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數智技術;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系統思維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治理的重要論述研究\"(21BKS012)。
[中圖分類號]D262
[文章編號]1673-0186(2025)007-0050-014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19631/j.cnki.css.2025.007.004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的重要體現[1]。近年來,我國城市環境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依然艱巨。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越來越多。大量未分類的垃圾帶來了土壤污染、水源破壞、空氣污染、鄰避沖突等問題,直接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品質。居民對美好生活環境的現實需求凸顯了對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問題探討的緊迫性。
一、問題提出與文獻綜述
近年來,隨著5G技術、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數智技術的崛起,技術與治理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議題[2]。新模式、新技術重塑了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時代背景,數智技術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能夠有效推動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深層次變革,為城市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提供了新引擎。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 92.6% ,46個重點城市已率先建立比較完備的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作者簡介:章敏敏,中共天津市委黨校社會學教研部副教授,社會學博士,研究方向:生態治理、基層治理。
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①,這些城市把數智技術與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緊密結合,在精準預測、智能控制、高效綠色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實踐應用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梳理相關文獻,發現學術界對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研究視角主要有三個:一是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必要性。研究者主要從治理理念的變革、權責關系的改變角度強調數智技術的作用。王泗通、閆春華認為數字賦能使人居環境治理實現從“人治\"到\"數治\"的理念轉變,數據集成帶來了精細化管理的顛覆性變革[3」。劉魯寧、何濤濰強調數智技術能打破“信息孤島”,進一步明確主體間的權責關系[4],能精準識別、快速分析以及輔助決策[5]。同時,數智技術的實時感知、數據驅動、精準治理成為破解政府科層制治理局限的重要手段[6]。總之,數智技術的協同性、整合性、共享性和參與性對人居環境的機制、結構、制度等多維度有賦能作用[7],為環境治理的高效協同、資源整合、數據共享提供了重要支撐[8]。二是數智技術賦能實踐應用遇到的瓶頸。研究者從制度、技術、制度與技術互構、技術與組織互構等角度闡述了數智技術實踐應用中遇到的風險。從制度層面出發,鄭磊認為缺乏配套的制度變革與健全的法制,單靠數智技術難以實現有效治理[9]。高榕蔚、董紅從技術角度出發,認為技術發展水平不夠成熟,阻礙了技術高效能作用的發揮[10]。徐頑強從制度與技術互構角度強調,兩者互構下的數字化轉型可能導致技術至上主義和對技術的盲目崇拜,進而引發技術的錯配[1]。數智技術賦能垃圾治理的收集環節、運營模式、收益回報機制還不夠成熟,影響了技術的進一步推廣[12]。王泗通從技術與組織互構角度出發,認為技術的運用引發基層自治空間不斷壓縮以及社會結構可能解組的風險[13]。三是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優化路徑。盛明科、賀清波從政策優化、技術提升、加強監管三方面提出了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優化對策。從政策優化角度出發,董飛、扶漪紅等認為,一定要強化政策工具,補齊制度漏洞[14],才能為數智技術的發展保駕護航。從技術提升角度出發,龔文娟、趙墨提出,要優化資金配置,加大技術研發力度,使垃圾治理手段技術化、專業化和產業化[15]。從加強監管角度出發,王泗通認為要強化社會主體對技術智能應用的實時監督[13],盛明科、賀清波強調要通過加強數字技術風險防范提升技術應用的規范性[16]。
