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916(2025)15-0136-05
The Influence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Counselors’ Personality on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Heart-to-Heart Talks
-BasedontheModel ofBig5Personality Traits
( Institute, )
Abstract:Focusingontheinfuence mechanismofcollgeanduniversitycounselors’hearttoeartalksefectiveness,amultiden sionalanalysisfameworkwasonstructedbasdothemodelofig5personalityraitsUsingamixed-methodsapproachcombiingquestionnaire surveysand in-depth interviews,a stratified sample of 1,218 students from 7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outhern Jiangsu was surveyedResultsowdsigatdfrecsionesatiiessogouelorsitfetpersoalitritseta fectscommuatioitieeablssssgstiocptasesssusfluppmetatio cismrelatestoovesatiosabilitydoespromotsikingexpasiDtialalysislsvealedigiicantoee encediferencesregardingstudentgender,grade,andmajor.Basedontheempiricalfindings,twoimprovementpathsareproposd:first, implementingpesoalitdapatiostategisateidiiualouselorlevelfocusingoaningotioalanageetbild openthinkingthougheloitieent;scodstablsinpsoalitybitansatteersityagtleel, andbuilding asupportsystemencompasingcommunicationskillstraining,MBSRworkshops,andefectivenessfeedbacksystems.
Keywords:counselors’personality;heart-to-hearttalks;model ofBig5personalitytraits;pertinence;ffectivenes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大學生群體的規模同步增長,他們的思想傾向和心理健康等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作為與學生聯系最為密切的輔導員,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輔導員通過談心談話這一重要途徑,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生活狀況和心理需求,幫助學生解決面臨的困惑和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引導工作。
目前,對于開展談心談話的研究主要聚焦在重要性、技術策略和輔導員提升路徑等外部因素上,較少深入探討輔導員性格這一內部因素是如何影響談心談話效果的。從實踐中觀察到,不同性格的輔導員在與學生進行談心談話時,其效果呈現出明顯的差異[1],直接關系到學生工作的整體成效。因此,深入研究輔導員性格特征在談心談話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它不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輔導員性格與談話效果之間的關系,也能為高校選拔培養有戰斗力的輔導員隊伍提供科學依據,從而提升學生工作的整體水平,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效果評價與樣本數據收集
(一)效果評價指標設定與調研情況說明
