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硅凝膠配合微等離子體射頻技術治療面部燒傷后色素沉著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于筆者醫院進行治療的面部燒傷后色素沉著患者100例,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硅凝膠治療,觀察組采用硅凝膠配合微等離子體射頻技術治療。治療后6個月觀察比較兩組治療療效、色素沉著面積與嚴重程度、恢復時間,并評價安全性。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8.00%)明顯高于對照組(84.00%)(P<0.05)。治療后,觀察組色素沉著面積與嚴重程度評分較對照組更低(P<0.05)。觀察組的面部外觀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硅凝膠配合微等離子體射頻技術治療面部燒傷后色素沉著患者療效較好,能有效減少色素沉著面積與嚴重程度,縮短患者恢復時間,且治療安全性較高。
[關鍵詞]面部燒傷;硅凝膠;微等離子體射頻技術;色素沉著
[中圖分類號]R622+9"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8-6455(2025)09-0116-03
Effect of Silicon Gel Combined with Micro-plasma Radio-frequency Techn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Pigmentation after Burns
SHI Zhiwei, YAN Jiong, HUANG Chonggen
( Department of Burn and Plastic Surgery, Jiangnan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Wuxi 214122, Jiangsu ,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ilicon gel combined with micro-plasma radio-frequency techn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pigmentation after burn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or facial pigmentation after burns from October 2020 to October 202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ilicon gel,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ilicon gel combined with micro-plasma radio-frequency technology.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therapeutic effects, area and severity of pigmentation, recovery time, and evaluate the safety.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8.0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4.00%) (P<0.05). After treatment,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recovery time of facial appearan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silicon gel combined with micro-plasma radio-frequency technology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facial pigmentation after burns,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rea and severity of pigmentation, and 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with high safety.
Key words: facial burn; silicon gel; micro-plasma radio-frequency technology; pigmentation
面部作為人體最為顯著的外露部位,其外觀對個體形象與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響,亦因此成為燒傷損傷的高關注區域。面部燒傷按其嚴重程度分為Ⅰ度~Ⅲ度,患者面部燒傷創面通常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色素沉著,由表皮層內黑素細胞以及黑素小體的破壞導致,且色素沉著程度與燒傷深度及皮膚炎癥反應密切相關[1-2]。臨床觀察發現,淺表燒傷(如Ⅰ度)所致色素沉著在6個月左右可逐漸自然消退;Ⅱ度及以上燒傷后形成的色素沉著往往不能自行恢復,若未及時干預,可能造成永久性色素沉著,雖不影響面部器官功能,但顯著影響美觀與患者生活質量,易引發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3]。目前,臨床常用涂抹類外用藥物治療面部燒傷后色素沉著。硅凝膠是一種常用的外用藥物,環五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硅氧烷-11作為其有效成分,對創傷后形成的瘢痕或色素沉著治療效果較好[4]。然而單一的治療方法起效慢,且受皮膚的屏障作用阻礙,經皮給藥滲透效率不高,最終無法達到預期治療效果。