總體而言,既有研究從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有效性、實踐應用癥結與化解之策展開了相應研究,為理解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但是,現有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多數理論闡釋把數智技術當作一種工具變量放在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影響變量中用來分析技術與制度、技術與組織的關系,缺乏對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涉及的全要素的梳理。比如,缺乏對黨建引領、治理功能等關鍵變量的考量。黨建引領至關重要,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也是保證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根本保障。失去了黨建引領的理論分析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治理功能是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終極產出,現有研究偏重對治理過程的論述,忽視了對治理功能的系統闡釋。二是概念混淆問題。把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等同于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缺乏對垃圾治理全流程的關注。生活垃圾治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垃圾分類只是垃圾治理的前端環節,垃圾治理還包括中端運輸和末端處理環節。三是缺乏對數智技術應用風險的實踐關注?,F有研究主要從理論層面強調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中的應用風險,對具體實踐關注不足。比如,技術本身存在漏洞的問題,政府配套不足的問題等。鑒于此,本文的邊際貢獻在于:第一,在對關鍵變量的準確識別和本土實際情境的充分思考基礎上,對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進行系統的學理分析,以彌補學術界理論分析的不足。第二,對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全周期、全流程管理納入分析視野,彌補學術界對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研究中“重前端分類、輕中后端處理\"的缺憾。第三,在深入分析數智技術應用風險的基礎上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優化路徑。
二、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運行機理
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時強調,“深化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應用,構建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17]。近年來,數智生態應用場景日益豐富,數智技術成為優化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有效手段。數智技術是如何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其賦能機制是什么?這一問題的解答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時代課題。
(一)理論分析框架
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是涵蓋結構、過程、功能的整體性動態運作。既有研究對“結構—過程”和“結構一功能\"分析框架的運用較為成熟。“結構—過程\"分析框架聚焦組織活動與治理結構間的相互作用,主要用于分析國家治理中多元主體的互動模式。該分析框架注重聚焦“過程”的描述性分析,缺乏對結果的效能評估。“結構一功能”分析框架源于結構功能主義,該視角強調社會系統在社會行動中的重要性,主要用于研究社會變遷、社會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等。該分析框架側重宏觀層面上解釋“結構如何實現功能”,但缺乏對多元主體互動過程的微觀分析[18]?!敖Y構—過程—功能\"分析框架作為“結構—過程”與“結構—功能”的整合范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兩者的局限性,同時保留各自的優勢[19],能為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提供一種可行性解釋框架。
結構是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中各相關元素之間的相對固定的制度化關系[20]。其中,黨建引領是治理結構的核心要素,通過組織覆蓋深刻形塑著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體系的價值取向,同時通過關系嵌入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過程是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各相關元素相互作用的持續性互動過程。功能是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產生的治理效能。
數智技術作為外源性力量嵌入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結構的過程并不是單向靜態的,而是數智技術與客觀結構要素彼此適應以重塑組織結構的過程[21]。數智技術對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過程的重塑與相關治理主體的行為吸納密切相關。數智技術并不能自然滲透與應用,要與相關治理主體的主觀行為加以融合與吸納,才能產生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環境需求的效能[22]。從結構、過程、功能三者的關系來看,結構作為基礎性框架具有相對穩定性,是過程和功能的載體。過程是結構與功能的鏈接。結構和過程的復合作用共同塑造著功能,功能對結構和過程具有反作用,功能影響結構的耦合和過程的運作??傮w看來,“結構一過程—功能”分析框架對于解構體系要素、挖掘互動關系、透視核心機理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該框架有助于更清晰地把握治理主體、治理環節的互動和關聯,能更深人地透析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結構的變化、過程的演進以及功能的實現。
