xiàn)存的97首詩中就出現(xiàn)了5次,如《擬古》:“妻孥勞巢纻,衣食甘粗”“妻拏率田間,剪茅涂壁茨”“勉之妻與孥,田家得吾師”“妻拏憚操作,黽勉赴周原”[6](PP.1一2)。此處的“妻孥”一詞不僅指妻子兒女,更表達了亂世中親人能在身邊的難能可貴。

其次,賈開宗詩歌還經(jīng)?;枚鸥υ娋洌Х缕湓娋场H纭顿浡窂V心吏部》:“兩懼明彝苦,寵辱澹不驚。\"[6」(P2)即化用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13](P552)杜詩原意是寫李白在人生起伏跌宕中,無論是受到寵愛還是遭受屈辱,都能保持自己的品德和節(jié)操。賈開宗借用此句來形容自己為了保全個人名節(jié)不慕榮華富貴而躬耕田野的隱逸之志。又如《達摩面壁洞》:“迢遙直上最高峰,夾蹬曾云人蕩胸?!盵6](P14)化用杜甫《望岳》:“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13](P3)杜詩寫詩人望著山中云氣層出不窮,心胸為之蕩漾,用以形容泰山之雄偉。賈開宗借用這句詩來形容達摩面壁洞之壯觀。此外他還引用具有杜甫詩史思維的“安得”句式,如《饑歲谷賤行》:“安得排天叩九暗,窮變通久得永利。\"[6](P5)《海舶失舵歌》:“安得東海長不波,蕩漾中流永朝夕。\"[6](P22)借此來書寫動亂的時局,進而展現(xiàn)自己對那些遭受戰(zhàn)亂傷害的普通百姓的關(guān)切之意。每句皆從杜詩中變化而出,巧妙妥帖。

杜詩對賈開宗影響深遠,其傾慕杜詩,即不止化用、摹擬杜詩語詞與詩句,而是重在摹仿杜甫詩的詩境,因而賈開宗諸多詩作頗有杜詩風味。

(二)史筆入詩,鑄就詩史

明清之際的詩人生活于動蕩與變革之時,他們自覺繼承杜甫的詩史精神,將詩歌的題材與內(nèi)容更多地聚焦于朝代更替的時事風云上,據(jù)實而書,進而以補史書之不足。經(jīng)歷由明入清的中州詩人更是如此,他們以杜甫為取法對象,進而別出機杼,吐露真情。賈開宗詩歌以杜為宗,吸收杜甫詩歌的寫作技巧,多為敘事記實之作,從中可以看出寫作的緣由與記錄事實的特點。如《大邱題陳仲弓祠》《鬻文五首》《癸未秋訪王覺斯先生于百泉贈以四詩屬和》《送侯朝宗》《維揚贈王于一》《饑歲谷賤行》等,從這些詩歌的題目即可清楚看出賈開宗據(jù)實而書,對當時的社會狀況、朋友間往來之情形等進行直觀展現(xiàn)。賈開宗的詩歌前期多描寫朝代更替之時社會的混亂、人民艱難的生活,后期則更多描寫自己隱居田園悠然自得的生活狀態(tài)。從賈開宗詩歌的內(nèi)容來看,有結(jié)社交游時創(chuàng)作的贈答酬和之作,有游歷山水、憑吊古跡之作,有書寫時政民生、亂世慘景之作,有表現(xiàn)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之作等。詩歌內(nèi)容的豐富性與賈開宗接受杜甫詩學的諸多方面密切相關(guān)。據(jù)賈開宗《侯朝宗四憶堂詩集序》記載:“漢巍而下,唐三百年,如杜甫諸人,有時應(yīng)制郊廟及名山大川、邊塞之什,與夫贈送將相,有關(guān)治亂之作,則其言大而普,有時丘壑花月、飲酒紀離之吟,則幽而悉致相兼也?!?](P353)杜甫詩歌內(nèi)容豐富繁多,有寫大唐王朝盛極一時,楊貴妃、楊國忠為代表的楊氏家族因“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窮奢極欲的《麗人行》;有“三吏”“三別”與《北征》《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描寫唐王朝及其人民經(jīng)受安史之亂所帶來的影響,深刻揭露社會危機。賈開宗師法杜甫,詩中有描寫京都上元節(jié)前夕的今昔對比,以及城市由繁盛走向冷清蕭瑟的《上元篇》;有詳細記載荒年里人民飽受自然災(zāi)害與社會動亂帶來傷害的《饑歲谷賤行》。甚至有寫明末清初海上貿(mào)易狀況的《海舶失舵歌》:

