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旨在研究開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的現狀、問題與對策,通過對基地建設背景和意義的闡述,分析基地建設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并提出推進基地建設的對策和建議,以推動開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研究采用了文獻綜述、調查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對開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的背景和意義進行了深入探討。首先,分析了基地建設的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并總結了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其次,通過對基地建設現狀的調查和分析,深入了解了基地建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最后,提出了推進基地建設的對策和建議,為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參考依據。
關鍵詞: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產教融合實踐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產教融合基地建設研究現狀
國外發達國家職業教育起步較早,例如,德國產教融合采取“雙元制”模式,這一模式培養了具有超高技藝的技術工人,提高了德國制造業在全世界的知名度,為德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國外也已形成較成熟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和基地建設方案[1]。
(二)國內產教融合基地建設研究現狀
國內學者針對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多種產教融合基地建設方案。楊宇行[2]針對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管理、功能、理念等多方面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的措施,以使實訓基地更好地為師生服務。李君[3]對國內外高等職業院校在實訓基地建設的現狀、優勢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
二、研究內容
(一)開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研究與基地建設現狀分析
通過實地調研,分析開封高職院校建設產教融合基地過程中學生、學校與教師反映的問題。并結合問卷調查、個案分析等手段分析開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的制約因素,在此基礎上進行基地建設的機制與模式研究。
(二)總結分析國內外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的經驗與啟示
結合第一步的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的制約因素,進一步分析調研,總結國內外產教融合基地建設的典型案例,研究其成功模式與經驗,提取關鍵因素。
(三)構建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方案設計與實施路徑分析
綜合國內外基地建設研究的借鑒和經驗,提出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服務社會為目標”的高水平創新型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方案與實施路徑。
三、研究過程與方法
(一)研究過程
本次研究時間為2022年07月—2023年08月,共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資料準備階段、系統實施過程、總結階段,如表1所示。
第一階段:資料準備階段(2022年07月—2022年11月)。(1)搜集并梳理國內外關于職業教育、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產教融合基地建設等相關的文獻資料,分析和總結相關理論成果,構建開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研究理論框架。(2)設計相關問卷,開展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與實踐問卷調查,制訂調研計劃,了解開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與實施現狀,為實踐提供支撐。(3)明確分工,制訂研究實施計劃,形成課題調研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系統實施階段(2022年11月—2023年05月)。(1)基于高職電子商務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多個維度,在調研基礎上,開展基于“雙創”+CDIO理念的高職電子商務課程體系與評價實證研究;(2)結合實踐反饋,進行整合提煉,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理論體系,形成研究性論文,并撰寫階段性報告。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23年05月—2023年08月)。(1)在研究的基礎上,通過課題組充分研討,形成若干結論、觀點;(2)撰寫研究報告、有關課題研究的論文、案例、活動方案,做好結項準備工作,迎接課題鑒定組的結題評估鑒定。
(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收集并梳理與職業教育、開封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產教融合基地建設等相關的文獻資料,在分析已有學術研究成果基礎上,構建開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研究理論框架,探尋需要突破的方向和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2)問卷調查法:以高職院校教師與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與訪談結合的方式,分析目前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與實施現狀,針對現有問題及不足,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與建議,再深入進行后續的分析,并提出現實的解決依據。
(3)行動研究法:針對目前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與實施缺乏實踐性等實際問題,在理論研究基礎上,圍繞高職院校產教融合與實踐教育目標,通過現狀分析→研究實踐→過程觀察→效果評價→總結反思→再實踐,循環往復推進課題研究。明晰課題研究的目標與任務,在實踐和研討中進一步進行開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與實踐。
四、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開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的現狀調查
1.問卷調查及結果
為深入了解開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的現狀,對開封高職院校師生、管理人員和當地企業工作人員展開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對于目前的開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的看法。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93份。
(1)調研對象身份分布。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接受本次調研的對象中,44.53%為開封本地高職院校的學生,23.66%為高職院校教師,10.43%為高職院校管理人員,21.37%為開封本地相關企業的工作人員。綜合來看,調研對象身份分布較為多樣和合理。
(2)開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不夠充分,校企合作項目較為豐富。34.61%的調查對象認為目前開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程度一般,35.11%的調查對象認為目前開封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項目比較豐富。
(3)開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尚不完善,運行機制、權責劃分、政策有待進一步明確。31.04%的調查對象認為目前開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比較完善,33.33%的調查對象認為一般。由此可見,開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尚不完善。多達37.15%的調查對象認為目前開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的運行機制、權責劃分、政策等完善度一般,有待進一步明確。