(二)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運作邏輯
1.結構耦合:構建“一核多元”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共同體
治理結構的耦合性是推進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結構具有鮮明的科層制特征。從結構上看,多元化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主體具有縱橫交錯的特征,它們之間需要發揮黨組織的“元治理\"功能,從而形成“一核多元\"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合力。黨建懸浮和條塊分割是構建“一核多元”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共同體的兩大難題。數智技術通過智能協同、數據穿透等成為破解黨建懸浮和條塊分割的關鍵一環。
促進黨建引領從“懸浮式”向“嵌入式\"轉變。黨建引領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要義在于把黨的群眾路線嵌入治理過程中,通過有形的組織嵌入和無形的關系嵌入實現政黨引領和群眾參與的垃圾治理共同體。傳統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主體之間缺少協同互動,行動者之間缺少共識,黨建引領處于“懸浮式\"狀態。數智技術是鏈接外部資源并促進城市秩序整合的重要工具,黨建引領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借助數智技術實現了從“懸浮式\"向“嵌入式\"轉變。一方面,強化組織嵌入,精準解決問題?;鶎狱h組織借助數字平臺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推動政策落地執行,強化治理的組織力和執行力[23]?!敖值傈h工委 + 社區黨委 + 網格黨支部\"的組織架構依托數智技術實現了上下聯動、左右聯通的工作格局,便于精準動員、及時發現、研判和解決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中的問題。同時,基層黨組織借助數智技術強化了對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政策的宣傳引導,使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始終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公共價值導向,防范市場的過度逐利性對公共服務的侵蝕。另一方面,強化關系嵌入,鞏固和發展黨群關系。數智平臺是黨群連心的“數智橋梁”,數智技術使得生活垃圾治理的跨領域、跨區域、跨主體合作得以實現,從而更好地破解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中的多維困境,有助于疏通黨群關系、密切黨群關系,進一步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進一步優化“條塊\"關系。由功能性分權結構形塑的“條塊\"分割體制是很多矛盾的根源[24]?!皸l條”與“塊塊\"分別遵循著縱向治理邏輯和橫向屬地治理的運作邏輯,“條塊\"結構緊張容易造成不同層級部門間組織協同性差、權責關系不順暢等[25]。隨著城市生活垃圾產量的增加,垃圾治理問題逐步外溢化、無解化,優化“條塊\"關系成為凝聚治理合力的必然選擇[26]。數智技術的發展有助于推動“條塊\"權責重構,優化“條塊\"關系,促進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由“碎片化\"向“協同化”轉型。一方面,信息合作平臺促進“條塊\"協作。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涉及的“條塊\"有不同級別的政府、環保、城管、住建、街道等,“九龍治水\"使得不同組織間權責不清,碎片化治理問題比較突出。縱向互通、橫向互聯的信息合作平臺為“條塊\"協作機制的實現提供了科技支撐,高效的信息共享有助于打破部門信息壁壘,增強治理主體協同互動。另一方面,數智技術將政府不同部門的權責以數據、圖像的形式進行劃分和監督,督促相關部門在治理邊界內達成效益最大化。同時,數字信息的高速流動和傳播能減少中間傳遞層級,減少縱向層級的過度延伸與過密控制,進一步優化政府縱向職責的傳遞體系,保障以能定責和權責匹配的公共責任理念高效落實[25]。
2.過程賦能:數智技術賦能治理過程重塑
過程賦能是指數智技術與相關治理主體的思維理念、行為方式彼此吸納、相互融合,從而凝聚起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過程重塑的變革性力量。過程賦能緯度強調相關治理主體思維的調整和行為方式的重塑。
以數智技術與相關治理主體的思維理念“互構”來驅動數智治理理念的生成。過程賦能首先需要行為者對所處環境和外部變量進行情境化解釋,形成一定的思維理念,這種思維理念直接影響相關治理主體的行為選擇,影響他們對規則和程序的執行程度。數智技術重構了信息傳播空間,使信息傳播可以在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進行雙向流動,導致居民和政府相關部門的治理思維都發生了變化。一是居民的思維發生改變。數智技術的發展深刻改變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的認知與行為模式。數智技術的介人更高效地向居民普及了生活垃圾分類知識、降低了參與門檻,同時,通過分類積分機制強化了行為激勵,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從“被動要求\"向“主動分類\"轉變。二是政府相關部門的思維發生改變。身處數智生態環境治理及評估體系之下,政府相關部門也在不斷培養工作人員的數智思維,使其主動自發地向數字治理轉型來適應治理大背景的改變,使其由“拒絕技術\"向“擁抱技術\"轉變。