為全面衡量談心談話效果達成情況,運用調查問卷分析法展開研究。先廣泛收集不同輔導員與學生互動的數據信息,從宏觀層面把握各性格維度與談話效果之間的整體關聯趨勢,圍繞不同性格特征的輔導員在具體談話場景中從開始交流到最終對學生產生全過程影響的研究目標,保障調查問卷的問題具備普遍性與代表性[2]。在此基礎上,科學設計問卷內容,圍繞大五人格模型各維度及談心談話效果的相關評價指標設置題目,如詢問輔導員在面對學生問題時的行為表現以及學生在談話后實際問題解決、心情改善、行為積極變化等方面的情況。
(二)樣本選取與數據收集
在高校類型的選擇上,既包含綜合性大學也覆蓋專業性強的院校,學生群體多樣化體現出不同背景學生對于談心談話的需求與反饋。選取理工科、文科院校和師范、藝術院校等,以觀察不同專業傾向的學生與輔導員交流互動時的特點差異,使樣本更具豐富性和多樣性。學生樣本則從新生至畢業生每個年級按一定比例抽取,充分考慮不同年級學生所處的學習階段、面臨的問題以及心理狀態,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他們與輔導員的談心談話情況及效果。
數據收集主要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線上借助專業的問卷調查平臺,設計并發布詳細的調查問卷,通過與蘇州大學、蘇州城市學院等高校學生事務部門、學生會、社團等合作,將問卷鏈接廣泛傳播至學生群體中,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填寫。這種方式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快速地觸達大量學生,且便于后續的數據整理與分析。線下則選取部分高校進行實地調研,在征得學校相關部門同意后,對部分學生和輔導員進行了專門的訪談,針對典型案例以及需要深人了解的問題,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獲取更為細致、真實的信息。
本次數據收集工作共發放問卷1250份,對回收的問卷進行了嚴格篩選,剔除無效問卷32份(如回答不完整、明顯隨意作答等情況),最終獲得有效樣本數量共計1218份,這些有效樣本為后續深入的數據分析以及研究結論的得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大五人格模型各維度與談心談話針對性與實效性的理論關聯
(一)大五人格模型概述
大五人格模型是當前心理學領域廣泛應用的一種人格特質分析框架,它涵蓋外傾性、宜人性、責任感、情緒性與開放性這五個維度[3]。外傾性主要體現個體在社交互動、獲取刺激以及展現活力等方面的傾向;宜人性著重反映個體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合作精神、同情心以及對他人的信任感等特征;責任感聚焦于個體的自律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以及目標導向行為等方面的表現;情緒性主要描述個體的情緒穩定性以及自我調節的能力;開放性體現個體的好奇心、創造性、想象力以及對新事物、新觀念的接受程度等特質。每個維度都有著獨特且豐富的內涵,并且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來支撐其在分析人格特質方面的應用,為研究輔導員性格與學生談心談話效果達成的關系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二)大五人格模型各維度影響談心談話針對性與實效性的理論依據
從大五人格理論視角考察,各維度對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針對性與實效性有著不同的潛在影響機制。就外傾性維度而言,高外傾性輔導員積極主動的交流風格有助于快速與學生建立聯系,打開溝通渠道,使學生更易袒露心聲,從而為后續深入解決問題、達成談話效果創造良好開端;低外傾性可能導致溝通不暢,影響信息傳遞與問題挖掘,阻礙效果達成。就宜人性維度而言,高宜人性輔導員憑借較強同理心與親和力,易營造和諧氛圍,讓學生更愿意接受建議,積極配合解決問題,推動談話效果的實現;低宜人性易引發學生抵觸,使建議難以落地,影響效果達成。就責任感維度而言,責任感強的輔導員嚴謹的準備和及時跟進工作能確保對學生問題的精準把握與計劃有效落實,促使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產生積極改變,直接助力談話效果達成;若責任感缺失,則計劃易落空,學生問題難解決,影響談話效果[4]。就情緒性維度而言,情緒穩定的輔導員在面對學生問題時保持冷靜,理智引導學生平復情緒、思考對策,保障談話順利進行并達成預期效果;情緒波動大的輔導員可能擾亂談話節奏,加重學生負面情緒,不利于效果達成。就開放性維度而言,開放性好的輔導員能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拓寬視野,使學生在思維碰撞中更好地理解問題、探索解決方案,促進談話深度與效果的提升;開放性不足則可能抑制學生積極性,限制談話效果達成。
