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達最近忙得有些焦頭爛額。
前天廠里開會,領導做了年底生產動員,要求宣傳科把目光聚焦生產一線,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跡,給全廠職工樹立榜樣,為“生產大干90天”鼓足干勁??崎L回來后便下達了宣傳任務,連楊達這樣的新手也領到了不少活兒。
楊達最近才借調到宣傳科。好不容易從車間升到機關,還沒過幾天清閑日子,就碰上了廠里的宣傳月活動。科里幾個寫手一上班就噼里啪啦敲稿子,楊達因為剛來,不僅承包了科里所有的后勤雜事,還要不停地看文件熟悉業務,不免有些手忙腳亂。
還好有王峰的指點。王峰比楊達稍長幾歲,論起來跟楊達還沾點親戚。王峰私下里跟楊達說:“你多看看咱們公司網站上發的稿子,再看看我之前給你的那些材料,你就知道該怎么寫了。”
楊達聽了王峰的建議,補課一樣在公司網站上搜羅了一大堆勞模事跡材料,看完感覺心里踏實了許多,第二天便帶上相機和速記本去了生產中心。
他先去找四車間的車間主任。車間主任肖勇聽楊達說明來意后,直接打電話給正在上班的甲班班長,要求他配合楊達的宣傳工作,于是楊達又去車間一樓的生產班長辦公室,找到了甲班班長李嚴榮。
李班長聽了楊達轉述的宣傳要求后,點點頭,卻沒有接茬,而是笑瞇瞇地跟楊達寒暄起來,從何時進廠、是不是子弟到所學專業都問了個遍。楊達一一回答后,他才深吸一口煙,說:“這么著,這會兒快下班了,小楊你先回去,我明天告訴你該寫誰?!?/p>
楊達一愣,不是還有兩個小時才下班嗎?便賠著笑說:“李班長,我今天就是來簡單采訪一下,采訪完了還要回去趕稿子,我們科長也催得緊,您看……”
李班長吸口煙,慢悠悠說道:“沒事兒,耽誤不了,這個我知道。我今天回去得好好考慮一下讓你寫誰比較合適,要是推了個不合意的,就不好看了不是?”說完,用滿是胡茬的下巴朝楊達揚了揚,還使了個“你懂得”的眼色。
話說到這兒,楊達也不好再催,只得兩手空空打道回府。
第二天,楊達一上班就直奔四車間。李班長看見楊達,對他笑笑,打電話叫人過來。不一會兒,一個三十出頭瘦瘦高高的男人推門進來,李班長介紹說他叫張力,是上季度甲班勞動競賽的第一名,簡單介紹了幾句后,便打著電話進車間了。
楊達按照之前準備好的問題一一提問張力。張力話不多,好多問題回答得比較含糊,楊達看著速記本上可憐的幾句話,心里暗自著急。眼見著問題快問完,又要冷場了,楊達索性把本子一合,跟張力閑聊起來。也許是不緊張了,張力的話漸漸多了起來,兩個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當聽到楊達說他在一車間干過幾年之后,張力像是找到戰友一樣,語氣更加隨意起來。
張力說:“你們大學生有文化就是不一樣,熬個幾年還能出去,我就不行了,要文化沒文化,要關系沒關系,這輩子就是個受苦的命。”
楊達說:“張哥你才三十出頭,這種喪氣話說得太早了吧。”
張力說:“沒路子嘛,一年一年眼看就這樣了?!?/p>
“聽李班長說,你經常在勞動競賽中得獎,說明你工作積極性還是挺高的?!睏钸_想把話題拉回來。
“嗨,得掙錢嘛,干活的時候多操點心,把該掙的掙回來,這個班才算沒白上。不然,苦都受了,錢還掙不來,那不虧了嗎?”張力點著火,深吸了一口煙。
楊達點頭稱是。張力這番話,話糙理不糙。之前他在一車間當操作工的時候,心里頭也是這樣想的,自己還年輕,多干點活兒也沒什么,只要把工作穩穩拿下,不被人小瞧,不被扣錢,才算沒辜負了自己。
楊達提出要給張力拍一張現場工作照,張力便領著楊達走到他的機臺前。周圍的幾個工友過來看熱鬧,張力擺了幾個姿勢,臉都憋紅了,逗得工友們哈哈大笑。楊達拍了幾張,正在查看相片時,一位女工湊過來跟他搭話。
“拍他干啥呀?”女工兩耳戴著耳塞,大聲說道。
楊達也大聲回她:“宣傳一下你們車間的勞動模范。”
“哦,那你咋不去宣傳宣傳老楊?”