近年來,微等離子體射頻技術已被證實對燒傷后瘢痕或色素沉著改善效果良好,但其相關研究報道較少[5],因此本研究采用硅凝膠聯合微等離子體射頻技術治療面部燒傷后色素沉著患者,觀察其臨床療效以及對色素沉著面積與嚴重程度、恢復時間的影響。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筆者醫院于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面部燒傷后色素沉著患者100例。納入標準:①均為首次面部燒傷且Ⅱ度燒傷患者;②年齡18~60歲;③病程超過3個月;④均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面部皮膚疾病者;②瘢痕體質者;③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④參與研究前6個月內接受過面部激光治療者;⑤合并免疫系統、神經系統疾病者。將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對照組50例,男女分別31、19例,年齡26~57歲,平均為(38.47±10.23)歲;面部色素沉著面積平均為(9.14±1.53)%;燒傷程度:淺Ⅱ度33例,深Ⅱ度17例;燒傷原因:熱力燒傷24例,電燒傷17例,化學燒傷9例。觀察組50例,男女分別29、21例,年齡25~59歲,平均為(38.82±10.56)歲;面部色素沉著面積平均為(9.09±1.51)%;燒傷程度:淺Ⅱ度31例,深Ⅱ度19例;燒傷原因:熱力燒傷23例,電燒傷16例,化學燒傷11例。以上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筆者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倫理號LS2022327)。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治療期間應嚴格注意防曬,使用物理防曬,指導患者調整飲食,禁食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劇烈運動。
1.2.1 對照組:使用硅凝膠治療。硅凝膠來自美國漢森醫療有限公司(倍舒痕,國械注冊進口號:20162145091,規格:15 g),每次取適量凝膠涂抹于患處并充分按摩1~3 min,注意避開眼周,每日早晚各1次。治療6個月。
1.2.2 觀察組:采用硅凝膠聯合微等離子體射頻技術治療。硅凝膠用法用量同1.2.1。微等離子體射頻技術治療過程:采用AccentPro深藍熱塑射頻治療儀(以色列飛頓激光公司),將輸出頻率設置為2 mHz,最大輸出功率為150 W,輪周長25 mm,輪寬10 mm。治療前對面部照相,然后清潔面部,使用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同方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466)對面部表面進行麻醉,時間為1~2 h。麻醉完成后將儀器功率設置為60~90 W,使用滑動式滾輪在面部色素沉著部位滑動,不同方向滑動3~4遍,保持等離子體射頻作用均勻。治療結束后,涂抹適量紅霉素軟膏于患處以預防感染。告知患者患處結痂后應等待痂皮自行脫落,痂皮脫落前應避免碰水,并注意物理防曬。根據不同患者燒傷嚴重程度調整治療次數與間隔時間,每4周治療1次,治療3~6次。
1.3 療效標準:治療6個月后參考文獻[6]評估治療療效,由兩位治療燒傷經驗豐富的高年資醫師共同商議評定。基本治愈:由醫生肉眼檢查患者色素沉著完全消退或面積減少90%以上;顯效:肉眼檢查患者色素沉著面積減少60%~89%;有效:患者面部色素沉著面積減少30%~59%;無效:檢查患者面部色素沉著面積減少<30%或未見色素沉著消退??傆行?(總例數-無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觀察指標
1.4.1 色素沉著面積:應用參考文獻[6]中的皮損面積評分標準對治療前后患者色素沉著面積評分進行評估。1、2、3分分別代表皮損面積<2 cm2、皮損面積2~4 cm2、皮損面積>4 cm2,評分越高說明色素沉著面積越大。
1.4.2 色素沉著嚴重程度評估[7]:治療前后依據色素沉著顏色評估嚴重程度。0分代表面部色素沉著基本消退,呈現皮膚本色;3、6、9分各自代表面部色素沉著變淺或呈淡褐色、黃褐色、深紅色或紅褐色,評分越高說明面部色素沉著顏色越深,程度越嚴重。
1.4.3 恢復時間: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面部外觀恢復時間,面部外觀恢復以色素沉著面積消退90%以上為標準由主治醫師進行評估。
1.4.4 不良反應:治療期間觀察患者水皰、皮膚嚴重紅腫、表皮分離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分析:本研究所得數據使用SPSS 25.0處理。均數±標準差(xˉ±s)用以表示計量資料,組內均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例(%)]用以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觀察組、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治療96.00%、84.00%,觀察組更高(P<0.05)。
2.2 兩組色素沉著面積與嚴重程度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色素沉著面積與嚴重程度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治療后,兩組色素沉著面積與嚴重程度評分均有所降低,觀察組則較對照組更低(P<0.05)。
2.3 兩組面部外觀恢復時間比較:相比于對照組(100.57±4.62)d,觀察組的面部外觀恢復時間更短(112.97±5.18)d(t=12.632,P<0.001)。
2.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5 觀察組典型病例
3" 討論
