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球對綠色低碳、經濟、社會問題的日益關注,可持續發展理念已逐步滲透到各行各業。通過分析當前高校設計課程面臨的問題,探討如何將可持續發展理念通過游戲設計有效融入高校設計課程中,以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創新思維。本文結合游戲設計的特點和需求,提出設計課程的融合路徑方向,包括在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評估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構建了可持續發展理念與游戲設計融合的路徑。本研究不僅為高校設計課程的理論體系提供新的視角,也為可持續發展在今后課程設計中的應用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游戲設計;教學路徑;設計教育
在全球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驅動力。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陣地,高校設計課程在塑造學生的審美觀念、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當前許多高校設計課程仍面臨著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法傳統、學生社會責任感薄弱等挑戰,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設計課程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的潛力。與此同時,可持續發展理念已廣泛應用于產品設計、建筑設計、環境規劃等各個領域,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核心議題。因此本研究以游戲設計的互動性、參與性和沉浸體驗等特點為依托,結合可持續發展為主題,探討如何通過游戲的可玩性以及視覺表現方式,幫助學生從多維度理解可持續發展,并通過游戲設計環節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同時,研究強調跨學科協作和課程內容持續更新的重要性,指出高校設計課程應不斷探索與時俱進的教學模式,以更好地應對未來復雜的社會挑戰與環境挑戰。
一、可持續發展研究背景
可持續發展理論是指在滿足當代人需求的同時,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模式,其核心原則包括公平性、持續性和共同性。該理念促進了全球范圍內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合作,推動經濟向綠色、循環和低碳方向轉型,同時關注民生改善與社會公平,從而整體提升社會福祉水平。目前,可持續發展在各個生活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且案例豐富多樣。在建筑領域,許多設計采用可再生材料、節能技術和自然采光等綠色設計元素。例如,通過在建筑中大量種植樹木和植物,并采用太陽能供熱技術,實現綠色環保的最大化。同樣地,在經濟領域,資源共享模式也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體現,如共享單車等,這些方式不僅有效減少了資源的過度消耗,還創造了新的經濟價值并推動了環保理念的發展。此外,綠色智能社區設計等領域在國內外也逐步開展了相關研究,以“綠色理念”結合數字化的方式創造未來社區,探索如何在生活空間中實現更高效的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可持續發展案例實踐將繼續擴展,并會在更多領域中發揮積極作用。
高等院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逐漸將可持續發展相關內容融入教育教學體系。在學生培養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術能力、專業知識和溝通技巧,還需強調創新能力與文化素養的全面發展。目前,許多國內外高校已經將可持續發展理念嵌入課程體系,設立了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學科和課程,這些課程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概念、原則及實踐案例,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可持續發展理念已經在設計課程中展現出巨大潛力,對促進教育創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以及在環境保護等各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二、高校設計課程專業體系研究現狀
高校設計課程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素養和人文素養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目前,傳統的教學模式依然占主導地位,許多設計課程仍以講授式教學為主,缺乏互動性和學生參與感,導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設計能力未能得到充分激發。這種單向的知識傳授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缺乏互動與討論,課堂氛圍較為沉悶,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也因此受到影響。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感官體驗和創造力往往被忽視,課程內容難以真正打動學生,不能達到深入人心的效果。
此外,課程中缺乏足夠的實踐環節,接受項目式學習和實訓的機會較少,限制學生的實際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盡管一些高校已經開始嘗試引入實際項目,但由于師資力量和資源等方面的限制,實踐教學仍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導致學生對藝術創作過程的理解停留在理論層面,難以真正融入創作情境,限制了藝術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表達的提升。同時,設計課程往往忽視行業動態,導致學生在畢業后難以適應迅速發展的設計行業。課程內容更新的頻率較低,缺乏與設計產業的緊密對接,特別是在跨學科設計、新興設計方法等方面,課程設置顯得較為保守,導致學生在面對真實設計場景時,往往缺乏應變能力和實際操作經驗。因此,為了應對高校設計課程面臨的諸多挑戰,需要優化課程設計,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并建立科學、全面的評價體系,還應推動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以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培養具有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
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設計課程,既是響應全球可持續發展號召的必要舉措,也是提升教育質量和培養未來人才的可行路徑。從必要性來看,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嚴峻,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顯得尤為重要。高校設計課程作為培養學生審美觀念和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融入可持續發展理念能夠讓學生在藝術創作中關注環保議題,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從可行性來看,設計課程本身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易于接納新思想和新方法。同時,可持續發展在多個領域已有成功應用案例,為融入課程環節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啟示。因此,結合可持續發展理念設計課程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是教育創新的重要方向。
三、游戲設計引入高校設計課程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游戲設計在高校藝術設計課程中占據重要地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期,游戲藝術設計這一領域被推到了大眾面前,許多高校也新增了游戲藝術設計本科專業。游戲設計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還能讓學生在虛擬世界中表達個性和情感。在游戲設計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構思故事背景、游戲機制玩法、內容視覺化設計等環節進行創作,這不僅鍛煉了他們的藝術表達能力,還提升了他們的邏輯思維創新和技術操作技能。同時,游戲設計也是需要團隊合作的過程,學生需要學會有效溝通、分配任務以及解決合作中的沖突,有助于提升團隊協作能力和集體責任感。此外,游戲中復雜的情節和多樣的挑戰促使學生在面對問題時拓寬創新思維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和應對未來面對的挑戰。
目前,多數的高校設計課程多側重于平面設計、產品設計等領域,而游戲設計涉及交互、編程、用戶體驗、心理學等多個交叉學科知識,這也要求教師具備跨領域的專業能力。另外,游戲設計課程的評估體系往往過于注重最終制作成果,如體現游戲的可玩性或藝術表現,而忽視了過程評估和創新能力的考核。因此,在高校設計課程中引入相關游戲設計實踐,需要系統的課程規劃、師資培訓和評估體系等多方面的支持,推動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還應推動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和審美水平,從而培養具有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四、游戲設計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在高校設計課程中的融合路徑