以數智技術與相關治理主體行為方式的“互構\"來激發數智技術的工具價值。在治理理念變革的支配下,相關治理主體的行為方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使數智技術的工具價值不斷得到凸顯。一是賦予居民參與生活垃圾治理更多的機會。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要體現人民性。自上而下的國家意志和自下而上的人民意愿的雙向互動既能構建安定的社會秩序又能激發社會活力。傳統運輸環節中,居民很少參與或基本不參與,很難將社區的垃圾堆積現狀及相關訴求及時反饋給相應部門,再加上我國環衛工人老齡化問題突出、運輸效率低,經常存在垃圾累積現象。數智技術的發展使居民的相關訴求和建議可以在數智服務平臺進行實時反映,比如,居民通過手機小程序或專門的App能實時查看垃圾清運狀態并提出建議、預約大件垃圾清運、報告垃圾桶滿溢、運輸車輛違規等情況。二是賦予居民更多對政府不擔當、不作為行為進行監督的渠道。對政府的監督是為了克服有限政府的缺陷,防范政府責任履行中出現偏差,以善治促良治。傳統的社會監督存在虛化、弱化、無序化等問題,受治理主體多元化、信息溝通不順暢等因素的影響,居民難以對政府展開有效及時的監督。數智技術的出現重新塑造了一種全新的透明治理生態,居民可以借助新媒體對政府的行為進行監督。在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政府需要以更加奮發有為的姿態開展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3.功能提升: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精準高效
提升治理功能指數智技術在促進結構耦合和重塑治理過程的基礎上,顯著提升生活垃圾治理源頭分類、中端運輸、末端處理環節的效能。
源頭分類環節由粗放向精準轉變。源頭分類是減少中端運輸和末端處理成本的關鍵,從源頭上做好生活垃圾分類能大幅減輕環境負擔。傳統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存在分類標準模糊、監督與激勵缺失等問題。數智技術通過“認知精準宣傳—分類方便化一獎勵及時化”的閉環機制提升了居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積極性與便捷性。
中端運輸環節由經驗型向科學型決策轉變。傳統的科層制政府管理模式下,城市環境治理權力是自上而下單向度運行的,政府在中端運輸環節擁有最多的決策權。政府的決策往往具有路徑依賴,運輸路線的規劃以及運輸各環節的銜接具有經驗型特征,長時間不予調整。數智技術的發展推動了中端運輸環節的決策不僅依賴經驗和規律,而是通過復雜模型充分挖掘垃圾產生的規律與潛在趨勢,在海量、異構、動態的大數據基礎上實現由經驗型向科學型決策轉變。調度中心根據收集到的數據合理安排清運車輛及時清運垃圾,避免空跑或溢出,實現從固定頻次到按需響應轉變。同時,調度中心也可以利用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和實時交通數據,通過算法動態調整路線,確保垃圾清運車輛的路線設計更加優化、垃圾清理更加及時、運輸車輛的燃油消耗更低。
末端處理環節從耗能低效向環保可持續轉變。城市生活垃圾末端處理是垃圾治理流程的最后一個環節,旨在對收集和運輸后的垃圾進行最終處置或資源化再利用。數智技術促使生活垃圾末端處理環節從傳統的耗能低效向更環保、可持續轉變。一是智能分揀準確高效。智能分揀平臺利用視覺傳感設備、重量傳感設備和AI自動識別系統提高了分揀精度和效率,減少了分揀人員與垃圾的直接接觸,降低了他們的職業健康風險。二是優化處理過程。垃圾焚燒發電廠、易腐垃圾處置廠等生活垃圾末端處理單位可以借助數智技術進行實時監測。比如,對焚燒的溫度、濕度、壓力、焚燒尾氣排放等進行密切關注,運用算法測算處理器中不同廢物種類的最佳搭配比,優化處理工藝,加大煙氣再循環、余熱再利用、煙氣凈化的力度。
三、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應用瓶頸
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作為一項新的治理探索,在促進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應用廣度和深度的拓展,實踐中遇到了一些阻礙因素。
(一)結構偏差:技術嵌入與黨建引領、組織協同之間的張力
結構偏差體現為技術與黨建引領、組織協同之間的張力,這種張力表現為黨建引領弱化、技術標準化與組織碎片化之間的沖突,是影響治理效能的重要因素。
黨建引領弱化的問題。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不僅是技術工具的運用,也是通過數智技術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組織力,推動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過程。在實踐層面,黨建引領并沒有高效地轉化為治理效能。一是部分基層黨組織覆蓋“重數量輕質量”。“街道黨工委 + 社區黨委 + 網格黨支部”三級組織架構的權責劃分不夠清晰,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需求脫節,縱向到底的黨組織架構發揮作用有限。部分基層黨組織將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單純視為“行政業務”,將黨建工作等同于“三會一課\"的次數、“線上黨課\"學習時長等。黨建工作與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兩張皮\"的問題導致組織生活被異化為以網絡數據填報和留痕為主要形式的“數據生產大賽”。二是部分基層黨組織出現黨群互動“斷鏈\"問題。有的基層黨組織與群眾交往用“鍵對鍵”代替“面對面”,用各種數字指標代替實質的群眾工作,導致黨群關系的“情感密度”降低。這些問題的存在破壞了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功能和服務功能,弱化了基層黨組織在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中的組織嵌人和關系嵌人效能。