2.訪談調研及結果
針對此次課題研究,對開封高職院校師生、管理人員和當地企業工作人員進行訪談,了解開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情況及存在的問題,為后續研究提供支撐。
(1)高職與企業的人才供需不平衡。目前,開封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存在人才供需不平衡的問題。一方面,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所具備的專業技能與企業需要脫軌;另一方面,企業提供的實訓機會對于學生的成長和專業技能訓練幫助不大。
(2)法律制度不完善,校企合作缺乏保障。除了學校自身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之外,最根本的問題是政府沒有全面發揮管理職能,缺乏相關法制、政策、平臺的支持。
(二)開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的行動研究
1.發揮政府管理職能,健全校企合作法律體系
為了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校企合作加速發展,當地政府要加強地方制度建設,出臺符合當地發展特色、切合實際的配套政策,保障各參與主體的利益訴求。在以國家頒布的政策為主導方向的前提下,加強立法工作,確立主體權責劃分、執行規范等具體規定,力求發揮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的實效,解決校企合作存在的漏洞與隱患,促進建立科學高效的校企合作模式。
2.構建校企共建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供需平衡
深化產教融合,進行校企合作,本質上是為了培養出服務于企業和社會的高質量技術型人才,所以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是校企雙方共同的責任。因此,應當構建校企共建專業與產業、崗位與課程、課程與證書三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
首先,開展行業調研。以服務高職各專業對應行業發展需求為方針,以崗位實際需求為根據,通過走訪相關企業、進行問卷調查、實行網絡調研、研究政策文件、研讀政府工作報告等方式,分析行業發展的核心需求,研討崗位技能需要。結合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學校辦學特色、學生整體能力水平等影響因素,定位專業適配的崗位類型,將專業瞄準的崗位與企業實際需要相匹配,實現專業與產業相融合。
其次,基于行業發展需求建設專業課程體系。邀請行業專家開展討論會,確定本專業最優的課程體系,將崗位與課程相融合。創建與行業發展接軌的專業課程體系,以行業現有崗位對職業能力水平的要求為指導方向,課程內容以培養充分適配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的綜合型、技術型人才為目標,將授課、實訓、實習、實踐、認證考試等方式設為教育教學環節。
最后,切實促進“1+X”證書體系在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中的實施。將課程學習與校企合作實訓相互融通,將企業亟須的、缺口較大的職業技能人才,同新的行業技術、操作規范、工藝要求等進行結合,從而達到學歷證書和職業證書協同并行,促成學生在校期間實現上崗培訓和職前教育,減輕企業的人才培養培訓成本。
3.建設校內外產教融合基地,深度實現校企合作
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從校內建“工廠”、廠內建“學校”和健全實訓基地產教共同育人的可持續發展三個維度對開封高職產教融合基地建設進行機制分析研究,把學校實踐教學、企業真實生產、提高創新應用能力作為基地建設的核心目的。
校內建“工廠”,打造高質量人才培養環境。學校仍然是高職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主戰場,通過充分利用學校本身所具有的教學場地、實驗場地和教學設備,與當地企業進行合作,通過實訓設備捐贈、共享,引進企業技術人員開展實訓指導,校企合作設計實訓方案等。
廠內建“學校”,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創新實踐能力。校外實訓基地一般由企業主導,基于企業的用人需求、項目設置,與已有資源進行相應的實訓基地拓展、建設,在這種職業化的環境中,學生一般直接上崗實訓,能夠鍛煉學生的職業技能,且在實訓過程的突發狀況中,通過思考、合作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使學生累積職業經驗。
五、研究成效
(一)創新了高職院校專業的教學體系
建設了由通識教育、專業教育、校企合作實訓、“1+X”證書培訓四部分構成的高職院校專業教學環節。其中,實踐教學環節包括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和校內外產教融合基地頂崗實習環節。
(二)優化了開封高職院校專業的課程設置
以產教融合為抓手,通過結合開封當地的行業結構、企業需求及行業發展等情況,實現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調整高職院校專業的課程內容,以線上線下教學、學習與實踐為基石,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結合,專業與產業、崗位與課程、課程與證書三合一相結合,專業技能強化與技能證書相輔相成,優化了開封高職院校專業的課程設置,提升了高職院校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了職業競爭力。
(三)提高了開封產教融合的實踐質量
通過開展開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的研究實踐,發揮政府管理職能、健全校企合作法律體系,構建校企共建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供需平衡,建設校內外產教融合基地、深度實現校企合作,開發校企合作項目、健全產教融合基地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了校企合作制度,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技術技能人才與就業崗位的非匹配性問題,提出加強對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崗位適應度,提高了開封產教融合的實踐質量。
(四)促進了開封本地的教育和經濟發展
高職院校的人才輸出、企業用人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開展開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的研究實踐,促進校企深度合作,推動了行業的平衡發展,同時基于開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提高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在推動了高職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的同時,通過人才培養,促進了開封本地的行業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
六、存在的問題和設想
(一)存在的問題
1.研究范圍和研究對象有限,研究普適性不高
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導致本研究實踐開展只針對開封高職院校師生、當地企業工作人員,調研對象有限,有限的研究范圍和研究對象降低了研究成果的普適性。
2.實踐成果與理論成果的步調未完全一致
本課題在鄉村振興戰略下對開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基地建設方面的研究在理論層面上是較為完善的,但是在具體實施中發現,理論研究與實際研究工作的實踐尚未完全一致。
(二)設想及建議
1.加大時間資金投入,拓展實驗范圍
為了獲取更具普適性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結論,下一步可以加大時間和資金投入,考慮不同學校教育資源、教育環境等方面的差距,囊括更多實驗對象,獲取更加豐富的研究成果,提高研究成果的普適性。
2.提高評價反饋效率以同步理論研究
目前,研究工作的實踐與理論研究不同步,一方面是因為一般理論研究規范后才會開展實踐研究,另一方面是由于實踐過程中會有各種問題和突發狀況,阻礙實踐效果達成理論研究的目標。針對這一問題,應當加強對實踐過程的監督,提高評價反饋效率,使實踐與理論研究同步。
參考文獻:
[1]崔立群.產教融合視角下的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研究[J].時代金融,2015(08):189190.
[2]楊宇行.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現狀及發展對策[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15):35903591.
[3]李君.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以江西ZY高等專科學校為例[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16.
作者簡介:陳璐(1987— ),女,漢族,河南溫縣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管理科學與工程;王永嘉(1988— ),男,漢族,河南睢縣人,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國際工程;陳倩(1984— ),女,漢族,河南溫縣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