東海大洋有海舶,規(guī)模巨敞驚初開。橫聯(lián)重樓五百尋,縱延長市三萬尺。高墻御風接扶搖,巨腳入底鎮(zhèn)逆汐。其中大賈聚盈千,金玉輝焰連天碧。蛟須細織染峰嵐,鰍眼射星含琥珀。飄搖萬里指扶桑,泛駕窮年盡溟渤。擁獲自應(yīng)皇天功,安瀾全伏神龍澤。憶昨樓遲仁海溍,颶風吹蕩砂中。忽忽中夜霹靂聲,后區(qū)劃然一柁拆。我聞海柁如天樞,幽居迅轉(zhuǎn)無轍跡。夫何天樞中夜淪,南北東西安所拍。厥哉弗濟臭厥舟,萬寶沉溟深為惜。沖山犯灘欻爾間,蛟怒鯤號隨之厄。舟人泣血苦未休,恨挾洪濤心為。安得東海長不波,蕩漾中流永朝夕[6」(PP.21-22)

詩人簡要概述了明末清初的海上貿(mào)易情況:海上巨大的船舶一字排開,借著風力快速前行。大船在海上往來頻繁,海上貿(mào)易呈現(xiàn)出一派繁盛之象。海上貿(mào)易發(fā)達,船舶往來不絕,而那些船夫卻生活悲慘,恨不得在波濤滾滾的江心尋找一塊僻靜之處。東海的長波流動不止,時光也在這江水的流波中逐漸消散。“安得東海長不波,蕩漾中流永朝夕”中“安得”一詞頗有杜詩詩史意蘊。楊義在其《李杜詩學》中論述杜甫的“詩史”思維時說:“面對動亂時局和艱難人生,他的‘安得’句式更是糾纏在濃得化不開的歷史焦慮上。\"[21](P490)如杜甫《晝夢》:“安得務(wù)農(nóng)息戰(zhàn)斗,普天無吏橫索錢。\"[13](P1325)其中“安得”句式將他對時局的關(guān)憂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賈開宗詩中的“安得”句式同樣展現(xiàn)著其對社會時局和海上貿(mào)易往來,海上舟人的關(guān)切之情。

杜甫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及其仁者情懷,讓他對時局、對人民時刻處于擔心憂慮之中:“朝廷簸蕩、親友星散、故人成鬼和家世流離的浩浩蕩蕩的心理壓力,使他在翻云覆雨、風吹草動中,磨銳了對時事的感覺。年積月累,那些感時傷世的詩篇簡直累積成為唐王朝盛極致衰、江河日下的詩化的編年史。\"[21](P504)賈開宗的人生經(jīng)歷與杜甫多有相似之處。賈開宗生于晚明,正是國家江河日下之時,早年間和杜甫一樣四處漫游。杜甫多次困于棘圍,最終也只謀得一個管鑰小吏的官職,憂國憂民的雄心壯志無處施展。賈開宗參加七次科舉,屢敗屢戰(zhàn),最終也只是做了劉澤清的幕客,在劉澤清被清廷打敗并投降之時,賈開宗毅然辭官歸鄉(xiāng),隱居山林。因戰(zhàn)亂而四處漂泊,時局動蕩之勢、百姓生活之苦,社會面貌的巨變都在他的詩歌中做了真實描寫,這一點和杜甫極為相似,所謂“新詩追杜甫,漂泊亦相同\"[6」(P6),對國家與人民所遭受的苦難深感同情,倍感無奈,只能用筆記錄下這沉重時刻。他為廣大普通百姓發(fā)出微弱的呼聲,才有“安得排天叩九暗,窮變通久得永利\"[6」(P5)的感慨。

