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時代的浪潮中,多元評價對課程改革與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多元評價體系的構建策略進行細致入微的剖析,并展望在科技力量加持下多元評價的未來發展趨勢。
一、多元評價是落實新課程的時代需要
在課程育人價值的實現過程中,評價的作用顯得尤為關鍵和重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的評價應當成為助推學生學習、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全面達成課程目標的重要引擎。評價應當聚焦于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思維方式、審美趣味以及價值觀,并要細心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變化和成長,以真實反映他們在語文學習中的實際水平和狀態。針對不同年齡、學段、學習特點的學生,以及多樣化的目標要求,我們應精心選擇適當的評價方式,突出評價的核心要點,確保語文課程評價既具有宏觀的視野,又不失微觀的細膩,從而達到全面而精準的評價效果。
新課標對評價的要求十分明確,旨在通過評價促進學習,引導教學,實現“教一學一評”三者之間的和諧統一,并推動教學與時俱進,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在培養創新人才的過程中,語文課程的作用至關重要。而要達成這一目標,首要任務是革新學習評價,包括創新評價方式、革新評價目標以及提升評價技術。因此,推動多元評價方式的創新,對于深化課程改革、優化人才培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多元評價的理論基礎源于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該理論主張每個人的智慧都是獨一無二的,且擁有各自獨特的智慧優勢。同時,新課標在倡導多元評價的過程中,也強調了育人評價的重要性,既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有機結合,又突出素養的培養。在進行過程性評價時,我們需要遵循評價情境的真實性、評價主體的多元性、評價方式的多樣性、評價內容的全面性,以及評價反饋的引導性等原則,確保評價過程既科學又有效。
由此可知,多元評價可以理解為一種利用多種測評方式和工具,全面、真實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的方法。它涵蓋了知識、技能、態度、價值觀等多個方面,并能在教學和個性化發展上提供更為精準、更具針對性的評價,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素養導向的多元評價實施路徑
1.深入研究新課標,形成評價指標
新課標以核心素養為基石來界定課程目標,凸顯了其“以人為本”、素養為重的鮮明特點。它巧妙地將學生個體、學科特性以及社會生活元素融為一體,為課程評價的實施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因此,深化多元評價的首要任務便是深入鉆研新課標內容,確保我們精準地領悟和把握評價的核心宗旨。
基于上述深入的理解,筆者進一步提煉出了一套適用于語文課堂的多元評價指標體系。這一體系囊括了六大核心一級指標,它們全方位地體現了語文核心素養的豐富內涵,包括文化自信、語言應用、思維能力以及審美創造。這六大核心一級指標具體為:文本閱讀能力、資料搜集與運用能力、新知獲取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探究學習能力以及自我反思與評價能力。這些指標是對語文核心素養的進一步精細化闡釋。
以文本閱讀能力這一指標為例,我們設立了二級評價指標,要求學生能夠專注且深入地閱讀文本,理解其中的深層含義,并能夠準確捕捉教材和課外讀物中的關鍵信息。通過這一具體的評價指標,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多元評價,對學生的考察是全面而深入的。
2.強化學科實踐,收集表現證據
素養并不僅僅聚焦于知識和技能層面,它更是一種調動內在心理和社會資源,用以應對復雜多變需求的能力。這種能力具有間接性、動態性,難以直接量化,更多時候是在具體的實踐情境中自然流露。因此,在明確評價目標之后,我們應積極探索在課內外開展單元統整的項目化學習以及跨學科的主題實踐活動,為學生搭建真實的學習平臺,加大表現性評估的比重,特別是要細心搜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性證據。
在推進單元統整的項目化學習方面,我們以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例,精心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課本劇表演活動。
學生們以本單元所學的四大名著經典篇目為靈感源泉,充分展現他們的創意與想象,將文字轉化為富有生命力的舞臺表演。在此過程中,我們對學生的表現進行了細致的觀察與評估,特別關注他們在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方面的展現。我們注意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小組討論,是否能夠發揮領導才能,是否愿意在團隊中扮演不同角色,以及是否樂于助人,積極幫助學習困難的同學。
我們還致力于開展跨學科的實踐性主題活動,讓語文學習走出課堂,融入生活,融入社會。我們不僅關注課堂內的學習評價,更將語文教育延伸到課外,使課堂知識與現實問題的解決相結合,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創造潛能,進一步凸顯表現性評價的優勢。在這個過程中,室外課堂、家長、社區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評價,使得學生的綜合素養評價更加立體、全面,形成了一條更加完整的素養表現證據鏈。
3.構建數字平臺,生成素養畫像
在實施日常表現性評價的過程中,評價數據的收集與分析一直猶如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對評價者而言是極大的挑戰。然而,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科技的突飛猛進,我們得以徹底革新評價的理念和方法。這些尖端技術如同神助,能夠全方位地監測評價對象,實現數據的實時捕獲和即時反饋,極大地提升了評價的效率和精準性。
在學校,我們積極運用“悅評越好”小程序這一平臺,依據六大核心評價指標,在課堂上即時捕捉學生的表現,無形中積累了海量的課堂評價數據。對這些數據進行整合與深度剖析,如同手握一把鑰匙,能夠開啟學生學習狀況的全面、深入之門,為教學決策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實施上述路徑,我們不僅強化了以素養為核心的多元評價體系,更為語文課程的革新以及評價體系的完善注入了動力。展望未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持續演進,支撐評價的技術和平臺將變得更加科學化、精準化和高效化。同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前沿技術也將與評價體系深度融合,為學生帶來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實現能力的全方位評估。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