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20.3;F3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25.03.013
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破題\"之舉,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則是核心支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表明需要推動創新創業與鄉村產業充分融合,為鄉村產業提供新動能,創造新優勢。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密集出臺政策支持返鄉創新創業,充分說明創新創業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鄉村產業振興蓄勢賦能的必由之路。然而,鄉村雙創資源匱乏、試錯成本高、成功率很低、可持續性差等制約因素依然突出,如何提高鄉村創新創業水平、高質量賦能鄉村產業振興,是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提出“重點從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中遴選一批經歷豐富、成效顯著的創業成功人士,為農村創業人員提供經驗分享等指導服務”,表明連續雙創兼具創新與先前經驗的疊加效應,更有優勢與可能解決鄉村雙創的現有問題。積累的知識、經驗、人力、社會資本以及多樣的信息和技能,有助于雙創者在面臨資源匱乏、經驗不足、產業基礎薄弱等鄉村雙創問題時[1],快速高效整合資源、及時識別和開發機會,作出更為合理的決策,進一步提升雙創績效。相關研究多集中在先前經驗的定義及對創業績效的影響,認為先前經驗是學習與實踐過程中所積累的各種經驗[2],是獲取技術和知識最有效的途徑,通過建立多元化社交網絡獲得高質量的創新資源[3,在有限信息條件下發現商業機會[4],少數學者探究了先前經驗對創業績效的實證影響[2-5],其中部分研究揭示了不同類型先前經驗的異質性作用,成功或失敗的經驗都可能有助于創業[6-7」,豐富的先前經驗更有利于把握機遇并提高創業成功率[5],經驗相關性對連續創業績效具有很強的積極作用[8]
現有研究忽視了創新與創業相輔相成、彼此促進的雙生關系,也缺乏基于鄉村產業發展等特定場景下的系統探索。基于此,本文構建了創新創業、先前經驗和鄉村產業振興的研究邏輯,探索先前經驗視角下連續雙創對鄉村產業振興的影響機制,進一步揭示了不同先前經驗的異質性作用。重點解釋如下問題:一是先前經驗能否增強創新創業對鄉村產業振興的促進作用?二是創新創業影響鄉村產業振興的過程中,何種先前經驗更為有效?三是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下先前經驗的作用規律和結果存在何種差異?本文可能的貢獻在于:首先,將先前經驗的研究范疇從創業拓展到創新創業,從先前經驗和雙創視角豐富了鄉村振興的研究思路與理論體系;其次,以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探索了先前經驗指導下的創新創業有效路徑;最后,本研究突破先前經驗數據收集存在的問卷調查主觀性和企業微觀研究局限性等缺陷,通過“企查查\"網站分地區、分年份依次手動檢索樣本中先前經驗及其三種經驗類型的數據信息,并融入到宏觀層面展開系統研究。
一、相關研究文獻綜述
(一)創新創業與鄉村產業振興
創新創業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實現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是振興鄉村產業的有力抓手。一方面,創新行為能夠在特定的環境中,為實現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對新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進行改進或創造,從而獲得一定有益的效果[10]。創新水平的提升可以帶來新的技術和工藝,將創新成果擴展至全產業鏈以及所有部門,增強數字技術與產業發展的融合程度,升級并優化鄉村產業鏈,推動鄉村產業完成跨越式發展[11]。另一方面,創業是新事物商業化應用并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的過程,通過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將各種創業資源轉化為更高的價值形式[12],實現產業“
”的增長或“
”的突破[13]。返鄉創業會為鄉村地區帶來資金和技術雙重效益,增加鄉村地區的高水平勞動力要素,提高鄉村創業活動規模和質量,加快傳統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催生農村地區的非農產業扎根發展,實現鄉村產業縱向延伸和橫向拓展[14]。
鄉村地區雙創活動能夠充分利用現有各類資源稟賦,突破鄉村地區產業發展面臨的科技支撐動力不足、產業體系發展滯后等瓶頸,推動企業競爭力提升和市場份額擴大,加速鄉村產業結構升級以及產業鏈延鏈發展和創新成長[15」,充分挖掘和釋放鄉村自身的價值,促進鄉村就業和經濟增長,助力產業振興。與此同時,進一步將鄉村雙創系統和城市雙創系統的資源要素、流通渠道等進行融合[16],有利于提高鄉村產業與城市產業的適配性,實現鄉村地區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的優化,擴大鄉村產業的銷售市場,改進鄉村產業技術水平,達成城鄉之間的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H1:創新創業正向影響鄉村產業振興。