(三)承繼杜甫組詩的藝術(shù)

杜詩中組詩數(shù)量較多,有絕句組詩,亦有律詩組詩,這些組詩題材多樣,形式豐富,風格多樣,歷來不乏相關(guān)學者的研究。杜甫的組詩極為注重各個單篇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形式上將看似分散的單篇組合成一個整體,情感上注重各個單篇主觀感情抒發(fā)的一致性與層次性,內(nèi)容描寫方面注重將詩中描繪的客觀環(huán)境融合為一體。借助這種結(jié)構(gòu)藝術(shù)將單篇詩作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抒情寫實、內(nèi)容表現(xiàn)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此外,杜詩習慣使用組詩來寫傳記、寫游記,評罵詩文。賈開宗的《園詩集》組詩有十一組,分別為《擬古》《寄李腹公太史》《宋雨恭閣老自燕扶太夫人梓歸里三首》《歸村舍三首》《癸未秋訪王覺斯先生于百泉贈以四詩屬和》《葉荃伯竹構(gòu)二首》《贈周護洽四首》《丁亥白下逢三江歌音》《辛丑初秋灘上小筑成得絕句一十四首》《鬻文五首》《謝客八絕·雪苑當南北之中,客往來如織,余屆耆耄,抱病而貧,病不能陪,貧不能邀,率賦》等。

首先從組詩的題目結(jié)合組詩的主觀抒情和寫實的一致性與層次性,比較分析杜甫《得舍弟消息二首》與賈開宗的《寄李腹公太史》:

近有平陰信,遙憐舍弟存。側(cè)身千里道,寄食一家村。烽舉新酣戰(zhàn),啼垂舊血痕。不知臨老日,招得幾人魂。

汝懦歸無計,吾衰往未期。浪傳烏鵲喜,深負鶺詩。生理何顏面,憂端且歲時。兩京三十口,雖在命如絲。

杜甫《得舍弟消息二首》[13](P273)

梁園少年游,繁華照閭里。兵戈三十載,淹忽余與爾。一入金馬門,一行蓬累里。獨有詩思同,共言追正始。

十載秣陵游,山色多浩翠。判年訂舊約,休沐來信次。秋風江皋上,遲君采薜荔。

賈開宗《寄李腹公太史》[6](PP.2-3)

杜甫此組詩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第一首寫詩人擔憂弟弟,以為弟弟已經(jīng)罹難。收到弟弟消息,了解到弟弟近況,喜憂交織之情溢于言表。殺伐未休,亂離已久,恐死期將至,不復(fù)相見。第二首敘寫兄弟二人之隔離,感嘆無計資生,弟弟不能歸,而自己不能往,空有烏鵲之喜,家人危如絲發(fā),兄弟性命難保。兩首詩主觀情感一致,敘事寫實,將殺伐未休之時,兄弟二人無計資生,難以相見的情形歷歷展現(xiàn),兄弟不能相會的情感層層遞進,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與抒發(fā)的情感被安排在同樣的一個大環(huán)境里。賈開宗此組詩回憶少年時期同季目(李腹公太史)游梁園時繁華萬千的景象,感嘆兵戈三十年,自己像蓬蒿一樣四處漂泊。十多年漫游之旅,所見山色蒼翠迷人,與李目書信往來頻繁。秋風吹拂,戰(zhàn)火四起,詩人惆帳地站立江邊,扼腕嘆息。兩首詩在情感表達方面具有層層遞進之勢,第一首追憶往昔,兵戈未休的年代里,朋友們四處飄零,浮沉不定,唯有共同的詩歌追求;第二首同樣回憶漂泊游蕩的歲月,進而聯(lián)系時局,感慨當下。兩組詩在敘事抒情的結(jié)構(gòu)安排上具有相似性,同一大環(huán)境的設(shè)置與情感抒發(fā)的層層遞進性讓詩歌主題更凸顯,印象更為深刻。