楊達一聽,追問道:“老楊是哪位?他工作成績很突出嗎?”
“成績嘛,我也不清楚。不過老楊干活兒特認真,帶出來好幾個徒弟都當領導了呢,喏,他就在那邊的10號機臺?!?/p>
楊達找到楊勇的時候,他正在打掃機臺衛生,楊達提出采訪請求,楊勇搓著手笑道:“我有啥好采訪的?”他讓楊達在旁邊等一會兒,把手頭上的活兒干完后,便來到楊達身邊。
聽那位女工說,當年同楊勇一起進廠的學徒,如今不是做了廠里的領導,就是早早轉行發了財。剩下幾個還留在車間的,也早都混到了清閑的崗位,哪還像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守著那破機器。機器更新換代了幾次,楊勇就跟著學了幾次,眼看著就干到快退休的年紀了。
簡單聊了幾句后,楊達就開始切入正題。
“楊師傅,您工作這么多年,有沒有什么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這怎么說?”
“就是說,您認為要怎樣才能做好您這個崗位的工作?”
“哦,也沒什么,這個活兒就是要耐住性子干的,多一點細心,多一點責任心,平常多操心,就能出來活兒?!?/p>
“技術上要求高不高?”
“不高,這活兒不難做,都是熟能生巧的事。不過,還是要耐下性子學,現在那些年輕人,可不比我們當年能吃苦咯?!?/p>
“嗯,吃苦耐勞?!睏钸_低頭在本子上刷刷記下。
“楊師傅,您經常加班加點地干,您家人支持嗎?”
“嗨,那有啥支持不支持的,安排你上班你就得上班,沒啥可說的,一連上半個月班那都是常有的事,家里人都習慣了。我好不容易休息一天他們反倒奇怪了,哈哈?!?/p>
“那么,家里情況都還好吧,有沒有什么困難?”
“家里好著呢。孩子學習成績還可以,又聽話,老人身體也都結實著,幾年了沒病沒災的,沒啥可愁的?!?/p>
“有沒有這種情況,家人突然生病需要照料,而你忙于工作走不開?”
“我想想……倒是有一回,就兩個月前的事,我老丈人扭秧歌的時候把腳給崴了,幾天沒敢下床,媳婦伺候了兩天,實在不敢再請假,再請假一個月的績效就沒了,相當于一半的工資呢。我就想,雖說咱車間也請假難,但我請個一兩天總行吧?扣個一二百塊錢就當給老丈人買補品了。結果班長愣是不放,說我走了這機器就得空放著,耽誤生產。我只好跑醫院請了個護工對付了兩天……”
楊達仿佛感同身受,連連點頭,并在本子上記下幾個關鍵詞。突然,他看到楊勇搭在膝蓋上的左手的小拇指有些異樣,仔細看,才發現是少了一節。少了一節的小拇指顯得又粗又短,截面被長好的皮肉包裹得渾圓,還覆蓋著一層老繭,說不出的詭異。楊達不敢再看,怕被楊勇發現,余光卻總忍不住瞟過去。
楊勇卻笑笑,抬起左手說:“這是年輕時候弄的,那會兒設備不行,防護措施少,我自己也沒注意。還好那會兒已經結婚了,不然估計得打一輩子光棍了?!闭f完,爽朗地笑了。
楊達也笑。他順勢多問了幾句當時的細節,楊勇便勉強回憶了一番。
