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末的上海,一場對“政府賬本”的年中體檢正在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緊張進行,常委會組成人員審議2024年市級決算及2025年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報告、2024年度市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在這場守護“國家賬本\"的監督實踐中,市人大常委會以全過程人民民主為基石,以績效為引領,以數字賦能抓閉環,打造出具有超大城市特色的預決算監督新范式。

服務大局: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強化對國家重大戰略任務、重點產業、重點區域等的財力支持保障,提高支出效率”
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始終將預決算審查監督作為履行法定職責、服務中心大局的關鍵抓手,深入學習領會市委全會精神,緊密圍繞國家賦予上海的重大戰略使命,特別是“五個中心\"建設宏偉藍圖,持續深化拓展預決算審查監督的廣度、深度與效度,著力推動政府“錢袋子\"管好用好、花出效益。
決算審查結果報告建議:“要落實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聚焦抓發展、促轉型、惠民生、增后勁,強化對國家重大戰略任務、重點產業、重點區域等的財力支持保障,提高支出效率。\"常委會預算工委深刻把握上海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戰略目標與重點任務,自覺將市委全會精神貫穿于審查監督工作的全過程、各環節。緊緊圍繞市委關于深化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以科技創新引領“五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的總體要求,在決算審查批準、預算執行監督及審計整改跟蹤等工作中,突出對相關領域財政投入的優先保障、結構優化、績效評估的審查監督,確保公共財政資源精準滴灌戰略重點。
績效引領:為每一分錢標注“效益刻度”
“組織9場績效評價和成本績效分析評審會,涉及財政資金224億元”
翻開2024年市級決算報告,一段財政管理改革創新的內容折射出監督效能:“在市區鄉鎮全面推開成本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實現主要部門全覆蓋、重點政策和項目全覆蓋、結果應用全覆蓋,2024年同口徑降本超 10% 。”
常委會預算工委在監督調研過程中,始終將績效理念貫穿預算監督全范圍、全過程,不斷從“管住錢\"邁向“管好錢\"的新階段。在去年年底預算編制初審階段,常委會預算工委即會同各專委會提前介入,就分管領域預算安排的科學性、合理性及與重點工作的匹配度提出專業意見,推動預算編制更“接地氣”。在年中預算執行監督調研中,結合專題調研、聯網監督等,對深化落實國家戰略、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促消費擴投資、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支持穩就業、醫療衛生文體事業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等領域重大項目資金和專項資金使用進度與效果實施跟蹤,及時發現執行偏差。在審查決算時,各專委會深度參與,結合對口監督掌握情況,對部門預算執行及重點項目績效進行精準評價,促使資金沉淀、挪用、低效等問題得到更及時地發現和糾正。
同時,常委會預算工委不斷推動財政部門及預算單位強化績效導向與成本效益分析,加強對重大政策、重點項目的事前績效評估、事中績效監控和事后績效評價結果的運用。在監督過程中注重發揮人大代表專業優勢,吸收相關領域具有專業背景的代表參與預決算審查和績效評審活動。今年上半年,組織人大代表參與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專項扶持資金、產業轉型升級投資基金、上海市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專項資金等9場績效評價和成本績效分析評審會,涉及財政資金224億元,重點關注投入產出比、成本效益及政策目標實現程度,提出對低效、無效資金削減或調整,對沉淀資金及時清理盤活等建議,有力推動預算安排優化和資金使用效益提升。