其次,賈詩和杜詩中的絕句組詩在藝術(shù)上的繼承性尤為明顯。如杜甫絕句組詩《絕句六首》與賈開宗絕句組詩《贈周護洽四首》:

日出籬東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鳴翡翠,沙僻舞鵑雞。

藹藹花蕊亂,飛飛蜂蝶多。幽棲身懶動,客至欲如何。

鑿井交棕葉,開渠斷竹根。扁舟輕裊纜,小徑曲通村。

急雨捎溪足,斜暉轉(zhuǎn)樹腰。隔巢黃鳥并,翻藻白魚跳。

舍下筍穿壁,庭中藤刺檐。地晴絲冉冉,江白草纖纖。

江動月移石,溪虛云傍花。鳥棲知故道,帆過宿誰家。

杜甫《絕句六首》[13](PP.943—944)

當日周司空,立朝有大節(jié)。松風遺后人,邏邏獨高潔。

少共元方游,于今子為侶。斗酒時過從,痛飲城西墅。

西墅遠城闉,參差列怪石。松濤穫雨聲,芳草隨天碧。

醉來畫一紙,竹石與山水。四壁峭生寒,煙波足萬里。

賈開宗《贈周護洽四首》[6](PP.15—16)

杜甫《絕句六首》作于廣德二年(764)其復(fù)歸草堂時。第一首寫積雨初晴之景,第二首寫幽居自適之情,第三首見井渠而起詠,第四首狀倏雨倏晴之景,第五首寫草堂春日之景,第六首寫江溪春夜之景。而賈開宗《贈周護洽四首》回憶了詩人與朋友交往之情形,一起游歷,一起斗酒,對友人品性的高潔進行贊揚,進而對這種讀書作畫賞景之生活進行描寫,閑適之中流露著些許憂愁,寒氣暗生。最后一首中“醉來畫一紙,竹石與山水”,暗用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13]( (P628)“四壁峭生寒,煙波足萬里”,暗合杜甫《禹廟》:“云氣噓青壁,江聲走白沙。\"[13](P1012)組詩作為詩歌的一種特殊形式,它以一個詩題統(tǒng)領(lǐng)多首詩歌,杜甫的絕句組詩展現(xiàn)了詩人的匠心,通過敘述同一環(huán)境下不同的景象,從多個方面表現(xiàn)同一主題,使得同一主題下詩歌內(nèi)容非常豐富,情感表達更有層次。賈開宗在創(chuàng)作組詩時深得其法,使得他的組詩能夠脫穎而出。

杜甫是唐代第一位大力創(chuàng)作絕句組詩的詩人,他開拓了絕句組詩的形式與內(nèi)容表達。他的絕句組詩不僅是對前代詩人創(chuàng)作的拓展,更對后學絕句律詩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肚锱d八首》《戲為六絕句》《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解悶十二首》等皆為其組詩中的經(jīng)典之作。賈開宗詩宗杜甫,學習其組詩創(chuàng)作藝術(shù),使得其詩歌能夠追隨名家之后,在清代詩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杜甫是儒家民本思想的忠實守護者與踐行者,以天下和百姓的安危為己任,憂國憂民的仁道主義精神為中國的人文精神樹立了百世楷模。賈開宗的杜詩情緣體現(xiàn)在他極力肯定杜甫其人其詩,在個人創(chuàng)作中更是學習杜詩的語言、內(nèi)容、藝術(shù)等諸多方面,詩作呈現(xiàn)出濃濃的杜詩風味。他所創(chuàng)作的杜詩專論《秋興八首偶論》更是體現(xiàn)了清代杜詩學深入化、專題化的新特點。賈開宗對杜甫的接受是時人學杜面貌的一個縮影,他的學杜反映著時代文風的潮流,與當時其他文人接受杜詩的方式基本相同,主要體現(xiàn)為擬杜、評杜。同時,他的杜詩接受更是體現(xiàn)著清代杜詩接受“廣、專、深、細”四個方面的特點,應(yīng)該納人杜詩接受史和清代文學史予以考察。

[參考文獻]

[1] 王利鎖校注.徐作肅集[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9.

