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學徒制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熱點,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本文以職業健康安全技術專業為例,介紹本專業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崗課賽證融通”的內涵與基礎、現實困境及實施路徑,對實施過程進行可行性分析、探索校企合作共建途徑,并通過“儀器分析技術”課程實踐展現融通路徑,以期為其他專業課程改革提供可行的經驗參考,推進學徒制創新發展,提高職業教育的適應性。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崗課賽證融通;職業健康安全技術;課程體系
培養高技能人才是職業教育實現高端發展、優化人才結構的必然選擇,是新時期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新要求。培養高技能人才急需創新培養模式。調研發現,職業健康安全技術專業人才需求側第三方檢測機構產業結構升級,對高技術行業復合型人才需求旺盛。為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2018年職業衛生技術與管理專業(2021年新專業目錄更改為職業健康安全技術專業)成功申報湖南省第一批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并組建現代學徒制試點班,在實施過程中取得成效,也存在諸多困境。2021年,教育部強調,要推廣“崗課賽證”融合;同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指出,要完善“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機制[1]。有學者提出結合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對“崗課賽證融通”課程進行改革,但是改革停留在理論研究、課程研究層面,缺少具體案例研究,本文在職業健康安全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實施基礎上開展“崗課賽證融合”課程路徑研究,以期為其他專業課程研究提供思路。
1 現代學徒制與“崗課賽證融通”內涵與本專業基礎
1.1 現代學徒制
現代學徒制是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種旨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模式。它需要通過學校、企業深度合作,教師、師傅聯合教授,對學生進行技能培養。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分別在2018級、2019級、2020級組建現代學徒制試點班,對職業健康安全技術專業的學徒制研究積累了一定的實施基礎。
1.2 “崗課賽證融通”內涵
“崗”指崗位群核心工作任務,表現為個體完成具體崗位任務所必備的職業核心素養;“課”指課程體系,即人才培養方案,表現為與特定職業核心素養相對應的專業課程結構與課程模式;“賽”指職業技能大賽;“證”指職業資格證書和“X”證書[2]。專業團隊緊密聯系職業衛生檢測、環境檢測監測、安全評價等第三方檢測機構,分析崗位需求;結合崗位需求調整“儀器分析技術”“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技術”“環境監測與評價技術”“安全評價技術”等核心課程內容,自2018年以來本校多次參與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化學實驗技術”“食品藥品檢驗”“實驗室安全技術”等賽項并取得多個獎項,對職業健康安全技術專業的“崗課賽證融通”課程研究夯實基礎。
2 本專業現代學徒制下“崗課賽證融通”課程的現實困境
現代學徒制在實施過程中,課崗融合存在諸多現實困境,主要表現為現代學徒制試點過程中的課崗融合三難:一是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銜接的有效性不足;二是專業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的銜接融通不充分;三是教學過程要素與生產過程要素的零距離銜接不夠[3],在聯合推進“崗課賽證”課程融通的過程中,對接實際產業存在脫節錯位等現象,“崗”“課”“賽”“證”相對獨立、自成體系,造成了校內外課程資源的重置和浪費,導致課堂教學質量總體不高[4]。以“三難”為切入點,以職業健康安全技術專業為例,在現代學徒制實施基礎上探索“崗課賽證融通”課程的實施路徑,以推動現代學徒制的創新發展,培養德技并修的應用型人才。
3 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崗課賽證融通”課程的實現路徑
3.1 課程體系對標“崗賽證”的可行性分析
本專業可對標崗位包括: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評價、職業衛生檢測與評價、環境監測評價等。對標技能競賽包括:世界技能大賽“化學實驗技術”,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大賽“化學實驗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食品藥品檢驗”“實驗室安全技術”等,教師參與的教師教學能力比賽、行業技能競賽等。對標職業資格證包括:注冊安全工程師、安全評價師、農產品食品檢驗員。對標“1+X”證書包括:水環境監測與治理、地表水(河湖庫灣)水質監測、食品檢驗管理、可食食品快速檢驗。
