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主題活動是以繪本為載體,對幼兒進行的一種綜合性教育活動,在幼兒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對提高幼兒語言能力、促進認知發展、培養情感態度、提升審美能力等有重要作用。合理地創造區域環境能夠讓教師結合幼兒具體情況改進教學方法,使幼兒在這一時期的學習得到更好地成長。對此,本文從繪本主題活動與區域環境著手進行討論,希望文中觀點能夠為幼兒教育質量的提升提供有益幫助。
一、繪本閱讀以及區域環境概述
繪本的最大特征是圖文并茂,有十足的趣味性。特別是對于學習初期階段的幼兒來說,繪本是對他們成長非常有益的。繪本中圖畫的敘事性很強,繪本中的圖畫和文字相輔相成。盡管繪本的內容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常常蘊含著深刻而普遍的道理或價值觀,能夠啟發幼兒思考和感悟。幼兒繪本通常可以給幼兒創造很好的表達和學習機會。同時,在繪本主題活動中,應注意培養幼兒觀察能力、認知能力、審美觀和創造性等。幼兒園區域環境是影響幼兒學習和生活的關鍵因素。創設一個良好的區域環境,對幼兒日常學習、生活、運動等都有積極作用。語言區、益智區、生活區、美工區、運動區等是幼兒園常見區域環境。每一個區域都有獨特的職能和相應設施。通過對幼兒園區域環境進行科學規劃與設計,可以更好地整合資源,發揮教育作用。
二、繪本主題活動和區域環境創設整合必要性
繪本以其生動有趣的畫面、簡潔的文字,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傳遞豐富的知識和價值觀。但如果僅停留在閱讀層面,幼兒的體驗相對單一,與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不能吻合。幼兒園教育是為幼兒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包括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幫助幼兒形成積極樂觀的情緒和健全的人格,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激發認知和學習興趣欲,培養審美能力等等。
區域環境是幼兒園教育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繪本主題活動融入其中,能讓整個幼兒園環境都散發著濃厚的文化和教育氣息。幼兒在園的每個區角都加入繪本相關元素,理想的區域環境可以使繪本閱讀教學充分發揮育人價值,孩子們隨時隨地都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有著許多其他方式無法相比的優越性。
三、繪本主題活動和區域環境創設整合措施
(一)繪本主題活動與語言區整合。在教師和幼兒共讀繪本時,教師可以讓孩子們在一張海報上列出如下內容:“我知道”“我想問”“我創造”“我表演”“我設計舞臺”“我做道具”等。這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與繪本交流的平臺,他們可以通過繪畫和表演等方式,與語言區的繪本進行互動。幼兒可以結合繪本提示進行想象,配以圖片制作成書,使幼兒互相閱讀和討論彼此的作品,加深對繪本的理解。通過不斷交流與溝通,幼兒的語言表達會更加準確,能夠用正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夠讓幼兒學習傾聽,進而促進幼兒創造能力和合作意識的提升。將成語故事、神話傳說等引入語言區域。例如,教師可以在區域內放置《孔融讓梨》《女媧補天》《花木蘭》《三個和尚》《神筆馬良》等繪本,組織幼兒欣賞繪本故事,鼓勵讓幼兒向伙伴講述自己聽過的傳統典故,能讓小朋友明白在生活中要學會謙讓,把東西分享給他人,知道合作的重要性,讓他們明白善良和智慧的力量。投放《香香甜甜臘八粥》讓孩子們了解熬制臘八粥的過程、習俗,《好忙的除夕》重溫了貼對聯、年夜飯、守歲、發紅包、放煙花等年俗活動,讓孩子感受到濃濃的年味,以及對春節家人團聚的期盼。
(二)繪本主題活動與益智區整合。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幼兒班級的益智區是幼兒常用的學習空間。如何發掘繪本中的益智元素,成為幼兒園繪本教學一個重要課題。例如,幼兒可以通過雙手去拼裝和制作簡易小玩具,也可以進行一些實驗,對培養幼兒實踐能力很有幫助。有些繪本能動性比較強,如繪本《在樹林里》《是誰呀》等益智主題繪本,集合了視覺認知、觸覺感知、情緒情感于一身,能夠通過觸感、顏色、情緒及有趣的互動游戲,全方面調動低幼寶寶的閱讀興趣。教師和幼兒共讀、操作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以繪本《好餓毛毛蟲》為例,其內容包含食物名稱、周一至周日序數詞、色彩概念詞等豐富的益智內容,教師可通過使用紙盒、彩色卡片等益智區材料來激發幼兒的實踐積極性。再比如在繪本《夜里什么人不睡覺》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幼兒進行訪談,來記錄他們周圍人所從事工作以及工作特征,并借助多媒體來展現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從而深化幼兒對社會的認知,培養幼兒感恩之心。