(二)先前經驗的調節作用
鄉村地區雙創者往往面臨著自身資源積累不夠、創業經驗不足等現實問題[12],可能導致資金誤用、人才流失,致使創業失敗率居高不下。Bhide[17]通過對美國成長最快的 500 家企業的調查發現,其中有71% 創業者的初衷是模仿或者改進在以前工作中的一些想法或做法。基于社會網絡理論,有先前經驗的雙創者更容易憑借先前的經驗和人脈關系與銀行、顧客等外部主體建立合作關系,形成具有普適性的創業知識網絡和社會網絡框架[3],從而能夠相對容易地獲得外部資金支持和市場業務等,幫助雙創者獲取企業發展所需要的資源,提高企業的效率和競爭力[18]。其次,雙創者在過去的經驗中能夠吸取更多有益的經驗教訓,結合當前的企業發展環境從過去的經驗學習中制定精準的戰略目標和有效的管理方式[19],減少重復犯錯的概率,避免資源和時間的浪費,推動創新創業活動高效發揮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最后,擁有先前經驗的雙創者在面對有限的市場信息時,相比無經驗者往往能更容易準確識別出創新機會和發展機遇[4],在預測市場趨勢、洞察消費者需求時有效借助自身的經驗優勢發揮雙創潛能,作出合理的決策,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H2:先前經驗增強了創新創業對鄉村產業振興的正向作用。
(三)不同先前經驗的調節作用
雙創者的先前經驗融合了多種經歷,不同先前經驗亦是不同先前知識、技術、資源以及創新創業經歷的組合,其影響效果也存在差異[20]。其中,混合經驗表示雙創者既有成功經驗又有失敗經驗[5];經驗深度表示雙創者曾經從事雙創活動的次數[21];經驗相關性表示雙創者具有與當前企業同一行業或相近行業工作過的經驗[22]。
1.混合經驗的調節作用
一方面,混合經驗有利于創新創業對鄉村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首先,成功經歷能夠借助自身的成功經驗優勢,迅速填補鄉鎮就業市場空缺,幫助雙創者實現職業發展的“彎道超車\"[23],提升創新創業績效的同時能夠對周邊群體發揮較好的示范和借鑒作用,最終為區域整體創新創業水平的提升提供良好契機[6];其次,失敗的創業經歷并不代表創業生涯的失敗,將創業失敗視為創業過程經歷的必要考驗,看作創業學習的必要組成部分,從失敗的經驗中吸取教訓,持有積極的創業失敗態度時,則能顯著提升再創業績效[7]。另一方面,混合經驗可能會對鄉村產業發展中創新創業作用產生阻礙。一是雙創者可能對過去的成功經驗過于依賴,按照以往成功的經驗模式頑固或保守地推進創新創業,忽視了現階段的各種變化和新挑戰帶來的風險和機遇[24],未能意識到連續創新創業過程中對先前經驗“創新”的重要性;二是雙創者在經歷失敗后,可能會過于沉淪在過去的失敗經歷,產生對雙創活動的負面情緒[7],持續陷入自我懷疑之中,缺乏對未來的信心,導致創新創業活動出現停滯或倒退。
2.經驗深度的調節作用
根據創業學習理論的觀點,創業學習是貫穿整個創業活動的動態過程[25],可見多經驗連續的雙創者通常擁有更豐富的創新創業經驗,能夠在多次創新創業經歷中進行豐富學習,持續保持競爭優勢。一方面,面臨新機遇時,經驗豐富的雙創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場需求和趨勢,準確把握消費者的喜好和痛點,在激烈的競爭中迅速抓住市場機遇,將自身現有的經驗儲備與現實情況相結合,將這種市場機遇轉化為成功的有利因素[5],增加創新創業的成功率,并有效提高創新創業績效。另一方面,豐富的先前經驗可以幫助雙創者更有效地識別和評估潛在風險,更加敏銳地察覺到潛在的挑戰和障礙,在事前作好充分準備,形成有效的風險管理策略與舉措,讓雙創者更有信心面對風險[26],減少創新創業的意外損失。
3.經驗相關性的調節作用
基于經驗曲線理論,具有先前經驗的雙創者擁有多種行業和領域經驗,有助于積累多類型、多元化的創新創業相關經驗,也有助于雙創者在先前諸多創新創業領域樹立良好的聲譽,獲得創新創業資本、資源和潛在顧客[27],增加創新創業的熟練程度,并進一步擴大創新創業經驗及成果的應用空間。同時,在面對不確定性和模糊性的創新創業環境時,雙創者能夠靈活、適配地調用相關性經驗,形成較強的感知和適應環境不確定性的能力[8」,表現出更高水平的專業化創新創業行為。復雜鄉村環境下經驗相關性的多重作用,有助于產生熟練化和專業化創新創業活動,有效降低創新創業資源成本和試錯成本,能夠緩解鄉村創新創業與資源不足之間的矛盾,提高創新創業效率、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根據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3a:混合經驗具有雙重影響,即對創新創業影響鄉村產業振興存在不確定的調節作用;
H3b:經驗深度增強了創新創業對鄉村產業振興的正向影響;
H3c:經驗相關性增強了創新創業對鄉村產業振興的正向影響。
二、研究設計
(一)模型構建
由于現實中縣域之間存在著要素資源稟賦、基礎設施建設、政府資金投人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此采用固定效用模型組內估計來檢驗創新創業對鄉村產業振興的影響,以此控制由于難以觀測的個體異質性可能導致的模型內生性問題。其次,為保障變量選取的有效性,通過方差膨脹因子檢驗得到各模型中變量的VIF值均小于5,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最后,在引人解釋變量與調節變量交互項時,為降低引入交互項可能產生的多重共線性問題,對解釋變量與調節變量進行去中心化處理,并通過聚類穩健標準誤減少異方差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本文所設定的基準回歸模型如式(1):
