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922.291.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916(2025)15-0052-04
The Loc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Reorganization Financing Claims Protection Ru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est Balance
Zou Yusen [ZHH(Guiyang) Law Firm,Guiyang 550002]
Abstract:TheUnitedStateshasadoptedaprogressveprioritymethodbasedonthediffcultyofreorganizationfinancingTrougha refinedrulesste,itfectielyalancsteiterestsongteisofrorgazatiofaningndoerprorityeditodcu rityrightoldmaalldaptigtoespialsdumsacsofteartsidindtorgaatioJpa uniformlyrecognizesfinancingclaimsascommon-benefitclaims,withtherankingbetweensecuredclaimsandunsecuredclaims.China’s regulationsaretoosimpliticnddonotstpulatethprorityelatioshipetweensuredorgazationfiancingclaimsadeistigs curedclais.Iissugestedthatthebankruptcylawberevisedtoclarfythefolowing:first,unsecuredreorganzationfinancinglais shouldbeclasifiedas“common-bnefitclaims”,ndtheirankingshouldbeconsistent withothercommon-benefitclaims.Loansprovidedtothedebtorforotiuingperasfterteoanzatioalatiisledutfoeteoutcctsteeoranzatioseare necesaryfortheenterprisetocontiueoperatingndcanonlybetreatedascommon-benefitclaisifratifiedbytheceditors’mtingafterwardSecond,thebasicprincipleofrespectingonbakruptclawssouldemaintaied,andteprovisionsofteCilCdeadingthesecuitysystemshouldbeuniformlyaplied.Thepriorityofsecurityrightsonreorganizationfinancinglaimsshouldfolowthepro visionsf theCilCode,andthetypesofsecuritythatcanbeestablishedforreorganizationfinancingclaimsshouldbeexpandedThird, itshouldbeclarifedtatroganationfiancinglaisasommonbenefitlaiseainteiratureandrepaentprorityeifere organization fails and the case proceeds to liquidation.
Keywords:reorganization financing; financing guarantee;common-benefit claims;interest balance
破產重整程序啟動后,重整企業如何繼續經營至關重要。能否獲得新資金的支持決定著重整的成敗,但因重整債務人已缺乏信用,新資金支持者將面臨相當的債權實現不能風險,因此通常會要求其債權獲得最優先的清償保障以確保其最大受償率[1]