一周后,以“樹標桿·學榜樣”為主題的展板出現在廠里的宣傳欄內,楊勇的工作照被放在醒目的位置,配上楊達兩千多字的通訊稿,引來職工們紛紛駐足。工友們叫楊勇去看,楊勇邊說“有啥好看的”,邊笑瞇瞇地跟上。
“‘他技術精湛,經常在工作間隙對設備零件進行小改小革……’你改啥了?我怎么不知道?”說話的是維修工程東。
“‘他年邁的父親病重住院,他既擔心父親的身體,又怕自己走了沒人頂上去,到時候影響生產,只得咬咬牙,白天堅持工作,晚上在醫院徹夜照料父親……’老楊,你爸住院你怎么不說一聲???”老王問道。
“哎,沒有的事,寫文章么,我哪里管得著人家怎么寫?”楊勇一邊說,一邊退出人群朝車間走去,兩只耳朵已經通紅。
楊達其實寫了兩篇通訊稿,一篇寫張力,一篇寫楊勇。也許是采訪時楊勇的話樸實又比較正面,楊達寫起來更加順暢,人物形象也更加豐滿,而張力那篇主要堆砌了他的工作成績,顯得有些干巴。科長看后,對張力那篇提出了幾點修改意見,又親自把楊勇那篇寫他手受傷的段落全刪了。見楊達不解地看他,科長靠向椅背,耐心地解釋道:“一般這種傷都是違規操作導致的,咱們是宣傳正面,可不能把這種反面案例寫進去。”楊達恍然。
科長讓王峰協助楊達把楊勇那篇好好潤色一下,準備拿這篇稿子作為活動月的主打宣傳稿件之一。王峰也挺仗義,對楊達沒藏著掖著,教給他的都是實打實的經驗,楊達的稿子經他一改,立馬上了一個檔次,連楊達自己看了都要感動得熱淚盈眶。
過了兩天,科長開完會回來,一改往日的嚴肅表情,喜氣洋洋地說,廠領導對這次活動評價很高,讓大家再接再厲。之后,科長把楊達叫到了他的辦公室。
楊達坐下后,科長看著楊達說:“小楊啊,最近科里的業務適應得怎么樣?”
楊達說:“最近跟王峰哥學了很多經驗,不過還需要再熟悉再學習?!?/p>
科長點點頭,笑道:“你上手挺快的,寫的稿子還挺像回事。我記得你是學理科的?”
楊達說:“計算機專業,主要是軟件開發那類?!?/p>
科長說:“哦,那你得去信息科才算專業對口嘛?!?/p>
“我覺得在宣傳科也能學到很多東西。”楊達賠著笑。
科長彈彈煙灰,笑道:“你寫的那篇楊勇的稿子,廠領導看了之后很滿意,正好這段時間市里評勞模,咱們打算把楊勇跟其他幾個職工一塊報上去。老楊我認識,工作很認真,在基層干了這么多年,是該給獎勵獎勵了。你把稿子再改改,整理出個事跡材料來,明天給廠里報上去,有什么不懂的就問王峰。”
又說:“對了,這段時間你再去幾趟四車間,多采訪幾個典型,咱們要做一個走基層的系列報道,趁著這個勁頭把宣傳月活動搞上去。”
時隔半月,楊達又來到四車間。這次楊達有了經驗,沒去找生產班長,而是直接進了車間現場。他胸前掛著相機,手里拿著速記本和筆,在機臺之間來回轉悠,看到合適的場景就抓拍一下。職工們向他投來好奇的目光,手里的活兒卻一刻不停。
楊達想找個年輕點的職工,跟他打聽表現突出的工友,卻迎面碰上了與他同期進廠的薛曉程。
楊達笑著跟他打招呼,薛曉程見是楊達,故意夸張地說:“喲,楊大記者?!?/p>
楊達尷尬地笑笑:“你可別取笑我了。”
薛曉程的專業是新聞學。楊達此時面對他,總覺得有點不自在。
薛曉程說:“對了,你啥時候調到宣傳科的?”