(三)繪本主題活動與生活區整合。幼兒園生活區布置會比較真實,以還原生活和自然為佳。例如,通過飼養一些植物、鳥類、金魚、烏龜等小動物,讓幼兒更多認識和接觸生命。教師在生活區講解繪本《我看見一只鳥》,讓幼兒在親眼所見、真實所感基礎上,更多地了解小鳥的生活習慣和特征。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孩子通過繪畫、泥塑的方式表達自己心中的麻雀、野鴿子、五色鳥等的形象和特征。同時,教師將繪本內容與相關探究活動結合起來,那么設計的任務通常會更有意義。繪本教學及相應場地創設,這對發展幼兒照顧植物、動物,培養幼兒的同理心、創造能力等有積極的作用。在低齡幼兒的閱讀區投放一些與生活相關的物品,如玩具餐具、衣物、玩具工具等,同時搭配相應的繪本。例如,投放一套玩具廚房餐具,再配上《小熊的廚房》《美味的晚餐》等生活類繪本,幼兒可以在閱讀繪本后,利用這些物品進行角色扮演,模擬繪本中的生活場景,加深對繪本內容的理解。
(四)繪本主題活動與美工區整合。在幼兒園繪本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部分教師注重內容教學,而忽視了圖畫蘊含的美術元素,把握繪本中的藝術元素,進行幼兒美育還較為薄弱。對此,可以從基本要素造型、色彩和構圖等方面盡量提煉出繪畫性因素,鍛煉幼兒藝術性思維。以《織毛線的貓》《阿利的紅斗篷》《藍花坊》等藝術系列繪本為媒介,開展編織、扎染裙子的浸潤式主題探究活動,營造有準備的環境,支持幼兒進行自發、自主地創意編織、扎染活動。另外,在美工區經常會有畫筆、畫紙、畫布等與美術有關的工具。在這里,幼兒可以做一些剪紙等簡單游戲。教師在進行《彩色風》繪本教學時,可以將美工區內容與之相結合。教師可提供適當彩筆、蠟筆等,并提供足夠紙、剪刀等。教師可以讓幼兒自己選色彩,自己作畫,把“風”畫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可以相互討論和交換意見,促使幼兒發散思維。有些幼兒在畫“風”時,會把它畫得很綠,那是因為在夏季,只要有風吹過的地方就會很綠;部分幼兒會賦予“風”黃色和紅色,這是因為當秋風拂來時,菊花會變成黃色,而另一些則會變成紅色,這種方法在培養幼兒的色彩感受、創造力和想象力方面是非常有益的。
(五)繪本主題活動與運動區的整合。幼兒園的繪本主題活動與運動區活動整合過程中,可以根據繪本內容投放相應的運動材料。如繪本主題《神奇的飛盤》后,在運動區投放各種顏色和形狀的飛盤,讓幼兒模仿繪本中的角色玩飛盤游戲,并根據神奇的飛盤設計一系列的活動。繪本主題《會跳舞的彩繩》,除了投放常規的跳繩外,還可以投放一些彩色的布條、繩子等,幼兒可以用這些材料自創美術創作、舞蹈動作或進行跳躍游戲,鍛煉肢體協調性和創造力。設計基于繪本情景的運動活動。例如,以《勇敢的小騎士》繪本為背景,設置一個“騎士冒險”的運動場景,幼兒需要像小騎士一樣跨越障礙物(如小跨欄)、走過平衡木(模擬小橋)、繞過錐形筒(如同繞過森林中的樹木)等,完成一系列任務,在運動中體驗繪本角色的冒險之旅。當幼兒在體育游戲中完成一項任務或達到一個目標時,如成功跳過一定高度的障礙物、在比賽中力爭取得好成績,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意志力得到鍛煉,獲得成就感,從而增強自信心。繪本里的民間游戲常常勾起教師對童年的回憶。高曉是北方傳統民俗中的一項,因其觀賞性、技巧性、娛樂性強,深受大家的喜愛。有教師選取《龍的高路》繪本開展民間游戲的主題活動,在戶外活動時開展高蹺游戲、斗雞游戲、編花籃活動,讓傳統民間游戲煥發出新的生機…
幼兒繪本主題活動是促進幼兒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在幼兒園中,有關區域環境設計,是影響幼兒學習和活動關鍵因素。通過這兩種方法有機結合,有助于推動幼兒全面發展,進而提高幼兒綜合素質。特別是在培養幼兒培養良好的習慣,初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全面發展的兒童等方面,兩者相互配合教育的方式具有顯著效果。
【注:本文系廣州市天河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重點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幼兒園環境中的開發與應用研究”(課題編號:2019Z002)研究成果;2020年主持“幼兒園繪本分級閱讀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獲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