RIRit=α0+α1Innamp;Entit+α2Controlsit+εit
為進一步檢驗先前經驗的調節作用,設定調節效用模型如式(2):
RIRit=β0+β1Innamp;E.Entii+β2Experii+β3Innamp;E.Entii*Experii+β4Controlsii+εii (2)
其中, i 表示第 i 個雙創示范縣, ΨtΨΨ 代表2015年到2020年。 RIRit 代表被解釋變量,表示第 χt 年 i 地區的鄉村產業振興水平。 Innamp;Entit 代表解釋變量即創新創業水平。 Experit 為調節變量先前經驗,此外用
與
分別表示混合經驗、經驗深度與經驗相關性。 α,β 是回歸系數,Controlsit 表示一系列控制變量,
表示隨機誤差項。
(二)變量選取
1.被解釋變量:鄉村產業振興 (RIR )
對于鄉村產業振興的衡量,學術界大多通過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的方式對鄉村產業振興水平進行測度。在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上,主要參考張旺和白永秀[28的做法,通過政策依據、理論依據和現實依據三個步驟進行篩選。政策依據主要在2019年《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2020年農業農村部《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政府文件中篩選出有關鄉村產業振興的概念內涵。依據學術界中鄉村產業振興內涵界定和指標體系構建等研究成果,同時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和可計量性,提出鄉村產業振興指標維度及其度量方式。本文從農業勞動生產率[28]、農民收人水平[29]、農業現代化程度[29]、農業產值水平[30]、鄉村產業結構優化[30]和農業科技創新水平[31]六個方面構建鄉村產業振興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各指標性質均為正,為避免主觀因素干擾,用熵值法賦值權重后計算得出各地區的鄉村產業振興水平綜合得分(由于熵值法較為成熟且被廣泛使用,本文未列出具體的計算公式),為了增強可視化效果,更好地展示回歸系數,將綜合得分乘以 100[32] 。
表1鄉村產業振興評價指標體系

2.解釋變量:創新創業水平 (Innamp;Ent )
現有關于創新創業的研究較為分散,同時考慮創新創業的文獻較少且衡量方式單一,對于創新創業水平的衡量應用較多的是基于橫截面數據的問卷調查[33和北京大學企業大數據研究中心編制的中國區域創新創業指數[34]。問卷調查通常帶有主觀性,北大編制的創新創業指數衡量范圍僅限于地級市及以上層面,對于本研究而言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使用縣域科技型企業注冊數加1并取對數表示創新創業水平。一方面,科技型企業通常是以新技術、新產品或新服務為基礎創建的,以開發和應用新的科技成果為主要目標,可以反映出當地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環境;另一方面,科技型企業是本身就是創業活動的一種體現。因此,可以認為科技型企業兼具創新與創業雙重特征。
3.調節變量:先前經驗 (Exper )
借鑒彭華濤等[5的相關研究,本文將科技型企業法定代表人之前至少參與或運營過一家創新型企業定為具有先前經驗,用縣域中有先前經驗的企業數量衡量指標。此外,根據經驗的不同特點,將先前經驗分為以下三種類型:第一,混合經驗
。混合經驗表示科技型企業經驗的多樣程度,具體將科技型企業法定代表人在創立該企業前既有成功經驗(關聯企業為正常狀態,包括存續、在業、遷人、遷出)又有失敗經驗(關聯企業為異常狀態或其他狀態,包括注銷、吊銷和撤銷、清算、停業、歇業、責令關閉)視為具有混合經驗的企業。第二,經驗深度 (Ex-deep) 。經驗深度表示科技型企業所具有經驗的豐富程度,具體將科技型企業法定代表人在創辦該企業之前關聯企業數大于等于2的企業記為有經驗深度的企業。第三,經驗相關性
。經驗相關性表示科技型企業所具有的經驗與當前從事的行業具有相關性,代表經驗的熟練程度,具體將科技型企業法定代表人在創辦該企業之前關聯企業的經營范圍與當前該企業的經營范圍相關,則視為有經驗相關性的企業。為避免多重共線性問題并消除量綱差異,將具有先前經驗及其三種類型(混合經驗、經驗深度和經驗相關性)的企業數量分別以其中位數為臨界值設置為二分類變量,即大于該經驗類型企業總數的中位數賦值為1,否則為0。
4.控制變量