(一)更新路徑基礎,明確教學目標
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高校設計課程,需要創新教學模式,教師應在課程中明確設定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目標。首先,引入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概念、原則和方法,使學生理解其重要性;其次,結合可持續發展理念,更新設計課程中的相關理論,通過游戲設計提升學生的美學素養和文化內涵。在課堂教學和任務設計中,需要特別強調實踐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結合游戲設計的真實案例和實踐環節,深化學生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理解與應用。
此外,游戲設計的目標應與課程中的可持續發展內容緊密聯系,確保兩者相輔相成,游戲過程能夠有效支持設計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在課程實施前應當設定具體清晰的游戲設計目標,幫助學生明確游戲設計的核心思路。結合可持續發展的四大屬性(自然、社會、經濟、科技),在游戲設計中融入這些維度,強調游戲的創新性、實用性與教育性,確保游戲在視覺化表現上能夠有效傳遞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理念,并激發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的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解決方案。
(二)提升教學效果,創新教學方法
將游戲設計與可持續發展融合到高校設計課程中,可以通過創新的教學方法及前沿的學科技能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創造力,加深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理解。采用項目式學習(PBL)模式,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掌握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概念。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以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游戲設計項目,讓學生分組進行深入研究,探索游戲設計方法以及視覺元素的創新應用,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可持續性在游戲設計中的關鍵作用,還能有效促進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的發展,實現跨學科知識的融合與能力的全面提升。借助人工智能技術輔助教師生成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課程內容,如最新的行業動態、案例分析和設計工具。同時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展推薦相關的學習資源,幫助學生快速了解和掌握可持續發展的前沿知識,為其推薦相應的設計方案、可持續性工具或行業最佳實踐案例。
(三)科學評估體系,優化課程設計
以游戲設計為依托,探討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設計課程的路徑,核心在于探索如何將綠色低碳環保、社會責任、文化價值等可持續發展理念有效嵌入游戲設計的教學內容與實踐環節。在評估其教學效果和影響時,需要關注多個方面,包括學生對可持續發展概念的理解、創新思維的培養、跨學科知識的融合,以及實際設計操作能力的提升。評估應通過一系列課程評價標準進行綜合考量,如課堂參與度、作業質量、團隊合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效率。同時,結合學生反饋、專家評審等定性評價方式,深入了解學生在設計方面掌握和應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進展。此外,還應特別關注學生在設計過程中是否展現出對社會責任和環境保護的深刻理解,以及是否能夠在游戲設計中有效融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通過量化與定性相結合的綜合評估手段,能夠為課程設計的優化提供數據支持,不斷提升教學效果,推動設計教育模式的創新與發展。
(四)持續迭代更新,煥發課程活力
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不斷發展以及游戲設計行業的持續變革,探索和優化其在游戲設計為例的課程中的融合路徑顯得尤為重要。為此,需要建立多維度的反饋機制,如收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跟蹤畢業生的職業發展情況等,持續調整和完善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與此同時,校企合作也是一種有效的途徑,通過將學生引入實際工作環境,使其深入了解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游戲行業中的實際應用與發展趨勢,從而加深其對行業需求和前沿動態的認識。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推動課程與行業需求的緊密對接,確保學生能夠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更好地應對挑戰和抓住機遇。
五、總結
在全球化背景下,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與游戲設計融入高校設計課程的研究,既是教育的延伸與創新,也是對新時代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度探索。隨著全球可持續發展議題日益凸顯,教育者應積極應對這一挑戰,在課程中引入可持續發展理念,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能力。為了實現高素質人才的全面發展,高校也應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和新興媒體的優勢,推動設計教育方式的創新,這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深化學生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理解與實踐能力。通過項目導向學習、跨學科合作與真實案例分析等多元化教學方法,學生將在實際操作中深入體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要性,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然而,設計課程教育的改革與創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課堂實踐中不斷探索、調整與優化。高校應根據自身特色與學生需求,構建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育路徑。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扮演引導者角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審美素養。
未來,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化與新媒體技術更新背景下游戲設計的發展,結合高校設計教育的人才培養目的,有必要持續關注并完善這一融合教學路徑,為培養具備社會責任感和創新能力的新時代人才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程旭暉.融媒體視域下高等學校美育教育路徑研究[J].公關世界,2024(19):1820.
[2]鄭天寧.游戲在美術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22.
[3]任曉麗.應用型本科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改革研究[J].大觀,2024(10):126128.
[4]岳偉,李文娟.人工智能賦能可持續發展教育變革:邏輯、挑戰與路徑[J/OL].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14[20241201].https://link.cnki.net/urlid/45.1066.C.20241120.1149.002.
[5]趙文琪.當代高校美術教學課程設計及創新發展:評《高校美術教育教學創新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24,44(21):86.
[6]盧元宋,汪維富,鐘志賢.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游戲化教學的策略設計[J].教育與裝備研究,2024,40(11):2934.
[7]周艷芳.應用型本科高校美育教育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C]//河南省民辦教育協會.河南省民辦教育協會202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鄭州:河南省民辦教育協會2024年學術年會,2024:7374.
[8]盧順心,潘玉艷.民間工藝融入設計專業教學的理念與實踐:以新昌竹編為例[J].天工,2024(13):7678.
[9]王朋.“四新”背景下地方高校人工智能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科技風,2024(32):4446.
[10]李保強,戴凱媛.課堂教學游戲化設計及實施策略[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9(7):1719.
作者簡介:查富方(1994— ),女,漢族,安徽六安人,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