規避風險是債權人的本能,實現期望效用最大化是其決策的重要影響因素,這使得債務人要獲得重整融資的成本必然很高。因此,立法者采取必要的干預手段,給予重整企業以借款授權并給予貸款債權人以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就非常重要[2]。“公共池塘理論”和“囚徒困境模型”[3]清晰說明,相較于要求債權人達成集體協議,破產法的統一規定更能節約債權人之間的競爭成本。因此,建立法定的重整融資債權保障規則成為當代各國破產法的普遍選擇。但是,“債務人信用缺失的情況下,如何加大融資力度同時避免對現有債權人的損害,是一個頗費思量的問題”[4]
一、域外重整融資債權保障規則的代表性立法分析
不同法域關于融資債權優先清償的具體清償體系和優先順位規則有所不同,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美國的遞進式優先權模式和日本的共益債權模式。
(一)遞進優先權模式
美國《聯邦破產法典》規定,管理人有權代表破產財團向他人借款或者賒購貨物。該法典第364條設置了獨特的重整融資債權四級優先權清償順位體系,明確了遞進式的激勵,有助于保護債權人免受債務人不計后果過度舉債帶來的風險[5]
第一種是管理費用優先順位,根據《聯邦破產法典》第364條(a)和(b)規定,未設定擔保的重整融資借款,視是否用于債務人的正常經營范圍,通過不同程序成為管理費用債權而劣后于有擔保債權但優先于普通債權和稅款、社會保障債權等其他法定優先債權而受償[6。第二種是超級優先順位,根據《聯邦破產法典》第364條(c)(1)規定,若債務人不能通過前述方式獲得借款,經法定程序后可使重整融資債權作為特殊的破產管理費用債權而獲得優先于其他任何管理費用受償的權利。第三種是高級優先權,根據《聯邦破產法典》第364條(c)(2)(3)的規定,在不能獲得第二種重整融資時,經法院公告和聽證后,即可設立不使既有的擔保權受到妨礙的擔保權。第四種是頭等優先權,根據《聯邦破產法典》第364條(d)(1)的規定,管理人在充分證明除該借款人外無任何其他渠道獲得資金,且對特定財產上已有的擔保債權人提供了充分保護,則法院在公告和聽證后,可授權該借款在該特定財產上設立擔保,且擔保權的順位優先于或者平行于該特定財產上既有的擔保權。除上述實體規則外,《聯邦破產法典》第361條還規定只要債權人的借款行為系善意,則其取得的優先順位或擔保權不因重整程序終止而受不利影響。
(二)共益債權模式
日本有關重整融資債權順位之內容由《民事再生法》和《公司更生法》規定,二者幾乎一致?!睹袷略偕ā返?19條第5項規定有關再生債務人財產的、再生債務人等在再生程序開始后基于借入資金或其他行為所生之請求權為共益債權;第121條第2項規定共益債權優先于再生債權獲得清償。因而,日本的重整融資債權順位模式可稱為共益債權模式。民事訴訟法學者谷口安平指出,共益債權的性質雖難明確定義,但其基本意義是指對再生債權全體有利的費用支出相關的債權[7]
與傳統共益債權理念不同,《民事再生法》第120條從時間范圍上對共益債權進行了擴張,規定在再生程序申請后到再生程序開始之間,經法院或者法院賦予權限的監督人的許可,借款、購買原材料及其他繼續營業所必需的原因產生的債權也可作為共益債權??紤]到共益債權的無限制擴大將會損害其他普通債權人的權利,故《民事再生法》將其限縮為重整程序申請后至裁定前的這一段期間內發生的借款可以屬于共益債權,同時要求該借款不可或缺并獲得法院或監督人同意[8]
(三)上述兩種模式的比較與思考
美、日兩國的破產立法均賦予重整融資債權以優先性,但實現方式和優先程度則大相徑庭。美國根據重整融資的難度采取遞進式的優先方式,通過精細化的規則體系有效平衡重整融資債權人與其他優先債權人、擔保權人之間的利益,以最大限度適應不同重整案件中當事人的特別需求和情況。日本則一律將融資債權確認為共益債權,順位在有擔保債權和無擔保債權之間,并且其范圍除法院裁定重整程序后發生的借款外,還包括當事人提出重整申請到法院做出重整裁定期間的借款。
賦予重整融資債權以優先受償地位,實際上增加了債務人在一般責任財產上的負擔。這就意味著重整融資債權的保護力度與既有債權的保護程度之間呈負相關關系,重整融資債權的優先受償地位越高,既有債權受不利影響的可能性越高。因此,在破產重整制度中,賦予重整融資債權以優先性的做法必須受到嚴格限制,這就需要平衡以下因素:一是保障在先債權的權利實現;二是減少對有擔保貸款的影響;三是避免無擔保債權遭受過度侵害。
二、現行法條件下重整融資債權保障規則的局限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以下簡稱《企業破產法》)第75條允許管理人為重整融資債權提供擔保,《破產法司法解釋三》第2條規定,為繼續經營而進行的借款可以參照適用“共益債務”的規定,優先于普通無擔保債權清償,從而為重整融資提供了兩種不同的優先清償地位。如此安排雖有利于改善營商環境,但亦存在不足。