(三)大五人格模型各維度得分情況
表1大五人格模型各維度得分情況

通過比較各維度的得分,可以了解輔導員在不同人格特質方面的整體表現。如宜人性維度平均得分3.8分高于外傾性維度的3.2分,這可能意味著輔導員整體上在宜人性方面表現更好,更傾向于充分傾聽并尊重他人、尋求共同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外傾性、責任感、情緒性和開放性維度上,輔導員的個性差異比較明顯。尤其需要關注情緒性維度高分組和低分組的差值達到2.5分,這種差異可能表現為輔導員在面對學生問題行為和學習態度、學生心理健康和個人成長發展以及重大突發緊急事件時的情緒控制能力、應對壓力的方式等方面。
(四)相關性分析
在評估輔導員與學生談心談話工作成效時,綜合考量學生在情感、認知、行為等多方面的反饋,通過設定具體題目,以打分、選項占比等量化方式收集數據,如采用均值統計學生談心談話效果各指標評價,借助SPSS軟件分析輔導員性格與談心談話效果的相關性,用相關系數 (r) 和顯著性 (p) 等數據說明關系,體現研究的科學性與客觀性,如表2。
表2輔導員性格與談心談話效果相關性

從心情改善、建議實用性、主動袒露心聲意愿以及學習生活積極變化等多個維度對談心談話效果進行評價,較為全面地覆蓋了談心談話可能對學生產生影響的各個方面。不同維度的平均得分存在差異,反映出談心談話在不同方面的效果不均衡。例如,心情改善情況得分相對較高,學習生活積極變化得分相對較低,這提示在關注學生即時情感反饋的同時,更要注重如何將談心談話的積極影響切實轉化為學生在實際學習和生活中的長期改變。
不同性格維度對談心談話效果各指標的影響呈現出特異性。比如外傾性主要影響學生心情和溝通意愿,對建議實用性影響小;宜人性則在多個指標上都有突出關聯,這說明輔導員性格并非單一地影響談心談話效果,而是不同性格特質分別作用于不同方面,為精準提升輔導員工作能力提供了方向,即針對不同的工作目標,可強化相應的性格特質培養。每種相關性背后都蘊含著特定的作用機制[5,例如責任感維度與學生學習生活積極變化的正相關,是通過談話前準備、談話后跟進等一系列認真負責的行為實現的。深人理解這些機制,有助于輔導員認識到性格與效果的聯系,從本質上把握如何通過調整自身行為來優化談心談話效果。
基于這些分析,輔導員可以明確自身性格優勢與不足對談心談話效果的影響,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自我提升。例如,情緒性維度與學生情緒平復及整體滿意度呈負相關,情緒較易波動的輔導員可著重加強情緒管理能力的訓練,以提升學生的談話體驗和滿意度。在輔導員團隊建設方面,了解上述性格與效果的關系,有助于合理搭配人員,發揮不同性格輔導員的優勢,實現團隊協作的互補。
(五)差異性分析
不同性別、年級、專業的學生對輔導員性格及談話效果存在認知差異,研究運用方差分析等統計方法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以下是具體的差異性分析結果呈現,見表3。
表3差異性分析


輔導員在與學生談心談話時,應意識到男性和女性學生對其性格特質的感知和需求存在差異。對于男性學生,在展現外傾性積極推動問題解決的同時,要注重提供有針對性的學業職業規劃指導;對于女性學生,要特別強調宜人性,給予充分的情感關懷和理解,并且時刻保持情緒穩定,以滿足她們在談心談話中的心理需求,提升談話效果和學生滿意度。
了解不同年級學生需求的動態變化至關重要。對于新生,輔導員應主動熱情交流,幫助其適應校園生活;大二、大三學生處于學業關鍵期,輔導員要在專業學習引導上體現責任感,并增強宜人性以協助處理人際關系和學業競爭壓力;大四學生面臨畢業抉擇,需積極提供就業升學等關鍵信息,且保持良好的情緒穩定性給予支持。同時,根據各年級學生對外傾性和開放性的需求波動,靈活調整交流方式和話題范圍,以更好地服務學生成長發展。
要考慮到文理科及不同專業特性。文科學生注重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輔導員應提升外傾性和宜人性,積極營造活躍開放的交流氛圍;理工科學生側重專業問題解決,輔導員需在專業學習指導上展現高度責任感,并根據新興專業和傳統專業的發展差異,調整自身的開放性,為學生提供符合專業需求的前沿信息和創新思路引導,從而增強談心談話對不同專業學生的吸引力和實用性。
三、提升輔導員談心談話針對性與實效性的策略
(一)基于性格的自我優化策略
