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275(2025)10-10-04
一、積極心理學、生命教育與體驗式教育的內涵
近年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和學習問題引發了家庭、社會的廣泛關注。教育部也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在中小學課程中系統安排大量生命教育內容,引導學生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傳統生命教育側重知識灌輸,缺乏情感體驗與積極品質培養。積極心理學、體驗式生命教育強調潛能開發,關注學生的積極體驗和個體發展,為生命教育提供了新視角。
20世紀末,美國心理學家塞里格曼提出“積極心理學理論”,主張研究人類自身擁有的積極品質,對心理學的研究從以“問題為導向”轉向“發展為取向”,側重關注人的積極品質的研究與培養,通過挖掘人類自身擁有的潛能和力量促進個人和社會發展,使人類走向幸福。積極心理學“是一種致力于培養人的優秀品質和美好心靈、促進心理積極和諧發展與心理潛能充分開發的心理學。它是指研究有助于發揮人、團體和機構的最佳狀態或功能的條件和過程的一門科學”[1]。“積極心理學強調開拓性地探索心理流暢體驗與主觀幸福感,這不僅實現了對早期非系統化主觀體驗的重新梳理和認識,同時還結合人類在不同領域所呈現出的狀態,歸納和梳理出更為積極的情緒、情感狀態,強調人主觀能動性的決定性作用?!盵2]這是當代心理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20世紀90年代,生命教育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在教育界、哲學界成為熱門研究話題?!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重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國防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督逃哭k公廳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也指出,“大力培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切實培養學生珍視生命、熱愛生活的心理品質,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可見生命教育的重要性。那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從廣義上看,就是有關生命的教育。學校生命教育主要指學校根據生命發生發展的規律,通過開展一系列與生命保護、社會生存有關的教育活動,傳授知識和經驗,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生存意識、生存能力和生存態度,樹立科學的生存價值觀,提升生命質量的過程。生命教育的內容包括生命認知、生命情感、生命意志和生命價值等方面,涵蓋了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生命過程,其教育目的是喚醒生命意識,提升自我生命價值,從而敬畏生命、熱愛生命。
20世紀初,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體驗式教學”,強調這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體驗為基礎的教學方法。[3]體驗式生命教育則強調學校要創設安全環境、搭建互動平臺、建設系列課程,通過師生、生生互動,營造一種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問題、積極思考并進行生命感悟的氛圍。這種體驗能夠讓學生明白生命的珍貴,進而培養積極健康生活的好習慣,提高生命質量。[4]因此,從廣義上講,體驗式生命教育是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個體自由和個性化學習,結合寓教于樂的體驗式生命教育主題而開展的學習教育活動。通過開展體驗式生命教育,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生命價值,主動思考探究,掌握自救技能,實現“學生珍愛生命,教師關愛生命,學校提升生命教育質量”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習效果和認知效果,讓學生對生命產生敬畏之心,學會珍愛生命。
二、積極心理學融入生命教育的意義
近年來,學校雖然意識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存在教育體系不完備、課程資源單一、活動體驗性缺乏等問題。將積極心理學融入生命教育活動中,能夠有效改變師生教育的理念和視角,促使教育工作者從原本過分關注學生問題轉向關注學生積極品質的培養和積極行為的落實。
(一)積極心理學讓生命教育更具積極性
學校在進行生命教育時,往往更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校園安全問題、生命危機問題,而積極心理學改變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傾向,采取“發展為取向”的教學模式,更注重學生積極品質培養和積極行為落實,外化與解構問題。在積極心理學視域下,教師更注重挖掘學生的潛能和積極品質,幫助學生看到生命的成長、個體的變化,喚醒學生珍愛生命的本性,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生命教育轉變為主動探索生命意義,用一種更加開放、欣賞的眼光看待自身的動機、潛能,感悟生命意義。
(二)積極心理學讓生命教育更具專業性