(一)有擔保重整融資債權實現存在的問題
根據《企業破產法》第75條第2款的規定,重整過程中可以融資,而且可為該融資債權提供擔保,獲得擔保成為重整融資債權的重要保護方式。但該規定過于簡陋,未明確有擔保重整融資債權與既有的有擔保債權之間的順位關系。根據《破產法司法解釋三》第2條第2款規定,可為重整融資債權設定的擔保僅限于抵押,與《企業破產法》第75條第2款規定相比,人為限縮了可以為重整融資提供擔保的類型,減少了對融資債權人的保護手段。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引入功能主義擔保觀而擴張擔保類型的背景下,《破產法司法解釋三》嚴格限制擔保類型的做法明顯缺乏開放性。
(二)無擔保重整融資債權的法律性質未明確
《企業破產法》第75條第2款的規定引發了爭議,集中在重整融資形成的債務是否屬于共益債務,即該法第42條第(四)項所規定的“其他債務”,進而使債權人取得隨時要求債務人財產的清償的地位?!镀飘a法司法解釋三》第2條規定以“參照”適用的方式,將“為債務人繼續經營而借款”涵攝于“共益債務”中的“為債務人繼續營業而產生的其他債務”之下,填補了《企業破產法》的法律漏洞,在形式邏輯上亦符合《立法技術規范(試行)(一)》第18.3之規定。該規定明確了企業破產案件受理后為債務人繼續營業而生的借款在重整程序中的權利性質、清償順位,及為重整融資債權與既有的有擔保債權之間的清償順位。但未直接規定重整融資債權的法律性質,重整融資債權能否獲得共益債權地位取決于重整融資債權人是否通過訴訟主張并取得法院支持,未能為重整融資債權人提供明確預期。
(三)重整融資債權優先性存續期間未明確
在重整過程中,若無法按時提交重整計劃、重整計劃草案未獲通過或獲得法院批準、重整計劃執行失敗等,都會導致重整失敗使債務人被宣告破產并轉入破產清算程序。此時提供借款的“繼續營業”目的已不復存在,那么新融資債權因參照適用共益債務而獲得的優先地位是否繼續有效?其所受清償和所設擔保是否繼續保有?未受清償部分能否繼續得到優先償付?實踐中重整融資債權人對此不無顧慮,但司法解釋卻未予規定。
三、重整融資債權保障規則的完善
基于對重整融資債權保障規則在比較法上的總結以及現行法有關規定的反思,建議從本土化適應的角度出發,對我國重整融資債權的保障規則進行系統規定。
(一)一體化適用《民法典》擔保制度規則
在已設定擔保權的財產上為重整融資債權設定擔保權,若該財產價值貶損或重復擔保,則重整融資債權上的擔保權與既有債權上的擔保權將發生沖突?!镀飘a法司法解釋三》第2條規定重整融資債權的順位不得有先有既有的有擔保債權,以保護后者。但如此規定將導致融資難問題仍然突出,于是有學者呼吁借鑒美國《聯邦破產法典》的“頭等優先權”做法,在特定情形下另重整融資債權順位優先于既存有擔保債權[9]。破產法中的有擔保債權優先規則的法理基礎是別除權,別除權實際上是破產法對民法上的擔保物權的承認而非新的權利,而破產法作為一項特別法有一項據以立足的基本原則即“尊重非破產法規范原則”[10]。此外,若承認重整融資債權優先于既存有擔保債權,還會損害有擔保債權人的受清償地位使其期待落空,最終不利于維護市場交易秩序損害信貸市場。因此,在重整程序中處理擔保問題應當尊重實體私法規范,即以《民法典》及相關司法解釋作為分析起點。
另外,《破產法司法解釋三》第2條規定可為重整融資債權設定的擔保權局限于“抵押權”一項,而在《民法典》通過第388條“其他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融人功能主義擔保觀的背景下,“法律應當最大限度地允許債務人利用其財產本身的全部價值來獲取信貸”[1]。因此,應借助破產法修法的契機將“抵押”改為擔保,以涵蓋更多的擔保形式。
(二)明確未設立擔保的重整融資債權為共益債權
明確重整融資債權的性質,可為重整融資債權人提供明確的法律預期。在現行法框架下,將重整融資債權定性為共益債權,可明確其優先順位,即優先于無擔保債權,劣后于有擔保債權、法定優先權和破產費用清償,由此可為重整融資債權提供最基本的清償保障。
根據共益債權產生的原理,一項債權要構成共益債權,需滿足的條件之一便是該債權產生于破產程序開始后。此條件之意義在于破產程序之前的債權原則上要受集體清償程序規制。若突破時間限制,極易誘發道德風險,破壞破產程序的集中清償原則和公平清償原則。因此,重整程序開始前為債務人繼續經營而生的債務不宜直接定性為共益債務,而是如當下《破產法司法解釋三》第2條第1款一般規定“參照”共益債權處理,經過法定程序后方能成為共益債權。