[2] 陳子龍撰,孫啟治校點.安雅堂稿[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

[3] 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結(jié)社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4] 嚴迪昌.清詩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

[5] 扈耕田.雪苑社與復(fù)社關(guān)系考辨[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

[6] 賈開宗.邂園詩集[M].清道光九年刻本(1829).

[7] 宋犖著,劉萬華輯校.宋犖全集(第六冊)[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20.

[8] 賈開宗.園文集[A].清代詩文集匯編(第9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9] 王增文.商丘古代文學史稿[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8.

[10] 侯方域撰,王樹林校箋.侯方域全集校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

[11] 金生奎.明代杜詩接受研究[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9.

[12] 孫微.杜詩學通史(清代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

[13] 杜甫撰,仇兆鰲注.杜詩詳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5.

[14] 廖美玉.《大雅》的失落與召喚——唐代詩人的盛世論述與王道想象[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5).

[15] 呂驥.松尾芭蕉對杜甫風雅之受容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16] 賈開宗.杜少陵秋興八首偶論[A].清代詩文集匯編(第9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7] 龔敏.一本發(fā)于萬殊,萬殊歸于一本——對杜甫《秋興八首》的結(jié)構(gòu)分析[J].中國韻文學刊,2004,(4).

[18] 張東艷.清代杜詩評論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8.

[19] 郭茂倩編,聶世美、倉陽卿校點.樂府詩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0] 黃庭堅.黃庭堅全集[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

[21] 楊義.李杜詩學[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On the Poet Jia Kaizong’ s Admiration for Du Fu on the Period of Ming-Qing Dynastic Transition

ZHANG Bing,SU Huan (Coll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Gansu,73oo7o,PRC)

[Abstract] Du Fu is one of the models of Chinese literati who worried about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and his poems are a model of poetry creation for many poets after the Tang Dynasty. At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there was a fervent enthusiasm for Du Fu in the poetry area,and it became a trend to learn Du Fu,note Du Fu’s poems,and comment on Du Fu. The Xueyuan community was an important literary society in Henan at that time, and this community made a wide range of celebrities, commented on poetry,and created poems based on Du Fu’s creations, eventually tried to restore the elegance of poetry. Jia Kaizong,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Xueyuan community,praised Du Fu, saying that Du Fu had the inheritance of elegance. He created a special treatise on Du Fu’s poetry called The Analysis of Eight Poems of Autumn,and inherited Du Fu's lofty personality. He studied Du Fu during his creation, paraphrased Du Fu's poems, imitated Du Fu's creation on history into poems,and inherited the art of Du Fu's series of poems. Jia Kaizong spoke highly of Du Fu theoretically,and was also atracted by Du Fu's noble personality. He learned the content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Du Fu's poems in his creation,which reflected the poetics pursuit of Du Fu and formed Jia Kaizong's own poetic style.

[Key words] Xueyuan community; Jia Kaizong;Du Fu;acceptance

(責任編輯 周媛媛/校對 一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人成乱码视频免费观看|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情侣午夜国产在线一区无码| 在线精品自拍| 二级毛片免费观看全程| 欧美丝袜高跟鞋一区二区|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亚洲免费毛片| 亚洲欧美自拍视频| 不卡无码h在线观看| 欧美区国产区|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在线| 99精品在线看|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免费观看| 国产va免费精品| 久久综合AV免费观看| 国产白浆在线| 亚洲第一成网站|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午夜看片|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97av视频在线观看| 99在线视频免费|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久久综合激情网|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91亚洲国产视频| 免费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草热视频在线|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国产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 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 |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久久免费视频6|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国产视频你懂得|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曰AV在线无码|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全部无卡免费的毛片在线看|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国产99在线观看| 无码日韩视频|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亚洲无线视频| 亚洲第一视频区| 欧类av怡春院|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1毛片网| 69av在线|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日韩在线中文| 麻豆a级片|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免费啪啪网址|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91福利片| 不卡午夜视频|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