傳統的學校教學常把生命教育定義為“學校安全教育”“安全知識普及”,以講解校園安全、消防安全、急救安全等知識為主,缺乏系統化、體驗性、專業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積極心理學為理論基礎,充分挖掘積極心理學與生命教育的契合點,通過以積極心理學為隱喻或理論依據的課程、教學內容開展行為訓練、行為體驗,培育學生積極向上的生命態度,讓學生體驗到生命教育的深刻內涵,進而達成教學目標。例如在“面對挫折”一課中,運用接納承諾療法“兩座山”的理論進行正視困難的挫折教育,引導學生看到問題的積極面,改變面對挫折事件的態度,讓生命教育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更有專業性。
(三)積極心理學讓生命教育更具體驗性
要想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生命觀,離不開積極心理學背景下的體驗和練習。相較于傳統知識傳授模式,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開展生命教育,學生更能看到自己成長、積極的一面,會主動思考“為了什么而活”“怎樣生活更快樂”“如何通過奮斗實現人生價值”等正向命題;通過體驗和練習,不斷探索生命的來源、生命的進階、生命的升華等過程,體驗生命的復雜、來之不易和精彩,掌握必要的生命知識和生存技能,提升心理彈性,提高學業、生活及社交質量,使生命教育活動更具體驗性。
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體驗式生命教育實施策略
當前,隨著中小學生命健康內涵的不斷豐富,在生命教育過程中,教師除了關注學生的身體、生理健康,還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自我實現等層面的需要,幫助學生從個體發展視角出發,對人生進行思考,強調發展性的生命教育。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開展體驗式生命教育,在生活、學習中幫助學生發揮個體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能夠增強生命教育實效。
(一)打牢思想基礎:提升生存教育意識關懷生命
1.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生命觀
積極生命觀的核心是關懷生命,感受生命的美好。作為教育工作者,教師要在學習生活中創設積極的、美好的環境,重視生命教育沃土滋養和陣地建設,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建設好生命教育校內體驗館、警示館等陣地,重視校園體驗式生命教育氛圍的營造;打破傳統的學科界限,充分挖掘學科蘊含的生命教育資源,開展滲透教育,設計跨學科的綜合課程。例如在初中生物課“細胞的分化、衰老與癌變”中引導學生明白生老病死是生命常態,在初中語文課《石縫間的生命》中引導學生了解生命的堅韌。
2.為生命教育注入積極情緒與理念
在生命教育中引入積極情緒與理念,能夠幫助學生改變認知,以積極視角看待困難和挫折。例如積極心理學、動機理論、羅森塔爾效應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等,都以其積極、獨特的視角,讓學生思考“為了什么而活”的正向命題。學生關注積極情緒、轉變生存理念,能夠幫助他們了解生命,進而珍惜生命。作為教育工作者,教師要掌握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形成積極人格。
3.家校社協同,共同助力生命教育
一是研發家長課程、創設家長學校,通過親子有效溝通、親子共讀生命書籍,家長與孩子共同探討生命價值,營造和諧家庭氛圍。二是構建生命教育社會服務體系,在社區開設青少年生命成長中心,讓社區、企業、家庭共同參與初中生生命教育,以生活化、社會化的典型案例切人,引導家長、孩子認識生命成長規律,暢通家校社溝通途徑。三是構建校醫結合模式,學??蓢L試與屬地醫院建立合作關系,切實提供體驗式生命教育服務。
(二)探索生命路徑:構建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方法
1.構建課程體系
當前,學校的生命教育大多依托其他課程來滲透開展,生命教育課程體系不健全、資源不充足、體驗性不強。因此,構建體驗式生命教育課程體系成為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徑。根據初中生身心發展特點,立足積極心理學理論,結合問卷調查、訪談調查,融合生命教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筆者在縣域組織骨干教師開發“體驗生命,讓生命更精彩”生命教育校本課程,按“認識生命、關愛自我”“發展生命、提升自我”“提升生命、拓寬自我”三大章十二課時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注重課程設計的層次性和遞進性。
在十二課時的生命教育校本課程中,注重游戲性、互動性、體驗性、生成性,設置做一做、演一演、比一比、辯一辯等教學環節。例如第二章第四課“我的生命魅力”通過播放關于生命從出生到死亡的記錄片,讓學生體驗到生命發展的全過程,充分發揮生命教育課程的體驗性與啟發性。通過活動創設、游戲暖身等形式,按照“集體磨課 $$ 上課實踐 $$ 反思總結 $$ 課程優化”的流程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形成“體驗生命,活出精彩”的體驗式生命教育校本課程。
2.創新教學方法
創新教學方法是提高生命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一是采用游戲式、體驗式、情境扮演式等互動性較強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課堂互動和體驗感。例如通過生命故事講述大賽、心理劇演出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生命價值,學習心理調適方法。二是開展專業心理輔導,讓生命教育課更具專業性。后現代心理學理論倡導將心理咨詢技術運用于課堂,通過專業的心理、生命知識輔導,讓學生發現自身優勢,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常用的心理咨詢輔導技術有敘事療法、表達性藝術治療、薩提亞模式、繪畫技術、OH卡牌、焦點解決短期療法等。三是利用AI技術,開發線上課程和虛擬現實體驗,特別是針對生命安全的模擬實驗,AI技術能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