考慮到其他鄉村特征因素會對鄉村產業振興產生影響,本文參照孫繼國和孫堯[35]、楊水根和王吉[36]對鄉村產業振興影響因素的分析,同時結合現實影響因素以及數據的可獲得性,引人以下6個控制變量。(1)政府財政支出(Gou):政府財政支出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地政府對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教育培訓等投人力度的差異,這種差異會影響政府通過財政政策、稅收補貼等手段支持鄉村產業的發展。本文選用一般政府公共預算支出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表示。(2)城鎮化水平(Urba):城鎮化會加快鄉村地區的現代化進程,促進鄉村產業的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加快建設現代化鄉村產業經營體系。本文選用縣域城鎮人口占戶籍人口比重表示。(3)經濟發展水平( GDP ):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會帶動更多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向鄉村地區轉移,加快外出務工農民回流,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更多的資金技術和人力物力。本文選用地區生產總值表示。(4)對外開放程度(Open):進行對外開放可以獲得更多的外部資源和市場機遇,對內帶動產業技術升級,對外促進產品銷售外流。本文采用美元換算為人民幣后的實際利用外資額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來表示對外開放程度。(5)信息發展水平(In-for):信息化使市場主體間的信息傳播速度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幫助鄉村產業更好地對接市場。本文選用地區移動電話數與戶籍人口之比表示。(6)金融發展水平(Finan):完善的金融體系能夠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緩解融資約束,降低雙創者的創業風險,使鄉村產業得到穩定的發展。本文選用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與戶籍人口數的比值來衡量。(7)外部沖擊(Shock):由于2019 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對經濟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因此將外部沖擊設置為虛擬變量考慮到模型中,疫情爆發之后的年份該變量取值為1,其他年份取值為0。
以上變量名稱及說明見表2。
表2變量名稱及說明

(三)數據來源與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采用分層比例抽樣法,先將 2018年公布的首批《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范例名單》中的 100 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示范縣按省份分層,再按各層示范縣數量占比隨機抽取樣本,最終獲得40個典型縣,限于數據的可獲得性以及創新創業衡量指標固有的波動性,本文剔除近幾年數據波動較大的年份和數據缺失較為嚴重的縣域,最終確定36個典型縣為研究樣本。同時,選取2015—2020年作為樣本年份區間,原因如下:(1)2015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首次寫人政府工作報告;(2)2021、2022年多數縣域經濟數據受疫情影響而波動較大;(3)科技型企業定期評定,具有動態變化特征,2021年后注冊企業成立時間短,符合認定條件的企業數量極少、數據沉淀不足,因此科技型企業注冊數量數據截止到2020 年。
其中,企業數量相關數據通過“企查查\"官方網站手動搜索整理,農業專利申請數來自中國知網專利數據庫,由于農業勞動生產率計算數據缺失較為嚴重,用縣域所在市的對應指標進行替代[37]。其他數據來源于2016—2021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國縣域統計年鑒》以及各縣域所在省、市、自治區的地方統計年鑒、各縣域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政府工作報告》等。部分缺失數據通過線性插補法進行補充。
表3報告了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整體來看,鄉村產業振興水平最大值為75.293,最小值為0.739,且標準差達到5.792,說明樣本地區間的鄉村產業振興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其中位數低于平均水平,表明樣本中大部分地區處于平均水平之下,總體鄉村產業振興水平有待提高。創新創業水平最大值為5.100,最小值為0,樣本期內共有46個觀測值為0的樣本縣域,觀察發現這些地區沒有一家科技型企業。先前經驗及其三種經驗類型屬于二分類變量,最大值均為1,最小值均為0,其中先前經驗、混合經驗、經驗深度和經驗相關性在樣本期內分別有113、125、120、119個觀測值為0,多數處于中等水平以下。
表3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三、實證分析
(一)基準回歸