技術標準化與組織碎片化之間的張力。簡·芳?。↗ane·E·Fountain)在《構建虛擬政府:信息技術與制度創新》一書中提出,信息技術對結構和制度變遷具有影響,技術是制度變遷的催化劑,同時,技術的實踐使用也受到結構和制度的制約[27]??茖又剖墙⒃诶硇栽瓌t基礎上的,具備制度化、系統化特征的組織形式,因存在部門利益沖突和制度路徑依賴等原因,科層制運行中容易出現條塊矛盾和權責倒掛的問題[28]。數智技術注重治理標準的規范化,強調用智能化方式打破部門壁壘,提升政府的整體治理效能。因此,從理論層面講,數智技術是對科層制優勢的保留,對實踐困境的克服[29]。但從具體實踐看,數智技術是各部門治理創新的重要競爭項,仍由科層制主導并存在因競爭、權力分割導致的數智技術與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油水分離\"現象。“油\"指數智技術的實體設備和軟件應用,“水\"即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體制[29]。不同部門為了自身利益,開發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系統不兼容、數據不共享,“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的現象經常存在。這種權力關系與數智技術存在的結構性矛盾會帶來“數據孤島\"問題,部門之間信息不共享還有可能引起部門之間的對抗。
(二)過程偏差:技術嵌入與治理主體的思維理念、行為方式之間的張力
過程偏差指數智技術與相關治理主體的思維理念、行為方式相互融合不充分,主要表現為政府配套不足且監管乏力、技術影響居民自治和社區認同的問題。
政府制度供給失衡與監管缺位。一是數據管理問題?,F行法律法規對數智治理的權責界定模糊,對數據安全、算法監管等缺乏完善健全的法律支持,導致居民的隱私保護問題一直沒有好的解決方法。生活垃圾數據的收集和處理中,可能涉及大量個人隱私。比如,快遞單上有居民姓名、電話的信息;根據商品包裝袋、購物小票可以分析出居民的財務狀況、消費偏好;根據藥品包裝盒可以分析居民的健康狀況、用藥情況;根據家庭用品、兒童用品可以分析出家庭結構等。目前,部分別有用心的個人和企業通過不法手段獲取這些數據,然后對居民進行精準推銷和詐騙。二是技術依賴問題。有的政府部門過度依賴數智技術,如果沒有技術備份和應急預案,會加劇垃圾治理系統的脆弱性。一旦技術出現故障或被黑客侵人網絡,整個垃圾治理系統就會癱瘓。同時,當政府過度依賴數智技術提供的預測與建議時,也會忽視深層次的社會背景與決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人文關懷,從而導致決策缺乏全面性[1]。三是技術失控問題。數智技術的研發具有“不透明\"特征,存在“黑箱效應”。有的算法因其復雜性和隱秘性,為監管規避提供了可能,使得依賴于規則的事后監管手段效果受限[30],加劇了政府決策的透明性危機。
影響居民自治空間。政府使用大數據管理的目的是想借助數智技術提升管理效率,但在設計理念上依然按照科層制設置權限。環境治理政績是上一級考核地方政府官員的重要指標,有的城市借助大數據管理將生活垃圾治理考核工作日?;?,要求基層政府每天都通過大數據平臺反饋治理現狀。很多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在設計大數據平臺管理權限時,設置市政府能夠直接對接主要社區。隨著行政權力進一步深入社區,原有的社區自組織力量遭到擠壓,壓縮了基層自治空間[13]。同時,數智技術的“去人工化\"思想逐漸在社區蔓延,有的居民認為自己不需要親自參與社區事務,依靠技術就能比較好地實現垃圾治理。這種思想直接影響到居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影響社區公共性的重構。
社區認同減弱。數智技術的運用影響了環衛巡邏隊、垃圾分類勸導隊等志愿組織的正常運轉。從這個層面講,技術的運用導致這些社會組織逐漸被邊緣化甚至被瓦解,侵蝕了社區社會資本的存量。一是居民之間面對面的社會互動減少。原來通過志愿組織面對面動員、監督的集體活動變為人與機器之間的互動,控制機器的部門可以向居民直接發布指令,不利于社區居民互動網絡的拓展。二是削弱了居民的責任意識。系統自動評判系統使居民的自主參與意識從“我們共同維護家園\"變成“機器取代我們”,降低了居民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三)功能偏差:技術嵌入與精準治理、技術衍生問題、可回收垃圾的市場競爭之間的張力功能偏差指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出現的最終治理收益不確定的負向效應,該問題影響了源頭分類、中端運輸、末端處理環節的治理效能。
技術性漏洞影響源頭分類和中端運輸決策的精準性。技術的進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長周期、寬領域、跨學科的研究推廣才能日臻成熟。目前,源頭分類環節和中端運輸環節仍然存在技術性缺陷。一是智能分揀耗時長。有的智能垃圾桶只能對垃圾進行逐個掃描判定,掃描間隔時間比較長,這種產品在生活垃圾產量比較大的社區基本不適用。二是分揀系統出現失誤。由于算法出現偏差或訓練模擬數據不夠,對于外表相似但實質不同的物品容易出現混淆,比如,將受到污損變形的塑料瓶誤判為不可回收垃圾,將干電池誤判為可回收垃圾等。分揀錯誤會導致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數據失真,進一步導致運輸決策失誤。三是智能設備出現故障。由于數據網絡的信號問題,居民的手機無法及時通過智能平臺查看垃圾運輸狀況。部分智能垃圾箱在使用過程中并不智能,存在觸屏不靈敏和反應慢的情況。由于紅外傳感器被灰塵或污垢遮擋,智能垃圾桶無法靈敏感知是否有居民正在投放垃圾,從而出現蓋子無法自動開啟的現象。
技術衍生問題和可回收垃圾的市場競爭問題。一是部分數智設備可能含有害物質,這些設備退役后如果處理不當會進一步加劇環境污染。比如作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廢棄物類別之一的電子垃圾含鉛、汞等有害物質,處理不當會造成土壤重金屬超標和水資源的污染。二是可回收物品收益轉化難。目前的智能生活垃圾回收企業面臨前期投資大、運維成本高、收益低等諸多問題。比如回收廢塑料是回收企業的一個重要經營項目,但是國內再生塑料價格普遍高于原生塑料,再生塑料受自身價格偏高、國際原油價格降低的影響,在市場上并不占優勢。
四、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優化路徑
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并非單純的技術運用問題,而是集“數智思維、數智資源、數智策略”為一體全面嵌人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綜合實踐,是一個涵蓋多重公共問題的復雜系統。推動數智技術與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實現深度融合,推動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親民便民,切實提升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需以系統思維推動“結構 + 過程 + 功能”的協同創新。