通過梳理可融入教學和實訓的“崗賽證”知識點;確立對標工作崗位需求和各賽項技術指標的評價體系;設置對標“崗賽證”的專業課程體系;校企聯合開發“崗課賽證融通”教材與專業資源庫,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銜接、專業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的銜接。
3.2 校企雙元育人,校企共同分析崗位需求、制定課程標準體系
校企構建了雙主體育人機制,學校與家企業達成雙主體育人共識,先后與這些企業簽訂了現代學徒制合作育人協議,明確了雙方權利和義務。校企共建標準體系,校企通過落實學生(學徒)的培養目標、培養方式、學制(學分)管理、成本分擔以及課程體系與架構、授課方式與內容、教學組織與管理、質量標準與評價等內容,共建人才培養系統標準體系。
通過深入合作企業調研,依據合作企業提供的學徒崗位(初始崗位)和職業生涯發展路徑,完善“分段育人、分級進階”人才培養模式。確立5個目標崗位為職業衛生檢測、職業衛生評價、職業衛生檢驗分析、環境檢測、安全技術服務,5個初始崗位為職業衛生檢測、職業衛生評價、職業衛生檢驗分析、環境檢測、安全技術服務助理工程師,進一步明確了培養目標和規格。
校企聯合修訂全部專業核心課課程標準及主要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課程標準。校企共同修訂了“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技術”“職業病危害控制技術”“職業衛生評價技術”“儀器分析技術”“安全評價技術”“環境監測技術”7門核心課標準,還共同修訂了“人體結構與功能”“現代安全管理”“無機化學”等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課程標準。
3.3 以“儀器分析技術”課程為例深入探索融通路徑
3.3.1 產教融合:打造“三階四情景”培養現場工程師
本專業為湖南省第一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校企合作存在天然優勢[5]。為落實“產教融合”,培養第三方檢測新業態下人才緊缺技術崗位(化學檢驗工/員),專業團隊以“一專(專業)多企(企業)”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檢測現場工程師為目標,基于能力遞進和情景化教學,利用企業項目、校企資源打造“三階四情景”(三階:“初級—中級—高級進階技能”;四情景:“虛擬情景—現場情景—實操情景—共享情景”)模式進行體驗式教學,學生走進現場、企業工程師引進課堂,在“學中做、做中學”的過程中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培養解決工作現場問題的應用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3.3.2 “崗課賽證”:基于新業態項目重構教學內容
依據人才培養方案和國家新標準、新技術,結合第三方檢測行業新業態,以學徒制企業承接的監測工作項目為載體,對接分析檢驗崗位能力、化學檢驗工技能等級證書和“化學實驗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競賽標準、專升本考試大綱,以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將課程重構為六大模塊,基于檢測工作流程和設計性實驗要求,將模塊分為“三等級六任務”能力遞進“崗課賽證”融通任務。為維護民眾健康環境、解決民生問題提供參考依據,助建“美麗中國”。
3.3.3 學情循證:基于客觀證據分析偏差定目標
授課對象為職健2103班學生(44人),從學習平臺數據、虛擬仿真軟件學習記錄、問卷調查等方面進行學情循證,直擊核心問題。發現學生存在“三偏差”,即分析檢測全流程要求與學生知識技能水平有偏差、檢測操作標準化要求與學生精準規范意識有偏差、檢測煩瑣重復工作性質與學生職業認知有偏差。基于崗位職業能力和學情分析,結合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證書標準、賽項標準、某高?!皩I尽笨颇靠荚嚧缶V,以培養具備解決現場問題能力的“高技術技能人才”為導向,提出“懂檢測、會檢測、精準測、愛檢測”教學目標,剖析教學重難點,落實“高職、本科一體化”培養理念。
3.3.4 資源整合:緊跟新技術、新標準創建資源共享平臺
依托學徒制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校企團隊打造了“線上+線下”生態化教學資源,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實現線上線下交互融合式教學的開展、互動、評價和管理。采用高職高?!笆濉币巹澖滩摹秲x器分析》、校企共編實訓工作手冊,應用在線3D實景地圖、虛擬仿真軟件、《環境空氣 總烴、甲烷和非甲烷總烴的測定 直接進樣—氣相色譜法》(HJ 604—2017)等新技術、新標準,借助國家資源庫、在線精品課程、實習實訓基地,解決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3.3.5 創新評價體系:強化精準思維探索增值評價制度
以人培、課標為基礎,對標崗位要求、賽項標準、證書評價體系,確立項目考核評價標準。圍繞知識建構、技能獲得、素養養成,以個人、小組、班級為對象,校企雙師通過學習平臺、虛擬仿真軟件、自拍操作視頻和評價量表,實現課前、課中、課后的全過程數據采集評價。以提高檢驗水平、現場問題處理能力為結果導向,通過儀器操作整體流程進行終結性考核。此外,以精密度、準確度等為指標探索增值評價制度,踐行“人人能進步、人人有發展”的新教育觀。
