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是教育事業的靈魂,它蘊含著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對學生的深切關愛、對知識的不懈追求以及對教育創新的永恒探索。作為的校長,筆者深知肩負的責任不僅是管理學校的日常事務,更重要的是引領全體教師將教育家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其成為我們自覺的行動指南,從而更加堅定地向著實現教育強國的目標前進。通過不斷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學校將教育家精神轉化為每位教師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力求為學生創造更優質的成長環境。
教育情懷:以愛育愛,點亮心靈之光。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在于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與執著追求。學校始終強調為師者須“醇良風范、以愛育愛”,讓愛成為教育的起點和歸宿。第一,為了深化教師對教育情懷的理解,學校在學期開學和結束時定期舉辦“師德講堂”,邀請知名教育家、師德標兵及校內優秀榜樣分享他們的教育故事和心得。第二,學校啟動“師生共讀計劃”,打造“和閱圖書館”。每年4月和11月分別舉辦“樹和讀書天”和“樹和悅讀悅享節”,采用揭榜掛帥的方式策劃活動,使之成為教師、學生和家長喜愛的節日。第三,通過“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學校致力于培養師生關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局意識,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責任擔當和多元寬容品質。
教育智慧:因材施教,啟迪智慧之光。學校推動“智慧課堂”建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審視教學內容并精準評估教學效果,例如每學期通過大數據分析學生學習情況,設計個性化學習路徑和專項練習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成績。同時,成立“教師成長學院”,采用同伴互助、導師引領的方式進行德育班主任工作及教學技能培訓,定期舉辦教學研討會等,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競賽。學校實施個性化的培養計劃。新入職教師通過“青藍工程”獲得老教師指導;而對于新秀和校級骨干教師,則提供“國培計劃”等學習機會,鼓勵他們深入教育教學研究,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與理念。
教育擔當:勇于擔當,鑄就責任之光。學校鼓勵教師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一方面,學校每年舉辦“心理健康月”活動,通過講座、心理課、團輔活動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提高應對挫折的能力。心理教師團隊不僅提供心理咨詢,還通過家訪、家長會等形式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學校通過社區服務項目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例如2024年與社區合作開展的“小小志愿者”活動,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參與環境整治、消防宣傳等志愿服務,既鍛煉了實踐能力,又學會了關愛他人和服務社會。這些舉措不僅增強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也體現了教育工作者對學生全面發展的深切關懷和積極擔當。
教育創新:勇于探索,點燃創新之光。學校自主開發并實施國際理解教育項目式教學,通過項目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廣闊視野和獨立思考能力。此外,學校將勞動與各學科融合,進行跨學科項目式學習,讓勞動變得更加有趣且富有吸引力。為了順應數智時代發展、支持教師的教育創新,學校成立“教育科技實驗小組”,鼓勵青年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和創新實踐,為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機會。這些措施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學習興趣。
教育情懷的升華:家校共育,共筑“成長之橋”。教育家精神不僅體現在學校內部,更體現在家校共育的實踐中。學校定期舉辦“家長學校”,邀請教育專家為家長講解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舉辦特色活動如“親子閱讀節”“爸爸足球杯”等,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促進家校文化的融合,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也增強了家長對學校教育的認同感和支持度。我們將努力構建一個更加緊密和諧的家校共育環境,共同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