(一)堅持結構優化:形成黨委領導下的協同性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結構
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多元主體協同參與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結構不僅能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力、組織覆蓋力、群眾動員力,也能發揮多元主體合作在削減制度性成本中的作用。
1.“黨建+相關部門”構建黨建聯建新格局
組織重構,打破行政壁壘。一是由地方黨委牽頭,住建、城管、環保、街道等部門的黨組成員成立“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聯合黨委”,定期召開線下和線上的聯席會議,共商轄區遇到的生活垃圾治理難題。二是通過構建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的組織體系形成“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共建共治\"的黨建聯建新格局。
資源整合,統籌分散資源。由“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聯合黨委\"統籌各部門的相關資源,由街道“大工委\"統籌轄區單位的資源,由“紅色物業\"統籌社區、業委會、物業公司的資源。統籌的資源和數據要在生活垃圾治理平臺及時進行共享,并通過數智技術為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各環節、各領域、各部門匹配最佳的治理資源提供參考方案,讓分散的資源產生乘數效應。
2.“黨建鏈 + 企業鏈”雙鏈融合為市場主體賦能組建“紅色政策直達車”。垃圾治理產業兼具公益屬性和市場屬性。針對政策依賴性強、利潤率低、經營困難的企業,由街道黨工委牽頭,組織環保部門、城管部門、黨員志愿者組成“政策宣講團”,通過上門服務或線上宣講的方式為相關企業解讀設備補貼、經營補貼、稅收優惠等各項政策。同時,為重點企業配備1名黨員聯絡員,為這些企業的增值服務出謀劃策,幫助這些企業渡過難關。
建立跨部門聯席機制。由屬地黨委牽頭,組建“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產業黨建聯盟”,吸納政府相關部門、垃圾再回收公司、環衛公司、創新科技企業等主體加入,協調解決企業的技術審批難、補貼申請難、用地難、貸款難、融資難等問題。
3.“黨建 + 社會”雙輪驅動為社會主體賦能
由街道黨工委牽頭為綠色環保組織、志愿服務組織提供成長基金、黨員咨詢顧問、場地支持等。通過“黨建搭臺、組織唱戲、服務伴舞\"的模式孵化更多的社會組織和特色項目參與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不斷提升社區自治水平。
推動“雙網嵌入”。推動每個生活垃圾治理網格有對應的黨建網格覆蓋,明確黨建網格員兼任生活垃圾治理督導員。將生活垃圾治理成效納入黨建網格員的考核指標。劃分黨員包干責任區,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傊?,通過黨建引領形成系統集成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結構,以適應數智時代的發展需求。
(二)堅持過程優化:營造良好的數字生態和社會生態
營造良好的數字生態和社會生態是優化治理過程,促進數智技術與相關治理主體的思維理念和行為方式相互融合的必經之路。此項工作需要從技術的安全性、技術運用的規范性、相關治理主體的數字素養等方面切入,形成“技術安全一主體能用一主體愛用\"的良性循環,從而使相關治理主體能夠用、愿意用、用得好數智技術。
1.營造良好的數字生態
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領域缺乏健全的行規,相關產品質量良莠不齊,不利于企業的創新和健康發展。要盡快出臺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數智技術規范,明確垃圾分類、清運、回收等各環節數智技術的性能要求及參數要求,通過技術規范防止市場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積極鼓勵企業堅持全周期綠色管理理念,引導其從設計、產品研發到生產環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健全數據要素市場流動規則。對數據產權進行清晰界定,對數據安全及隱私進行嚴格保護,制定可操作性強的數智技術發展方案,充分釋放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數據的價值。推動資源數據化,形成基于數字資源、數字媒介、數智技術的高效聯動的生活垃圾治理體系。暢通跨地區、跨層級、跨部門的垃圾治理數字傳輸通道,使相關治理主體能進行持續性分享數據、傳遞信息和達成合作共識,切實增強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數字收集、數字分析、數字預警、數字決策能力,從而實現人、財、物等各類生活垃圾治理資源的最優化配置。
強化防風險意識,筑牢思想防線。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動力源泉。但是,也要前瞻研判科技發展帶來的規則沖突、社會風險[31]。在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大環境下,需要政府、市場和社會高度重視對數智技術應用中的社會風險的預判、識別和防范,將數智“賦能”數智“賦權”數智“負責\"實現有機統一,全鏈條審查實現數智技術的價值理性,全方位監督框定技術資本運行便捷,全周期信息維護公共服務安全[32]。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的互動回應能力至關重要,政府要充分利用數智平臺加強與公眾的互動交流,用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及時解答公眾對數據安全的疑問。同時,要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的前提下,搭建一些促進居民交流的垃圾治理數智平臺,通過找回垃圾治理中的“社會性\"提升居民的社區歸屬感。換言之,要謹防技術擠壓居民自治空間而導致其他的社會問題出現。