3.3.6 育人主線:采用三環相融設計思政教育
新時代檢測人員以維護人民高生活品質為使命,采用“喚醒—內化—踐行”三環融合策略開展課程思政。課前、課中導入黨的二十大講話、學徒制企業文化、政策法規標準、環境污染現狀等案例喚醒職業認同感。課后道路環境現場調查、檢測方案制訂、結果計算和對標評價環節,學生從“數據”真切認識環境污染狀況,內化社會責任感。教師需要讓學生參與校園和社區宣傳保護環境、減碳減排的活動,讓學生用知識、行動守護“美麗中國”,維護人民高品質生活環境,踐行家國使命感。
3.4 “崗課賽證融通”的實施過程
以國家標準測定工作流程為主線,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學習能力,通過“三階四情景”體驗式實施教學,采用任務驅動突破綜合實踐能力、提升現場解決問題能力,打造崗課聯動四情景,解決創造崗位、學習體驗破解職業動機、精準意識不強的難點。三階具體為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針對學情中學生面對大型儀器不敢動不會動的問題,打造初級—中級—高級進階技能實踐環節,特別在高級技能中使用兩大常用大型儀器,強化、鞏固學生技能,提高學生現場解決儀器異常、數據異常問題的能力。四情景采用“虛擬情景—現場情景—實操情景—共享情景”遞進體驗式實踐,解決了學情問題。
3.5 “崗課賽證融通”特色與創新
3.5.1 新業態項目、真實情景,解決真實問題
“專企”合作真實項目,打破傳統單一物質單項實訓的設計,形成符合“新業態”的可行性綜合檢測項目;以校門口某路為采樣對象進行設計性實驗,真實職業活動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體驗探究式學習知識和訓練技能,提高學生參與度、積極性和獲得感,促進學生職業綜合素質和行動能力提升;編制檢測報告反映問題,為政府監管提供參考依據,解決民生關注問題,激發職業使命。
3.5.2 “三階四情景”探索,培養現場工程師深耕產教融合
基于現代學徒制試點成效,通過“三階四情景”體驗式實踐教學,“引進來”企業工程師使學生在校就具備現場工程師的能力,“走出去”的拋錨式教學提升了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現場解決問題能力,增強職業動機、精準意識,探索培養了能解決現場問題的檢測現場工程師,為后續課程進行輪崗奠定技能基礎,實現了工學結合。
3.5.3 雙樣品檢測、分層教學,強化規范精準
檢測的核心就是數據的準確,本項目以結果目標為導向,把檢驗水平的提高作為一切工作的基礎。通過“先虛后實”、R值進行“分層教學”,利于因材施教、精準教學;“雙樣品”檢測以精準指標分析學生檢驗水平高低,促進學生復盤反思,規范操作、提高技能,為“環境監測”“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等課程實施提供示范。在比賽中,學生取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競賽二等獎、三等獎,以及湖南省一等獎的成績。
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崗課賽證”融通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三難。本文以職業健康安全技術專業的“儀器分析技術”課程實踐經驗為例,開發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崗課賽證融通”路徑,以推動現代學徒制的創新發展。這有助于避免“崗課賽證”在職業教育活動中的脫節和錯位,促進專業課程的改革和更新,真正實現“崗賽證”進課堂,“課證賽”上崗位;有助于實現校企雙方深度融合,促進校企雙方共同壯大,培養行業緊缺技能人才;此路徑還可從職業健康安全技術專業拓展到其他領域,為其他高職院?!皪徴n賽證融通”研究提供可借鑒的實踐案例。
參考文獻:
[1]王輝,李蓓.基于1+X證書制度的“崗課賽證”融通路徑研究[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36(1):9194.
[2]王婧,徐涵.2010—2022年“崗課賽證”研究綜述:內涵演變、基本特征及前景展望[J].教育與職業,2023(6):9298.
[3]曲麗秋.基于現代學徒制的職業院校崗課融通策略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20,22(5):5760,65.
[4]王麗新,李玉龍.高職院?!皪徴n賽證”綜合育人的內涵與路徑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6):511.
[5]隆麗林,周逞麗.基于教學能力比賽的課程設計與實踐:以高職職業健康安全技術專業儀器分析技術課程為例[J].學園,2023,16(16):6971.
基金項目:2022年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現代學徒制背景下高職職業健康安全技術專業‘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研究”(ZJGB2022037)
作者簡介:隆麗林(1989— ),女,苗族,湖南花垣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職業衛生檢測、微生物檢測。
*通信作者:周逞麗(1970— ),女,瑤族,湖南懷化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為化學儀器分析、環境檢測、微生物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