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教師195人,其中35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82人。立足校本研修提升師資水平,是學校發展的迫切需求與工作重點。學校的校本研修工作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宗旨,以研究解決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為內容,在問題解決、經驗總結、理論提升和規律探索中促進學校整體發展。
做有溫度的校本研修
學校校本研修的核心目標是遵循教育規律,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優秀教師隊伍。促進教師的成長,首先要做到眼里有教師,讓教師產生“我愿意”“我想”的愿望,激發他們主動成長的動力。學校相信并依托文化的力量,提出了“家”文化引領下的“家和共生,勵志成學”理念,為教師的成長明方向、做支撐、賦能量。
“家”的氛圍,能帶給師生歸屬感和幸福感。將校園營造得如家一般溫暖,有助于教師在舒適的心理環境中產生積極的教育行為,進而促進校園環境的和諧共生,形成良性循環。“家”文化的底色是愛,強調教師要先有父母心,再做教育人;“家”文化的目標是成長,前提是責任與擔當,在學校,無論哪個年齡段、哪個學科的教師,只要想做的事情有利于師生成長,學校就會全力支持。
做有章法的校本研修
學校的校本研修工作,以項目制推進、統籌規劃在前,讓目標更明確、思路更清晰、論證更充分、成果更直接。針對自身問題,將“雙減”“雙新”背景下教師教學技能、課程實施、信息技術、心理健康作為研修重點,依托以學促修、以課促修、以研促修、以賽促修、以評促修五個方面展開。
基于管理工作的需要,學校制定了過程管理制度、教研活動制度、學習研究制度、教師評價制度、聽課評課制度等。這套制度體系,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有力支撐,有效引導了教師的行為方向,保障了研修活動的規范、有序與高效。
做有實效的校本研修
以問題為導向,構建教研生態。學校高度重視“科研興師、科研強校”,鼓勵教師進行各級課題申報及研究,在科研中培養解決問題的思維,做研究型教師。學校是首批金州區小課題研究基地校,在課題研究中遵循“一二四”工作思路:圍繞來自教師的一個真問題,立足實踐反思與合作交流兩個原則開展真研究,提供培訓、時間、評價、成果推介四個方面的保障。
借智借力,突破專業發展瓶頸。學校精準定位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有計劃地邀請相關專家到校開展專題講座、課題評議、課例指導等活動,幫助教師開視野、展格局、擴思維。
精準聚焦,提升教研實操性。在校本研修中,學校以問題解決為導向,先找到問題、找到主問題、找到有可能解決的問題,再以經驗推廣的思維,積累經驗、積累主要經驗、積累有可能推廣的經驗,從而實現以問題驅動、以經驗推動,促進教師之間的智慧共享。
做有共生的校本研修
結合三個校區的優勢,學校確定了“雁陣管理文化”:間周一次班子例會,定主題、定流程、有問題、有互動;校區間相互交流討論,在“實踐一反思一再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生成新的智慧。大到學校章程、項目書的制定,小到怎樣給家長護學崗頒獎、如何在教師群和學校廣播中發通知最有實效學校還多次開展校區間、同區聯盟校、跨區兄弟校聯合校本研修活動觀摩,努力實現和而不同、智慧共生、兼收并蓄,促進合作共贏。
學校始終秉持“務實深耕、師生共進”的原則,將“落到實處”作為一切工作的標尺。在校本研修領域精耕細作、深挖細研,通過構建一套系統、常態、高效的研修機制,將理念轉化為行動,將知識內化為能力,營造充滿成長機會的環境,促進師生生命成長、和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