楊達說:“是借調,能不能留下還不一定呢?!?/p>
薛曉程說:“哦,那你可得努把力了,我聽說你們科里的梁靜關系硬著呢,她也是借調?!?/p>
楊達說:“她比我早來一年,業務都很熟了?!?/p>
薛曉程見楊達不愿多說,便換了個話題:“你來我們車間干嗎?”
楊達便問他有沒有適合采訪的對象,薛曉程給他指了指同機臺的女工劉霞。
劉霞比楊達大不了幾歲,工齡卻比楊達多出近十年,她十六歲中專畢業就到了廠里,在操作崗位上一干就是十幾年。她身材瘦小,干起活來倒是挺麻利,只是跟楊達說話時聲音提不起來,時不時還咳嗽幾下。
楊達問道:“劉姐,你是不是生病了?”
劉霞指指喉嚨說:“嗓子發炎,還有點發燒,一整天都暈乎乎的?!?/p>
“那你該請假回去休息休息。”
劉霞笑了:“我倒是想休息,那也得領導準假啊?!?/p>
“也是,這會兒趕產量,正是用人的時候。”
“對了,你要寫我的話意思意思就行了,別吹得太厲害,你大伯讓你那么一寫都快成名人了,我可不想出那個風頭。”劉霞笑道。
“什么大伯?”楊達莫名。
“楊勇啊,不是你大伯嗎?”
楊達愣了愣,撲哧笑道:“我就沒個大伯,楊師傅是我最近才認識的,怎么還成親戚了呢?”
“是嗎?”劉霞狐疑道,“我聽大家都這么說,還以為就是呢。”
“這都怎么傳出來的?”
“估計是老楊這回評上勞模,廠里給了獎金,有些人眼紅吧。”劉霞使了個眼色。
楊達哭笑不得。
采訪完劉霞,準備跟薛曉程道別時,楊達突然想到,可以把薛曉程也列為采訪對象。廠里年輕職工越來越多,應該樹立幾個堅守一線的典型。
但薛曉程卻擺擺手。他說,他沒心思當勞模,也當不了勞模。說著,拉開工具柜的抽屜,里面躺著一本紅皮口袋書——《常識500題》。薛曉程沖他使了使眼色,楊達了然,拍拍他的肩膀走了。
幾天后,劉霞帶病堅守崗位的故事登上了廠里的電子報。
經過一段時間,楊達自覺已經熟悉了宣傳稿的寫作套路,車間現場也去得不那么勤快了。碰上題材類似的,楊達干脆把自己之前寫的稿子翻出來,摘出一些有用的句子和段落,稍加修改就又是一篇。反正抄自己又不算抄,楊達自我安慰道。
忙中免不了出錯。
這天,楊達點開電子報欣賞自己剛發表的關于維修工程東技術改造的文章,突然注意到文中程東的幾個課題名稱與他負責維修的機型不符。他記得那天去采訪程東時還順便采訪了另一個維修工許輝江。楊達趕忙翻開他的速記本,果然,稿件中的那幾個課題是許輝江做的,與程東毫無關系。
這兩個人負責維修的機型截然不同,這要是讓車間職工看見,豈不是鬧了笑話?楊達心里一陣忐忑,懊悔自己不該粗心大意,可是稿子已經發表,沒法再修改。他忍不住跟王峰說了,看他有沒有什么補救的辦法。
王峰笑著說:“你想太多了,大家只看他有沒有工作成績,哪有人會注意那幾個又長又拗口的課題名稱,別擔心,以后多注意就行了。”一句話讓楊達寬了心。
不過還是有人注意到了。第二天程東打來電話,說楊達那篇稿子讓他見了許輝江都覺得害臊,讓楊達把稿子改改。楊達承認是自己的失誤,并說明稿件已經發表不能修改的情況。
安撫完程東,楊達掛了電話,操作著鼠標繼續復制粘貼。
吳怡樺,女,1989年生,陜西延安人。延安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陜西省青年文學協會會員。作品散見于《延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