面部燒傷后發生色素沉著的發生率較高,有研究指出其發生率可達80%以上[8]。病理過程主要源于外界刺激致黑素細胞活性亢進,合成與轉運黑色素增多,導致局部色素沉著,因此降低黑素細胞活性從而減少黑色素的產生成為減輕燒傷后色素沉著的重要方法[9-10]。微等離子體射頻技術近年來在瘢痕治療中的應用廣泛,且安全性評價也較高,后又被證實對瘢痕表面的色素沉著有良好的改善效果,但將其應用于面部燒傷后色素沉著的治療卻鮮有報道[11-12]。硅凝膠作為外用硅酮類藥物,可在創面愈合后形成柔軟保護膜,減少水分丟失,抑制膠原異常增生,改善瘢痕色澤與色素沉著。因此本研究采用硅凝膠聯合微等離子體射頻技術在治療面部燒傷后色素沉著治療面部燒傷后色素沉著,觀察其臨床療效以及對色素沉著面積與嚴重程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4%;治療后,觀察組色素沉著面積與嚴重程度評分亦顯著低于對照組,且面部外觀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提示聯合治療在加速恢復、減輕色素沉著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提示硅凝膠聯合微等離子體射頻技術治療面部燒傷后色素沉著可相互協同。趙文利等[4]在研究中將硅凝膠應用于面部燒傷后色素沉著患者,發現其具有一定療效,與本研究結果相符。
微等離子體射頻技術通過高頻電磁波激發組織間氮氣形成微等離子體狀態,作用于皮膚后可激活表皮基底層角質形成細胞的增殖、遷移和分化,加速創面修復,進而減少色素沉著形成。同時,其能刺激成纖維細胞合成膠原纖維及基質,并對新產生的膠原纖維進行重新排列,達到重塑組織的效果[13]。此外,該技術對皮膚屏障損傷較輕,保留健康角質層的同時具備殺菌作用,可有效緩解局部炎癥狀態,加速黑色素代謝[14]。本研究還發現,兩組治療相關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微等離子體射頻技術在本研究應用中安全性良好。該結果與郭琪格等[15]研究一致,認為其屬于低風險的微創干預方式。
綜上,微等離子體射頻技術聯合硅凝膠治療面部燒傷后色素沉著患者臨床療效更好,可明顯減少患者色素沉著面積以及減輕嚴重程度,并促進患者恢復,安全性也較高,是具有推薦價值的治療方法。然而本研究納入樣本量較少,微等離子體射頻技術與硅凝膠聯合治療策略的有效性以及作用機制有待后續納入更多樣本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楊茹茜,王雪,楊雨婷,等.超聲波導入維生素E對面部Ⅱ度燒傷患者色素沉著的近期療效分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21,43(11):1039-1044.
[2]侯智慧,谷明娟.長脈寬1 064 nm激光治療燒傷后面部皮膚色素沉著的療效觀察[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20,42(6):643-644,651.
[3]王鑠鏈,劉毅.燒傷后色素沉著的治療進展[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23,34(4):235-238.
[4]趙文利,石雪芹,鄒曉梅,等.倍舒痕硅凝膠聯合長脈寬1064nmNd:YAG激光治療面部燒傷后色素沉著[J].中國美容醫學,2023,32(7):90-93.
[5]張佩麗,姚芹,王志蘭,等.膠原貼敷料配合微等離子體射頻技術對Ⅲ~Ⅳ級面部凹陷性痤瘡瘢痕患者的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9,18(6):607-609.
[6]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黃褐斑的臨床診斷及療效標準(2003年修定稿)[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4,3(1):66.
[7]饒俊昌.重組人酸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聯合Elos激光治療燒傷后色素沉著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17,26(2):33-36.
[8]朱哲,孫瑜,周浩,等.燒傷后色素沉著和色素脫失的臨床治療研究進展[J].中華燒傷雜志,2020,36(7):615-619.
[9]陳鵬,楊時昕.應用激光治療炎癥后色素沉著的研究進展[J].中國美容醫學,2021,30(7):176-181.
[10]李敏,姜沛彧,劉韻祎,等.皮膚炎癥后色素沉著的研究進展[J].中國美容醫學,2020,29(8):174-177.
[11]付榮剛,陳博,殷秀清,等.微等離子體射頻技術在急診面部美容縫合術后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18,27(5):42-45.
[12]胡太平,陶劍光,李大鵬,等.超聲導入曲安奈德聯合微等離子體射頻技術對增生性瘢痕患者瘢痕組織學的影響[J].中國美容醫學,2021,30(8):68-71.
[13]許巖,李輝正,程行健,等.微等離子體射頻技術對窄波中波紫外線誘導豚鼠皮膚色素沉著的影響[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20,36(10):1106-1113.
[14]俞舜.微等離子體射頻聯合曲安奈德超聲導入治療增生性瘢痕療效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2019,28(2):63-66.
[15]郭琪格,王棽,嚴敏,等.2 940 nm點陣鉺激光聯合點陣微等離子體射頻治療面部萎縮性痤瘡瘢痕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J].中華燒傷與創面修復雜志,2023,39(6):512-517.
[收稿日期]2024-09-03
本文引用格式:石志偉,嚴炯,黃崇根.硅凝膠配合微等離子體射頻技術治療面部燒傷后色素沉著效果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25,34(9):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