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24年12月30日揭牌成立以來,上海國際商事法庭積極探索建立涉外商事案例“選、育、編、宣”四維工作機制,組建由庭領導、資深法官、優秀法官助理組成的案例工作專班,全力打造具有規則引領意義的精品案例,助力提升法庭影響力。
抓好案件挖掘選準“苗子”案例
在案件立案受理至辦結的全過程中,上海國際商事法庭在承辦人閱卷、合議庭合議、專業法官會議評議等多節點研判挖掘案件線索,重點跟蹤、精心培育,力爭將具有潛在規則引領意義的案件納入精品案例線索庫。
該法庭審結的全國首例以開具調查令方式支持國際仲裁臨時措施的案件,在立案審查階段即被識別并納入線索庫,經過專班審核確定,該案具有將國際仲裁規則中“法院協助取證\"籠統要求轉化為可操作國內司法程序的重大規則引領價值,僅用1天,法庭即審查通過申請并開具調查令,獲《人民法院報》頭版刊登。
抓好案件審理培育案例質量
案件納入精品案例線索庫后,上海國際商事法庭建立相配套的調研支撐機制,由專班成員、高校專家輔助承辦人,深入研究“苗子\"案件涉及事實認定、域外法查明、法律適用統一等問題,通過類案檢索、專家征詢、請示核準等方式,助力審判組織高質量辦案。
在審結的一起承認蒙古國仲裁裁決案中,在中蒙既簽訂《中蒙司法協助條約》,又均為《紐約公約》締約國的情況下,上海國際商事法庭依托調研支撐機制,依據《維也納條約法公約》進行解釋,查明了司法協助雙邊條約的適用范圍,明確本案應依照《紐約公約》進行審查。該案的辦理得到外方當事人高度肯定,增進了中蒙之間的友好經貿往來和司法協作互信。
抓好案例編寫凝練規則引領價值
利用審判業務“周周學\"機制,上海國際商事法庭結合最高人民法院已發布的涉外典型案例及入選人民法院案例庫案例,持續開展精品案例挖掘編報專項培訓,提升干警案例培育意識和編報能力水平。
承辦人在“苗子\"案件審理和研判期間,即同步啟動案例編寫工作,以精品案例的標準要求“反哺\"裁判文書寫作,提高裁判文書撰寫的規范性和裁判文書中的“規則元素\"含量。案例編寫完成后,按照規定程序推進案例申報審核工作,確保案例編寫質量。
抓好案例宣傳擴大社會影響
上海國際商事法庭依托全媒體宣傳矩陣多渠道全方位開展新聞宣傳,注重在電視媒體、公眾號等媒體以中英文雙語形式向國際社會精準傳遞案例相關信息,持續擴大國內國際影響力。
審結全國首例援引《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咨詢委員會第14號意見的案件后,上海國際商事法庭依托網絡媒體、電視媒體、報紙媒體,多渠道廣泛開展中英文新聞宣傳,迅速得到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秘書處、i-Law數據庫等知名國際組織和數據庫知悉,裁判規則意義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國際數據庫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