表4模型(1)(2)分別報告了未加入和加入控制變量后,創新創業對鄉村產業振興的回歸結果。結果顯示,創新創業至少在 5% 顯著性水平下對鄉村產業振興產生正向影響。具體而言,控制變量后創新創業每增加1個單位,鄉村產業振興水平平均提高1.597個單位。如前文所述,鄉村產業能夠在創新創業的作用下,借助鄉村資源稟賦優勢,克服原來的產業發展障礙,帶動鄉村產業的成長、創新與升級,驗證了創新創業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研究假設H1。模型(3)(4)分別是加人控制變量前后,先前經驗與創新創業水平交互項作用的回歸結果,用于檢驗先前經驗對創新創業與鄉村產業振興之間的調節作用。結果表明,交互項系數在 10% 水平下顯著為正,加入控制變量的交互項影響系數為1.896,引入先前經驗后創新創業對鄉村產業振興的影響系數由1.597增加到1.961,說明先前經驗增強了創新創業對鄉村產業振興的正向影響,表現為顯著的正向調節作用。如前文所述,先前經驗雙創者憑借在曾經的創業經歷中積累社交網絡,同時利用過去吸取的經驗教訓,憑借自身卓越的信息識別能力,使雙創活動發揮出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正向調節效能,假設H2得到驗證。綜合來看,加入控制變量之后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變小,模型更加接近實際情況,鄉村產業振興水平除了受創新創業的影響和先前經驗的調節以外,在一定程度上還受政府財政支出、城鎮化水平、經濟發展水平、對外開放程度、信息發展水平、金融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影響。
表4基準回歸結果

注:括號內是t統計值,*、**和***分別表示 10%.5% 和 1% 的水平上顯著,下表同
先前經驗的調節效應如圖1,可見先前經驗處于較低水平時,創新創業對鄉村產業振興的正向影響較為平緩;當先前經驗處于較高水平時,創新創業對鄉村產業振興的促進作用更加強烈,說明先前經驗強化了創新創業對鄉村產業振興的正向影響,進一步驗證了假設H2。
(二)先前經驗類型:混合經驗、經驗深度和經驗相關性的調節作用檢驗
先前經驗在創新創業與鄉村產業振興之間起到正向調節作用,然而何種先前經驗更有利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并未得到解釋。表5分別報告了控制變量加人前后,混合經驗、經驗深度和經驗相關性調節作用的回歸結果。
圖1先前經驗總體調節效應

表5先前經驗分類回歸結果

結果表明,控制一系列變量后,混合經驗與創新創業水平的交互項系數為正但不顯著 (β=1.607 4pgt;0.1? ,說明在創新創業促進鄉村產業振興過程中,混合經驗沒有產生明顯的影響,進一步明晰了假設 H3a 中的“不確定性”假設,即混合經驗對創新創業與鄉村產業振興調節效應不顯著。可能的原因在于,當前縣域鄉村的雙創者沒有很好地充分利用成功經驗和失敗經驗所帶來的學習優勢,簡單復制以往成功經驗或害怕重復以前失敗經驗,缺乏應對新的挑戰的創新意識和勇氣。經驗深度與創新創業水平交互項系數顯著為正
,表明經驗深度較高時,創新創業對鄉村產業振興水平的正向影響會得到增強。這說明雙創者能夠憑借厚積的經驗優勢,抓住新的市場機遇,應對鄉村復雜的風險與挑戰,有效開展雙創活動、賦能鄉村產業發展,假設H3b得到驗證。經驗相關性與創新創業水平交互項系數也顯著為正 (β=2.534,?lt;0.05) ,可見當雙創者具有某領域深耕、連續的創新創業經驗時,以創新驅動創業,將豐富且相關的先前經驗與現有鄉村產業充分融合,有利于創造出細分領域的鄉村產業新業態,假設H3c得到驗證。經驗相關性交互項系數(2.534)大于經驗深度交互項系數(2.089),進一步揭示出經驗相關性對于鄉村創新創業及其促進鄉村產業振興而言,積極作用更為顯著。
由圖2和圖3易見,先前經驗深度和相關性顯著的正向調節作用,且創新創業對鄉村產業振興的正向影響在高低經驗相關性下的斜率變化更明顯,更為直觀地表明提高創新創業經驗相關性,更為有利于增強創新創業對鄉村產業振興的正向影響。
圖2經驗深度的調節作用

圖3經驗相關性的調節作用

(三)穩健性檢驗
為驗證上述回歸結果的可靠性,本文采用更換模型、剔除特殊樣本及縮尾處理三種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
1.更換模型
由于鄉村產業振興水平取值在0到100以內,數據符合截斷特征,因此可以使用個體固定tobit模型進行穩健性檢驗,回歸結果見表6。
表6tobit回歸結果

(續表6)

2.剔除特殊樣本
鑒于樣本數據主要存在以下兩種特殊性:一是直轄市管轄縣樣本的特殊性,我國直轄市由中央政府直接參與管理,在經濟方面占據先發優勢,擁有的資源稟賦與其他省區市相比存在較大差異,導致所轄縣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二是少數民族地區樣本的特殊性,少數民族地區通常享有國家優惠政策,能獲得來自國家政策的紅利,與其他地區具有一定的差異。因此,本文剔除直轄市管轄縣和少數民族地區樣本后對模型進行重新估計。回歸結果見表7。
表7剔除特殊樣本回歸結果

3.縮尾處理
為消除模型中變量的極端值影響,將連續變量進行 1% 和 99% 水平上的縮尾處理后對回歸方程進行重新估計。回歸結果見表8。
表8縮尾處理回歸結果

綜上,表6、7、8中關鍵變量的系數及其顯著性均基本與初始回歸結果(表4和表5)保持一致,證明上述結論具有穩健性。
(四)異質性分析
現實中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其資源要素、技術水平、資金投入等雙創環境存在顯著差別,亦會影響先前經驗的作用機制。因此,通過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地區先前經驗及其類型的異質性分析,能夠更好地為不同地區引育創新創業力量、加快鄉村創新創業、豐富鄉村產業振興路徑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參考。本文以人均GDP(GDP/戶籍人口數)的 33%(3.467 萬元/人) .67%(6.060 萬元/人)分位數做臨界值對樣本依次分為L-aGDP、M-aGDP和H-aGDP三組,以深人檢驗先前經驗調節效應的區域異質性,實證結果見表9。