通過研究發現,輔導員需準確認識自身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發揮優勢、克服不足,通過系統的自我優化來提升談心談話效果。這要求輔導員在實踐中不斷反思、調整,建立起符合自身特點的有效工作方法。外傾性維度影響交流氛圍的營造與師生距離的拉近,適度的外傾性有助于促進學生敞開心扉,但過度外傾可能抑制學生表達。對此,外傾性不足的輔導員可通過參與學生文化活動、設定定期談心自標等方式提升主動溝通能力。外傾性過強者則需著重培養傾聽能力,避免過度主導談話。宜人性維度通過營造和諧氛圍提升學生對建議的接受度。輔導員可通過加強同理心訓練、閱讀相關書籍、談話后及時反思等方式,提升對學生情感需求的理解與回應能力[。責任感維度是談心談話實效性的重要支撐,輔導員應建立嚴謹的工作流程,包括前期準備、過程管理和后續跟進,可通過建立自我監督機制,定期評估談話效果并適時調整。開放性維度影響談話的深度與價值,輔導員應持續拓展知識面,通過參加學術講座、關注前沿資訊等方式開拓視野,同時對學生的創新想法持包容開放態度,共同探討其可行性。情緒性維度關系到談話氛圍的穩定性,情緒波動較大的輔導員需掌握情緒調節技巧,如深呼吸放松、積極自我暗示等,并通過運動、寫日記等方式疏導負面情緒,保持談話過程中的理性與穩定。
(二)高校層面的協同支持策略
高校應從多方面為輔導員提升談心談話針對性與實效性提供協同支持。針對不同學科專業、男女生比例或年級適配輔導員;對于不同性格特質的輔導員,可以安排更適合他們的工作任務。例如,外傾性高的輔導員可以更多地負責學生活動的組織和溝通工作,而責任感高的輔導員可以承擔一些需要細致跟進的學生事務管理工作。情緒穩定性對處理學生問題至關重要,且目前部分輔導員在這個維度上得分較低,高校需關注輔導員的情緒和心理狀況,適時針對性地開展相關的情緒管理培訓。同時,可以定期舉辦形式多樣的工作坊,如情景模擬訓練、壓力管理課程、心理健康講座等,通過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形式提升外傾性不足輔導員的溝通能力,組織同理心訓練工作坊增強輔導員宜人性,舉辦工作流程規范化培訓強化責任感,開設情緒管理課程幫助情緒易波動的輔導員穩定情緒,以及組織開放性思維拓展培訓提升輔導員對新事物的接納度[7]。建立性格與談話效果反饋機制,定期開展學生對輔導員談心談話效果及性格表現的問卷調查,開設師生溝通反饋渠道,整理分析反饋信息形成報告提供給輔導員,使其明確自身優勢與不足并針對性改進。營造良好師生交流氛圍,打造溫馨舒適、私密性好的談心談話場所,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弘揚尊重理解包容的理念,為談心談話效果達成創造有利條件。
四、結語
高校應全面考慮輔導員的性格特點,采取一系列協同支持策略,以提升談心談話的針對性與實效性。通過定期組織多樣化的工作坊,不僅能夠幫助輔導員提升個人能力,還能增強其自我認知和情緒管理能力。建立性格與談話效果的反饋機制,能夠確保輔導員及時了解自己在談心談話中的表現,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同時,營造良好師生交流氛圍,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傾訴心聲的平臺,促進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理解和信任。
參考文獻:
[1]成曉娟,肖海雁.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技術的有效性研究[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4):117-121.
[2]劉瀟,張磊.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開展探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6):41-43.
[3]王君.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能力研究[J].教師教育論壇,2022(11) :58-61.
[4]邱祥建.意象對話在人力資源管理實踐中的運用[J].人力資源,2024(16):126-128.
[5]湯晨琦.人格與能力的混同:對OECD社會情感能力測評的反思[J].上海教育科研,2023(8):66-70.
[6]鄭勇軍,陳浩彬.高校輔導員勝任力結構模型研究[J].心理學探新,2021(2):169-175.
[7]ZEWUDEGT,MESFINY,SADOUKI,etal.ASerialMediationModelofBig5PersonalityTraits,EmotionalIntelligence,andPsychological Capital as Predictors ofTeachers’ProfessionalWell-Being[J].Acta Psychologica,2024(250):104500.
作者簡介:黃翌皓(1980—),女,漢族,江蘇蘇州人,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學生管理、思想政治。
(責任編輯:馮小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