閉環監督:助力審計整改提質增效
推動2025年市級部門預算安排與審計整改情況掛鉤,減少和暫緩安排財政資金近3.7億元”
“審計整改不是‘紙面答卷’,要改出‘真效果'!”“建議進一步加強審計整改向治理效能的成果轉化,促進財政資金提質增效。\"在審議審計工作報告時,常委會組成人員的意見建議直指要害。
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審計整改的“后半篇文章\"直接關系監督實效。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宗明在調研審計工作時特別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緊盯整改質效,完善全面整改、專項整改、重點督辦相結合的整改總體格局。”
常委會預算工委與市審計局建立起了監督貫通協同機制,將審計整改“下半篇文章\"與揭示問題“上半篇文章”一體推進,進一步加強對審計查出突出問題整改的監督工作。通過預算聯網監督系統信息技術賦能,建立審計查出突出問題整改在線跟蹤監督機制,形成審計整改閉環,持續推動市財政局等政府部門將審計整改結果作為優化年度預算安排的重要參考。推動2025年市級部門預算安排與審計整改情況掛鉤,細化了10個部門的預算編制,減少和暫緩安排財政資金近3.7億元。同時,探索推動審計查出問題整改與預算績效管理聯動,對審計發現的重大政策落實和財政資金績效不佳等問題,結合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以及常委會預算工委跟蹤監督中發現的問題作進一步分析,從預算績效管理角度向市財政局發函提出工作建議,取得一定成效。
協同聯動:凝聚專委會監督合力
在預算編制初審、執行跟蹤、決算審查各環節建立常態化協作機制”
市人大常委會深刻把握預算監督全局性,將“聯動監督\"理念嵌入制度框架,通過制定工作意見,明確常委會預算工委與各專門委員會在預算編制初審、執行跟蹤、決算審查各環節建立常態化協作機制,為聯動監督提供堅實制度保障。
圍繞市委重大決策部署及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市人大常委會每年精選若干重點支出領域與重大項目,相關專委會依職能優勢領銜深度審查。教科文衛委聚焦科創專項資金績效,城建環保委緊盯生態環保投入,社會建設委跟蹤社會保障政策落地等。依托市人大常委會預算聯網監督系統,常委會預算工委及時推送預決算草案、執行數據及預警信息,各專委會則結合對口聯系領域,提供政策背景、項目實施詳情及問題線索,實現信息互通、研判互商,形成目標清晰、分工明確、優勢互補的“組合拳”。
聯動機制有效打破了委員會間的職能壁壘,推動形成目標同向、信息共享、行動協同的“大監督\"格局。
數字賦能:構建智慧監督“中樞系統”
“全市16個區、108個鄉鎮全部上線預算聯網監督系統,實現了市、區、鎮三級人大全覆蓋”
“以前審查預算決算都是會前在固定場所查閱書面資料,如今通過預算聯網監督系統,就能‘一鍵穿透'預決算和執行的軌跡。”一位人大常委會委員在審議間隙感嘆著預算聯網監督系統的數字賦能。這套由市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主導建設的預算聯網監督平臺已實現從“靜態時點審查\"向“動態實時監督\"的跨越式轉變。
2024年,系統建設迎來重大突破:全市16個區、108個鄉鎮全部上線預算聯網監督系統,實現了市、區、鎮三級人大全覆蓋。市人大常委會出臺落實全國人大《“十四五”人大預算聯網監督系統建設和使用發展規劃建議》的實施方案,繼續深化提升,打造與全過程人民民主和人大數字化轉型相互銜接、有機融合的數智服務新模式。系統建設緊扣黨中央和全國人大改革新要求,開發了總量與結構、重點支出與重大投資項目、部門預算、轉移支付、政府債務、國有資產管理、審計整改監督和預警問題在線處理等模塊,多維度賦能人大預算監督提質增效。去年趙樂際委員長來滬調研,視察指導市人大常委會預算聯網監督系統的建設和使用情況時,予以充分肯定。
當委員們在聯網監督民生項目資金落地,當審計整改清單在閉環中逐項銷號,當績效評價結果轉化為下年度預算安排依據,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已融入“國家賬本\"的每一頁。監督的終點不是表決通過,而是讓每一分財政資金都綻放出人民期盼的價值。從程序正義到實質效能,市人大常委會正不斷以創新實踐詮釋新時代人大預算監督的深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