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一個由師生職工等多種成員組成的群體組織。梳理其間關系的過程就是發現與運用規律、避免與化解矛盾的過程,同時也是重構學校文化、營造民主和諧氛圍的過程。關系協調的方式多種多樣,最主要的有價值協調、制度協調和情感協調等。
價值協調:建構共同愿景
價值導向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精神指南。要想聚合多重力量,實現健康發展,必須有明確具體的發展愿景。為了全面貫徹新時代教育路線,提出了新的辦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以人民為中心、以天下為己任,鑄魂育人,啟智潤心,服務社會,奉獻國家”,確定了十大辦學路徑:深化強基固本的“經緯黨建”、堅持守正出新的“經緯品格”、營造由管到建的“經緯生態”、開拓鑄魂育人的“經緯路徑”、培養德才兼備的“經緯梯隊”、打造多元融匯的“經緯課程”、探索素養導向的“經緯課堂”、創新深廣結合的“經緯研修”、凝練品位高雅的“經緯文化”形成別具一格的“經緯特色”。
師生對學校愿景形成的過程參與越全面、了解越深入、認知越明晰,對學校的價值觀體系認可度就越高,各項工作開展就越順暢。為此,學校為不同年級的學生量身定制《生命成長指南》,從發展目標、思想進階、學習進階和生命進階四個方面進行界定。這些內容多次征求全校教師意見,并經反復修改,最后由教代會表決通過。
制度協調:促進共同發展
學校改革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要求管理者做到系統思維、綜合施策、規范管理與有效驅動外,更要發揮制度建設在排除改革阻力、協調多方關系、提升改革實效方面的積極作用。
一是健全綜合組織制度。學校實行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建立黨委會議事規則和校務會議事規則,努力確保理念、思想、決策、行動的一致性;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學生代表大會制度、學術委員會制度等。
二是完善專項管理制度。學校根據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任務,重新修訂現有制度,突出寬嚴共存的管理制度、聚力共生的教研制度、師生共進的教學制度、和衷共濟的服務制度等;實行教師專業發展“六個一工程”,強化教師日常教學科研規范,增進課程創新能力。
三是補齊流程管理短板。學校制度必須流程化、清單化,才能發揮其最大效益。從應急預案到議事規程,從規劃設計到具體實施,每個環節要責任明晰、分總結合,盡可能減少內耗、提高效率。學校要探索運用各種工具,如自我認知工具、時間管理工具等,激發學生的潛能與內驅力,引導其形成自我管理能力。
情感協調:熔鑄共同追求
情感是凝結師生關系的紐帶,也是推動工作的重要因素。學校各項行動得到師生的支持,須打好三張“情感牌”。
一是同情牌。年級組每周日晚上組織班主任交流治班經驗和班級故事;每學期中段的家長會上,班主任和科任教師與家長見面,分享學生的在校情況。通過這種溝通,教師、學生之間不僅增進了相互理解,也為學校的整體發展提供了保障。
二是融情牌。通過青年節、教師節、體育節等活動,以及每日陽光大課間跑操后的微班會,學校創造了師生情感聯結的機會。各年級學生在微班會上輪流發言,這些舉措加深了彼此的情感依賴,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三是共情牌。學校積極探索“教學研育一體化”“教學評研一體化”和“教學評做一體化”的教育樣態,要求教師集體參與“每日一研”,探索“學思課堂”,推進“融創課程”。管理干部全程參與前期籌劃并深入一線,在與教師共同商討研究、攻堅克難的過程中攜手同心,為深化改革奠定堅實基礎。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睂W校教育的現代化,要求從管理走向治理、從治理走向建設,我們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強化變革、活化思維、優化制度,實現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