有學者認為,新融資對于重整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性,應借鑒美國《聯邦破產法典》的做法,使重整融資債權的順位優先于其他共益債權和破產費用債權[12]。筆者認為,《企業破產法》第42條確定共益債權范圍的背后的實質考量因素都以共益性作為基礎并兼顧其他價值,不宜輕易突破,除非是其他公益債權人放棄其優先順位,否則不能賦予重整融資債權優先于其他共益債權的地位。
(三)明確重整融資債權優先性的存續期
重整未必當然成功,有必要明確重整融資債權在重整程序轉為清算程序時是否仍具有優先性,以消除重整融資債權人的顧慮。未來修訂《企業破產法》應采納此建議,規定即使重整失敗而進入清算程序,之前的根據《企業破產法》第75條增設的擔保應當繼續有效,重整融資共益債權在清算程序中的性質與清償順位不因程序轉化而受影響。
四、結語
融資對于進入破產重整的企業意義重大,決定著企業重整的成敗。但在債務人信用缺失的情況下,如何確定重整融資債權的清償順位,既能激勵投資又可避免對現有債權人的過度損害,則是破產法上的棘手問題。我國破產法立法雖遵循國際通例賦予重整融資債權以優先性,但仍存在不足,一是未規定有擔保重整融資債權與既有擔保債權之間的順位關系,且可設定的擔保類型局限于“抵押”;二是“參照”共益債權處理重整融資債權的規定未明確其法律性質;三是重整融資債權優先性的存續期間未明確。
要明確未設立擔保的重整融資債權定性為“共益債權”,其順位與其他共益債權一致;而提出重整申請后至法院受理重整前為債務人繼續營業的借款系為企業繼續經營所必需,且經債權人會議事后追認時才能參照共益債權處理。要維持尊重實體私法規范的基本原則,重整融資債權上的擔保權順位遵循《民法典》的規定,并擴張可為重整融資債權設定的擔保種類,而不限于抵押,以與《民法典》的功能主義擔保觀相適應。此外,還要明確重整融資債權作為共益債權,其性質和清償順位不因重整失敗進入清算程序而受影響。
參考文獻:
[1]杰伊·勞倫斯·韋斯特布魯克,查爾斯·布斯,克里斯托弗·保勒斯,等.商事破產:全球視野下的比較分析[M].王之洲,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8:118.
[2]王衛國.論重整企業的營業授權制度[J].比較法研究,1998(1) :73-82.
[3]魏建,周林彬.法經濟學[M].2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33.
[4]王衛國.破產法精義[M].3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23:258.
[5]查爾斯·J.泰步.美國破產法新論:下冊[M].3版.韓長印,何歡,王之洲,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7:1170-1179.
[6]美國破產協會美國破產重整制度改革調研報告[M].何歡,韓長印,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6:78.
[7]谷口安平.日本倒產法概述[M].佐藤孝弘,田言,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7:283.
[8]山本和彥.日本倒產處理法入門[M].4版.金春,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294.
[9]丁燕.破產重整企業債權融資的異化及其解決[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9(4):170-177.
[10]許德風.破產法論:解釋與功能比較的視角[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77-78.
[11]高圣平.民法典動產擔保權優先順位規則的解釋論[J].清華法學,2020(3):93-115.
[12]梅慎實,謝江東,梁昕.破產債權清償順序亟須優化[J].董事會,2019(9):61-64.
作者簡介:鄒雨森(1998—),女,侗族,貴州岑鞏人,中豪(貴陽)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研究方向為破產重整、融資擔保等。
(責任編輯:王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