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背景下,小學思政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秉正小學地處廣州市越秀區大塘街區,擁有豐富的“六脈文化”社區資源。我校以探索“六脈大塘”為主題開展小學思政一體化建設,把愛街區、愛羊城和愛祖國融合在一起,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小學思政一體化建設的實施路徑,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一、課程建設“ 1+N”
我校整體構建以核心課程 + 拓展支持性課程為主的“ 1+N' ”思政一體化課程建設,有效地保證了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的“三全”育人體系建設,較為系統、深入地推進小學思政教育的有效實施
(一)核心課程(1)
小學思政核心課程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它承載著培養小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任。我校思政課程緊密圍繞國家思政課程標準,結合“六脈大塘”的社區資源特色來建設。老師們實施課內思政小課堂時,結合教材內容,用身邊的、豐富而鮮活的事實和案例,讓學生理解教材所傳達的思想教育內容,引導學生明理悟道,從小樹立遠大志向,努力使自已成長為一名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如在探索“六脈大塘”主題實踐活動中,我校道法課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結合不同年級的實踐主題,精心進行教學設計,通過觀看視頻,圖片、親身講述等形式,引導學生關注學校和家庭所在街區的文化遺跡、紅色教育基地等,探索街區的文化傳統和特色。
(二)拓展支持性課程(N)
1.課程思政。如在開展探索“六脈大塘”主題實踐活動中,語文科教師基于學生語文生活和成長發展需求,結合語文“跨學科學習”學習任務群,指導學生在參觀、瀏覽的過程中,仔細閱讀場所的介紹,網上查閱資料等,學習閱讀非連續性文本,抓住關鍵點,梳理和整理有價值的信息;在參觀、瀏覽過程中,分類做好參觀、瀏覽記錄;活動結束后寫好觀后感、調查報告等,運用多種形式表達自己的文化體驗與感受。老師們引導學生通過將主題實踐活動與語文學習結合,既提高了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又豐富了人文內涵,提升了綜合素養。
2.實踐性課程。如我們組織一年級學生開展“紅色血脈”研學活動。學生到本地紅色教育基地中共三大會址、廣州起義紀念館、農講所、黃埔軍校、烈士陵園、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等參觀,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二、教育方法“三融合”
(一)學科知識融合,發揮思政課程的綜合育人功能
如英語科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制訂英語愛閱讀有創意讀書寫作活動———《ThroughTimeAndSpace》繪本以廣州的特色景點做背景,小學生們坐著觀光巴士給外星人湯姆介紹廣州。故事從廣州塔開始,小學生們遇見外星人并介紹這座具有標志性建筑“小蠻腰”。他們乘著觀光巴士經過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越秀公園一中山紀念堂 ? 廣州塔,小學生們為湯姆一一介紹了廣州的紅色歷史文化和羊城故事。最后觀光巴士回到廣州塔送走外星人湯姆并觀迎他下次再來廣州參觀的故事。
(二)思政課程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
我校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數字化教學資源,如視頻、音頻、動畫等,將六脈大塘的相關內容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我們還鼓勵學生用多種形式呈現研學成果。如四年(3)班拍攝的情境劇《尋訪萬木草堂之戊戌變法》,學生們以史為鑒,展開一場“跨越時空”對話先賢,感受先賢的家國情懷與法理思想,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
(三)思政知識與社會生活實際融合
1.社會實踐教育。我校設計了以“綠水青山,生態文明”“敢拼敢闖,務實精神”“城市巨變與發展”“經濟中心、對外開放、國際視野”“樹立遠大理想、遠大志向”“革命傳統教育”思政教育內容,引領學生走進街區,走進博物館、紀念館、紅色教育基地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和理解思政知識,在志愿服務、社會調查中,讓學生在服務社會中鍛煉自己的能力和品質。
2.生活化教學內容。我們將六脈大塘中的相關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設計生活化教學內容,如通過講述廣州城脈中的城市發展故事,引導學生關注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和現象,進行思政知識的講解和討論,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接受思政教育。如探索“花城水脈”主題的同學,有的小組通過參觀東濠涌博物館以及實地走訪東濠涌,與科學科融合,記錄早-中-晚固定時間的涌水的pH值,探尋下雨和不下雨水質有什么區別;還有的小組學習用英語說出廣州幾條主要橋梁的英文名稱,聽長輩說說小時候與河涌、珠江的故事,感受母親河的改變。
3.強化實踐環節。在思政課程中增加實踐環節,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思政知識解決問題。如我們組建并培養了一支110人小小紅色講解員隊伍,節假日期間到農講所、廣州起義烈士陵園,現場為游客們講紅色故事,做紅色基因的守護者、踐行者和傳播者。在實踐鍛煉中學生們增強自信,堅定信仰,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三、教學方式“三感”
(一)低年段以“感受”為主,啟蒙式思政教育
我們認為,對低年段學生開展思政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初步接觸和了解思政教育內容,培養對思政教育的興趣和好奇心。如一年級學生開展“紅色血脈”研學活動,主要是聽前輩講紅色故事,并分享給小伙伴聽;跟家人一起唱一首紅歌并錄制小視頻;與家長一起觀看紅色電影;利用國慶外出游玩的時間,開展“我與國旗合影”;到紅色教育基地打卡拍照活動等,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從小打下紅色烙印。
(二)中年段以“感知”為主,體驗式思政教育
中年段學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思政教育內容,采用體驗式教學,如實地參觀、模擬游戲、主題活動等,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加深對思政知識的理解。如我們在四年級開展“廣州城脈”探索,以“廣州城脈漫步——城市變遷的見證”為主題,通過參觀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城市規劃模型制作、老照片與新照片對比、城市故事分享等形式,讓學生感受我們所在城市和街區的發展歷程和現代化進程。了解城市變遷的見證,體會城市發展的巨變,并利用地圖軟件或手繪工具,設計未來城市發展規劃圖,并進行展示講解。
(三)高年段以“感悟”為主,活動式思政教育
高年段學生需要通過深入思考和實踐活動,如主題演講、辯論賽、模擬法庭等,來領悟思政教育的深層意義,形成自己的思政觀念和價值觀。如我們在六年級開展“南粵文脈”探索,組織學生探訪周邊書院,如明遠樓、中山省立圖書館等,了解書院文化,從而從小樹立理想、遠大志向,將自己的理想與祖國的發展相結合。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