在低經濟發展水平地區(人均 GDPlt;3.467 萬元),先前經驗的調節效應為不顯著或抑制性作用,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人均 GDP?3.467 萬元),先前經驗創新創業水平與鄉村產業振興之間的影響表現為正向調節作用,且在中等經濟發展水平地區,正向調節作用更大,當經濟發展到較高水平時,正向調節作用有所減弱。究其可能的原因,在低經濟發展水平地區,不具備必要的雙創要素、雙創氛圍、產業基礎以及健全的政策機制,雙創者缺少積極性,先前經驗缺乏應用的對照和作用發揮的條件,甚至可能出現爭奪有限的資源和政策支持,而降低原來低端和傳統的創新創業活動以及鄉村產業業態,產生先前經驗的“水土不服”。當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后,創業環境和創新資源較為豐富和成熟,政府體制機制較為完善,亟待新動能新業態的進人,具備先前經驗更容易依托現有的政府引導支持、市場有效的要素供給以及自身已有的優勢,對創新創業產生積極作用。但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先前經驗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對鄉村產業振興的促進作用已經得到了較為充分的發揮,其調節作用效果由高效期進入緩慢期,對鄉村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有所減弱,同時發達地區對創新創業有著更高的“突破性\"要求,很多先前經驗對其而言已具有滯后性。具體對于不同的先前經驗而言,混合經驗與經驗深度均在低發展水平地區表現為負向調節作用,大于 33% 分位數時表現為正向調節作用,且處于中等經濟發展水平時調節作用更明顯,因此在中等經濟發展水平地區,應積極引入和培育具有多領域和多次創新創業經驗的主體,為其提供雙創資源、機會、空間和政策支持;經驗相關性在小于 33% 分位數時為負向調節但不顯著,說明雙創者長期積累細分方向和領域的先前經驗,則能夠更為理性和客觀地判斷低發展水平地區的雙創機會,同時也表明,低經濟發展水平地區可以小范圍聚焦適合本地產業情境的創新創業活動,并引入經驗相關性強的雙創主體和資源。

四、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文通過分層比例抽樣法,以2015—2020年36個全國首批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為樣本,針對創新創業與鄉村產業振興的關系,重點分析先前經驗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并進一步探究了混合經驗、經驗深度和經驗相關性等不同類型先前經驗及其在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地區的異質性作用。研究結論表明:第一,創新創業作為鄉村產業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即使面臨實踐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和困難,創新創業能夠顯著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第二,總體來看,先前經驗對于創新創業及其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過程中,具有顯著正向作用。第三,就三種先前經驗而言,混合經驗對于創新創業與鄉村產業振興之間的關系沒有顯著調節作用,經驗深度與經驗相關性對于創新創業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存在顯著的正向調節作用,且經驗相關性比經驗深度的正向調節作用更強。第四,經濟發展水平異質性表明,在鄉村經濟水平從低到中等的發展過程中,混合經驗和經驗深度的調節作用從負向逐步轉為正向,但在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區域,正向調節作用會有所減小。經驗相關性在低經濟發展水平地區調節不顯著,但在中、高經濟發展水平下表現出極為有力的正向調節作用。
(二)政策建議
第一,持續支持鄉村地區創新創業,始終將創新創業擺在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關鍵位置。當前,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地區發展不充分問題尚未解決。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核心,以創新創業為根本依托,針對目前的薄弱環節進一步優化。一要重點關注鄉村地區雙創人才要素短缺問題。一方面,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機制,將人才引回來。對返鄉雙創者給予政策優惠,如生活補貼、研發補助、子女教育等,解決好雙創者的后顧之憂,破解“留人難、用人難\"的困境。另一方面,建立起城鄉間的合作機制,將資源引進來。促進鄉村地區與城市、高校、企業等各方的合作與聯盟,共享資源、技術和市場,促進城鎮雙創人才流人鄉村地區,引入城市的專業人才和創新資源,向鄉村地區提供支持和指導。二要著力提升鄉村地區產業競爭力,加快建設現代化鄉村產業體系。拓展農業多功能發展,因地制宜開展有針對性的雙創活動,形成鄉村特色產業。要以鄉村的資源稟賦為根本,在文化濃厚、風景秀麗的地區,建立完善鄉村環境管理治理制度,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建設旅游新村;在具有農產品培育潛力的地區、農產品富產地區大力拓展農作物種植,同時培育農村電商主體,引導電商助農,形成穩定可持續的農產品供應鏈等。
