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發布,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全面進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創新思維是其中要培養的關鍵能力。創新是一種求異、創造不同于現狀的方法,推陳出新。小學的漫畫課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幽默感,備受學生喜愛,是培養創新思維的一個重要途徑。然而,在漫畫教學實踐中,筆者卻發現了以下問題:雖然小學生對漫畫課程充滿興趣,但他們的課堂作品普遍缺乏原創性,創新思維薄弱,更傾向于臨摹和參考模仿。針對上述情況,筆者與美術組的同事通過不斷摸索和實踐,總結出“加減乘除”四種有效策略,以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創作的漫畫有趣味、品味、生動且童真創新,極大地提升了課堂作品的質量。
一、用“加法”策略培養創新意識
采用“加法”策略提高漫畫課堂的高效性和豐富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重視作品的原創性。
1.增加內容,深入理解。漫畫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表達形式,不僅給人以視覺的驚艷,同時也引發人們的深刻思考。然而,由于教材版面有限,課堂上能夠展示的精品漫畫并不多,因此,在漫畫教學中增加更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非常必要。這不僅可以增強課堂氛圍和視覺效果,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還能提升學生的認知深度和理解能力。例如,嶺南社版六年級的《名人漫畫》中收錄了齊白石、畢加索、侯寶林、愛因斯坦等四位名人的漫畫作品,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入有趣的漫畫電影角色,如《長安三萬里》中的李白,《哪吒之魔童》中的哪吒等。這些作品與傳統名人漫畫不同,具有更突出的特色與魅力,能夠啟發學生的視覺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針對喜歡運動的學生,可以收集關于奧運冠軍全紅嬋等學生感興趣的優秀漫畫作品,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欣賞漫畫,并在創作技巧上獲得提升。
2.添加措施,提高效率。添加教學措施,強調的是漫畫教學方法的優化和教學流程的改進,加強漫畫教學的互動性和個性化,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更快速地掌握知識要點,促進自主探索和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佳學習成果。小學漫畫創作非常自由,除了在紙張材料上直接繪制以外,還可以用小組頭腦風暴的模式,利用現成的照片進行“大開腦洞”的漫畫添畫,讓作品呈現豐富效果,給學生帶來更新鮮有趣的感受。
3.創新手段,追求趣味。學生們非常喜歡湘版一年級的《畫畫火柴人》,認為內容生動有趣,可以在這節課設計有意思的漫畫游戲,如創意接力:每位學生在漫畫中加入一個新元素,通過傳遞接力,整個小組共同創作一幅富有想象力和創意的漫畫作品;創意反轉:提供經典的故事開頭,讓學生在漫畫中加入意想不到的反轉結局;創意假設:提出一個假設的情景,比如“如果超人失去了超能力”,讓學生以漫畫形式展現可能發生的故事。為了讓學生們課堂的參與度更高,漫畫教學中要注重互動的多樣性和體驗的豐富性。例如,學生共同設計同一經典角色的漫畫表情包,老師可以選出特別好玩的作品,通過小程序上傳到微信表情包里,讓學生感覺漫畫作品的實用及推廣,享受喜悅。
二、用“減法”策略培養探究能力
通過“減法”策略強調漫畫教學的個性和自主性,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提升作品的獨特性。
1.減少說教,轉向探究。漫畫為了表達需要,造型往往比較概括簡潔。很多學生較難掌握這個要點,總是忍不住在草圖上反復地涂涂改改。如果教師只是進行長時間的講解和示范,難以提供讓學生進行探究的鼓勵與指引,無法幫助學生達到目的。筆者嘗試減少抽象的概念說教,采用更直觀方式進行教學,效果明顯。例如,提供一系列簡短的技巧微視頻,讓學生課前課后自主選擇學習,并根據自己的需求、興趣、特點和風格進行實踐,以達到個性練習的效果。還可以嘗試技法的減法探究,如極簡線條練習,僅使用簡單的幾根線條來勾勒人物或物品的主要輪廓,去除一切多余的細節,突出形狀;單色剪影練習,利用單一的色調創作人物的剪影效果,不添加任何內部細節或陰影,注重形態的簡潔表達;圖形組合練習,將復雜的造型分解為簡單的幾何形狀(如圓形、方形、三角形等),通過組合這些基本形狀來創造新角色。
2.減少灌輸,促進內生。通過減少被動灌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扮演更加主動的角色,激發內在的求知欲望,自主探求答案。為了在漫畫課堂里體現佛山本土的傳統民俗,筆者在課堂上結合佛山特有的“行通濟”“乞巧節”、秋色巡游、劃龍舟等,設計原創IP,用漫畫做成結局開放的民俗繪本,讓學生在潛移默化里得到美的熏陶,促進知識內化,把愛家鄉的情感蘊含于作品之中。
