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長寧區人大常委會以隨機抽閱、電話詢問方式,對10名代表的26件建議辦理情況開展專項“回頭看”,并以此為切口,全面督查本屆以來代表建議落實成效。聚焦“承諾是否兌現、治理是否提效、關切是否落地\"三大核心,以點帶面、以督促改,推動每份代表建議轉化為民生改善實效。
真采納真辦理:“紙上建議”變“身邊實景”
代表建議辦理的核心在于真采納、真落地。區人大常委會通過機制創新,推動建議從紙面走向地面。
“三見面三溝通\"機制打破“文來文往\"慣性。機制包括辦理前深度溝通精準把握代表初衷,辦理中坦誠會商共尋破題之道,答復時現場問效杜絕“紙面滿意”。區綠化市容局辦理“關于虹橋開發區內打造道路景觀燈光設置改造”建議時,三次邀請代表、群眾參與方案踏勘、施工監督和成效驗收,代表直言:“看到圖紙上的規劃變成家門口的風景,這種體驗讓我更有參與感與獲得感。”
跨部門協同機制攻破“多頭難管\"壁壘。針對“關于變更北新涇第二小學出入口位置,緩解劍河小區內車輛擁堵問題\"的代表建議,區教育局牽頭規劃資源局、建管委、公安分局等部門,通過開辟臨時停車區、調整街坊控詳規劃、加強交通疏導、完善路網規劃等舉措,切實緩解了周邊擁堵。
代表建議嵌入“為民辦實事 + \"加速民意落地?!爸С侄嗲漓`活就業,提升靈活就業者幸福感”建議被納入年度實事項目后,區政府相關部門迅速上線全市首個由區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直直接運行的零工服務平臺,結合“15分鐘就業服務圈\"推行“送門上崗”,并舉辦“IN動力零工求職訓練營”,助力靈活就業者“好就業、就好業”。
從“辦一件事”到“解一類題”:釋放治理倍數效應
代表建議辦理不僅要解決個案,更要通過“解剖麻雀”推動同類問題系統治理。
破解代表們提出的“住宅電梯加裝及運維\"的歷年難題時,區政府不滿足于個案協調,由點及面構建“五全一整\"長寧工作模式,出臺《關于加強長寧區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后續管理的指導意見(試行)》,讓同類建議辦理從“一事一議\"升級為\"政策普惠”。
在對代表們連年提出的“精品小區建設及架空線落地\"建議攻堅中,相關部門將\"架空線整治\"列為城市更新難點,通過分析個案痛點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分類推進解決,為破解類似問題提供了可復制的系統性治理框架。
這種從“治標\"到“治本\"的轉變,推動辦理者跳出個案思維,從“一件事\"中找規律,在政策機制層面尋長效方案,讓治理成效惠及更廣泛群體,釋放出倍數級的治理效能。
提辦雙向發力:打造建議工作“動車組”
代表建議工作高質量發展,需“提得好\"與“辦得實\"雙輪驅動。
源頭提質讓建議更“精準”。區人大常委會建立會前學習 + 閉會溝通機制:人代會前通過專題學習、選題參考、政策解讀提升代表調研撰寫能力;閉會期間搭建常態化政策咨詢平臺,優化“代表議案建議管理系統”,方便查詢歷史建議避免重復,確保建議緊扣政策與現實需求。
剛性督辦讓辦理更“扎實”。依托區人大專工委“對口優勢\"動態跟蹤、分類督辦;對全局性、高關注度建議,由常委會領導領銜督辦;對“老大難\"問題和承諾事項開展“回頭看”,破解“紙面已辦結、實際未落地\"現象;對反復提出的民生熱點,建立專賬、一跟到底。
“提得好\"與“辦得實\"的同頻共振,形成代表履職熱情與政府治理效能的正向循環,讓代表建議工作成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載體。