第二,應重點支持和培養具有先前經驗的雙創者在鄉村地區進行雙創活動,重點鼓勵有相關行業經驗和經驗較多的雙創者返鄉創業。一要重視雙創者先前經驗的積累和學習。鼓勵鄉村地區具有先前經驗的雙創者向沒有經驗或將要進行雙創活動的雙創者進行經驗分享,創建經驗分享平臺,如線上直播分享平臺,社交媒體群組和線下分享活動等,定期舉辦雙創交流分享活動,提供集體分享和交流的空間。同時,設立資金支持計劃,為分享先前經驗的雙創者提供一定的獎勵、補貼或表彰,并通過社交媒體進行宣傳報道,激勵更多的雙創者積極主動分享經驗知識,獲得公眾的廣泛認可,為其他雙創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幫助和指導。二要有針對性地引人不同先前經驗的雙創人才。通過本文分析得出的經驗深度和經驗相關性能夠促進創新創業對鄉村產業振興的正向影響,且經驗相關性的正向調節作用更強。基于此,要重點關注返鄉雙創人才的適配性,針對不同類型的雙創經驗人才,差異制定在外雙創者返鄉雙創優惠政策,分梯度設置不同的雙創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尤其要給予具有多種經驗和相關經驗的雙創人才更多的政策優惠,著重引進具有相關行業經驗的人才進行匹配性返鄉創業。
第三,因地制宜在鄉村地區引入不同經驗類型的雙創者。要基于不同鄉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充分認識到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地區在技術研發支持力度、創業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所具有的差異性支持條件,會對各類先前經驗作用于鄉村產業振興的效果產生異質性的影響,因此要制定最有利于雙創活動發揮效用的政策策略。一方面,可以在中高經濟發展水平地區引人先前經驗較為多樣、豐富和熟練的相關經驗雙創者,充分發揮具有混合經驗、經驗深度、經驗相關性雙創者的經驗優勢,在充分利用鄉村地區資源稟賦條件下,憑借其豐富的經驗抓住市場機遇,規避市場風險,提高鄉村產業的發展效率,增強鄉村產業競爭力;另一方面,針對相關經驗本身優勢并參考本文實證檢驗的結果,相關經驗起到的正向調節作用更顯著,且在低經濟發展水平地區未出現顯著的負向調節作用。可以考慮在低經濟發展水平地區適度引人具有行業相關經驗的雙創者,利用相關經驗雙創者對其所從事行業的熟練性、專業性和長期形成的與行業密切相關的社會網絡關系,充分發揮相關行業經驗優勢,更好地促進創新創業對鄉村產業振興的帶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昆,崔菁菁.青年返鄉電商創業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的現實問題、典型案例和實踐路徑[J].經濟縱橫,2023(11):122-128.
[2]張玉利,王曉文.先前經驗、學習風格與創業能力的實證研究[J].管理科學,2011,24(03):1-12.
[3]Kwon SW,Adler PS.Social capital:Maturationof a fieldof research[J]. Academyof Management Review,2014,39(4) :412-422.
[4]Dimov D.Nascent entrepreneurs and venture emergence:opportunity confidence,human capital,and early planning[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0,47(6) :1123-1153.
[5]彭華濤,李順軍,等.研發強度對連續創業績效的影響:先前經驗視角的研究[J].珞珈管理評論,2022,43(04):19-33.
[6]李曉靜,陳哲,等.數字素養對農戶創業行為的影響:基于空間杜賓模型的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22(01):123-134.
[7]韋遠,傅慧,等.失敗再創業行為策略:文獻回顧與未來研究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24,46(04):70-83.
[8]GustafssonV. Entrepreneurial decision-making:individuals,tasks,and cognitions[M]. Cambridge: Edward Elgar,2006:115-117.
[9]李慧泉,簡兆權,等.數字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內在機制與中國經驗[J].經濟問題探索,2023(08):117-131.
[10]鐘凱,楊鳴京,等.制度環境、公司治理與企業創新投資:回顧與展望[J].金融評論,2017,9(06):60-71,124-125.