3.減少單一,注重多元。漫畫被稱為“思想的游戲”,就是在于漫畫作品體現出的幽默感與思想內涵深度,在漫畫課堂里,需要開發學生的多元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多樣性的思考模式。例如,在漫畫作品的展示環節,教師可以不再僅僅通過班級展覽的形式,而是鼓勵學生利用社交媒體、學校網站或漫畫展會的平臺,以多種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加作品的可見度和多樣性。在漫畫材料的選擇上,除了普通的傳統顏料紙張,還可以引入數字繪圖工具,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間和自主學習的可能性,讓學生接觸不同的創作媒介,拓寬創作思路和技能,促進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的發展。還可以通過減少單一的教學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標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教學更加靈活和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風格。
三、用“乘法”策略培養團隊精神
運用“乘法”策略可以提升漫畫實踐的價值與成效,促進有效的小組合作,進而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并實現漫畫作品的系列化創作。
1.乘以體驗,事半功倍。例如,可指導學生創作以小學生活為背景的系列漫畫故事,利用角色扮演來加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在動手實踐中,學生將掌握漫畫創作技巧,如分鏡、構圖、對話設計等。教師可以提供具體案例,以展示學生在漫畫制作過程中的學習進步和創意發展。此外,通過在校運會、校園動漫節等活動中舉辦體驗活動,學生將更深入地感受生活的美,同時強化觀察能力、描繪能力和表現能力。
2.綜合評價,以畫對話。在漫畫教學過程中,評價環節至關重要。教學評價一體化的目標是實現以評價促進教學和學習,確保教學活動的連貫性和整體性。漫畫教學同樣強調學生的綜合評價,以促進學生學識、品德與能力的提升。在此環節,教師可利用包括課堂評價表、作品評價表及課程評價表等內容的“漫畫評價工具包”進行多元化評價,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采用同伴評價、自我評價、作品展示等多種評價方式,使學生能夠在評價過程中提高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確保評價工具和量表在漫畫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3.強化合作,促進融合。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有助于培養他們良好的人際關系。例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集體創作《漫畫漂流冊》,通過讓漫畫冊在學生之間流轉,每人創作一幅,共同延續故事,以此共同完成一個漫畫故事,從而培養團隊精神,鍛煉合作能力。此外,可以模仿畢加索的精簡牛畫法,讓學生從一幅照片出發,依次進行精簡優化,直至形成最簡潔的作品,或者采取相反的過程,不斷豐富和完善畫面。
四、用“除法”策略培養提煉能力
采用“除法”策略,我們能夠簡化和優化漫畫教學流程,進而培養學生的提煉能力,并提升作品的整體概括性。以下為該策略的三個
主要實施步驟:
1.消除碎片,展現整體。在漫畫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從宏觀角度出發,全面把握知識點,深入理解其本質。實施主題式教學法,合理規劃教學內容,將漫畫創作與中心主題緊密結合,促進學生構建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此舉有助于避免知識的碎片化,確保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把握和掌握漫畫創作的精髓。此外,利用思維導圖等輔助工具,將漫畫教學中零散的知識點進行整合,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通過將前一學習階段的漫畫作品巧妙作為下一學習階段的道具和學具,有回顧、有響應,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記憶和掌握漫畫創作的相關知識點。
2.剝除包裝,揭示本質。筆者經常采用問題驅動學習法,引導學生直擊漫畫創作的核心問題,如人物動態表現、表情刻畫、故事敘述等,可以通過持續地練習和反饋,確保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這些關鍵技能。但是,漫畫學習不僅僅停留在表面膚淺的技法學習上,還要能體現漫畫的思想性,所以在高年級里還可以嘗試分組進行社會熱點的觀點討論,再把觀點用漫畫形式表現,慢慢讓學生掌握對事件本質思考的高階思維與洞察能力。
3.去除冗余,凸顯核心。在漫畫教學中,需突出知識點的核心和重點,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的重要性。通過識別并去除教學中的冗余內容,可以明確漫畫教學的核心目標。例如,精簡教學內容,專注于培養學生的基本漫畫技能和創意表達能力。同時,教師還需分析去除冗余內容后,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效率的提升情況,并通過精確提問和局部示范,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重點知識和技能。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