2.營造良好的社會生態
融入倫理考量,平衡技術理性與社會溫度的關系。日益密切的組織內外關系能彌合效率追求與風險管控之間的罅隙,增強多元主體的協同性,化解有形政府和無形網絡之間的張力[31]。因此,要處理好技術發展與群眾利益的關系,在政策設計中將倫理溫情融入其中,避免“技術的暴力替代”,平衡技術與人文、工具與感受、剛性與彈性、便利與生存、效率與公平之間的多重張力。
加速價值共識的形成。引導多元主體形成對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價值的目標共識,促進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和合理分類,推動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由“老大難\"變成“好習慣”。要充分發揮“小手拉大手\"的作用,結合線上線下短視頻、競賽活動,大力宣傳數智技術賦能生活垃圾治理,筑牢“孩子帶動家長、家長帶動小區、小區帶動街道、街道帶動城市、城市帶動國家\"的理念。同時,通過數智技術加大綠色消費場景供應,鼓勵居民綠色消費,推動居民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減少城市生活垃圾的產生。
緊跟時代步伐,提升數字素養。一是構建全民終身數字素養提升體系。在學習型社會建設中,不斷提升全民的數智意識、數智思維和數智責任感。構建多層次、易獲得的在線學習平臺,提供數智技術賦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運作原理視頻,方便公眾及時開展學習。二是開展形式多樣的數智技能培訓。結合相關治理主體的基礎素養、工作崗位、職位差別與工作需求設計培訓方案。充分利用各級黨校的教學資源提供數智化培訓課程,靈活運用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現場教學等形式提升他們的數字素養和實際應用數智技術的能力。針對社區中的老年群體、殘疾人等數字弱勢群體,依托老年大學、養老服務機構、環保社會組織等為他們進行數字素養培訓,積極幫助數字弱勢群體融入垃圾治理工作。
(三)堅持功能優化:以技術進步提升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綜合效能
數智時代,技術進步是提升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綜合效能的根基,其作用貫穿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全鏈條。因此,要持續推動技術進步并充分釋放其溢出效應。
1.優化技術配套服務
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目前,生活垃圾治理的數智技術以市場為研發主體,市場出于盈利的目的傾向于研發成本低、見效快的產品,在關鍵技術的突破上投資不足。因此,政府應該加大對關鍵數智技術的支持力度,設立專項資金和實施減免稅收等政策引導更多的市場主體向智能算法、觸覺傳感器等關鍵領域進軍。同時,加大網絡物理系統、區塊鏈技術、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為支撐的長效管護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促進信息共享、平臺統管、實時監督和高效追蹤[32]。
加大基礎創新和原始創新。推動科教融合、產教融合,促進科研、資本、科技服務的一體化發展。加速教育、科技、人才的有機聯通和融合,健全和完善跨學科、跨文化的人才合作機制,推動產學研通力合作,推動各領域人才的交流合作,搭建協同創新平臺,使各類創新主體的資金、人才、信息等優勢資源順暢流動[31],持續產生與新的生活垃圾治理模式相適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2.加大技術攻關力度
加大技術研發力度。聚焦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中的痛點、難點加大技術研發,降低數智技術的應用門檻。推動基礎設施、算法、技術、應用等復合生態研究,增強數智技術的感知、分析、決策、監督等功能。
不斷提升數智技術的適配性。不同地區的城市生活垃圾受生活習慣、經濟發展模式等因素影響而有所不同。例如,華東、華南地區的廚余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占比較高,南方城市的生活垃圾含水量比北方地區高等[26]。因此,要不斷提升數智技術的適配性,更好地為全國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提供數智支撐。
3.充分發揮數智技術的溢出效應
以數智技術為紐帶,打通源頭分類、中端運輸、末端處理環節的斷點,構建覆蓋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全鏈條的數智治理閉環體系是提升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精準化、高效化、資源化的必然要求。一是在源頭分類環節,通過技術的改進使居民愿意使用、愿意接納數智技術,并且使數智技術在生活垃圾產量大的社區同樣適用。二是在中端運輸環節,通過智能算法、通信技術的改進和突破產生“準、全、快\"的生活垃圾治理數據,為中端運輸環節實現成本低、效率高提供堅實的基礎。三是在末端處理環節,通過分離技術、轉化技術、資源化技術的改進和優化進一步提升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降低回收成本,從而不斷提升垃圾回收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王薇,梁超.人工智能對企業污染排放的影響效應研究[J].改革,2024(11):72-83.
[2]朱戰輝.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治理現代化的實現路徑與運行機制[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5):173-184.