[11]鄒新月,王旺.金融發展、信息化建設與鄉村振興[J].金融論壇,2022,27(09):6-16.
[12]陳依,李雅潔,等.創業可塑性研究綜述與未來展望[J].管理學報,2025,22(02):387-396.
[13]彭華濤,皇甫元青.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銜接機制分析[J].江漢論壇,2022(01):65-71.
[14]徐偉祁,李大勝,等.數字普惠金融對鄉村產業振興的影響效應與機制檢驗[J].統計與決策,2023,39(16):126-131.
[15]薛永基,楊晨鈺婧,等.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農村創業擴散何以驅動農業產業集群發展[J].中國農村經濟,2025(03) :41-60.
[16]尹西明,陳勁,等.鄉村創新系統推進鄉村振興的路徑與機制研究[J].天津社會科學,2020(03):103-109.
[17]Bhide V.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New Busines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3-23.
[18]BruderIJ,PresendorferP.,ZieglerR.Survival chances of newly founded businessorganizations[J].American SociologicalReview,1992,57(2),227-242.
[19]劉紅玉,彭福揚,梁也.精準創新創業:經濟新常態下創富新思路[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32(11):1-4.
[20]胡望斌,焦康樂,等.創業者人力資本與企業績效關系及多層次邊界條件研究:基于經驗視角的元分析[J].管理評論,2022,34(07):81-94.
[21]田莉,張韌浩.CEO創業經驗與企業資源配置:基于烙印理論的實證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24,27(01):190-201.
[22]安寧,王宏起.創業者先前經驗、學習模式與新技術企業績效:基于初始條件視角的實證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1(09):34-42.
[23]陸昱江,崔玉平.教育、培訓和就業素養對長三角新生代農民工職業發展水平的影響研究[J].教育經濟評論,2023,8(03):126-143.
[24]馬榮康,王愷,等.過去產品成功與失敗經驗的績效反饋機制:IVC 與CVC 的調節作用[J].管理工程學報,2023,37(05):78-89.
[25]賈衛峰,吳格倩,等.互聯網嵌入方式對新創企業績效的影響機制:創業學習的中介作用[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3,40(06):91-100.
[26]楊雋萍,于曉宇,等.社會網絡、先前經驗與創業風險識別[J].管理科學學報,2017,20(05):35-50.
[27]陳建安,金晶,等.創業勝任力研究前沿探析與未來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3,35(09):2-14,24.
[28]張旺,白永秀.中國鄉村振興水平的區域差異、分布動態演進及空間相關性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2,39(02) :84-102.
[29]郝政,何剛,等.創業生態系統組態效應對鄉村產業振興質量的影響路徑: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22,43(01):57-75.
[30]趙鑫露.金融資源配置對鄉村產業振興的影響效應分析[J].經濟體制改革,2023(01):99-107.
[31]劉賽紅,楊穎.金融資源配置與鄉村產業振興的交互作用及其空間溢出效應[J].經濟問題,2021(11):98-106.
[32]李曉翔,張樹含.數字化轉型如何影響企業融通創新?[J].經濟管理,2023,45(04):41-63.
[33]杜運周,馬鴻佳.復雜性背景下的創新創業研究:基于QCA方法[J].研究與發展管理,2022,34(03):1-9.
[34]毛文峰,陸軍.土地要素錯配如何影響中國的城市創新創業質量:來自地級市城市層面的經驗證據[J].產業經濟研究,2020(03):17-29,126.
[35]孫繼國,孫堯.共同富裕目標下金融科技是否促進了鄉村產業振興[J].財經論叢,2022(11):51-60.
[36]楊水根,王吉.流通數字化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的機理與效應[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2(02):1-14.
[37]鄭宏運,李谷成.農業資源再配置的生產率效應評估[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5):45-53,193.
(責任編輯文格)
Impac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evious Experiences on Rural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YU Yong-bo 1,2 ,LU Xin-xue ?1,2 ,LEI Qi1,2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Wuhan ,Hubei,China ; 2. Hubei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Agricultur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 Wuhan ,Hubei,China)
Abstract: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re the key driving forces for rural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and precise and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previous experiences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promotional rol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king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ypical counties as samples,this thesis measures the level of rural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the entropy method,conduct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impac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n rural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previous experiences,and reveals the effectiveness of various previous experiences under different contexts. This research indicate that previous experiences strengthen the positive impac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n rural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mixed experience is insignificant,while both experiential depth and experiential relevance exhibit significant positive moderating effects, experiential relevance demonstrate more pronounced positive role. Previous experiences and its subcategories generate negative moderating efects in regions with low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s, the most prominent positive moderating effects in medium regions,and a gradual weakening of positive moderating effect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s. Comparatively, experiential relevance demonstrates greater adapt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in rural contexts.
Key wor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evious experience; rural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