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場后記
它從不開口,不談冷暖
只用重復的動作
解讀一場夢、一段歲月或者
給予問詢最直白的回應
它總能讓人了悟
一顆不馴服的心
需要怎樣的肯定
關于避而不談的過去
又該秉持什么樣的觀點
是的,它就是石油人
天生的導師。在曠達的深山
人和井有同樣的背景
他們匿于蒼翠又顯于蒼茫
更多時候,他們既是彼此的
輪廓,也是質地和歸宿
寫給“延一井”
風刮過井場,有兩個方向
西去的,攪動歷史里的水氣
東旋的,還在山澗里吹時間的口哨
這會讓我們相信:天幕遼闊
一切現在之空虛
都是過去無限之可能
遺井無名
你看它
像不像一首未盡之詩?
北風嗚嗚啊
幾十年前
當也是這樣的
冬風拂過荒崗
一口油井
在午后飽含深意
那時它還有名有姓
起起伏伏中
也曾閱盡春秋
如今卸去疲憊
所藏空空
連記載都已模糊
你再看它
像不像一個
待敬的香爐?
傍晚的井場
一切開始安靜下來
抽油機又到了
觀照自我的時刻
那些因反復肯定
而被拉抻的疼痛
仿佛是一種錯覺
云霞、飛鳥和灰兔
來了又走
它們都有無狀的路途
只有風,不知來處的風
在四處輕輕撫摸
像尋找,像安慰,更像挽留
它還敲了敲看井人半掩的門
我以為,這就是一種慈悲
去白灣子的路上
看,它們多像一對
深山里的戀人
一個著黃,一個披紅
孤零零地靜默在那里
看起來毫無關系
但就是能讓你體會到
無聲的永恒
和站立的盟誓
這個時候
兩口油井和兩口子
像同一個詞
所以我們相信啊
夕陽西下
心有善念的人
都有一雙
明辨美好的眼睛
桃樹洼的井場
云有輕柔的守候
山有豐盈的回應
瓦藍的天空
明澈的光
一步一步
移挪出夢的場景
我猶疑的是:
這些不斷點頭的井架
除了生存、命運和祝福
還能告訴我們些什么
它們在桃樹洼,并排列立
噴紅色的漆,抽黑色的油
保持歲月的模樣和靜守
速 寫
若不是這抹石油紅
光照的黃昏
如何能分出一座山的層次?
若不是這具像的美
流動的醉意
如何能挽留感性的良辰?
細風吹過來
無人再手舉酒杯
無人再高聲于塵
就這樣給予靜默的安慰吧
天空上
日與月遙遙相對
飛鳥揣測無邊流云
大地上
我們待燃的篝火
也已表露出柴燼的梵心
田永剛,1982年生,陜西富平人,現居延安。畢業于延安大學。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36屆高研班學員。作品見于《文藝報》《讀者》《上海文學》《星星》《星火》等,出版散文集《遭遇一棵樹》、詩集《在路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