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提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教師要始終秉持這一教育理念,以愛為基礎,陪伴學生成長。從教兩年來,我一直探索用愛與智慧照亮學生的心靈。
尊重—與學生平等相處
每個學生都有自我意識和獨立人格。在與之相處的過程中,教師應尊重他們的意見。初當班主任時,班級事務無論大小我都一手包辦,讓我深感疲憊。后來,同組有經驗的老師告訴我:“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人翁精神,讓班委帶動同學自主參與班級事務,班主任作為輔助,這樣才能讓學生養成獨立自主的良好習慣。”于是我迅速組織班委選舉,每一個崗位都由學生競選投票完成,充分尊重學生班級小主人的地位。
除了班級管理,在教學上教師也要努力做到尊重每一名學生。學生的學習能力不一,成績也有高有低,教師不應僅用成績去衡量學生,而要引導和鼓勵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成長的過程如攀登高峰,道阻且長,教師應該做學生成長路上的引導者和支持者。
關愛—走進學生內心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實現教學相長的催化劑。它一方面能使學生產生“愛屋及烏”的情感,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師提升教學水平,實現師生共同成長。
教育家魏書生曾這樣說:“走入學生的心靈世界,就會發現那是一個廣闊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都會在那里找到答案。”作為教師,我們要學會用關愛與溫暖照亮孩子的心靈。
我們班曾有這樣一名學生,他上課時經常故意發出怪聲,一不留神就躺到地上,做些夸張的動作吸引同學注意,影響上課秩序。起初,我總是嚴厲地批評他,但收效甚微。后來,一位資深班主任提醒我:“人都喜歡被夸獎、被關注,尤其是在他們這個年齡段。這個學生可能是想得到老師的關注,但選錯了方式。”于是我開始留心觀察,當發現他課下幫助同學時,我立刻當著全班的面表揚他,他露出了欣喜的表情。我明白他非常渴望被肯定、被關注,在課上也開始請他回答問題。起初他有些退縮,但在我不斷的鼓勵和其他同學的幫助下,他慢慢有了變化,積極回答問題的聲音代替了之前的怪聲。
贊賞——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提出的“皮格馬利翁效應”認為,稱贊能給孩子以極大的鼓舞。因此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踐行“表揚為主、批評為輔”的原則。
我們班有一名剛轉過來的學生,單從成績看有些薄弱,也因此有些自卑,似乎成了班級的“邊緣人”。后來我發現他對科技和汽車感興趣,英語也讀得非常流利,便以此為契機在全班面前表揚了他。漸漸地,其他同學也開始發現他的優點,主動和他成了朋友。這個學生也因此有了學習動力,原本在及格邊緣徘徊的他,經過努力達到了良好的水平。作為一名新班主任,走進學生的內心,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是最簡單、“最高級”的管理技巧。
面對自尊心較強的學生,贊賞的效果會格外明顯。班里曾經有一名女生,語文和英語成績總是不盡如人意,開始我總是對她提出嚴格要求,以致她產生了明顯的抵觸情緒。后來我改為以激勵為主,常表揚她在其他方面的成績,不斷提高她的自我效能感。漸漸地,對于我提出的要求,她開始嘗試接受,并利用課余時間主動學習。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師要認真挖掘、及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鼓起上進的勇氣。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如同夜空中閃爍的繁星,各有各的璀璨。作為教師,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亦師亦友,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相處,用關愛給予他們溫暖,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用愛澆灌,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