(三)豐富活動內容:多方營造氛圍淬煉積極特質
生命教育不能局限在課堂中,學校活動、校園文化、社會實踐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積極心理學認為,學校中的一切資源都可以作為學生生命教育的載體,這些真實的、貼近學生生活的資源,最能有效挖掘學生的生命潛能。
1.開展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
面對生老病死、突發應急事件,初中生可能會因為缺乏經驗而手足無措。普及應急救護基礎知識,能提升師生應對突發事件和意外傷害的能力,在發生危險時盡可能把傷害降到最低。學??梢劳屑t十字會急救培訓內容,開展急救基礎原則、心肺復蘇術與自動體外除顫器使用、創傷救護技術示范和演練、常見急癥處理方式、突發事件應對策略等訓練,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應急自救互救本領、完成關愛生命的素質拓展訓練、接受專業的心理健康測試與排查輔導、經歷敬畏生命與感恩主題的社會實踐。在“創傷救護模擬”活動中,學生需要分組完成“車禍現場”應急處理工作,在活動過程中習得應急處理方法,感悟生命的脆弱和珍貴。
2.拓展實踐活動,豐富內容形式
學校通過組織開展各種動手實踐、勞動教育、學科探索活動,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淬煉積極的人格特質。還可以組織各種競技比賽,例如勵志故事演講比賽、勵志電影講解比賽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做,在深入故事角色的過程中體驗生命的韌性,培養積極的人格特質。
3.開展主題實踐,營造活動氛圍
借助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等重要節日,以節日為契機開展生命教育主題活動;以新聞熱點作為切入點,在課堂上模擬危機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面對突發危機事件的恐懼,明白生命的珍貴,懂得珍愛生命,保護生命健康。
(四)化解危機事件:筑牢學生生命健康防火墻
1.從“滅火”到“播種”的轉變
學校要通過篩查及時發現問題學生,做好輔導和轉化工作。依托心理測評問卷(如MHT、SCL90、SAS、SDS等量表)進行集體測評,根據問卷評分,篩查異常學生;心理教師和班主任要結合日常觀察、個別訪談,初步確認需要進行心理輔導的學生名單,按“日常關注、重點關注、危機關注”對異常學生進行分類,優先輔導重點關注和危機關注學生。對重點關注學生,要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加強家校聯系,使家長及時了解孩子情況,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對危機關注學生,要進行常態化心理疏導,必要時啟動心理危機干預機制,邀請家長到學校談話,同時建議家長帶孩子到專業機構尋找幫助。為了使家長真正重視孩子的身心狀態并保障孩子能及時接受心理援助,學??膳c重點關注、危機關注的學生家長簽訂“監護人聲明書”和“學生治療登記表”,記錄家長采取的具體應對措施,確保學生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
2.從“生存”到“幸?!钡霓D變
在全員篩查、約談與輔導的基礎上,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如期待感、抗挫力、感恩心),推動學生實現從“生存”到“幸?!钡霓D變。全員普查聚焦的是“不出問題”,而“幸?!笔且寣W生學習、生活得更快樂和更有意義。積極心理學關注學生“發展”的可能,本著幫助學生成長、扶正學生消極心理的宗旨,幫助學生發現個人閃光點和優勢,逐步提高自信心。教師應在學習、生活中努力幫助學生挖掘潛能,關注個體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做好優勢輔導,改變學生的消極態度。
(五)建立支持系統:提供學生心理健康重要保障
建立支持系統是確保學生生命健康教育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為此,一要建立生命教育課程評價、反饋標準,在每一堂課后,使用人工智能、測評量表等工具實時了解學生課堂前后行為的改變,及時了解教育效果,不斷優化教育策略;二要將紅十字會急救內容納入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將心肺復蘇、包扎傷口等知識和原理納入綜合素質評價指標,讓更多學生掌握急救自救的方法;三要聯動社區醫院開展“急救實踐日”“我愛我心理健康日”等活動,構建全方位的支持系統,為生命教育的實施提供堅實保障。
四、結語
總之,積極心理學理念和方法為學校開展體驗式生命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當生命教育從“防范式說教”轉向“賦能式體驗”時,學校才能真正構建服務于學生生命成長的模式,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生命觀。作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提高自身對生命的認識,以積極心理學的視角正視生命;其次要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增強自信心,體會生命的美好。
【參考文獻】
[1」浦繼豐.換個面孔改作業: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學生作業評價[J].新課程研究,2012(6):37.
[2]黃浦芳.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生命教育[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1(4):41.
[3]徐曉沄.青年學生生命教育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構建和應用[J].北京青年研究,2023(4):87.
[4]王恩奇.體驗式生命教育在中學教育中的實踐探索[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