[3]王泗通,閆春華.數字技術賦能下的鄉村環境治理現代化[J].現代經濟探討,2023(12):126-132.
[4]劉魯寧,何濰濤.大數據賦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建設;理論問題和實現路徑[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5):1-11.
[5]賈文龍.數字賦能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價值意蘊、偏差審視及優化路徑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24(1):97-108.
[6]江文路,張小勁.以數字政府突圍科層制政府——比較視野下的數字政府建設與演化圖景[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21(6):102-112,130.
[7]杜焱強,詹昕穎.數字技術如何驅動農村人居環境敏捷治理?——一項雙案例研究[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4):42-57,113-114.
[8]王泗通,王紅鈺.數智賦能: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碎片化的破解路徑[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6) :64-69.
[9]鄭磊.數字治理的效度、溫度和尺度[J].治理研究,2021(2):5-16,2.
[10]高榕蔚,董紅.數字賦能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社會基礎與實踐邏輯[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1):12-20.
[11]徐頑強.基層治理數字化轉型的陷阱樣態與化解路徑[J].求索,2025(1):69-78,206.
[12]周馮琦.張文博.垃圾分類領域人工智能應用的特征及其優化路徑研究[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35-144.
[13]王泗通.人工智能應用的社會風險及其治理——基于垃圾分類智能化實踐的思考[J].江蘇社會科學,2022(5):108-116.
[14]董飛,扶漪紅,等.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現實困境與實踐進路[J].城市發展研究,2021(2):110-116.
[15]龔文娟,趙塑,等.中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置狀況及治理研究[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3):90-99.
[16]盛明科,賀清波.數字技術治理風險的生成與防治路徑探析——以技術與制度互構論為視角[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2):16-23.
[17]習近平生態文明文選:第1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5:291.
[18]謝琦,李亮.黨建引領基層數字化治理的運作邏輯與優化路徑——基于“結構—過程—功能\"的整體性分析[J].探索,2023(3):27-38.
[19]喻修遠,張勝.結構、過程和功能:城市特大暴雨災害應對的組織協同優化策略[J].中國行政管理,2024(2):144-153.
[20]何得桂.基層治理現代化:理論內涵、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3) :134-142.
[21]邱澤奇.技術與組織的互構——以信息技術在制造企業的應用為例[J].社會學研究,2005(2):32-54,33.
[22]宋曄琴,甘甜.結構嵌入與行為吸納:數字技術助推城市基層治理的機制——兼論困境與超越[J].城市問題,2023(9):14-21,33.
[23]陳榮卓,萬新波.數字技術賦能基層治理的運行機理及改革進路[J].改革,2024(12):138-148.
[24]莊飛能.城鄉人居環境整治應注重“條塊\"協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4-08-23(11).
[25]田玉麒,陳子雄.數字技術賦能基層治理變革:關系定位、內在機理與實踐取向[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4):46-54.
[26]陳杰皓,胡宇鵬,費凡,等.基于數字技術的城市垃圾分類全鏈條模式構建及案例研究[J].資源科學,2024(4):687-699.
[27]簡·E.芳汀.構建虛擬政府:信息技術與制度創新[M].邵國松,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21.
[28]過勇,賀海峰.我國基層政府體制的條塊關系:從失調走向協同[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21(2):90-100.
[29]李祖佩.功能懸浮:數字治理的基層境遇及其分析[J].甘肅社會科學,2024(4):102-109.
[30]管金平,高曉冉.人工智能深度發展背景下網約車平臺算法的演化、分類與規制改進[J].重慶社會科學,2025(2) :109-126.
[31]龍麗波,梁鈺婷.新質生產力賦能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邏輯、現實困境與推進路徑[J].重慶社會科學,2025(2):22-34.
[32]蔡智權,張娟.生成式AI嵌入數字政府的價值審思與路徑展望[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6):151-160.
Empowering Urban Household Waste Management with Digit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Operating Mechanism, Application Bottlenecks, and Optimization Paths
Zhang Minmin
(Sociology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Party School of Tianjin Municipal Committee, Tianjin )
Abstract:Empowering urban household waste management with digital technology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strengthening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and achieving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in the new era.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structural coupling-process empowerment-functional enhancement\" is presented in the empowerment of urban household waste management by digital technology.There are still some obstacles,such as structural deviation,process deviation,and functional deviation,which hinder the pace of empowering urban solid waste management with digital technology.To enhance the 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of urban solid waste manage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 full chain management system of \"structure+process+function\" with systematic thinking,and accelerate the pace of empowering urban solid waste management with digital technology through a collaborative and efficient \"combination punch\".
Key Words: Digital Inteligence Technology; Urban Household Waste Management; SystemsThinking
(責任編輯:易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